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立儲!(求訂閱)
一語落下,全場皆驚。
就連坐在後方的秦落衡也面露異色。
他其實想過有人會說到自己,但卻是沒有想到會是李斯,他轉過頭,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斯,又把目光移了回來。
殿內。
馮去疾、姚賈等人眉頭微皺。
他們其實也沒有料到,李斯會突然提及嬴斯年。
固然,嬴斯年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那是以往,現在的嬴斯年根本就不在談論範圍。
不然他們又豈會這麼鎮定自若。
嬴政道:「對於李丞相之言,諸卿是何看法?」
姚賈出列道:
「臣對此不敢苟同。」
「這段時間外界對十公子可謂議論紛紛,十公子在楚地、朝歌之行事,實在是惡名累累,嚴重敗壞了法紀,此等目無法紀,無法無天之行事,臣等實在不敢認可。」
「李丞相所言的『法之不法,國之不國』,恐怕才是對十公子的最好評價。」
「臣承認十公子是有才之人。」
「但有才無德,擅自妄為,這樣的人豈能為人主?」
「臣認為十公子不當在考慮之列。」
「不然何以服眾,何以給天下臣民交代?」
「老臣補天之心,請陛下明察!」
姚賈絲毫不退讓。
事到如今。
他們早已沒了退路。
他們也不可能退,他們早就站在了長公子一方,若是十公子上位,對他們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根本就接受不了。
而且秦落衡之行事,實在令他們毛骨悚然,若是十公子上位,他們恐無一人能全身而退。
為了自身,也為了家族,他們都只能阻止。
見狀。
嬴政眼露異色。
他看向下方的朝臣,再次問道:「你們對此是何看法?」
召平道:
「臣贊成姚廷尉所言。」
「十公子品行不端,乃無法無天之徒,貴為大秦公子,就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目無法紀之事,若是為儲君,只怕所為更甚,臣請陛下以天下為念,切莫聽信一些亂語。」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召平話語落下,令狐范、姜叔茂、沈倧等人紛紛開口符合,一時間,朝堂上近七成官員附議。
與此同時。
華寄出列道:「臣認為十公子的確有錯,但世人誰能無錯?有錯改之即可,十公子過往畢竟遠離朝堂,對律法了解不深,而據臣近日聽聞,十公子這段時間,一直在學習秦律,臣相信,十公子在經此之後,定會洗心革面。」
「臣認為當給十公子一次機會。」
楊端和道:
「臣也認為當給十公子一次機會,十公子畢竟年歲尚輕,不諳世事,行事多少有些衝動,但吃一塹長一智,未必就不能改過自新,臣相信十公子的為人品行。」
「羌瘣附議。」
「甘羅附議。」
「.」
殿內也是傳出了贊成的聲響。
不過,楊端和等人的聲音,在朝堂上顯然掀不起多少風浪,很快就被各種質疑聲壓下。
一時間。
朝堂可謂是爭吵激烈。
見狀。
嬴政微微抬手。
瞬間,就有臚傳高聲道:「肅靜!」
百官當即噤聲。
嬴政淡淡道:「既你們爭不出高低,那朕就不問你們看法了,王老丞相,伱在殿內聽了這麼久,對朝臣的爭議持何看法?」
「朕想聽聽你的建議。」
王綰道:
「臣對十公子了解不多。」
「近日城中有關十公子的傳聞很多,臣也不知真假,只能姑且一信,若有說錯,還請陛下寬諒。」
「儲君之位,事關重大,不可不察。」
「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到帝國本身上面,儲君關係著大秦今後的安穩,也關乎著大秦政治的穩定,因而儲君除了要有自己的見解,更要有堅定的治政之心。」
「而且」
「穩定大過一切!」
「這個穩定,不僅是國家穩定,更要有政策的穩定,若是政令朝令夕改,反覆無常,就算有再大的治世才能,也難堪大任,因為政令是需要連續性的。」
「秦自商君變法以來,行政便為最大根基。」
「行政之所以如臂使指,就是因大秦的行政並未發生過大變,就算是當年惠文王繼位,雖車裂了商君,但依舊不改其法,正是有著這個基礎,大秦才能從積貧積弱,逐漸強大起來。」
「因而儲君政見當符合大秦現有國政。」
聞言。
馮去疾、姚賈等人臉色微變。
王綰繼續道:
