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回到明末當個大貪官> 第74章 隆武政權成立

第74章 隆武政權成立

2024-08-21 05:13:52 作者: 想失憶迷茫的老男人
  剛剛從京城狼狽撤退至潼關沒多久的李自成,滿清把投降的明軍編入漢八旗軍,緊追其後,受到潼關的守兵阻擊,傷亡慘重,只能撤退關外駐守。於是李自成當機立斷,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命令大將劉宗敏率領軍隊向東出擊,通過金陡關殺向滿清的降軍,想一鼓作氣把追兵擊潰。

  然而,在李自成部隊和滿清的降軍打得火熱時,滿清鐵騎突然從後方殺出,強大的衝擊力和戰鬥力,瞬間把李自成的部隊又一次擊垮,李自成的部隊只能選擇投降,而投降後的部隊都被迫剃頭扎辮子變成滿清的降軍,這些降軍必須要有投名狀才能活命,什麼是投名狀呢?就是你必須把屠刀對準自己昔日的戰友,把對方殺死,講句好聽的話就是戰功,使得你無法有回頭路走。

  正當潼關城搖搖欲墜,即將破潰之際,一份緊急軍情從南方傳來——阿濟格率軍南下攻打榆林!李自成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他深知西安的重要性,不能有絲毫閃失。於是,他當機立斷,覺得有潼關的天險沒必要留這麼兵在這裡,就率領主力迅速回援西安,只留下馬世耀及其麾下七千將士繼續堅守潼關。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自成剛剛離開潼關,馬世耀竟然選擇了投降,原來馬世耀的舊部投降了滿清後,馬世耀看見對方吃香喝辣,過得非常好,還拿吳三桂降清舉例子,最終說動了他。誰知道,他投降後卻被自己親信偽造的一封信出賣了,說他是假投降,結果投降沒撈到好處,反而送了性命!

  潼關的失陷,使得西安的東線防禦變得脆弱不堪。儘管李過所率領的部隊在延安地區奮勇抵抗著阿濟格的進攻,李自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軍事壓力,已經沒有信心守住三邊地區,他昔日的舊將張獻忠在四川成都稱帝了,多次向他請求援兵,可是張獻忠卻無動於衷。於是,在正月十三這一天,孤立無援的李自成帶領著二十多名親信部下,從西安城東門而出,踏上了武關道這條逃亡之路。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希望能夠儘快逃離敵人的追擊。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當他們途經湖北境內時,不幸遭遇了當地的地主士紳們的武裝勢力。因為這些人都曾被迫為李自成進貢過財物,所以他們毫不猶豫地將李自成等人殘忍地將其殺害!

  就這樣,這位曾經威震天下、名噪一時的闖王李自成,最終命喪黃泉。他的離去不僅令人惋惜,更讓無數人為之痛心疾首。他的傳奇人生就此畫上句號,留下的只有無盡的遺憾和感慨。而他的故事,也成為了後世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永遠流傳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弘光元年正月,薛克仁的商船猶如一葉扁舟,從廣州府城向著杭州悠然駛去。途中,在東海的茫茫海面上,他遠遠地瞥見兩艘東洋朱印船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交戰。其中一艘船上的船員幾乎已被對方全數殲滅,僅剩下兩名勇士在做最後的頑強抵抗,但他們的體力也在逐漸透支,情勢已然危如累卵。薛克仁目光如炬,他突然發覺即將被滅的一方中,有一個少年身上穿著的盔甲甚是眼熟,那獨特的樣式,仿佛是新安縣城的特產。見此情景,他心中的俠義之情被點燃,決定不再坐視不管。於是,他當機立斷,指揮著船員們駕船駛近戰場,如同一支救援的箭,直直地向那處於生死邊緣的一方伸出了援手。

  薛克仁和他的船員們浴血奮戰,如鋼鐵戰士般頑強地阻止了對方如潮水般的攻勢,成功地從死神手中救下了即將覆滅的船員。在這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場面中,薛克仁宛如戰神附體,展現出了過人的膽識和仁義之心,贏得了眾人的敬仰與感恩。經過一番溝通,薛克仁驚訝地發現,自己所救之人,竟然是鄭芝龍的小兒子田川七左門衛,而另一個人則是他的堂舅舅田川魂丹。


