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的老兄弟們!」
「咱們都是西營的老兄弟了。」
「咱們西營人不打西營人。」
「你們要是還給吳狗賣命,那可是會遭天譴的!」
一時間,伊水東岸,大批雲貴老人紛紛大喊。
搞得西岸的吳軍們心中大動。
噗通一聲,一名會水的西營降兵跳入伊水之中,奮力地向東岸游去。
周圍的吳軍將士見狀非但不阻止,反而躍躍欲試。
「會水的兄弟們都游過來吧。」
「老兄弟們可是在這裡燉好了肉食,就等著你們過來一塊吃啊!」
東岸旁邊,一名名大嗓門拿著土喇叭奮力高喊。
然而就在此時,馬唯興帶著親兵親自來到了西岸。
「敘國公,是他!」
「就是他在煽動軍心!」
原本逃跑的吳軍軍官指著剛才發問的西營降將大喊道。
剎那間,西岸的局勢瞬間就緊張起來了。
那名西營降將見狀連忙縱身一躍,跳入了伊水之中。
然而這名雲南老人並不會水,所以在不寬的伊水中,迅速變得掙紮起來。
「快快快,會水的兄弟快去接他!」
東岸的一名駕前軍將領見狀連忙下令。
剎那間,七八名會水的西營士兵紛紛跳入伊水之中,奮力營救。
「開槍!放箭!」引來馬唯興的吳將見狀連忙大喊。
然而周圍的降兵降將們卻一個個吹著口哨,不置可否。
「快開槍,你們快開槍啊!」吳軍將領繼續大吼。
馬唯興見狀虎著一張臉,開口道:「快開槍放箭,殺了這個叛徒!」
「違令者,軍法從事!」
此言一出,西岸的西營將士們這次拿起自己的鳥槍和弓箭。
然而拖拖拉拉地對準了伊水之中的老兄弟們。
砰砰砰——
咻咻咻——
稀稀拉拉的槍聲響起。
一支支箭矢,一顆顆鉛彈打進了伊水之中,激起了一道道波瀾。
吳軍將領見狀大喜過望,然而當他放眼望去卻發現。
無論是鳥槍還弓箭都無一命中。
就連距離叛徒降將最近的波瀾都足有兩丈遠。
「反了!反了!」
「你們這些西營的降兵是準備造反了!」他激動不已,連忙大喝道。
馬唯興見狀也是心中一撼。
自己的部下如今這已經是軍心大變了。
「所有人,都回到大營之中。」
「從現在開始,沒有命令不准擅自來到河邊!」
他連忙下令,禁止了自己的部下在伊水河畔吃飯休息。
「是……」一眾西營將士沒氣力的拱手。
「敘國公,難道今日之事就這麼算了嗎?」
吳軍將領見狀不依不饒道。
「不然呢?」馬唯興沒好氣道:「難不成要激起兵變不成?」
吳軍將領聞言心中一驚,然而看著周圍密密麻麻的西營降人頓覺後怕不已。
也只能偃旗息鼓,連忙離去。
「大帥,吳三桂的敗亡是早晚的事情,咱們還得早做準備啊!」一名馬唯興的親信連忙開口,提醒道。
「先看看再說吧,王爺對我有恩。」
「還是再等等吧。」馬唯興長嘆了一口氣,心中五穀雜陳。
他原本就不是屢叛之人,之前一直跟著叔叔馬進忠在為大明而戰。
後面湖南等地失守,這才進入貴州接受了孫可望的改編和領導。
再之後便是李定國入滇,他和馬寶等人響應了。
要說他沒有節操吧,馬唯興能夠堅持抗清這麼久。
要說他有節操吧,馬唯興又背刺了孫可望。
這人啊,就是這麼的複雜。
馬唯興等人在孫可望麾下之時,也是為孫國主盡力賣過力辦過事的。
可是最終被刺起來的時候卻是心狠無比。
而偏偏這幫人又是和滿清八字不和的人。
只要有機會就要和咱大清打到底。
而今在經歷了這麼多之後,有點良心的他們又在吳三桂的施恩下。
保持了在五軍之中的基本節操。
很快,西營將士便在軍令的要求全力回營。
而馬唯興也向吳三桂報告了今日之事。
這幾天以來,不止是馬唯興所部。
各路吳軍都有士兵小規模地叛徒事件。
吳三桂面對這種情況也是無計可施。
他現在是陷入了兩難之地。
要是大力整頓西營的降兵降將,只怕吳軍直接就自爆了。
可若是不整頓,只怕吳軍也會散了。
在戰局不利的現在,他麾下這支由西營降兵組成的主力大軍。
早已經軍心浮動,戰力不存了。
當天夜裡,各路吳軍相繼準備。
吳三桂最後一次會見了胡國柱。
拔給他老本兵、綠營兵一萬,西營降兵一萬。
讓其為主力斷後。
第二天清晨,吳三桂調集各部,率領數萬大軍離開伊水,踏上了返回關中的道路。
然而此時此刻,西營諸將中,卻已經有人不肯跟著吳三桂走了。
北邙山中,征蠻後將軍,穎國公楊武得知吳三桂撤退後。
當即決定反正歸秦!