「大秦以法立國,以法治國,今後自然也當繼續恪守此道,凡是欲以德以仁以義為名變更的,都當不得儲君,因為法是大秦根基,過於強調其他,是在自亂跟腳,此亂國之為也!」
「此類人當不得儲君!」
「放眼諸公子,其實只有數人符合。」
「二公子高,三公子將閭,十公子斯年,幼公子胡亥,其實都在其列。」
「而公子高,公子將閭,公子胡亥,其實並不當為儲君。」
「因為他們沒有接觸過政事。」
「無行政之能!」
「因而堅持依法治國的,唯有十公子嬴斯年。」
王綰話語剛落。
馮去疾當即反駁道:「老丞相,我對此不敢認同,十公子何德何能能為大秦儲君?老丞相既聽聞了外界的消息,就理應知道十公子實是一無法無天之人,何以能被認為是堅持以法治國的?」
「老丞相你之言語過於荒謬。」
「甚至顯得有些荒誕!」
王綰面色如常。
淡淡道:
「十公子之所為,我的確有所聞。」
「但楚地之所為,以及朝歌之所為,並不能說明,十公子不是秉承依法治國的,這只是十公子自身的亂舉,甚至在我看來,十公子此行就是在踐行法制。」
「商君行政,慮在事先。」
「有錯失便改,是先發制人。」
「所以商君之法政深得民心,大政得人,則民心安。」
「十公子卻是深諳此道。」
「楚地情況複雜,諸位恐對此是心知肚明,過往楚地雖名義上為朝廷管轄,實則為不法之地,不僅是官吏不聽朝廷政令,地方貴族豪強也視朝廷政令如空文。」
「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
「楚地世族復辟有鼓呼之力,民眾亦有追隨徒眾,若是不行重法,只怕楚地還不知何時能融入大秦,固然十公子所為的確違背了律法,但卻是讓楚地徹底歸服,此等功績,我相信已足以抹平所違背之律法了。」
「天下一法。」
「這是大秦早已定下的國策。」
「而今十公子只是在用自己的手段踐行,誠然僅僅依靠強力殺人,的確猶如揚湯止沸,固還需明修大政,才能做到釜底抽薪,顯然十公子是考慮到了,固才在楚地頒行了新令。」
「過程或許跟秦律相悖。」
「但結果卻跟秦律相符。」
「因為秦律要的就是政出一門。」
「民間亂象多年,繼續以過往的姿態處置,更如飲鴆止渴,我不認為十公子有錯,至少,十公子之所為是符合民意,符合民心,更符合大秦當下的時局。」
「此外。」
「商君曾說過。」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當年商君入秦,便對秦國進行了變法,從而讓秦國崛起,一舉奠定了大秦強盛之基,這便足以證明一件事,大政是可以變更的,只要是利國利民。」
「爾等之所以認為十公子有錯,恐才是真正的誤入了歧途。」
「十公子之所為,如此立竿見影,則也側面說明了,大政若是缺失不修,對天下之危害。」
「陛下。」
「明修大政,釜底抽薪。」
「強力殺人,揚湯止沸。」
「按部就班,只是飲鴆止渴。」
「試問,十公子以大修政治,依仗威權,誅殺了楚地大小貴族,可做到讓楚地黔首心服口服?可做到讓民無異議?」
「若是做到了。」
「又豈能說十公子做錯了?」
「終天下之世,六國餘孽固然四處逃竄,卻始終不見削弱,而今十公子所為,卻讓楚地貴族無所遁形,再難在楚地紮根,諸位可曾想過其中奧秘?」
「臣認為十公子當的起儲君,也是儲君的不二人選。」
「人云忠言逆耳,今日方知其意也。」嬴政離案起身,肅然向王綰深深一躬,說道:「老丞相肺腑之言,嬴政謹受教。」
王綰回了一禮,緩緩退回位置。
此刻。
馮去疾、姚賈等人面色發白。
他們何以看不出場中形式變化?
只是他們想不通,為什麼王綰會替十公子說話。
王綰跟十公子可是沒有半點交集,而且過去王綰可是贊成封建分封的,為何離朝一段時間後,就突然變換了政見?
李斯微不可查的掃了幾人一眼,眼中露出一抹輕蔑和不屑。
王綰過去的確更認可長公子。
但時勢異也。
現在陛下明顯想讓十公子上位,王綰等人都已退下,又怎麼敢去忤逆陛下?而且十公子繼位顯然已成定局,他們若是不替十公子說話,等到十公子上位,豈會給他們留顏面?
馮去疾等人終究是失算了!
這時。
李斯出列道:
「臣認為老丞相所言甚是。」
「十公子當是大秦儲君的不二人選。」
「臣請立十公子為儲。」
隨著李斯開口,華寄、楊端和等人當即反應過來,一臉狂喜的跟著附和道:「陛下,臣請立十公子為儲君。」
一時間。
殿內附和聲如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