  鄭芝龍的船隊日益強大,他便收購了大量貨物,如景德鎮瓷器、絲綢、茶葉等,讓船隊運往東洋販賣。同時,在東洋收購當地的特產,如清酒和山形櫻桃,帶回大明出售。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他們在東洋遭遇了敵對勢力的偷襲,險些命喪大海。幸虧薛克仁恰巧經過此地,如天降神兵,才使他們化險為夷。

  薛克仁心中充滿好奇,實在想不通鄭芝龍的兒子為什麼會取一個東洋人的名字。於是開口問道:「這位小兄弟,令尊大人姓鄭,可你卻跟著母親姓田川,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

  田川七左門衛微微一笑,解釋道:「恩公有所不知,只因家母娘家並無男丁傳宗接代,所以晚輩便隨了母姓,以延續外公家的香火,如此一來,外公在東洋的產業也能後繼有人啦。」薛克仁聽後這才明白過來,點頭稱是。

  接著,薛克仁又想起之前的疑問,繼續追問:「我見你們這裡購置了大批盔甲,理應人人配備才是,但眼下似乎只有你與你的堂舅穿著,其他人均未著裝,這又是為何呢?」田川七左門衛連忙回答:「恩公慧眼如炬!事情是這樣的,起初我們得到這些盔甲的時候,曾與東洋的敵對勢力交戰數場。一開始,憑藉著盔甲的優勢,我們將敵人打得毫無招架之力。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某次出海時遭遇了強烈的颱風,船隻傾覆,許多人因身著沉重的盔甲而無法浮出水面,最終不幸溺亡。經此一劫,我們損失慘重啊!自此之後,大部分船員都不願再穿戴盔甲出海了。」

  在一旁的田川魂丹就插了一句說:「薛恩公,我那堂侄女田川櫻子已經很多天沒和家裡聯繫了,她信誓旦旦說要去新安縣城活捉縣令薛克俊給她堂叔田川鬼丹報仇,這麼久沒有消息,估計凶多吉少了。」

  薛克仁聽到田川魂丹的話後眉頭一皺,說:「這位兄弟,田川櫻子姑娘沒死,她已經投靠縣令薛克俊了,因為縣令薛克俊把田川鬼丹多年來在我大明沿海作惡多端,燒殺搶掠的罪證給她看了,她自己也覺得田川鬼丹死有餘辜,之前的一筐熱血化為烏有,因為在廣州府城感受到男女平等,如果回去東洋,女人地位低人一等,所以自願留下來了!就算沒有縣令薛克俊也有別的縣令抓田川鬼丹,所以你們的人不分青紅皂白就去報仇雪恨!值得嗎?你們無非就是在東洋被別人排擠,沒有了立足之地,從而選擇冒險運輸大明的貨物回東洋,從而賺取高額利潤。」

  田川魂丹聽了薛克仁的話後很認同,就說:「薛君,你說的都對,以後我們就一起合作賺錢,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自此後薛克仁就瞞著縣令薛克俊和倭人做買賣。

  鄭芝龍自與多爾袞完成那筆交易之後,其勢力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原本便已規模龐大的船隊,如今更是數量倍增;財富亦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湧來。志得意滿之際,他在家鄉斥巨資興建起一座宏偉壯觀的莊園,以彰顯自己的地位與成就。

  然而,正是在這次善行——向災民施捨米粥之時,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聲音傳入了他的耳中。這個聲音對他來說似曾相識,仿佛是從久遠的過去傳來,但卻又如此真實清晰。剎那間,記憶的閘門被打開,他回想起那個曾經令他困惑不已的時刻:同樣的聲音,曾在他自己的腹中響起過!正是這聲音,讓自己認為自己真的中毒了!

