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象心中一凜,她周身環繞的金光咒光芒都因這一瞬間的驚愕而微微顫抖。
她難以置信地轉過頭,目光與張玄風那冰冷的眼神相遇,一股寒意順著脊背蔓延開來。
「大爺爺,您……您在說什麼?」她的聲音微微發顫,儘管周身環繞著耀眼的金光,卻似乎無法驅散內心驟然升起的寒意。
儒家修士,就在自己和大爺爺之間?!
這個念頭如同晴天霹靂,讓她的思緒瞬間變得混亂。
大爺爺曾是七階地仙,絕不可能會是儒教中人,如此一來,豈不是說自己才是那個儒教修士?
我怎麼會是儒……難道是奪舍?!我被儒教修士奪舍了?!
這個大膽的猜測如重錘擊打在張雪象的心頭,讓她感到一陣眩暈。
然而她心性堅韌,在最初的驚嚇之後,她強迫自己迅速冷靜下來,開始仔細思索。
不對!我就是我!張家張雪象!我有自己的人生和記憶,有我的家人朋友!
這些記憶如同潮水般湧來,她的眼神也逐漸變得堅定。
一個深呼吸之後,她竟直接撤去了護身金光,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大爺爺,您這是在幹什麼啊?嚇死我了!」她有些不滿地嘟囔著,語氣中已經沒有了剛才的驚慌。
張玄風看著張雪象的變化,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光芒。
他收起笑容,認真地解釋道:「你記住,真正的強者,不僅要有強大的實力,更要有堅定的心志和冷靜的頭腦。我說的儒家修士就在你我之間,是指你『曾經』是儒教修士的一員。」
張雪象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說道:「大爺爺您夠了啊,真要是把你侄孫女嚇出個三長兩短來,小靈那邊的消息可沒人再跟您說了!
就我二伯手底下那幾個木頭,到現在都沒搞明白小靈的店鋪為什麼能賺錢,更別說看出來對家用了什麼招數,要如何應對了。」
「誒,一碼算一碼,」張玄風無辜的眨眨眼,他掐著手指頭一個個算著,「我可沒鬧,你看啊,你、小靈、知之、問之、學之……有一個算一個,都曾算是儒教修士。」
張雪象結合著大爺爺之前的說法,福至心靈般的驚呼出聲:「學校!您是說學校和文教……就是儒教的道場?!」
張玄風滿意點頭,解釋道:「不錯,若說教書育人,佛經道藏之中也不乏講述天地哲理,世界認知的著作,但是當今幼兒蒙學的主流,基本都是脫身於儒家經典。
儒教通過將仁義禮智信化入禮法風俗,弱化了自身邊界的儒教源流,以大同教化為名,將自己從教派,降化為了諸子百家裡的百家之一!將儒教道場從書案搬進了人心!
而這宗教事務局說是維護修行界和信眾的平安,可背後也有儒教的影響牽涉其中,這一層不足為外人道的目的,就是限制甚至打壓高階修行人士!」
張雪象聞言不禁皺起了眉頭,她有些不解地問道:「可若是如此,按您的說法,為何儒教不將道、佛兩家也納入大同的範圍里呢?」
張玄風微微一笑,解釋道:「因為儒教的大同,講究強者要克己慎獨,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自身之偉力,用於推己及人、天下大同。
這些個讀書人,最喜歡玩隱喻,君子其實為『均子』,意思是要調節天下不均,將天下財、智乃至靈氣都均分於民,散還天地。
可是人的資質並不相同啊,《周易》革卦有雲,『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在先天資質的影響下,無論世態如何變遷,都會出現不均的情況。
有人天生就更適合修行,在天地法理應和之下迅速成就了三境,在儒家修行體系中,三境大修士被稱之為——【聖人】!
儒教強者因為認同仁愛天下的思想,可以大同教化,將自身偉力服務於人,若這些修行的天才、三境的強者,並非儒教中人呢?」
「大爺爺,那儒教也太霸道了些。」張雪象聽的有些不舒服,「所以,這是儒家對我們道、釋兩家的打壓?他們怎可如此自私!」
張玄風搖了搖頭,示意張雪象想差了。「你可曾聽聞儒教有像你爺爺這樣的三境大修士?今日若非你我談話,你可曾知道儒家三境的名稱叫【聖人境】?」
「確實不曾聽聞……」張雪象若有所思。
「儒家當前最高修為者是一位六階二境【君子境】的修士,他就是宗教事務局的理事長、孔聖人之後、文脈世家的當代族長孔瑞孔大家。」
張玄風繼續說道:「儒家恐怕是天下唯一一個千古以來不斷限制和降低產生高階修士的可能性的教派,甚至不惜連同自家教派的高階修士一併打壓。
就拿我道家【地仙境】大修士之一的莊子來說,他主張『絕聖棄智』,這一觀點在《莊子·胠篋》中有體現,叫『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他認為聖人就是天地大盜,即要限制和摒棄那些超凡的高階修士的存在和行為,將天下靈氣均分於民,實現真正的自由和平等,這一理念最後造就了罷黜百家的情況。
這些其他源流的百家再也沒有能夠達到三境的修行法,你若要通天,就必修行和接納儒家的思想,到時候就算你成就三境,也會還氣天地,用之於民!
所以儒家對華夏其他一切流派都可同化,卻唯獨無法完全同化道家和佛家,是因為我們兩教有不止一條可以直指三境的大道。」
張雪象終於明白了過來,說道,「所以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和成立宗教事務局,都是為了限制和打壓高階修行者!
敬而遠之,不語不思,那自然沒有心田靈力供給,則其他教派就會流傳不廣,難以興盛,再加上對高階修士的限制,相輔相成之下,就會進入一個儒教希望的循環。
就像愚公移山的故事,長此以往,終有一天能實現儒教所計劃的天下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