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林縣的窘境
河南林縣,縣衙看上去,就無比陳舊。
這柱子上的朱漆都掉落了好幾塊,斑駁不堪。唯一比周圍好的就是這縣衙的屋頂上,是有瓦的,還勉強有幾分官府的威儀。
縣衙之中,趙良已經收拾好了行囊。而此時,一人來到了趙良這裡。
常斌望著趙良,嘆息一聲,道:「趙兄,你真的打算再去請那陳元石?第一次你去,可是連人家面兒都沒見著,第二次倒是見著人家了,可是轉眼人家就把你轟回來了!」
「這一次,你再去,說不定又會吃閉門羹,何必浪費時間去請他……」
趙良笑了笑,道:「林縣若要有出路,要有未來,只有請得他來,才有可能……」
「我一回請不動他,我就兩回,三回,直至他願意來林縣幫忙為止。不過捨棄些許麵皮,只要他能來,不值一提。」
見趙良執意如此,常斌雙目微閉,亦是久久嘆息一聲。
他如何不知,趙良說的很對。
陳元石早年做過河工,後又精心鑽研,對於水文變化,有著極為深刻的認知和理解,方圓百十里論及在觀察水文河流的造詣,只怕都無人可與他相比。
可偏偏此人,性子古怪,趙良去請了兩次,皆是沒什麼好的結果。
趙良笑了笑道:「常兄,何必如此灰心?興許這一回,我就將他請來了呢!」
對於趙良樂觀的想法,常斌不由微微一笑。
作為林縣的縣令,常斌原先其實是舊元的一名官吏,亦是在林縣任職,後來大明建立之後,就成了林縣的縣令。
可不管是原先作為舊元的官吏,還是成了大明的官員,在趙良來之前,常斌可以說是渾渾噩噩,混吃等死。
錯非還需要這份微薄的俸祿養家餬口,這官,不做也罷。
林縣,概括起來就一個字,窮。
對於林縣的未來,常斌已然是心灰意冷,不抱希望。
而趙良的到來,做的第一件事,就讓常斌大吃一驚。
原先常斌還以為是朝中來了哪位二世祖或是富家子弟,心想這人還真不會挑地方,挑了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
要是去別的地方鍍金,興許三五年來,就能做出一番成績,然後扶搖直上。
在林縣,別說三五年,就算是三五十年,都還是這個窮樣。
翻開林縣的縣誌,就會發現林縣這麼一個地方,一年一小災,三年一大災,洪澇旱災輪著來,不是今年就明年。
種莊稼,最後,能把種子收回來,就不錯了,更多時候,都是絕收。
說句不好聽的,這林縣,就是窮山惡水。
估摸著在朝中得罪人了,就會發配到這麼一個地方來,又或者是常斌這樣的舊元官吏,朝中無人,也沒什麼後台,就做了這林縣的縣令。
而趙良,到了林縣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隨身帶來的十萬兩銀子全部捐獻入庫,作為官府之資。
僅僅是這一舉動,就震的常斌目瞪口呆。
臥槽!
十萬兩銀子,就這麼捐了?
再有錢的土豪也不能這麼造的吧?
而接下來趙良的舉動更是讓常斌震撼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來到林縣的第二天,趙良就穿著常服,走出了官衙,帶著一個包裹,一個嚮導隨從,歷時三月,走遍林縣大大小小的村落。
須知,這林縣的村落不是在大平原上的,一眼就能看到,許多都在藏在山裡的,這進出就一條道,而且險峻無比,稍有不慎,就會墮入萬丈深淵,屍骨無存。
當回到縣衙之中,常斌整個人都驚呆了!
趙良已然是乾瘦黝黑,連人都沒法認了,與剛來的時候,白白胖胖相比,簡直就是判若兩人,根本無法聯繫到一起。
聽那隨從講,這一路上,趙良五次都險些跌落山澗,還有幾次,更是直接滾到山溝里去了,錯非運氣好,這趙良早已葬身在那大山之中。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幕,常斌心中頗為感觸。
作為一個初來林縣的外鄉人,趙良都能如此,自己這個林縣土生土長的人呢?
拿著朝廷的俸祿,作為林縣的縣令,治下百姓卻是食不飽,穿不暖,自己有何顏面去見鄉親父老?
也正是這一夜,讓常斌徹底下定決心,自己是該履行自己作為縣令的責任,不能再繼續渾渾噩噩下去了!
這番改變,自是令趙良大為歡喜。
二人不過短短數日,就成為了相交莫逆的知己好友。
三月的遊歷,令趙良見識頗多,也讓趙良清楚的知道,這林縣的癥結何在。
從京城之中,趙良就知道,這林縣之所以窮困,最大的問題便是在於水。
儘管林縣境內有四條河流,可這四條河流,每到夏季,必會有洪災爆發,將沿途的房屋,農田,沖刷的乾乾淨淨,只剩下裸露的岩石。
縱然不爆發洪災,那旱災也會如期而至,所有的莊稼直接旱死,也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
這是林縣的地形造就的這份景象。
也因此,趙良知道,要改變現狀,唯有一條路,修渠。
而修渠,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從何處引水,最後又到何處,沿途經過哪些地方,都是難題。
胡亂修建,最後結果不是引不來水,就是引水引多了,直接衝垮河渠,要不就是沿途這裡多了,那裡少了。
故而,修渠,必須要有一位專業的大家,精通水文地理,再進行精密的測算,才能進行。
而對於水文知識,趙良一無所知。
而就在這時,趙良千方百計的打聽到了距此百里之處,有一人名叫陳元石,精通水文地理,若是他能來,林縣修渠之事,便有了著落。
於是,趙良當即前去拜訪陳元石,希望能夠請他出來相助。
卻未曾想到,去了兩次,皆是無功而返。
這第二次,作為林縣主簿的趙良,更是直接被轟了回來。
陳元石性子古怪,反而堅定了趙良的決心,更知道,唯有請來這人,林縣才有希望。
為此,自己就算是再去請一次,又有何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