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征戰狂魔,千古一帝
沒什麼事情,她在海市這邊也沒什麼朋友,以前玩的在好的朋友,畢業後也各奔東西了,一個人,沒事幹,就繼續整理明天要播的資料。💝😎 ✋👽
這一群坑貨排名她打算在排最後一名了,下次出什麼榜單她還沒想好……
「這也是一位使國家由盛到衰的人物,土木之變,喪師辱國,天子叫國門的皇帝——「大明戰神」明英祖朱祁鎮。」
明景泰帝朱祁鈺看著金榜上的內容,表情複雜。
朱元璋:居然是我大明朝,我倒要看看這後世子孫幹了什麼事,居然也榜上有名。
朱祁鈺:老祖宗,這是我大明的恥辱啊!
朱棣心裡發涼,有種不好的預感。
「景泰帝說的沒錯,這確實是大明的恥辱,也幸好有景泰帝的識賢才,放權于少保,京師保衛戰中給大明強行續了二百年。」
于少保:主要是跟了一代明君,感謝皇帝的信息,放權給於某。
朱祁鈺:少保,誇讚了!
「大明和其他皇帝稱帝不一樣,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介布衣,開局一隻碗,窮苦出身,崛起微末,總攬英雄,南征北戰,收復燕雲台十六州,最終推翻北元,誅滅諸侯,一統天下!光復華夏開創了洪武之治,可稱為千古一帝之一」
所有皇帝聽聞此話,都沸騰了,千古一帝啊,多麼高的評價啊!
視頻還在繼續,他們不知道張言希接下來的話,讓他們更加震驚。ஜ۩۞۩ஜ ஜ۩۞۩ஜ
「大明第三位皇帝永樂大帝朱棣,被稱為馬背上皇帝,在位期間,五次親征蒙古,加強對北方控制,他也是第一位御駕親征五次的皇帝,被稱為征戰狂魔。」
「為了徹底清剿元朝的殘餘勢力,打退侵犯中原的韃靼等部落,從公元前1410年到公元前1024年,朱棣連續五次征討蒙古。經過朱棣的指揮,明朝軍隊成功打擊了蒙古的勢力,蒙古的韃靼、瓦刺等部都向明朝低下了頭顱。」
「作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帝王,朱棣將眼光放得更遠,他認為通過海洋也可以讓政權富強起來。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朱棣成為了第一個重視海洋戰略的皇帝。他統治期間,曾經發生過鄭和下西洋這樣的大事。通過與蘇祿等國家的交往,明朝和這些國家互相進行貿易,明朝獲得了許多特殊的他國物產,並在西學東漸的大潮中學習到了許多文化,在後世中「鄭和下西洋」是我們必學到的知識。👤♩ 6➈丂Ⓗ𝐔᙭.ⒸOᵐ ♥👌」
「永樂大帝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各個方面都有建樹,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創永樂盛世!」
「永樂大帝在位期間制定明家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
「明朝在南京建都稱帝,但一直受到北韃靼和瓦剌侵擾,加上北元蒙古南襲,為了鞏固江山社稷,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將都城遷至北平。因為北平比較靠近明朝的重要防線山海關,並且北平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故而民間稱「天子守國門」。」
「明朝充崇禎皇帝時內憂外患嚴重,有人勸崇禎皇帝遷都,有人勸崇禎皇帝逃到南京,但他至死不退,要守護江山社稷,李自成攻下北平之後,在煤山自縊,民間稱「君王死社稷」」。
「永樂大帝朱棣雖沒有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功績高,也給後世做了不少功績,千古一帝也有位置。」
「大明朝一共經歷過16個皇帝,荒唐昏庸的皇帝也就三四位,相比較一些朝代這算是不錯的了!」
朱祁鎮聽著這話,苦澀一笑,他就是個廢物,真是悔不當初啊,為什麼當初不信閣老的話呢。
秦始皇:這是張姑娘說的所有朝代里,我覺得這是最高的一個評價了。
劉徹:一族兩位千古一帝,不愧是剛明,不知我後世子孫是什麼樣的。
李世民:羨慕!
朱元璋激動的直鼓掌,雖然不知道允炆是怎麼回事,我大明兩位千古一帝,十幾位明君,他還是激動的,高興的。
朱元璋:我大明有如此優秀我確實高興,不過四兒,你怎麼當皇帝了呢,允炆呢?
朱棣:父皇,你聽我解釋,我******。
朱元璋:……
康熙:「這朱棣都能稱千古一帝,真是可笑,如此說來,朕肯定也是千古一帝。」
乾隆:「爺爺我也覺得這千古一帝肯定也有你一席之位,朕十全老人,堪稱秦皇漢武,也就爺爺的功績在我之上,朕應該也名列前茅!」
張言希看到乾隆這話,想起了一首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九十片。」她咳嗽一聲,壓住笑意,繼續講解。
「朱祁鎮繼位後,寵信宦官,導致了宦官專權,面對蒙古瓦剌部的挑釁,朱祁鎮御駕親征,結果,土木堡之變,明軍大敗,朱祁鎮被俘虜。他的弟弟朱祁鈺在京城登基,重用于謙等人,打贏了京師保衛戰,後來朱祁鎮回國後,又策劃奪門之變,從弟弟手中奪回皇位,誅殺于謙,清洗弟弟一朝的忠臣良將,並且寵信奸臣,導致民間起義不斷,弟弟朱祁鈺一朝恢復的國力,被朱祁鎮再次搞崩。」
「土木堡之變,註定了朱祁鎮要被釘在皇帝恥辱柱上,後來他又做了叫門天子,策劃奪門之變,誅殺大量臣子,寵信奸臣,激起民變,他晚年雖廢除人殉制度,但綜合來說,大明朝在他的時期由盛轉衰,他屢出昏招,毫無疑問,是妥妥的昏聵皇帝。」
「朱祁鎮的父親是開創明朝宣仁之治的宣宗皇帝朱瞻基,是被公認為的好皇帝,他的母親是大明的孝恭孫皇后也是一位精明女子,這樣一個精明的父親和精明的母親所生的兒子卻是一個敗家子。」
「朱祁鎮九歲登基,在位十四年,在這十四年裡,他沒有做任何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情。他只是消耗了明朝祖先傳下來的資本,年復一年地活著。」
「有個太監叫王振,天天伺候朱祁鎮,看不出這個王振有什麼好,但是朱祁鎮就是喜歡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