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那希接下管理內務府這件差事後,就讓人把以前的帳本找出來,仔細翻看後,烏那希發現,在採購這一塊,雖然價格有些高,但也沒高到離譜的地步,可採購的數量大,累計起來也是很大一筆銀子了。
另外就是帳本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支出名目,讓內務府的人解釋,他們也解釋不清楚,你推我我推你的,開始踢皮球。
烏那希去了一趟壽康宮找佟皇貴太妃,兩人聊了大半個下午才分開,第二天又把宜貴太妃、惠貴太妃這些曾經掌管宮務多年的來人召進宮來,烏那希問了很多問題,把內務府里的彎彎繞繞了解了七八分,對於如何處置內務府那群人也有了主意。
等事情都準備得差不多了,烏那希就開始分化內務府內抱團的人,大家都是因為利益聚集到一起的,這個關係說牢靠也牢靠,說脆弱也脆弱,只要操作好了,瞬間就能瓦解他們的小團體。
然後就是逐個擊破,這些人都是在皇宮待了幾十年的人,想找他們的錯處還是挺容易的,不用烏那希費力去找,反目成仇的人自然會把這些送到烏那希面前。
烏那希把內務府的毒瘤清理得七七八八了,其他人才反應過來,但獨木難支,而且他們還名不正言不順,他們又拿什麼跟當朝皇后對抗呢?
皇后身後是獨寵她的皇上,他們身後的人敢跟皇上對上?
所以不管如何不甘,為了讓自己少受些罪,這些人都識趣的自己退讓。
烏那希選了些還算靠譜的人補上那些人的位置,又制定了些規矩,讓內務府的章程更加清晰明了,少了很多能鑽空子的地方,然後又把採買這塊,拿出來讓宮外的商家競標,還在各地的報紙上刊登了消息。
哪個商家的價錢低,東西質量又好,那未來的三年,皇宮就在這個商家採買,三年後之後重新競標,不過每次競標,一個商家最多只能競標三種物品。
宮中所需的東西種類多,數量也大,雖然價格低了些,但還是能賺的,而且還能得一個皇家御貢的名頭,所以各個商家為此爭破了頭。
胤禛得知烏那希的處理辦法後,還誇她賢惠,一心想著給他的內庫省銀子,烏那希會給胤禛的是一對白眼,有錢也不能做冤大頭啊,誰家的銀子是大風颳來的不成。
烏那希在後宮動作頻頻,等事情快落下帷幕了,前朝的大臣們才得到消息,前朝後宮息息相關,那些被擼下去的人里,說不定就是那個大臣安排進皇宮的,所以大臣們對烏那希的所作所為很有意見。
但胤禛沒給他們時間糾結後宮的事情,直接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打得大臣們措手不及。
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有功名在身的人名下所掛田產,超出一定數目後需要照常納稅,廢除賤籍,允許旗人經商,歸還土地讓其自行耕種……
胤禛也知道僅靠大臣們的俸祿養活一家人很困難,火耗這一項是地方官來前的主要途徑之一,一下子斬斷了他們大半的經濟來源,地方官們肯定不會配合。
所以胤禛又提出了養廉制度,凡是外放的官員,根據官階高低、所任職務的事務繁簡程度,以及任職地區的貧富程度,有不同程度的補貼,也就是養廉銀。
前面幾項政策,每一項都跟大臣們的利益息息相關,這讓大臣們再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管內務府的事情,畢竟內務府沒有關係到他們的直接利益。
政令在朝上頒布後,胤禛的案頭堆滿了或贊同,或反對的奏摺,有人反對在胤禛的意料之中,也有不少大臣贊同,甚至有些是胤禛以為會站在反對那一方的人,這就讓胤禛倍感意外了。
但不管怎麼樣,至少不是所有大臣都反對,那事情就好辦了,雖然就算他們反對,胤禛也依然會這麼做。
因為早就料到了大臣們會反對,所以胤禛早早就想好了對策,讓弘曜他們出海回來的時候,大張旗鼓的回京,就是胤禛提前埋好的一步棋,就是為了讓某些人知道,出海貿易有多賺錢。
但這麼賺錢的路子,卻攥在胤禛這個皇帝手裡,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就個人而言,短時間內成功的機率很小,可如果胤禛願意主動帶著他們一起賺錢,那就不一樣了。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有保障,海上的航線也是現成的,還有經驗豐富的人帶著他們做生意,讓他們不至於血本無歸。
等大臣們的贊成和反對的奏摺都不再增加的時候,胤禛在早朝上慢條斯理的說道:「等這些事情解決好了,出海貿易一事應該也可以開始籌備了,眾卿若是有意,也可以加入到其中,但具體如何操作,就得看朕提出來的這些事解決的如何。」
說的直白點就是,只要他這個皇帝高興,大臣們就可以跟著他一起賺錢,如何才能讓他高興呢?很簡單,政令迅速推行全國,並且有明顯的效果。
若是有人執意反對這些政令,那也沒事,屁股下的位置換個人來坐就行了。至於出海貿易這件事,那就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可在他們籌備的這段時間,其他人早就跟在胤禛身後賺得缽滿盆滿,而他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吃香喝辣,自己連點湯都撈不著,心裡如何能平衡。
大臣們也知道胤禛這就是明目張胆的威脅他們,讓他們在推行新政和賺大把的銀子之間做選擇,可不管是哪個選擇,都讓他們肉痛啊。
不說其他,就攤丁入畝這一項,他們這些有底蘊的人家,誰家名下沒點田地?以前都是按人頭納稅,還能把田地放在有功名的人名下,以此來規避納稅。
現在不僅要按田產數量進行納稅,田產免稅的數量還做了限制,他們以後每年光是田產稅收這一塊,就要多出一大筆支出,這讓他們如何不肉痛。
可如果不能參與進朝廷出海貿易的隊伍里,他們同樣會損失很多銀子,還得看著別人賺銀子,甚至這其中還有自己的死對頭!
兩害相較取其輕,那些反對新政的大臣們最後也只能,捏著鼻子贊同新政,並且還得竭盡全力的去推行新政。
誰讓胤禛說什麼時候解決完新政的事情,什麼時候開始籌備出海貿易呢!
多耽誤一天,那他們就少賺一天的銀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