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緹第一時間收到密報之後,召集弗洛和吳王等人商議此事。
吳王欣喜道:「三萬人?騎兵過半?應該多報數量,可鼓舞軍心,建議報成十萬!」
弗洛連忙道:「這可不好,若是報出十萬,騎兵豈不是要有五萬?到時候若是我軍騎兵再被燕雲鐵騎擊敗,只會導致軍心徹底潰散!」
吳王無言以對。
弗洛的意思很明白了。
加上這裡倖存的天日驍騎,應有兩萬孔雀王朝騎兵,可以應付燕雲鐵騎的威脅,但依然不是一萬五千燕雲鐵騎的對手!
眾將爭論許久,請求艾麗緹定奪。
艾麗緹嘆道:「那便折中,以五萬為數吧。」
「我們孔雀王朝的援兵不日便可到達,數量超過五萬,鐵騎過半!」
消息迅速傳開,叛軍軍營內的天日教將士士氣大振。
「如此,我軍也無懼燕雲鐵騎了!」
弗洛等人離開後,艾麗緹秘密召集二十名孔雀王朝本土婆羅門教宗討論。
「女王竟然親自統兵來援,當真不是冒險麼??」
艾麗緹聽著眾人議論,只是沉思。
希爾瓦婭作為她實際上的養母,確實是關愛她的。
但直覺告訴她,這位女王或許還有別的目的。
比如親自擊敗梁詢之子,大周帝君梁蕭。
希爾瓦婭的到來,將讓局勢變得更加複雜,恐怕會失去談判的機會。
陽龍郡以南,燕雲鐵騎仍在不斷往叛軍軍營投射勸降書。
又過了兩天,逃兵再增三百。
梁蕭終於叫停此事。
一連數日這般攻心,敵軍內部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目的已經達成,過猶不及。
現在,他要做的便是一舉決勝。
只要敵軍兵敗如山倒,吳王那一部分的將士自然可以大規模投降。
吳王的將士對大周的看法,其實也只是比大楚好一點,畢竟大周遠在恆江以北,影響力著實有限。
免罪,分田,勝利,才是打動他們的關鍵。
根據降兵的描述,不只是吳王的將士,起初連天日教的將士也一直在熱議勸降之事,甚至有人動搖、恐慌,更別提吳王的將士都是大楚人。
經過幾日的營外宣傳,叛軍們也都知道了攤丁入畝等新政之事。
光是免除人頭稅這一項,足夠讓大部分人意動了。
大楚南方的人頭稅,向來都是重稅。
即使他們當兵可以免稅,他們的家人也必須交人頭稅。
下午,梁蕭正與眾將議事,雷洪趕來匯報。
「王爺,公孫將軍領主力已經到達陽龍郡以北,此時應該在五十里外,共計六萬,大周武衛四萬!」
聞言,眾人無不欣喜,尤其是邢風等人。
六萬大周精銳,其中大周武衛四萬!
大周武衛,乃是大周步兵精銳之首,規模一直在擴充,但選拔標準一直不低於當年的首批梁家軍。
據說,大周武衛實際的選拔最低標準早就已經超過了當年的梁家軍。
因為主動報名參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競爭太過激烈,選拔過程中只能不斷地進行末位淘汰,並且還有極其嚴苛的監察機制,杜絕一切賄選。
大周軍人備受尊敬,社會地位之高,職業道德要求之嚴苛,曠古未有。
燕雲鐵騎,已經向大楚將士展示了令他們嘆服的風貌。
最遲後天,他們便可見識到傳說中的大周武衛。
邢風尤為期待。
自與梁蕭京城一別,他對大周武衛嚮往已久。
這支無敵之師,攻防一體,即使是燕雲鐵騎也奈何不得。
梁蕭問道:「補給如何?」
雷洪道:「有南繁城提供物資,並協助運送,足夠支持我軍久戰!」
梁蕭總算放心,道:「立即派人通知公孫將軍,不必著急,後天入城。」
一名玄衛隊長領命離去。
梁蕭又取來桌上地圖,指著青葉縣,道:「僵持數日,便在此地,將敵軍一網打盡。在此期間,燕雲鐵騎負責監視敵軍,防止敵軍暗中組織撤退。」
雷洪也立即動員燕雲鐵騎去了。
如今梁蕭唯一擔心的,便是敵軍撤走。
若不能一戰而定,征討吳王全境所需的時間恐怕要翻兩番。
當夜,叛軍軍營又雞飛狗跳。
「燕雲鐵騎又來了!」
似乎已經習慣了燕雲鐵騎投射勸降書,這一次叛軍只派出盾兵擋箭,已經不再讓任何弓弩手放箭。
但今夜燕雲鐵騎只是繞著青葉縣東南和西南一帶,觀察敵軍動向。
「稟報王爺!這一次敵騎並未發射勸降書,只是在邊緣軍營兩側遊走!」
收到消息的吳王頓時警惕起來,立即找弗洛討論此事。
「或許是想斷絕我軍糧道和水源?」弗洛也迅速警惕,連夜派出重兵,把守各處要害。
穩妥起見,今夜叛軍軍營內又有數萬人枕戈待旦,生怕梁蕭來劫營。
燕雲鐵騎只是簡單觀察一番,便回去向梁蕭匯報,敵軍並未組織撤退。
叛軍如此折騰一夜,則是叫苦不迭。
先前,連日人心惶惶,已經讓很多人睡不著覺了,生怕自己在睡夢中被友軍割了首級,帶去陽龍郡投降立功。
此事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天日元帥弗洛甚至親自出面闢謠。
隨著陽龍郡守軍越來越強大,逐漸占據主動權,離譜的傳聞還在不斷增加。
比如天日教這邊準備「寧枉勿縱」,暗中記錄那些討論過勸降書內容的吳王軍兵,準備先下手為強,把他們全部逮捕處決。
若不是弗洛和吳王一起出面,反覆強調此事子虛烏有,光是這些傳言足以造成軍隊譁變。
面對梁蕭的攻心戰術,叛軍將帥們也苦不堪言。
但現在他們只能苦等援軍,別無選擇。
畢竟他們已經沒有可能戰勝燕雲鐵騎,攻取陽龍郡,能守住軍營不致潰散,已經實屬難得了。
「克麗絲緹女神,本王已經在調集南方軍隊,再等數日,還可召集超過五萬人……」
第二天清晨,吳王一臉自信向艾麗緹匯報。
艾麗緹只是簡單稱讚一番,心知肚明。
這部分軍兵,可能是吳王在自己轄區抓來的壯丁,畢竟他不可能把後方所有人員抽調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