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漢第一太子> 第446章 繼續調整···

第446章 繼續調整···

2024-08-05 09:35:05 作者: 中丞佐吏
  第446章 繼續調整···

  狀態還是有點差,再調整一下狀態······

  科普過渡章,不想看科普的看官老爺們可以不訂閱······

  ·

  袁盎

  楚地人,他的父親從前是個強盜,後來遷徙到了安陵。

  呂后時期,袁盎做了呂祿的家臣,漢文帝即位後,其兄袁噲保舉他,他便被任為中郎。

  絳侯周勃誅滅呂氏有功,被文帝封為丞相,周勃因此甚為得意。文帝對待周勃非常恭敬,群臣朝覲退朝後,經常親自目送他下朝。

  袁盎因此進諫,問文帝:「陛下認為丞相是怎樣的人?」文帝回答說:「丞相是匡扶社稷之臣。」

  袁盎說:「丞相只是功臣而已,不能被稱為社稷之臣;社稷之臣應該是與陛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在呂后掌權時,諸呂胡作非為,擅自稱王,劉氏的局勢危急萬分。而當時周勃身為太尉,掌握著兵權卻不能反正。」

  「而等到呂后去世,群臣共同討伐諸呂時,周勃掌握兵權,順勢而為而已。因而只能稱作功臣,不能稱作社稷之臣。周勃每每有驕橫欺主之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毫無君臣之禮,臣私下裡認為陛下不應該這樣做。」

  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議,群臣上朝時,逐漸威嚴起來,周勃慢慢也開始對皇帝產生了敬畏。

  周勃因此怨恨袁盎,不久,遇到了他。就對他說:「我與你的兄長袁噲有交情,今天你這小子卻在朝廷毀謗我。」袁盎毫不退讓,並未因此道歉。

  後來,周勃因故被罷相,回到封地,有人上書告他謀反,被召進京城關押在獄中;朝中的王公大臣都不敢替他說情,只有袁盎申明周勃無罪。

  周勃出獄後,感念袁盎出力頗多,乃與他結為摯友。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淮南王劉長自封國入朝覲見,擅自殺死了辟陽侯審食其。袁盎對文帝說:「諸侯王太驕橫霸道必生禍患,可以適當削減他們的封地。」文帝不聽,淮南王愈加蠻橫。

  文帝六年(前174年),棘蒲侯柴武的世子意圖謀反,事發被誅,牽連到了淮南王,文帝將其貶到蜀地,以囚車押送。

  袁盎當時任中郎將,便勸諫說:「陛下向來驕縱淮南王,不加以限制,以致釀成如此境地,如今又突然摧折他。淮南王為人剛直,如果在路上遇到風寒而死在半途中,人們就會認為陛下不能容人,背負殺弟之名,到時怎麼辦呢?」

  皇上不聽。讓囚車繼續出發。

  囚車行至雍地,淮南王就病死了;文帝得知消息後非常悲傷,為之絕食。

  袁盎入見,寬慰文帝說:「您在任代王時,太后患病,三年裡您盡心服侍,親嘗湯藥,曾參尚且感到為難,而您做了,孝道超過曾參太多了;誅滅諸呂后,您由代國進入兇險難料的京城,即使是孟賁、夏育的勇氣也不及陛下;群臣推薦您做皇帝,陛下推辭了五次,而古時的賢人許由也只推辭了一次,陛下超過許由四次啊。」

  「陛下這三件事均高於世人,不須擔心名聲被毀。況且,陛下貶謫淮南王,本是為了讓他改過自新,是護送官員不慎導致淮南王病死,罪不在陛下啊。」

  文帝聽了袁盎的分析,略感寬慰。問他:該怎麼善後呢?袁盎隨後建議妥善處置淮南王的子嗣,文帝聽從,便將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


  此事過後,袁盎在朝廷中名聲大振。

  宦官趙同(即趙談,司馬遷為避父諱寫作趙同)仗著文帝的寵信,經常在文帝面前造謠中傷袁盎,袁盎憂愁不已。

  袁盎的侄子袁種勸袁盎,在朝廷上公開羞辱一下趙同,以防止趙同繼續毀謗。

  一天,文帝坐車出行,趙同在車上服侍,袁盎便跪在馬車前,向文帝進言說:「皇上,我聽說能和您一起坐在乘輿上的人,都是英雄豪傑啊,如今大漢雖然缺乏英雄豪傑,可是陛下現在怎麼和一個太監坐在一起呢?」