  驚愕之餘,鄭芝龍連忙向旁人打聽這其中緣由。經過一番周折,真相終於大白——原來,一切都是縣令薛克俊設下的騙局!自己壓根兒就未曾中三屍腦神蠱毒,之前所發出的奇怪聲響,不過是長時間飢餓後進食稀粥的正常反應罷了。

  得知實情後的鄭芝龍氣得渾身發抖,一股無名之火湧上心頭,仿佛要將他整個人都點燃一般!他瞪大雙眼,緊咬嘴唇,拳頭捏得咯咯作響,心中充滿了被欺騙後的憤恨與屈辱。


  真是可笑至極啊!自己竟然如此愚蠢,縣令薛克俊明明已經把真相告訴了自己——他根本沒有下毒!可自己呢?卻偏偏小心眼地認為對方絕不可能如此好心腸,會給自己解除王爺朱聿鐭所中的七蟲七花毒的解藥。畢竟,薛克俊讓他自己去猜測其中緣由,而人往往都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所以自然而然地便覺得這其中必定有鬼!

  然而,仔細回想一番,自己此前雖然看似受到他人操縱,但實際上並未遭受任何實質性的損失,反倒藉助這些機緣巧合使得自身實力得到了極大提升。而且,由於自己平日裡聽從縣令薛克俊說的鬼話,多做善事,廣積善德就能抑制三屍腦神蠱的毒性,家族因此也愈發繁榮昌盛起來!

  如此一想,鄭芝龍心中的怒氣似乎稍稍平息了一些。但同時,他也意識到這位縣令薛克俊實在太過狡黠聰慧。他巧妙地設局,讓自己誤以為有毒,然後順理成章地想要利用自己去解救出朱聿鍵,並將其扶持為傀儡唐王,以達到制衡現任唐王朱聿鐭的目的。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個絕妙的主意!

  思緒如電轉般閃過腦海後,鄭芝龍迅速做出決定。他開始不惜重金四處尋找能人志士,著手策划起一場驚天動地的行動……

  在巍峨莊嚴、金碧輝煌的南京朝堂之上,大臣們正議論紛紛。原來,王爺朱聿鐭竟然徵召了五千名老弱病殘之兵前來支援南京!這一舉動引起了眾人的不滿和質疑。

  此時,有人向弘光皇帝朱由崧進言:「陛下啊,代唐王朱聿鐭實在太過不知好歹,竟敢用這樣一批毫無戰鬥力可言的士兵來敷衍了事。依臣所見,倒不如將朱聿鍵從監牢中放出,也好讓代唐王嘗嘗被人打臉的滋味。」

  朱由崧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贊同。其實,朱聿鍵本就無罪可究。如今這年頭,各路王爺皆有權招募兵馬,而當年判定朱聿鍵有罪的理由正是他違背了封地諸王不得擁兵自重的規矩。想當年,京城告急之時,唐王朱聿鍵義無反顧地前來勤王,但崇禎皇帝卻沒有給予任何賞賜,反倒將其打入大牢!

  朱由崧越想越覺得此計甚妙,於是當機立斷地下達旨意,赦免朱聿鍵,並命他前往廣西,給代唐王朱聿鐭找點麻煩。如此一來,既能敲打一下代唐王朱聿鐭,又能顯示出自己的皇威浩蕩。

  南明南京朝堂上,弘光皇帝朱由崧已經通過三國演義破譯出北京來的情報了解到滿清分三路大軍來襲,其中一路攻打西安的李自成,剩下兩路大軍都來攻擊南明中原地區以及直指揚州方向。弘光皇帝朱由崧立馬在關口部署部隊阻攔滿清南下,按縣令薛克俊說的那樣防守為主。滿清安排降將吳三桂做先鋒,每攻克一個城鎮,多爾袞的精銳逼著吳三桂的部隊舉起屠刀屠殺反抗軍民經過漫長而艱苦地跋涉,他們終於來到了那個至關重要的關口前。此時此刻,雙方都緊張不已,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場戰鬥會如何收場。

  就在這時,南明軍隊發現對面竟是吳三桂率領的人馬!於是,有人立刻射出一箭,並附上一封勸降信,希望吳三桂能夠迷途知返,一同抵抗滿清入侵。

  然而,吳三桂對這封信視若無睹,繼續下令猛攻關口。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傷亡慘重。眼見形勢不利,吳三桂最終選擇撤退,轉為防守態勢。

  看到吳三桂退縮,原本採取守勢的南明主將頓時心生貪功之念,他迫不及待地率軍衝出關口,想要追擊並擊潰吳三桂。可就在他們剛剛衝出去之際,一道聖旨如晴天霹靂般傳來——皇帝明令禁止擅自出兵!

