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帝塵還是決定放手一搏。👻🐸 6➈𝔰Ĥ𝐮Ж.ĆᗝⓂ ♨🐯
可阿巴泰剛一進城,就給了帝塵當頭棒喝,指著帝塵鼻子罵道:「混帳奴才,眼見我軍在前線受挫,為何不趕來增援?」
阿巴泰這話當然是無理至極。
命帝塵部鎮守揚州,乃多鐸親自下達的命令。建業之戰又發生在晚上,揚州跟建業相隔百里之遙,帝塵就算想救援,也根本來不及啊。
阿巴泰這是將戰敗的窩囊氣,徹底發泄在帝塵身上了。
帝塵也是有脾氣的。對多鐸,帝塵還算客氣,但是面對阿巴泰,就沒什麼好臉色了,沉聲說道:「嘴巴放乾淨一點。」
「好奴才,還敢頂嘴?!」阿巴泰跟著也炸了。
倘若帝塵忍氣吞聲,阿巴泰說不定就此揭過,嘴上發泄一通也就算了。可帝塵如此態度,徹底惹毛了阿巴泰。
自清軍入關始,還沒有哪位漢人敢這麼跟他們說話。
阿巴泰下意識說道:「來人,將這狗奴才拖下去,賞他三十鞭子!」
「諾!」
阿巴泰親兵就要上前捉拿帝塵。
「誰敢?!」
站在帝塵身後的廉頗一聲怒吼,「刷」的一下,立即衝進來一隊隊大周御林軍。🐟✌ ❻❾ⓢнยא.𝓒𝕠m 👮🐤轉眼之間,阿巴泰跟他的親兵就被團團圍住。
雙方立即劍拔弩張。
阿巴泰見了,臉色一變,他這才想起,眼下揚州城可是駐紮著十萬異人軍團。反觀清軍,卻只剩五萬殘兵剩將。
真要打起來,清軍怕是要完敗。
可如果就這麼不了了之,阿巴泰面子上又有些過不去,一時進退兩難,臉色漲的通紅。跟多鐸相比,阿巴泰還是太嫩了,也太衝動。
自始至終,帝塵都面無表情,鎮定非常。
眼見阿巴泰神情尷尬,帝塵這才開口說道:「你要記住,我來,是跟貴軍合作,不是你們的奴才。只要我想,今天你們沒一個人可以走出揚州城。」
「你想怎樣?」阿巴泰還是嘴硬。
帝塵好笑地搖了搖頭,「不是我想怎樣,而是敵人想怎樣。眼看明軍就要打過來了,我們還在內鬥,有何意義?也不怕別人笑話。」
阿巴泰見此,趕緊順著台階往下走,問道:「你的意思是?」
「撤軍!」
帝塵言簡意賅,「揚州城是守不住了,怎麼決策,還得上報攝政王。」
「好!」
阿巴泰點頭應下,心中的怨氣並未真的消散。«-(¯`v´¯)-« ➅❾𝓢ĤⓊ᙭.𝕔𝐎м »-(¯`v´¯)-»
協調一致之後,帝塵部跟阿巴泰部根本不做停留,灰溜溜撤離揚州。不怪帝塵著急,一旦郭子儀部攔住他們的北上之路,那時就是想走都走不了了。
…………
隨著清軍撤離揚州城,整場戰役迎來第二階段。
李靖倒是穩健,率部進駐揚州城之後,沒有急著北上,而是協同郭子儀部,徹底蕩平江淮流域,收復失地,拱衛建業安全。
拿下江淮,明軍才有跟清軍全面開戰的資本與根基。
戰役第十三天,得知南明軍不僅收復揚州城,而且一舉蕩平江淮地域,殲滅清軍主力部隊,大西皇帝張獻忠終於來了准信。
雙方約定:「三日之後,正式進軍北上。」
…………
燕京。
多鐸部的潰敗,給了多爾袞一個當頭棒喝。
跟歷史不同,戰役地圖中,在掃滅大順之後,除多鐸部十萬大軍以及阿巴泰部的五萬大軍,清朝在整個北方地界,還有足足四十萬大軍駐紮。
清軍的成分相對比較複雜。
最精銳的當屬八旗軍,又可劃分為滿八旗、蒙八旗以及漢八旗。滿八旗以滿族騎兵為主,大抵在五萬人左右。蒙八旗則是蒙古騎兵,也在五萬人左右。
至於漢八旗,則包括吳三桂的軍隊,以及後續投降清朝的前大明軍,大抵在十五萬人上下。
最後一部分則是清軍掃蕩北方,俘虜的偽軍與戰俘,其中就包括大順軍。
除滿八旗跟蒙八旗,其餘三十萬大軍都有各自隱患,因而多爾袞沒有安排此路大軍南下,而是留在北方整編。
眼下卻是管不了這麼多了。
多爾袞還是看的很透徹的,他深知,清軍以不到十五萬的精銳,掌控著整個局勢,實在是如履薄冰。
戰事順利,那一切好說,清朝的根基只會越來越穩。
可一旦戰事不順,讓敵人窺探到清軍的弱點,一個不好,就會引發連鎖反應,葬送整個大清江山。
多鐸部的覆滅,很可能就是這麼一個導火索。
蓋因多鐸部乃清軍絕對的主力,十萬大軍中就有五萬是滿八旗騎兵。
就是這樣一支精銳之師,卻在建業城外碰的頭破血流,被南明異人軍團一擊而潰,徹底暴露了清軍的軟肋。
相比陣亡的十萬大軍,這才是最致命的。
「難啊!」
多爾袞一時之間竟有些一籌莫展。
起先,多爾袞擔心帝塵部先舍大清而去,那簡直是致命的。
異人軍團的強悍已經在建業之戰得到充分的印證,越是這種時候,帝塵麾下的十萬大軍就越顯得彌足珍貴。
好在接下來的消息,讓多爾袞悄悄鬆了一口氣。
帝塵部沒有放棄大清,更是以絕大的胸襟氣度,在被阿巴泰羞辱之後,仍然做出理智判斷,果斷放棄揚州城,率部北上。
得到消息,多爾袞特意請旨讚揚了帝塵部,給予褒獎。
對阿巴泰則少不了嚴厲斥責,多爾袞是非常震怒的,「阿巴泰這個蠢貨,差一點誤了大事,那天晚上死的怎麼是多鐸,而不是這個蠢貨!」
多爾袞已經準備奪取阿巴泰的帶兵權了,也算是對帝塵的一個安撫。
跟聰明人打交道就是這點好。
帝塵的「良苦用心」終於得到回報,借著多爾袞示好的機會,帝塵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要了順治皇帝的一件貼身信物跟一封書信。
有了這兩樣東西,等到戰役結束,不管是哪位清朝皇帝入駐京都,都要欠帝塵一個天大的人情。
那樣一來,一些事情就好運作了。
到了這一步,不管這場戰役最終結果如何,帝塵都已經達成目標。如此也就意味著,決戰還沒開始,他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這樣的隱忍與算計,確實讓人稱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