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在香江搞自己的營生
有關係就得用,在香江,幾乎什麼事情找呂探長都能幫的上忙。💘☜ 6➈รђᑌ𝔁.ᑕⓞ𝐦 🐨🐤何況羅成是弄生產線加工廠,生產的車輛也有一部分是在香江銷售的,讓他幫忙也算沒有錯。
新加坡那邊羅成沒去過,周督察給他弄了一個皮包廠,也不知道是什麼樣子的。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肯定不夠羅成使用的,周督察給他弄的廠本來就是一個用來出口開證明的,從花的錢上面來看就知道不會有多大,能當個倉庫來用就算不錯了。
對於羅成的求助,呂探長自然是接見了他,從正道上掙錢,哪怕是拿提成,羅成都讓他感覺到了爽口感。而且還能光明正大的掙,賣一百輛『摸你了』,就掙二十多萬。要是賣一百輛麵包車,直接是七十萬,當然了,是包含他和曾起榮一起的。
但有正當收入在頂著,一些普通的財產調查他就不怕了。因為麵包車的產量沒上來,目前一個月還無法讓呂探長進帳百萬,但加上冰箱空調的生意,其實也差的不多。別看香江的天氣也涼快了一些,但有些東西不是等要用了才買的。對於一些有錢人來說,這東西既然要用的,就會提前買好。
就跟後世的人裝修房子住新家,人還沒住進去,在裝修的時候,就把空調電視弄好很正常。而這年代對於一些有錢人也是一樣的,特別是香江正處於加工業起步的時候,生意很好做,訂單不少,要不然也不會有上萬個工廠了。
而這些開工廠的,基本算是在掙錢的風口上,沒幾個說虧了的。掙了錢辦置新家的就多,冰箱和空調在香江也算高檔家電了,自然是有錢人的必備。
所以哪怕到了十二月份,冰箱和空調一樣能給呂探長帶來收入。對於羅成想到海外開加工廠,不開在香江,理由是香江缺工業用水。而海外新加坡地區是最合適的,華人多,方便溝通。
這說到新加坡,呂探長倒是想起了一個人可以推薦給羅成。這人倒不是做貿易生意的,但對方在新加坡有產業。因為現在回香江發展,新加坡的業務在收縮,雖然對方不是開工廠的,但只要有合適的產業,改成工廠或者加建什麼的,總比羅成這樣摸不著頭腦的跑去新加坡要強。
而呂探長要介紹的人,就是邵氏兄弟,邵逸夫和邵邨人。香江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就是他們開的,也叫邵氏電影公司。因為目前還沒開展電視業務,以後還會改名為邵氏影視公司。
在香江很火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也是他們公司拍攝的,而且就在上一年年底,他們就在九龍清水灣弄了一個邵氏影城。🐠😳 🐸🐨
羅成聽到竟然是邵氏兄弟,要知道香江的影視行業能發展的那麼快,這邵氏兄弟功不可沒,算是先驅者。就算後來沒落了,也是載入香江影視歷史的存在。
羅成不知道的是,其實他們在香江弄影視公司之前。早在1950年,就在新加坡那邊弄了一個邵氏父子公司。後來因為生意競爭的問題,算是沒競爭過,撤回到香江發展的。
而在新加坡那邊,電影製作的業務是沒有了,但還保留了一些地產。
這羅成需要在新加坡弄工廠,要的就是地皮地產。因呂探長推薦,羅成跟邵氏兄弟他們還算是一拍即合。有些在新加坡的地產邵氏兄弟沒處理,那是因為著急處理就容易虧損大。現在羅成想要地皮弄工廠,邵氏兄弟可以給羅成適當的優惠。
比如價格按照正常的來,但可以送一些在新加坡那邊的房屋給羅成。
而羅成其實對電影也感興趣的,還對邵逸夫說自己媳婦是演員呢。不過是在國內,國內能拍攝的電影題材有限。問邵逸夫在香江投資拍電影有沒有市場,而邵逸夫的回答很狡猾。說電影有市場,羅成可以投資拍電影,他們邵氏電影公司有導演,有好的製片人。可以跟他們合作。
其實邵逸夫這樣說,是怕羅成搞的不是電影,而是電影公司。搞電影,得放映,放映的話,他們有發行和戲院。可以說他們是怎麼都不虧。而搞電影公司,那就是競爭對手了。
最後,羅成覺得還是搞搞電影院就可以了,最多也就是前期投資大一點。但能圈地呀,香江以後的地皮可真是黃金價格。不像國內後世,炒到幾萬一平就蹦了。而香江,一百平的房子就算是豪宅了。
搞影院的話,對於拍攝電影的來說其實電影院越多越好,他們反正按照票房分成,哪怕電影院賣的電影票不夠自身開支,也要給電影製作方分成。雖然邵氏也有自己的電影院,但羅成去搞電影院,總比搞電影公司要好。起碼香江目前沒其他什麼電影公司,不會有什麼競爭。
另外一點,他們都認為羅成的主要是汽車車輛,另外就是高檔家電冰箱空調。這電影院就是瞎搞著玩的,羅成可是呂探長面前的紅人,帶著他玩玩也好。