  可惜一切都已經太遲了,正當南明軍隊與吳三桂部打得難解難分之時,四周突然湧現出大批滿清鐵騎,如潮水般向他們席捲而來,南明軍隊被擊垮了,擅自出擊的將領也被屠殺了!由於主力部隊已被擊垮,關口也守不住了,兵敗如山倒,戰敗的南明士兵被滿清的鐵騎無情地追殺然而那些被滿清鐵蹄踐踏過的城鎮裡,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們都被迫聚集到了一處,他們被強制要求剃掉自己的頭髮,並將其編成辮子,還要詳細登記入冊成為滿清的子民。如果有人膽敢拒絕執行這些命令,那麼等待他的只有死亡這一條路。這種情況下,人們別無選擇,只能默默地忍受著這份屈辱和痛苦。有些人心中充滿了憤怒,但卻無力反抗;還有些人則因為恐懼而不得不順從。整個場面一片混亂,到處都是哭聲、喊聲和嘆息聲。


  當弘光皇帝朱由崧聽到部隊不聽指令擅自出擊,導致關口失守,長嘆了一聲,人算不如天算,知道滿清鐵騎的速度太快了,就帶上一眾妃子和大臣離開了南京城。可是,弘光皇帝朱由崧還是沒有逃過一劫,在自己的舟上被抓了!

  弘光元年五月,由於滿清鐵騎在攻打揚州時遭遇了南明史可法軍隊的頑強阻擊,雙方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戰鬥異常慘烈,滿清軍隊傷亡慘重,但他們並沒有退縮,反而被激起了更強烈的怒火和殺意。

  這些清兵們已經殺紅了眼,心中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與憤怒。他們無視無辜百姓的哀求,舉起手中的利刃,無情地向著這座城市砍去。一時間,揚州城內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這場血腥屠殺持續了整整十天十夜,直到整座揚州城都陷入了死寂之中才漸漸平息下來。原本繁華熱鬧的揚州城如今變得一片狼藉,到處瀰漫著死亡的氣息。而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們,則永遠無法忘記這段可怕的經歷……

  在風景如畫、人傑地靈的杭州城,時間來到了璐王弘光元年五月下旬。這本應是一個風和日麗的美好時節,但一道驚天動地的消息卻如晴空霹靂般傳遍了整個城市——弘光帝朱由崧不幸被俘!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讓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袁宏勛、張秉貞、何綸等一眾大臣心急如焚。

  他們深知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以穩定局勢。經過一番緊張而激烈的商議,眾人決定懇請當時身在杭州的朱常淓出面監國。時間緊迫,刻不容緩!

  終於,在六月初七這一天,鄒太后(朱由崧的嫡母)展現出了非凡的決斷力。她當機立斷,下達了一道懿旨:「朱常淓啊,你身為朱由崧的叔父,品德高尚,才華出眾,堪稱眾藩之首。昔日,宣宗皇帝出征時,襄王和鄭王曾擔任監國,此乃祖宗立下的法度。如今,應當嚴格遵循。」

  六月初八日,朱常淓在眾人的期待下於杭州正式稱監國。緊接著,第二天,黃道周以他銳利的眼光洞察時局,向朱常淓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應在十日之內儘快即位稱帝。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地統領天下,凝聚民心,共同抵禦外敵。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朱常淓就像那牆頭之草,風吹兩邊倒,毫無自己的主見。他對黃道周的良策置若罔聞,反而一味聽從馬士英的意見。最終,朱常淓派出了陳洪範作為監國潞王的代表前去與清軍談判求和。

  弘光元年六月十一日,戰鼓擂動,殺聲震天,清軍如餓狼撲食一般向杭州疾馳而來。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等一眾官員嚇得屁滾尿流,丟盔卸甲,像一群受驚的狗一樣四處逃竄,只顧著自己活命。