邙山的吳軍大營中,楊武召集眾將商議。
而後舉杯為號,親率五百親兵將軍中的吳三桂親信襲殺乾淨。
「弟兄們,咱們都是西營之人,事到如今又為何要給吳三桂繼續賣命?」
「現在國主就在黃河對岸。」
「你們說,咱們該不該迎國主!」
「迎國主!」
「迎國主!」
「迎國主!」
邙山大營中,六千餘西營降兵紛紛振臂大呼。
「好!全軍堅守營寨,派人接引國主的大軍渡過黃河!」
楊武當即下令,整個邙山大營瞬間易幟。
在一眾西營將領中,節操最低的就是這個楊武了。
孫可望貴陽舉兵之時,楊武乃是武岡總兵,手握上萬兵馬鎮守武岡重鎮。
然而不同於其他邊將。
孫國主從貴陽狼狽而逃後。
一路上各地的鎮守將領雖然閉門不納,可是也沒有出兵相擊。
甚至良心稍微多一點的,還準備了酒食從城牆下吊了下來。
管了孫國主一頓飽飯。
待孫國主跑入湖南後,靖州道員吳逢聖更是帶著靖州三千兵馬來迎。
讓孫國主得以湊齊五六千兵馬,並且有了一處暫時的落腳之地。
然後,帶著最後幾千兵馬的孫國主在武岡遭到了楊武的賣力截殺。
所有的本錢都被楊武給禍禍了。
要是就這樣也就罷了。
畢竟若是楊武真正忠心大明,此時也無可厚非。
在西營之中論起背刺之人,楊武頂多和馬寶、馬唯興等人同列。
可是不同於白文選等人的力窮降清。
也不同於馬寶和馬唯興的日後復國。
楊武是一個真正的小人。
在磨盤山之後,其餘西營將領都在苦苦堅持。
惟有他帶兵卡在邊境,一方面劫掠財物。
一方面首鼠兩端,主動和吳三桂聯繫,又派人前往緬甸,誆騙永曆朝廷加封自己為穎國公。
歷史上待永曆朝廷的詔書一到手。
他便押解著一大批南明文武,以公爵之身投降了滿清。
想要在滿清裡面搏一個前程。
只可惜最後不僅西營諸將厭惡他。
就連吳三桂也受不了他,直接下手弄死了他。
作為一大批西營降將中唯一被吳三桂弄死的人。
楊武的人品就連大漢奸吳三桂都受不了,可見其具體如何。
如今吳三桂施恩於西營諸將。
有點節操的馬唯興等人感念這點情分,尚且能夠隨吳三桂暫時西行。
可是楊武這位用領導、用皇帝、用隊友、用朝廷搏富貴的人,就沒有那麼多忌憚了。
於是乎,負責鎮守邙山的他,率先易幟響應。
使得洛陽北面門戶大開,已經進兵至懷慶府內的駕前軍得以迅速過河。
得知楊武造反後。
剛剛撤退至洛陽的吳三桂大驚失色。
「孤如今進退失據,當為之奈何?」他不禁長嘆出聲,神情低迷詢問自己的親信道。
「王爺,為今之計,當速退也!」
大將胡守亮連忙道:「現在我軍的數萬兵馬盡為西營降人。」
「而王爺的老本勁兵或損失於山西,或被困於陝北。」
「殘餘也派與了胡國柱,用來為大軍斷後。」
「現在楊武在邙山反叛,孫可望不日就將過河。」
「若以降兵而討楊武,實乃抱薪救火爾。」
「唯有帶著大軍火速西行,方能存下一絲力氣,好與孫可望在陝甘繼續周旋!」
吳三桂原本在楊武駐守邙山,是想要他燒毀船隻,遲滯孫可望的行動了。
而今這支部隊的造反,無疑讓吳三桂陷入了絕境之中。
孫可望的主力即將前來,要是不能遲滯幾日。
那麼即便胡國柱在伊水擋住了馮雙禮。
吳軍的西撤也註定是一場亡命之旅。
只是到來現在,吳三桂留在洛陽斷無生路。
與其在這裡等死,還不如踏上這條亡命之旅呢。