  文帝聞言大笑,就立即讓趙同下了車。

  文帝從霸陵上山,打算從西邊的陡坡飛車而下。袁盎擔心文帝安危,就策馬緊挨皇帝的馬車,挽住韁繩,文帝問道:「怎麼,難道將軍怕了嗎?」

  袁盎答道:「我聽說千金之子,不會坐在屋檐下,百金之子,不會倚在樓台的欄杆上,就是害怕發生危險;聖明的君主不應該在危機中心存僥倖。今陛下駕著快車,飛馳著奔下峻山,如果馬驚車敗,陛下縱然不愛惜自己,但又怎麼對得起高祖和太后呢?」

  文帝聽後,就放棄了飛車下山的打算。

  慎夫人很受文帝寵幸,在內宮常和文帝、竇皇后同席而坐。

  一次,文帝到上林苑遊玩,竇皇后、慎夫人跟從。等到就坐的時候,郎署長布置坐席,袁盎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後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氣,不肯就坐,文帝也很生氣,就起身回宮了。

  事後,袁盎勸諫文帝:「臣聽說尊卑有別,內宮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立皇后,慎夫人只不過是個寵妾,妾怎麼能和主同席而坐呢!這是失卻尊卑啊。且陛下寵愛慎夫人,就應該厚加賞賜。如果尊卑不分,名為寵愛,實則害了她,陛下難道不知道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的事嗎?」

  文帝這才高興,並把袁盎的話告訴了慎夫人。慎夫人就賜給袁盎金五十斤。

  袁盎因多次直言勸諫,不能久留京城,被調任為隴西都尉。

  到任後,袁盎對士兵們非常仁慈,愛護有加,士兵們都爭著為他捨身效命。

  不久,袁盎調任為齊國丞相,又調到吳國為相。

  袁種在送別袁盎時對他說:「吳王劉濞驕橫欺主已經很久了,常有反心。你如果想要彈劾他,吳王如果不上書彈劾伱,就會殺你了。南方潮濕,你每天只管飲酒度日,不管事務。時常規勸吳王不要謀反就行了,這樣才能不被殺害。」

  「袁盎採納了他的計策,吳王果然厚待了袁盎,並未加害。

  不久,袁盎告老還鄉,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車行禮拜見,申屠嘉只是在車上表示謝意。

  袁盎回到家裡,覺得在下屬官吏面前感到羞恥,於是到丞相府拜見申屠嘉;申屠嘉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接見袁盎,態度非常傲慢。

  袁盎便說:「希望別人迴避,單獨會見。」

  丞相說:「如果你所說的是公事,請到官署與長史掾吏商議,我將把你的意見報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談話。」

  袁盎就跪著勸說道:「你作為丞相,請自我衡量一下,與陳平、周勃相比,你怎麼樣?」

  丞相說:「我比不上他們。」

  袁盎說:「好,你自己都說比不上他們。陳平、周勃輔佐高祖,平定天下,做了將相,誅殺諸呂,保全了劉氏天下時,您只是個腳踏弓弩的人,後來提升為隊長,積功做到了淮陽郡守,並沒有出謀劃策、攻城奪地、野外廝殺的戰功。」


  「再說陛下從代地來,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書,他從來沒有不停下車來聽取他們的意見的,意見不能採用的,就擱置一邊,可以接受的,就採納,從來沒有人不稱道讚許。這是為什麼呢?」

  「是想用這種辦法來招攬天下賢能之士。皇上每天聽到自己從前所沒聽過的事情,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一天比一天英明智慧。」

  「您現在自己封閉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更加愚昧。以聖明的君主來督責愚昧的丞相,依我看,你遭受禍患的日子不遠了啊!」

  申屠嘉於是拜了兩拜,說道:「我是個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聰明,幸蒙將軍教誨。」申屠嘉引袁盎入內室同坐,把他作為上賓。

  袁盎和晁錯素來不和,一方在,另一方就離去,二人從來沒有在一起說過話。

  漢景帝即位後,晁錯任御史大夫,就派人查袁盎任吳相時所受吳王劉濞的財物,要論罪處罰,景帝詔令赦免袁盎為平民。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叛亂,晁錯聽聞消息,認定袁盎收受劉濞恩惠,必定知道其預謀,就與下屬丞史商議,打算趁機打擊袁盎。

  丞史不同意,晁錯因此猶豫不決。

  袁盎得知消息後,非常惶恐,連夜求見竇嬰,說明吳王反叛的原因,請求面見景帝當庭對狀。

  竇嬰稟告了景帝,景帝便召見了袁盎。

  袁盎進宮後,發現晁錯在場,就請求景帝屏退旁人。

  晁錯出去後,袁盎獻策說:「吳楚叛亂目的在於殺了晁錯並想要恢復原來的封地;只要斬了晁錯,赦免吳楚七國的罪行並恢復他們原來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亂了。」