  然而,陳洪範這個狡猾的傢伙卻像一條僥倖逃脫漁網的魚一樣,悄悄溜回了杭州。他與張秉貞等狐朋狗友勾結在一起,規勸潞王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乾脆出城去恭迎清兵進城,大開城門直接投降算了。

  楚王朱華壁得知這件事後,心急如焚,連忙趕來勸說潞王:「國家命運多舛,竟然衰敗到如此地步。殿下您的仁德和美名,遠親近鄰無人不知,天下那些有見識、有勇氣的人,都會紛紛投靠殿下,一起奮起反抗敵人。周武王的子孫們,怎麼能不懷念留戀自己的故鄉呢?當年宋朝雖然只剩下半壁江山,但依然能夠延續很多年。更何況我們大明還有福建、廣東、雲南、四川這些廣袤無垠的土地,都是我們曾經的領地啊!現在如果不振作起來奮力一搏,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時過境遷,一切就都無法挽回了。將來就算想要一塊小小的立足之地,恐怕也是痴人說夢啊!」

  朱常淓回答道:「您別再說了!我沒有這樣的才能。現在百姓們的心意已經無法挽回,我又能和誰一起努力呢?」朱華壁生氣地說道:「殿下怎麼這麼糊塗啊!朱家的子孫都不肯盡力,他們還有什麼指望不去投靠別人呢?如果真的能夠拿起三尺長劍,發誓要與國家同生死共患難,那麼即使再弱小也可以奮起抵抗,更何況這些人都是吃著我們祖宗飯的人呢!」朱常淓又推託說:「兵營里的士兵恐怕不能任用,錢糧穀物肯定也不夠供應。我這樣做,也算是有先見之明吧。」朱華壁哭著勸告說:「如今國安軍有數萬人駐紮在西郊,正在請求指令,而且鴻達潰散的士兵還可以重新召集起來。另外,可以動用布政司儲存的資金,再加上鹽運司所儲備的物資,不需要再去徵收賦稅。這五營額定的兵力,從東陽、義烏出來的都很健壯,再招募一些優秀的人才,只需要一天就能到達,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然而,朱常淓最終還是沒有聽從,朱華壁憤怒地甩了甩袖子站起身來,扯下自己頭上的帽子和腰間的玉帶扔到地上,然後離去。

  弘光元年六月十三日,朱常淓打開城門投降了清朝。

  離開繁華熱鬧、人聲鼎沸的南京城後,朱聿鍵一路風塵僕僕地朝著廣西方向前行。然而就在這漫長旅途中,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般擊中了他——南京城竟然已經淪陷!

  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讓朱聿鍵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但同時也勾起了他對過去種種經歷的回憶。尤其是那位曾經在朝堂之上勸說弘光皇帝釋放自己的大人,更是令他感慨萬分。

  而如今,這位大人再次出現,並向朱聿鍵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真相:原來真正解救他於危難之中的並非別人,正是福建總兵鄭芝龍!得知此消息後的朱聿鍵心情異常複雜,一方面對鄭芝龍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另一方面又對當前局勢感到憂心忡忡。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朱聿鍵決定改變原定行程轉而前往福建。畢竟那裡是鄭芝龍的勢力範圍或許能夠找到更多關於未來發展的線索和機會。於是帶著滿心期待與希望踏上了通往福建之路……

  弘光元年閏六月,這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在這一天,大明王朝迎來了它新的主宰——朱聿鍵。這位被眾人寄予厚望的皇室後裔,終於在鄭鴻逵、鄭芝龍以及黃道周等忠臣義士的擁戴下,登上了皇帝寶座,並將年號改為"隆武"。

  福州城內張燈結彩,一片喜慶祥和之氣瀰漫著整個城市。人們紛紛湧上街頭,歡慶新皇登基。朱聿鍵身著華麗龍袍,頭戴皇冠,面容莊重而威嚴地站在皇宮大殿之上接受群臣朝拜。他深知自己肩負著重振大明江山、恢復昔日輝煌的重任,但同時也明白前方道路崎嶇艱難。

  鄭鴻逵和鄭芝龍作為輔政大臣站立兩旁輔助新帝處理政務;黃道周則以大學士身份出謀劃策全力支持新君施政改革。他們都希望通過自己努力能讓這個風雨飄搖國家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