「好!我軍當火速西撤,定不能讓孫可望追上!」
吳三桂思索片刻後,也是想通了關節,當即下令吳軍繼續西撤。
很快,在陝西到洛陽的官道上。
數萬吳軍狼狽而逃,一路上盔甲、兵器、火炮不斷地丟棄。
更有大批西營之兵四散。
整支吳軍主力不戰便已經瀕臨崩潰。
而幾乎在同一時刻,第一批駕前軍在楊武的接應下渡過了邙山。
得知吳軍火速西撤後。
還在黃河北岸的孫可望迅速親自帶兵來到邙山,隨後便下令已經渡河的駕前軍火速追擊。
大將楊嗣龍和楊武率先出發。
楊嗣龍率三千騎兵先行,楊武率本部兵六千餘人隨後。
一場大逃亡之戰就此展開。
十二月初四日,吳三桂火速行軍至新安。
一路上吳軍盡棄火炮、輜重。
更有高達五六千人的西營降兵逃散。
在一系列的打擊下,這支曾經高達十一萬人的吳軍主力。
此時哪怕吸納了部分大順降兵,握著吳三桂手中也已經不足五萬人。
為了遲滯駕前軍。
吳三桂又不得不命馬唯興帶兵五千,鎮守新安。
第二天,吳軍繼續西撤,途中又有大批兵將逃散。
而此時此刻,楊嗣龍帶來的騎兵已經抵達新安。
眼見城中有吳軍駐守,楊嗣龍迅速繞過新安繼續西行。
馬唯興見狀派出兵馬出戰。
然而他麾下的兵馬根本不願打,一經接觸便一鬨而散。
馬唯興也只能長嘆一聲,收拾殘兵繼續固守新安。
十二月初六日,吳三桂帶兵抵達澠池。
經過清點,吳軍還有馬步兵三萬八千餘人。
而與此同時,楊嗣龍率領的三千騎兵,途中吸納了兩千餘西營兵馬後。
也抵達了澠池城下。
吳三桂見狀,不得不抽調老本兵。
並派遣大將胡守亮出城迎戰,暫時擊退了楊嗣龍。
但是在同一天,楊武帶兵抵達新安。
城中的西營兵產生騷亂,馬唯興見狀不敢在遲疑。
便在新安舉城易幟。
十二月初七日,吳三桂留下三千兵馬交予高承恩統領在澠池斷後。
自己親統三萬餘吳軍繼續西行。
同一天,孫可望派陳建統率驃騎鎮打著自己的龍旗只趨澠池。
當看到孫國主的龍旗後。
澠池的西營兵大動,陳建親自來到城下招降。
高承恩和陳建這兩位蜀藩舊人得以重建。
當天下午,澠池城門打開。
高承恩率部易幟。
第二天,陳建率驃騎鎮繼續西行。
在陝州至澠池的大路上追上了吳軍主力。
吳三桂令大將胡守亮統率騎兵出戰。
西營兵戰鬥意志低迷,吳軍敗下陣來。
陳建帶兵直衝吳三桂的王旗。
侍衛魯蝦等人拼死護衛,這才得以讓吳三桂脫身。
十二月初九日。
吳三桂收攏殘部抵達陝州。
經過清點後,吳軍此時還剩下兵馬八千餘人。
其餘的數萬兵馬皆散落不見。
「孤從軍二十餘年,從未有過今日之敗!」
陝州城內,吳三桂嚎啕大哭,整個人都生出了絕望之心。
第二天,吳三桂率領最後的八千餘吳軍,在裹挾了陝州守軍後。
經過靈寶,於十二月十二日抵達潼關。
此時此刻,這支曾經高達十萬以上的吳軍主力,現在只剩下了最後的七千人。
第二天,駕前軍的騎兵部隊抵達潼關城下。
而在這支騎兵部隊背後,超過二十萬以上的大軍。
正在朝著潼關滾滾而來。
除此之外,張勝已經殺到了渭水,正在咸陽和夏國相對峙。
張虎在雀蛇谷擊殺了吳國貴後,統率數萬兵馬已經拿下平陽。
正在逼近黃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