淳哥去書院教書,也是李睿綜合考慮後做出的決定。
不過還人情的事沒告訴秀娘,現在她身體不太好,家族很多煩心的問題都不會告訴她了。
周乙要回京城了,來和秀娘告別。
「妹妹,我要回京城了,你有什麼要我帶的沒有?」
「別的也沒什麼了,欣兒也在京城,大哥,欣兒的婚事您幫我最後一次,替我把把關,我不太放心她。」
「好,你放心,欣兒要選個好夫婿,我心裡有數,交給我就行,倒是你,要保養好身體,別讓我擔心。」
「好,大哥你也老了,我瞧著侄兒也能幹,你要早做打算,急流勇退,莫要晚節不保,帝王心術深不可測。」
「我曉得,我也準備退仕了,不過還要做些準備,再快也得四五年。」
周乙年紀也大了,想退了。
「等你退了來書院教書吧,還能替家族兒郎積攢點人脈。」
「是,我也這麼想的。」
兄妹兩個難得能坐下來聊聊天,以後這樣的機會也不多了,這一去不知道兄妹還有沒有機會一起喝茶說話了。
秀娘眼含淚水送走了大哥大嫂等人。
孩子們很擔心,但秀娘還是安然的又熬過了一個冬天,迎來了春天。
開春的時候,欣兒也開始說親了。
周乙給她說的是太傅家的孫子,家世門第都旗鼓相當,兩家合了八字很不錯,五月時訂了親。
兩個孩子也看對眼了,考慮到兩邊老人的身體都不是很強壯,決定明年就成親,怕老人等不住。
秀娘和孩子們說,「我要看著欣兒成親,我走了她們要守孝,怕耽誤了孩子們。」
許靜和小婭聽了這話,背地裡偷偷擦眼淚。
李靖扶著秀娘去村口曬太陽。
秀娘眯著眼坐在靠背椅上,享受著陽光灑在身上的舒適,溫暖愜意。
「靖哥,我走後,把咱家織作坊的分成退出來,該說的我都寫在信上了,照我說的做。」
「是,侄兒記下了,錯不了。」
「靖哥,我走後讓孩子們回來丁憂,為我守孝,沉澱三年再入朝堂,希望這次能替你們躲過朝堂爭鬥。」
「嬸子,您別替我們擔心,我們都大了,沒事的。」
「傻瓜,皇帝也老了,孩子們大了,要爭那個位子,我很擔心在京城的孩子們,我怕他們卷進去。靖哥最後一次,就靠你了。」
「是,您放心。」
李靖背過身去,眼圈紅紅的。
秀娘到底還是熬了快三年,欣兒生了一個兒子,她得了消息十分開心,於夜裡含笑而逝。
她去世後李靖召回家族兒郎回家鄉守孝。
孩子們從四面八方匯聚趕回家鄉守孝,無論是什麼輩分,不分親疏遠近,很多人都來送秀娘最後一程。
周乙李睿向皇帝呈上奏本,捐獻銀兩十萬兩,以及緙絲圖一副。
皇帝龍顏大悅,對李家周家讚不絕口。
這十萬兩就是這些年織作坊和酒坊賺來的一部分利潤,這是秀娘考慮再三後做的決定。
希望死後再護佑李家和哥哥們一次。
李睿懇請皇帝放自己丁憂,他想回家為嬸母守孝,若沒有嬸母教導自己沒有今日,無論如何他都要回去守孝的。
皇帝雖然不情願但還是同意了,放了李睿兄弟回家鄉丁憂。
周乙因為妹妹去世悲痛不已,病倒了,向皇帝第三次呈交退仕奏本。
考慮到周乙年紀確實很大了,加上最後一次送禮,表明了李家周家的忠心,確實沒什麼貓膩和不軌之心,就連錢也沒多少了,皇帝才允了。
周乙辭官後收拾一番,就帶著老妻回家鄉了,打算回家休整一段時間,可能回去教書。
他心裡也慶幸聽了妹妹的勸告,不然皇帝還真可能留了一手轄制自己呢。
如今得以保全晚節名聲,再好不過了。
李家孩子基本全部回去丁憂了,並沒有人眷戀官職,丁憂是要撤出官位,三年後重新等待才有機會的,這對官員前途也是腰斬,很多人其實不願意丁憂,但人倫綱常必須要遵守。
李家兒郎回家鄉丁憂,李睿等人都回來了,主要在學堂教書,給秀娘守孝。
第二年,皇帝突然病逝,皇朝改天換地了,李睿等人和周乙坐在一起說話,也是後背心冒汗。
「沒想到真讓嬸母算到了。」
「她只是分析了朝堂局勢,再看皇帝春秋老邁,估摸著不遠了,沒想到這麼巧,咱們就接住了你嬸子的餘蔭,保全了家族不受損失。」
「是呀,我也沒想到。」
「等變化過去,你們再回朝堂肯定有一席之地,莫要擔心,新皇登基正是用人之際,你們理由正大光明,往日也不曾參與朝堂爭鬥,比不上嫡系人馬,但也比對立派機會要多很多,中立才是我們家族的核心根基,不能變,從龍之功也得有命享受才行。」
「可不是麼,誰能想到最後是六皇子殺出重圍,當初連我都以為是四皇子呢,皇帝把四皇子單獨帶在身邊教導,最後卻是六皇子登基,真是出人意料啊,得虧咱們是中立派,不然這會也是個死。」
李睿都後怕不已,要不是聽從了秀娘的指點,不敢違拗長輩的指導,現在估摸自己也是四皇子派,畢竟最後時刻局勢都很明確了,誰知道來了個驚天大反轉啊,一群人全站錯隊伍了。
秀娘走後,織作坊歸於家族和學堂共同管理,其中利潤一部分歸於學堂和書院的往來捐贈,另一部分則用於窮苦百姓,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給出嫁的女兒一條回家的路。
若是婆家苛待,日子真的過不下去和離了,無論多艱難,都要把出嫁女接回來,讓在織作坊做事賺錢,給出嫁女一條退路。
這條被寫在族中日誌上。
李靖在族會上念了秀娘的交代。
村民和姑娘們,包括來奔喪的出嫁女都嚎嚎大哭,悲傷不已。
哪怕是人生最後時刻,秀娘都替她們留了退路,留了一條回家的路。
信上最後說道:「姑娘們,我教你們手藝,教你們讀書算帳管家理事,是讓你們有更多的資本和底牌,無論落到何種境地,你們都能鼓起勇氣重新開始生活。「
「不要把人心想的太好,也不要把人心想的太壞,底牌終究要給自己多留幾個,獨立勇敢才是我們女人一輩子要堅持的東西。」
李家名聲在這一代達到了鼎盛時期,三年丁憂期滿,李家兒郎返回京城等待後補,新帝因為對李家很有好感,很快就啟用了李家和周家人,並不曾虧待。
周乙去書院教書了,接替了妹妹的位置,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