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這些來科舉的秀才都被張懸關在書院好吃好喝的招待著,一開始這些飽讀聖賢書的秀才還不願意跟張懸合作,覺得張懸是叛亂的逆賊,自己必須要忠於朝廷,這樣才對得起這麼多年聖賢書的教誨!
但駱家成這個「天師道內奸」卻是不斷地向著這些秀才解釋,講述張天師和天師道的所作所為!講述這些年朝廷的吏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
再加上他們親眼看著天師道真的發糧發物,讓老百姓活下去!
因此,慢慢的就有不少秀才改變了立場,願意追隨張懸,追隨天師道!
也讓張懸有了開科舉的基礎!不然自己這邊開了,結果沒有一個人參加,也是無比尷尬。
畢竟肯來參加新朝科舉的,可以說都是對新朝充滿信任,算是張懸的鐵桿支持者了!
不過,張懸需要的是經世致用的人才,不是死讀書只會八股文的書呆子。
因此,張懸廢棄了傳統的八股考法,只考策論!
而且題目就兩個,第一題——「何以致天下太平!」
第二題——「何以致百姓富強!」
考試共分為兩場,對於參考要求,張懸也大大放開,原有童生功名的都可以參加第一場,考上即可有舉人功名!
通過第一場的和原有秀才功名的都可以參加第二場,考上即可有進士功名!
舉人和進士都有做官的資格!
這也算是給參加第一屆天師道科舉的人一個福利,直接越級晉升,畢竟也算是從龍之臣了,第一批支持張懸的文官,總得給他們一點甜頭!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人!
反正天師道新王朝初立,有的是官位!現在很多基層官員,張懸還是留用一些大虞王朝的投降派。
等這些進士舉人考出來後,便可以逐個替換,徹徹底底的換成自己人!
因此一時間,報名人數多如牛毛,無數報國無門的學子們終於看到了改變自身命運的希望!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得天師道不是一般的造反流寇,而是真的有真龍天子氣象的新朝!
同時,對於各地的胥吏張懸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凡是表現良好,人品端正,不貪污受賄的,給予提拔為官。凡是平日裡欺壓百姓,貪污受賄的通通依法處決!
有道是閻王好過,小鬼難纏。這些基層胥吏世世代代在基層,已然成為了巨大的蛀蟲,有時候一個胥吏貪的絲毫不比縣太爺少!
因此,張懸老虎要打,蒼蠅也要抓!
他直接開公審大會,讓百姓監督,百姓覺得行的胥吏就留下,覺得不行的便拿下!畢竟這些胥吏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老百姓最知道他們的德行。
一時間,陝東道各地在天師道的組織下,抓了狗官胥吏無數,吏治為之一清!
而全省的大半讀書人也紛紛來到安樂府,接受張懸這個小小「童生」親自主持的科舉考試!
……
幾天後,張懸正在批改眾考生交上來的考卷,從中選拔人才。
而就在這時,湯師爺卻激動無比的跑了進來道:
「稟告天師!好事!大好事啊!隨著朝廷的征遼響搞得愈演愈烈,老百姓徹底忍不住了!隔壁晉中道已經徹底亂成一鍋粥了!有好幾個地方的老百姓都殺了當地的狗官起義了!官兵們被打的節節敗退!咱們要不要趁他們相互打出狗腦子的時候火中取栗,把他們通通拿下!以此擴充咱們得地盤!」
「不忙,大家都是對抗大虞王朝的一份子,也算是同道中人了,在推翻大虞王朝之前先不要內鬥,先讓他們打著吧,不管是誰贏了,咱們都去和人家簽訂互不侵犯的盟約!只要他們不來打擾我陝東道,我們就不會去攻打他們。」張懸淡淡的回答。
雖然大虞王朝已然是走到了末期,必然會被推翻。但破船還有三千釘呢,一個王朝臨死之前的反撲力量還是很強大的。
比如秦末大起義時,陳勝吳廣,還有項羽的叔父項梁都曾轟轟烈烈,勢頭很猛。但卻都被秦末猛將章邯通通剿滅!
再比如漢末黃巾軍,隋末楊玄感,一度也打的天下震動,但都被王朝末期的力量反撲剿滅。
張懸一開始就怕自己率先造反,以一隅之地對抗大虞,出頭的椽子先爛,到時候會打的無比艱難,到時候反而被別人摘了桃子。
幸好,大亂局時代已然開啟,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反抗大虞!
這時候,張懸才不搞內鬥呢,也不著急擴張地盤。讓這些新起義軍和官兵斗去,張懸此刻只想學習一句名言——多屯糧,高築牆,緩稱王!
自己只想老老實實的的發展根據地,完成土地革命,練出十萬精兵!
到時候外面也打的差不多了,張懸率兵出關,來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天下可定矣!
陝東道地處西北偏遠之地,窮是窮了點,但按照金邊銀角草包肚的理論,越在偏遠地區越不引人注目,越容易發展起來!
當年秦國不就是從大西北起家,一路橫掃六合!統一天下!張懸也要走這條路!
而晉中道則靠近中原腹地,距離京城更近!
朝廷要打,也肯定先打晉中道!
而且晉中道這些新起義者也是毫無戰略部署,一個個打下一兩個府就敢稱王稱帝,並且就跟流寇一樣搶一個地方就走,根本不留下經營根據地!
這也導致晉中道很快便被他們瓜分霍霍的差不多了,他們很快就要向著中原腹地進軍!畢竟那裡更加富有!
那樣,他們就只會和官兵面對面,幫助張懸去瓦解大虞王朝殘存的實力!
「還有一些嚮往我們天師道的百姓,想來我們陝東道生活。另外還有一些起義軍打的是我們天師道的旗幟,想讓天師您冊封他們為一代弟子,讓他們可以名正言順。」湯師爺繼續匯報導。
「對於來投奔的百姓一律接納!」
「但打著我們旗幟的起義軍就算了,不予承認!起義軍良莠不齊,有些是正義之師,但有些確實和流寇無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能讓他們壞了我們的名聲。」張懸思索後回答道。
他還要收信徒呢,到時候這些人打著天師道的名聲搞得這麼聲名狼藉,自己還怎麼收信徒。
「是!謹遵天師法旨!」湯師爺當即遵命,下去辦事。
而張懸則繼續批改著科舉文章,不時的點點頭,在覺得好的科舉試卷上寫個「錄」字!
其中有幾篇寫的著實讓張懸眼前一亮,嘴裡不斷的說道:「不錯不錯,是個人才!」
歷史證明,這片土地上根本不缺人才,缺的只是發現人才的伯樂和機遇。
比如張懸那個世界,劉邦帶著的沛縣老鄉,朱元璋帶著的鳳陽班底,僅僅只是一個縣的班底,便帶出了一大堆王侯將相!
事實證明,哪怕只有一縣之才,只要用得好,便能治一國!
而張懸此刻坐擁一省,通過策論,還真的篩選出好幾位人才來!
很多觀點更是與張懸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