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越國情報
如風允所料,那少年少女,伴隨著一位滿容風霜的滄桑男子站立在田坎之上,遙遙遠望。
當看見風允時,兩人隨著那男子快步上去。
這就是褒君了。
褒君在東夷之地長順十數載,早就不是那世家公子樣。
原本修行周禮節度的他,已經成了兵者模樣,身上的統帥蠻橫之氣在身上溫雅的端正的玄端衣物下,也時有時無,將整個人襯托得十分古怪。
父行子效。
怪不得他兒子和他一樣,即使穿著華衣禮服,也遮掩不了少年俠義的莽撞之態。
他父親為兵之統帥,邊關之守,倒是沉著很多。
不過在來到風允面前時,還是拱手施禮。
這番模樣,比他兒子要正規許多,看來早期的禮儀還沒有忘記。
「先生有禮,余為有褒子正,今日得先生三難之解,特來相謝。」
「余」,與「我」意同,卻是謙稱,可見褒君對風允的重視。
「褒君有禮。」風允也回禮以示尊重。
風允示意甲兵退去……
褒君是直性子,待到甲兵遠些,他直言道:「先生三策如引方向,我心中已有了面對歸國之後的堅定,不再惶恐。」
「先生與我兒女所盟之事還望勿怪,我聞先生意知越國之事,我亦有些訊息。新𝟲𝟵書吧→」
風允微微點頭,也無什麼扭捏。
「還望褒君告知。」
風允有禮有節,也不因為之前獻策而自邀,褒君感官大好,他道:「除開越國入幕一位先天鍊氣士外,余還知曉越國如今正建氣運台,國運正是動盪之時。」
「氣運台,本是積攢游離溢散的國運,積少成多,以此尋機,但此法只有少數幾個國掌有,那先天鍊氣士只得殘篇,遂這氣運台成了強取自身氣運,如薪燃火,妄圖占卜天機之法。」
「氣運如油,但油有盡時,不消三月,越國的氣運就會敗光……」
「離開吳國時,我已將此訊告知吳侯,吳候以揮兵聚南,待到越國國運疲憊之時,攻而治之。」
目中微微思索,褒君在思考大庭國況。
「我先前聞越攻大庭,也不曾多想,如今想,怕是與大庭的一個傳聞有關。」
傳聞?
風允卻是不知什麼傳聞。
見風允這般,褒君道:「此聞與三百年前大庭近乎國滅有關……」
褒君停頓,又補充道:「大庭乃是風氏,為伏羲後裔的一支…當時傳言大庭有伏羲遠祖的本命之器,以此才鎮壓了國難。」
「恐怕越國此番以氣運台為引,已經尋到了大庭的底蘊。」
這般說,褒君又不確定,因為在越國為難大庭的同時,也在為難周邊的其餘小國。
而且每一個現存的國家,誰不是有點傳說底蘊的,比之伏羲之後的國家可不少,伏羲之外,繼承神農軒轅之屬的後裔國家更是繁多。
按其來說,現存的國家,祖上都有些東西。
隨即,褒君拘禮道:「越國之強,雖不清其為何會損國運來破天機,但恐他會吞併小國以彌補國運之失,望先生自顧。「
說罷,褒君也該離去。
而他之子在一旁頻頻示意,試圖招攬風允。
但褒君對之不聞。
「走吧。」褒君對自己的兒女道。
又對風允道:「先生告辭。」
一旁的少女默默對風允一禮,眼波莫名,唯有一嘆。
「祝褒君安然歸國。」風允眼中滿是凝重,辭別褒君後,望向還未離去的褒國少年。
「不知褒國公子還有何事?」
公子,大周的天子之子稱為世子與王子,而王之下的公侯伯子男五爵位的兒子皆稱呼為公子,至於士大夫中,大夫之子稱為大子,士之子稱為冢子。
當然,士只有嫡子能繼承身份,所以冢子也是嫡子的意思。
既然已經說明各自身份,風允也就以此相稱。
「我名為谷,先生可稱呼我為有褒谷即可。」
少年還未及冠,與風允一樣都無字,只能以名稱呼。
「風氏,允。」
有褒谷從懷中拿出一本陳舊的皮書,遞給風允。
書薄,摸著像是什麼動物的皮所制,用線縫合在了一起,倒是有些像現代的書。
「這是劍書,是我在吳國時所得……不是什麼好東西,只是一般遊俠的基礎劍術。」
將書遞給風允,有褒谷眼中滿是不舍,他道:「在吳國,我如同質子,難得正視,被人欺辱,唯有這本劍書伴我,讓我有了自衛之力。」
「我本想在及冠後成一劍客,行俠四方,但豈料褒國召回……」
「先生之國將有難,我沒有智慧幫助先生,也無軍隊,手中唯有這本書。」
對著風允一拜,有褒谷深吸一口氣道:「我知先生是異人,但文人在後天之流難有自保之力,不如武者有兵刃之利……望先生珍重。」
說罷,有褒谷也快步離去。
他們只是在大庭逗留,買些乾糧,不做多少停留就得繼續趕路……
望之遠去,風允收下這本劍書,之後再看。
「上士?」甲兵過來。
「走吧,去看看那些孩童……」
今日的所遇,風允的心思都被吸引到了說得的情報上。
這些情報絕對是破局利器。
但風允必須謹慎對待,思索再三……
「好了,今日就到這吧。」
聽完孩童弟子們對那個故事的自我感悟,風允點頭,將其中最為出色,與最為頑劣的幾個記住,至於那些平凡的孩童,風允倒是記得不清。
「明日我有事,後日再開始學字,且都回城吧。」
「諾。」
日頭將落,風允本想趕往營造宮去看看,安排宅院之事,也好有個章程,但今日是不成了,明日放班之時再去。
安排瑣事,風允也回到了家中。
在矮桌上,風允攤開一卷竹簡,手中持毛筆,欲要以今日所得的情報,結合大庭與越國之事態,寫一篇策文……
但久久難以落筆。
「若是直接將所得情報告知宗伯,宗伯可會相信。」
風允在自我出名與儘早解決大庭難處上,犯起了掙扎。
「我生於大庭,國護我十六載,之後入典籍宮,得國之典籍觀而學,得以成長……國之前,我不該自私而顧小利,做忘恩負義之徒。」風允放下了毛筆。
風允有了決斷,當然,這樣的選擇下,他所得的利益會變少,但大庭國在對抗越國之事上,謀者爭先,早些得到情報會更有先機。
「不能因為權勢,而拋棄了我之本性。」
風允拿起用來刮去錯字的筆刀,在矮桌上刻下了一個「本」字。
若是為利拋棄本我,那與為主而屈的奴僕何異……
如此一決,風允腦海中混亂的思想瞬間清明,那些越國與大庭的局勢也消弭隱藏,整個人清爽不已。
風允一樂,「文氣又提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