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李世民聽到天幕中張揚的話,內心如遭雷擊般震撼不已!
他原本認為眼前所見已經足夠驚世駭俗、違背常理,但萬萬沒有料到竟然還有更為驚人之事等待著他。
心中不禁湧起一陣疑惑和擔憂:
「莫非真的是因為朕開創了某種先河,導致後世子孫紛紛效仿?」
「然而即便如此,朕也沒讓你們超越啊?」
站在一旁的魏徵目睹著後世的混亂景象,尤其得知似乎正是他們的皇帝開啟了這樣的先例,終於按捺不住情緒。
他義正言辭地對李世民說道:
「陛下,請您務必將楊氏趕出宮廷!絕不能讓這種亂倫之風盛行於世!」
李世民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至極,心頭怒火騰騰升起。
他暗自思忖道:
「什麼叫做亂倫?魏徵你這老傢伙怎麼能如此說話?簡直不知所謂!」
旁邊的長孫皇后見到李世民臉色陰沉得可怕,心中不禁暗自嘀咕:莫不成不願此事?
又聯想到近來李世民時常往楊氏那邊跑,長孫皇后心裡頭便有些不爽快。
李世民眼見著長孫皇后面露不善之色,趕忙開口解釋道:
「觀音婢啊......你且聽朕給你細細道來。」
「朕絕非貪戀那楊氏的美色,實在是因為這楊氏出身於關隴世家,朕這麼做無非是想藉此來維繫勢力間的平衡罷了!」
「說到底,朕這般委曲求全,實則是顧全大局而做出的自我犧牲啊!」
長孫皇后聞言,卻是用一種仿佛在看傻瓜似的目光直視著李世民,冷言冷語地道:
「莫非這便是陛下您夜夜遲歸乃至不歸宮闈的緣由所在麼?」
「休要妄圖瞞騙本宮,您這些天究竟去過何處、做過何事,本宮可是一清二楚!」
李世民被長孫皇后這一番搶白弄得瞠目結舌,一時間竟是無言以對......
而此時天幕還在繼續播放著!
【心思單純的楊玉環自然想不到,唐玄宗的心思,只當是去旅遊了,哪裡知道自己的公公竟然饞自己的身子!】
【在公元 745 年,唐玄宗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正式下詔將楊玉環徵召入宮,並冊封她為貴妃。】
【此時的楊玉環年僅 26 歲,正值風華正茂、韻味無窮之際。】
【當她得知這個消息時,如遭雷擊般驚愕不已!】
【畢竟,她只有區區 26 歲而已,而唐玄宗卻已是年過花甲、行將就木的 60 歲老人。】
【更要命的是,他竟然還是自己的公公!】
【她心中自然萬般不願,但聖旨如山,豈容得她有半分違逆?】
】就在此刻,她那與心上人白頭偕老的美好幻想,被那至高無上的皇權無情地擊碎!】
【李瑁對父親這般離奇的舉動心生憤恨!但一想起父親曾毫不猶豫地處死了自己的三個兄長,便又嚇得噤若寒蟬,只能忍氣吞聲。】
【就這樣,一對恩愛情深的夫妻被唐玄宗硬生生地拆散。】
【於是乎,這場「霸道公公愛上我」的荒誕鬧劇就此拉開帷幕!】
【作為這場戲劇的唯一受益的人唐玄宗,他醉心於楊玉環的美貌。】
【俗話說得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正因為唐玄宗深愛著楊玉環,所以連帶著對楊家人也是百般恩寵。】
【這不,玄宗不僅冊封楊貴妃的大姐為韓國夫人、三姐為虢國夫人、八姐為秦國夫人,更是將其遠房兄長楊國忠一路提攜至高位,讓他身兼數職,手握重權。】
【如此一來,楊家可謂是權傾朝野,幾乎占去了大唐朝堂的半壁江山!】
【而對於楊貴妃本人,玄宗那更是寵溺有加啊。】
【不僅賞賜她華清池沐浴,還賜予她無上殊榮——後宮佳麗三千人,卻偏偏只鍾情於她一人!】
【就拿吃荔枝這件事來說吧,有一回玉環隨口念叨想吃新鮮荔枝。】
【玄宗便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派專人從遙遠的嶺南快馬加鞭運來,只為滿足美人的口腹之慾。】
【這份榮寵甚至改變了當時百姓們的生育觀,大家紛紛感嘆:「生兒不如生女好啊!」】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這句話便是由此得來。】
【然而,在這無盡的榮華富貴背後,楊玉環真的快樂嗎?】
【若真如此,她又為何每日借酒消愁,沉醉不醒呢?】
【甚至時不時上演一場「新貴妃醉酒」來排解心中苦悶呢……】
大唐。
李世民看著眼前李隆基那奢靡無度、鋪張浪費的場景,內心不禁湧起一陣痛楚和悲哀。
"這個敗家子啊!如此揮霍無度,難道他不知道這樣會把整個大唐給毀掉嗎?"
李世民喃喃自語道,眼中滿是失望與憤怒。
正當他痛心疾首之時,突然聽到天幕傳來的聲音:
"大唐的半壁江山竟然就這樣被這個傢伙輕易地送出去了!"
這句話如同一把利劍直插李世民心頭,讓他氣得雙眼通紅,怒不可遏地破口大罵:
"真是個無道昏君!"
然而更令他氣憤的是,緊接著天幕上又顯現出了那句。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的詩句。
李世民緊緊咬著牙關,渾身顫抖不已。
"好一個'生男不如生女好'!好一個'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他無法接受這種觀念,因為他深知正是那些英勇無畏、捨生忘死的熱血男兒們用生命守護著國家,才換來了如今的繁榮昌盛。
"若沒有這些錚錚鐵骨的男子漢挺身而出,保家衛國,何來這太平盛世?"李世民心中暗想。
此時此刻,李世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如果照此發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話,大唐必將陷入混亂之中。
底下的大臣們一個個面色鐵青,憤怒無比!
就連一向以直言敢諫著稱的鐵頭娃魏徵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開始破口大罵起來!
他的聲音震耳欲聾,迴蕩在朝堂之上,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其他大臣們雖然沒有像魏徵那樣直接罵人,但他們的眼神和表情已經說明了一切,對後世皇帝的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緊張的氛圍之中,仿佛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