  景帝採納了袁盎的建議,便封竇嬰為大將軍,袁盎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裝,出使吳國。

  晁錯被殺後,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至吳國。

  吳王打算任命袁盎為領軍將領,袁盎不肯;吳王便派一名都尉帶領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想殺死他。

  圍困袁盎的校尉司馬,曾經是袁盎的從史,因私通婢女,畏罪潛逃,袁盎駕車追上後,並未處罰他,反而把婢女賜給了他,仍舊叫他當從史。

  校尉司馬知恩圖報,就變賣隨身財物,灌醉了守城的士兵,乘著夜色,割開營帳,救出了袁盎。

  袁盎得救後,步行了七八里,天亮時,遇到了梁國的騎兵,就借馬逃離了吳地,將出使吳國的情況報告給了景帝。

  叛亂平定後,袁盎被任為楚相,不久,因病辭官,閒居在家,景帝仍常派人向他尋計問策。

  梁王劉武入朝,竇太后想說服漢景帝以「殷道親親」為名立劉武為儲君,漢景帝詢問袁盎等通曉經術的大臣,袁盎等極力反對,主張「方今漢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當立子」,並請求謁見竇太后,詢問她:「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終,欲誰立?」

  竇太后說:「吾復立帝子。」

  袁盎等引用宋宣公故事來說明這種辦法會引發禍亂,竇太后便放棄了立劉武的想法,讓劉武回到封國。

  劉武聽說是袁盎說服的竇太后,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前去刺殺他。

  第一個刺客來到關中後,打聽袁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眾人都讚不絕口。刺客就放棄了刺殺的計劃,並提醒袁盎以後還會有十多批人前來刺殺,要他小心戒備。


  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裡又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怪事,便到棓生那裡去占卜問吉凶。

  回家的時候,在安陵城門外面,被隨後派來的梁國刺客刺殺而死。

  ·

  ·

  ·

  鄧通

  蜀郡南安縣人,因會持棹搖船在宮中當「黃頭郎」(管理船的小吏,一說因其戴黃帽而得名,一說船頭有黃旄而得名)。

  文帝作夢想要上天,不能上,有一黃頭郎推他上了天,回頭看見那個人腰帶下的衣背縫穿了個洞。

  文帝夢醒後就到漸台去,按照夢中情景默默觀察尋找推他上天的那個黃頭郎,看見了鄧通,他的衣服後面穿了個洞,正是夢中所看見的那個人。

  在問他的姓名之後,文帝認為完全應驗夢境(「鄧」與「登」諧音),因此非常高興,與他愈發親昵。

  鄧通也原本老實謹慎,不愛與外人交往,即使文帝給他休假,仍不想外出。

  於是文帝賞賜鄧通億萬錢,官至上大夫。

  文帝常常找空閒時間到鄧通家玩耍,但鄧通沒有其他本領,不能推薦什麼人才,只是因為謹慎而取悅文帝罷了。

  文帝派一個會看相的人給鄧通看相,相士說:「可能貧窮飢餓而死。」

  文帝說:「能使鄧通富足的是朕,怎麼說會貧窮呢?」

  於是把蜀郡嚴道的銅山賞賜給鄧通,准許鄧通自己鑄錢。

  文帝曾經身上長癰,鄧通經常替他吸吮膿水。

  文帝不高興,從容地問鄧通道:「天下哪個最愛我呢?」

  鄧通說:「應當沒有誰比得上太子。」

  太子劉啟進來探問病情,文帝就讓他吮癰,太子雖然按要求吮癰,但面有難色。

  後來聽說鄧通經常替文帝吮癰,太子內心慚愧,從此怨恨鄧通。

  等到文帝駕崩,太子劉啟登上皇位,是為景帝,鄧通被免官,在家閒居。

  不久,有人告發鄧通曾偷偷跑到境外(西南夷地區)鑄錢,景帝把鄧通下獄審問,發現情況屬實,於是定案,把鄧通家的財產全部沒收,還欠債幾億萬錢。

  館陶長公主賞賜鄧通一些東西,官吏就隨即沒收那些東西,身上連一隻簪子都沒有。

  館陶長公主就派人給予衣食,讓他勉強能餬口。

  鄧通最終沒有得到一個錢,死在所寄居的人家。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