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持久戰

2024-08-18 13:50:07 作者: 湊要飯的
  第791章 持久戰

  第一日很安穩。

  是因為兩國公約規定了發動大規模進攻之前必須得跟當地平民傳信,讓他們準備投降或提前撤離或聽安排。

  條約截止之前,兩國大軍早已在前線聚集,要動兵就不可能小規模出動。

  第二日,浩浩蕩蕩的大軍便在華夏大地上蠕動了起來。

  大清三路大軍無一例外都是猛然前壓,明軍持守勢依靠防線與清軍交戰,後面的人叫的凶,但站在第一線的明軍將領還是理智的。

  而這次的戰爭與此前數年前任何一場戰爭大為不同的地方也就當場體現了出來。

  底線不得不高。

  即便是老黑旗的野人蠻子,明軍中的兵油子殺才,兩軍一心想從對面發點戰爭財的那些人,也得注意下這整頓了三年的軍規軍紀,以及滿地亂跑的記者。

  新聞自由嘛。

  朱由檢特意在南北都安排上了的。

  在沒有火炮火器之前人殺人效率就已經夠高了,如今各種亂七八糟的熱武器在清軍與明軍中間配的越來越多,真要殺掠平民那效率可太高了。

  光是軍法軍紀和公約不夠,那就讓中國輿論再給加上一層約束。

  不管是小規模屠戮還是直接屠城,總之被發現了就得登報,讓天下人知曉,確保眼下的大清在這南征之戰不能和滿清一個樣。

  同時也讓整個世界好好看著這一場他們同樣期待已久的內戰。

  而這戰爭的開端並沒有什麼爆炸的大消息。

  三年時間布局,雙方早已將對方摸的透徹,戰壕防線挖的到處都是,一開始只能依仗槍炮對壘打呆仗。

  不過這也足夠給圍觀這場戰爭的所有人一點小小的中國震撼了。

  大小火炮對轟火槍對射,極少有冷兵器肉搏,且火力與同時期全世界其餘地區對比格外的駭人。

  又因為燧發槍大批列裝,又點出了膛線,定裝火藥,米尼彈等科技,精準度有保障後幾乎跳過了排隊槍斃環節,只依靠戰壕散兵線對射。

  這種高烈度的對轟與對射,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很憋屈與不適應,裝備上來了,戰術也點了些,但兩軍都未擺脫冷兵器作戰風格。

  但對圍觀者,特別是內戰雙方之外的國度與勢力來說,卻是肉眼可見的降維打擊!讓他們驚惶不已!

  濟南。

  作為南北鐵路的中轉地,這座在此前飽受戰爭與天災摧殘的城市恢復的很不錯,眼下,它也是明清交戰的最前線城市,是抵禦正黑旗南下的第一道關口。

  城市北方炮火連綿不絕,城內的居民也聽著傳聞,看每天的報紙上如何描述前線戰事。

  「是不是太過安穩了些。」

  「哪能咋,你想上前線?」

  茶攤邊上,不少工人端著甜沫就油旋,家底厚實的就兩個油乎乎的肉包子,擠一塊兒一邊吃一邊聽說書先生講報。

  偌大的南京並沒有因為戰場就在眼前而掀起騷亂。

  因為早在條約截止第二天,北邊的正黑旗就送來了勸降書,並表示大軍到濟南城下時就算不投降,只要城內只要不動兵戈,不干擾大軍南下就好,大軍不會攻城驚擾城內居民。


  正黑旗只是要占領濟南的鐵道線路,支應大軍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南京。

  連續三年的宣傳里都將戰爭與平民割裂開來,眼下濟南城內居民不信也得信。

  「咱們這地方不好守啊,高集一地丟了,趙官那兒有條河,我覺得能不能守住就看哪兒了。」

  「感覺還是靖南侯爺靠譜一些,年前換將的事兒在軍中還鬧了一陣子呢。」

  黃得功自然得換。

  隆武帝得知北面的大清皇帝身份後,黃得功這個曾經在崇禎朝做過京營總兵的大將自然不能用了,靖南伯這個爵位還是崇禎給封的呢。

  連帶著與黃得功私交甚好,以兄弟相稱的黃蜚也被調離了前線。

  當然,短時間內呆仗換誰來打都一樣。

  換黃得功這個喜歡親自上陣衝鋒的大將,前線風險可能還更高一些。

  朱由檢對此也很滿意,真要讓黃得功對上黑旗軍,戰敗之後大概率是活不下來的。

  不過手頭信件中苦口婆心勸誡的字句還是惹人咋舌。

  是黃得功送來的。

  事情瞞不住了,那他自然也知道北邊的大清皇帝是一手將他從行伍小卒一步步提拔到伯爵的崇禎皇帝。

  面對一南一北的僵局,他表示皇位是崇禎陛下親自傳下去的,那只能求崇禎陛下做個太上皇了,如此天下朝夕便能光復大明天下。

  朱由檢不能說他很天真。

  只能一笑置之。

  「復社活兒乾的不好,一個個還是放不下架子,這樣教書就算有人捧著,小民們緊趕著來學,那也不好得人心。」

  放下信件,與大明的戰爭除了大致戰報以及各路監軍對軍隊軍紀的監察之外,朱由檢都是不看的。

  知情者認為這終究是老朱家同室操戈,且崇禎皇帝還換了國號以韃子身份示人,終究理虧所以避嫌。

  實則是他現在有另一場戰爭要打。

  王知恩陪在旁邊,手裡正捧了幾封新摺子來,看上頭名字多有大清朝中大佬所書。

  標題一看就是彈劾的摺子,箇中用詞頗為激烈。

  「陛下?」

  朱由檢看也不看他:「關於復社的直接打下去,關於新政的留中不發,去抽兩個下手沒那麼狠的摺子送上來。」

  「嗻。」

  戰爭的浪潮下,大清國內卻是暗流涌動,什麼人什麼組織又幹了不少大逆不道的事兒,說了什麼大逆不道的話。

  朝廷里的老爺們精明得很。

  影響地方穩定了,動搖國本了,妖言惑眾了,都得狠狠的打壓。

  就算皇帝默許了,那威脅到老爺們的地位了,那也不能坐視不理。

  書是能亂教的嗎?教的東西不對勁就該死!

  揚言放奴的就更是該死了。

  悄咪咪的結社私下說說無妨,不鬧事兒沒人有閒工夫管你們,但要往報紙上搞,還要教給別人,往官辦學校教材里搞。

  還要在朝堂乃至軍中諸旗里拉幫結派?

  送到朱由檢這裡的要人命的摺子越來越多。

  說明年輕人幹得還不錯。

  但不可避免的過於急功近利了。

  「眼下的大清皇帝的氣焰哪是你們能打壓的,更別說扳倒了。」

  輕笑著讓王知恩把自己選中的幾個摺子拿下去辦了,朱由檢從桌案前起身,準備去見見朝鮮王李淏與自己的兒女。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