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盛元帝清楚這事嗎?
如果不是恭王妃提起,他其實並不知曉皇后進宮前,承恩公府還有這等隱藏極深的內情。
承恩公府,也就是當時的蘇府,確實更為看好聖眷優渥的恭王,令人可惜的是,他們運道不好,謀算的事剛開始實施,就遇到肅王逼宮,致使恭王受傷殘廢,最終與大位無緣。
然而事無絕對,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的運道又極好,因為被他們忽略的六皇子,終於不再韜光養晦,開始展露屬於自己的鋒芒。
相比起僅靠利益維繫的恭王,自然是有血緣關係的外孫,更讓他們滿意和振奮。
而當時盛元帝的心思也都放在前朝,並未過多關注蘇府的事,這也就讓蘇府很輕易的抹除掉,那些曾經偏向恭王的痕跡,面上儼然是一副忠心耿耿效忠皇子外孫的做派。
說起來,盛元帝這般信任蘇府,全靠當時的蘇老太爺會做人。
到底是自己的外孫,即便暗中更看好恭王,但在面對當時的盛元帝時,蘇老太爺從來都是面面俱到,既有恭敬又有親近,還會私下補貼銀兩,拉近雙方的關係。
借用太后的話便是,對他們母子多有庇護。
是以,盛元帝登基後,縱使兩位舅舅上躥下跳,他也沒有真的將他們打落塵埃。
不想今日還能聽到這不為人知的內情,饒是盛元帝自認不是易怒之人,也難免露出冰冷銳利的顏色。
但偏聽則暗,他暫且忍著不悅,沒有貿然下結論,朝太后的方向瞥了一眼,隨即將目光轉向恭王妃。
「證據。」
恭王妃唇角含笑,面對盛元帝的冷臉,依然說得不緊不慢。
「事關承恩公府,我自是不敢張口胡言,至於證據陛下聽完我後面的話,就什麼都明白了。」
她居高臨下的看了眼癱在地上,心虛中夾雜著不忿的皇后,繼續剛才被打斷的話題。
「陛下登基,蘇府歡欣鼓舞,隨之而來的就是瘋狂膨脹的野心,企圖送女入宮再謀百年富貴,幸得太后娘娘支持,讓蘇府在有一位太后的情況下,再出現一位皇后娘娘,可真是令人羨慕啊。」
嘴上說著羨慕,眉眼間卻多有諷刺。
有些人就是這般,永遠不會滿足,只會得步進步,貪得無厭。
「然而陛下卻對此頗為不滿,對成為皇后的蘇府姑娘,亦是充滿冷淡和挑剔。」
但凡有理智的皇帝,絕不會容忍外戚勢力過大,若太后和皇后出自一府,待皇后嫡子出世,必定令蘇府權勢急劇膨脹,到時候,這天下到底是姓顧還是姓蘇?
說盛元帝為此不滿,那都是往輕了說的,對於娶表妹為妻一事,他是堅決拒絕的。
壞就壞在他因對太后的信任,而被皇后藉機算計,事後太后又是哭訴又是勸解,盛元帝最後是忍著厭惡,把皇后迎進宮的。
蘇府的目的達到了,卻也因此令盛元帝對他們橫生芥蒂,便是那一次意外而來的大公主,同樣被皇帝反感和不喜。
聽到這裡的江善,心裡差不多明白過來,陛下對皇后不待見的由來。
那面恭王妃的話還在繼續:「皇后娘娘初為人婦,卻慘遭夫君嫌棄冷待,一日又一日的獨守空房,讓她漸漸對陛下生出怨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與鬱鬱寡歡的恭王相遇」
話到這裡,後面的大概情節,其實不用說也能猜到,左不過是皇后藉此,排解她的煩悶和寂寞。
也的確是如此,皇后最初不過是享受那種隱秘的刺激,借著傳信來訴說內心苦悶,或許也有報復皇帝的心理,反正自那一次之後,她和恭王心照不宣的暗中聯繫起來。
加上那時後宮在皇后掌控中,而盛元帝登基之初,心神大多耗在前朝,穩定先帝留下來的老臣,培養扶持自己的人手,這也就給皇后和恭王的聯繫提供便利。
但說實話,要讓皇后真的背叛皇帝,她沒想過,也是不敢。
不過在她送給恭王的信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卻讓人很是大開眼界。
原來,她和恭王是被拆散的苦命鴛鴦,她是祖父用來鞏固蘇府富貴的工具,她不愛皇帝,她不喜歡皇宮,她是被禁錮在深宮裡的可憐人。
在皇后的訴說中,她是純潔而深情的,她是被逼無奈的,她是不慕權勢的。
而恭王呢,自然也是情意滿滿,訴說著皇后愛聽的話,言辭間恨不得將她捧在手心。
對於靠運氣上位的盛元帝,恭王內心自然不服氣,甚至可以說是敵視,他不愛皇后,卻樂得為此達到噁心盛元帝的目的。
而在這種自我欺騙下,皇后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但有時騙著騙著,還真把自己騙了過去,有那麼一段時間,她當真認為自己是愛著恭王的。
她把恭王視為自己所有物,她針對恭王新娶的王妃,暗害王妃肚裡的孩子。
至於恭王,或許還沒噁心夠皇帝,或許是害怕已經入魔的皇后鬧大,在察覺到皇后的舉動後,他並沒有聲張和阻攔,而是選擇視而不見。
等到皇后失去興致,從這種自欺欺人的狀態醒過來,恭王妃的身體已經垮了。
這怎麼能叫恭王妃不恨呢!
你們要做戲,你們要宣解情意,憑什麼拿她拿她的孩子來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