就這樣,車輛生產線本來運到了香江的,又運去了新加坡。而在香江,羅成又找曾起榮幫忙在各區域弄地皮,要建設電影院。
羅成要去搞電影院,曾起榮覺得他是有錢沒地方花,不是說電影院不掙錢。而是電影票才多少錢,天天有人看也就那麼點錢。屬於長久型回報產業,開很多家電影院,一年的收入可能還沒賣車輛一個月的收入多。
為此曾起榮還勸告羅成,搞電影院不如弄賭場啥的,在香江弄賭場來錢快,而且真不用擔心啥。
對於曾起榮的勸告,羅成對他說就是搞著玩的,算興趣,不指望掙錢。至於搞賭場嘛,雖然香江目前賭場也多,但畢竟賭這行業在香江不屬於正規行業。要是在澳門,羅成能開賭場,那絕對就開了。
不過賭場不能開,羅成卻是知道香江以後有合法賭博的營生,那就是賭馬和六合彩。六合彩也就是彩票,都是掛靠馬場一起的,買彩票其實也是到馬場購買。
後世看香江電影,竟然可以看見那些電話賭馬和買彩票的,是可以一個電話都搞定的。而現在還沒六合彩,主要是電視在香江也沒普及,看彩票開獎,不方便。
這倒是讓羅成想到了一個在香江不錯的掙錢路子,六合彩他搞不了,但可以弄一個刮刮樂。其實在國內九十年代,就有這樣的套路了,一些人自己印刷刮獎的票。前幾名的獎項是摩托車,彩電,冰箱啥的。到了後來甚至有汽車,不要實物還可以換現金等等。
而且這樣的彩票活動竟然公開在很多地方的菜市場舉辦,都不屬於違法。甚至還有公職人員自己也是試手氣的,但後來據說那些刮大獎的,有些是真的,有些是作假。又或者明明是幾個一等獎的,其實真的可能就一兩個,其他中獎的是內部人。
羅成就想在香江也搞這個,在各大報攤上銷售。給報攤一些銷售提成,再自己補償一些銷售點,專門派人銷售。
這中獎金額比例,一般得五五開。意思就是買一萬的刮獎票,平均只能中到五千。而這樣是不是羅成就能獲得五千的利潤呢,其實是沒有的。甚至可以說並不多,這刮獎票要推行,並且要光明正大的話。光靠呂探長的面子可不行,得要英方同意才可以。
所以稅收肯定不能少,這中獎者交百分之二十的稅,但小獎根本交不了。光大獎的話,以現在香江的經濟條件,羅成也不可能弄多大獎,不如小獎不斷,大獎金額就一萬就可以。
羅成打算要搞的話,印刷多少刮獎票,就按照印刷的票數量來交一筆稅收。比如印一萬張,一張賣一塊錢,就交一千塊。也就是百分之十。等於自己掙五千,就交了一千的稅了。人家普通人中獎的稅就直接羅成收了。
這稅收就去掉了一千,還有四千的利潤,但印刷和發行也是要成本的,另外報攤幫你賣刮獎票,還要先墊付錢,這發行費用低了沒人願意干。可能又要去掉百分之十幾。
到最後,就算刮獎票五五開,羅成的利潤不會到三成。還要自己建設大量的彩票站點,而且做這樣的生意,不打點想吃獨食也不可能。所以到最後,能有一層半到自己手裡就不錯了。但是現在是因為香江經濟沒起來,定價一塊錢一張,要是以後香江的經濟起來了,二塊錢,五塊錢,甚至十塊一張的也有人捨得買。再把中獎的金額也提高,現在利潤不高不代表以後。
就跟電影院一樣,現在的票價不高,不代表以後香江電影院的票價不高。要知道香江在往後的七年,人均工資就翻了十倍。到時候消費水平自然就上來了。
對於羅成想搞這個,呂探長覺得羅成這人挺有頭腦的。別看香江才三百萬人,再加上有錢的人不會買,看不上那點中獎的錢。小孩的人數再去除一下,再扣除一下窮的連飯都吃不起的。但還能有一百萬左右的人買就不錯了。
而一百萬人買,羅成才掙十幾萬,不過那是人均次數,中等收入的人,每天買一張碰個運氣也不錯,那就是天天買。還有其他的,就算平均下來每天購買次數有幾十萬。羅成一天也能掙幾萬塊。
但前提是占領整個香江市場,以後不能有第二家這樣的營生。最後就為了這個營生獨家的保障,羅成答應呂探長,每年孝敬他一百二十萬。也就是一個月十萬,但不是每個月給,而是一次性一年一給。
給了這筆錢,呂探長會出面去跟英方談這事,英方這是白撿一筆錢。因為香江私人賭場多的很,他們也收不到什麼錢。這弄個彩票,不給他們錢,也一樣能搞。只不過不正規,一樣可以定性為賭博性質。但在暗地裡搞的話,上面拿他們也沒辦法的。
這等於是給一大筆錢讓官方站台而已,有什麼不可以的。至於羅成這邊要求的保證獨家,呂探長出面說和,上面也答應了。因為這獨不獨家,對上面的人來說沒區別。
一百個人搞這個,買這樣的刮獎彩票的人就這樣多,比如可以賣出去一百萬張。一開始是羅成一個人在買,但因為加入了其他人,變十個人在賣了,總不可能每個人能賣出去一百萬張,市場就這樣大,很可能就是一個人賣十萬張。按照印刷數量收錢,英方收到的錢可能是沒區別。所以答應獨家根本沒問題。
不過不管是去新加坡開廠也好,在香江經營電影院和彩票。都得等到明年了,談這些事情,羅成就花費了很多時間,現在已經到了一九六三年了,他得回國內過年了。
在香江這邊,因為都是同胞國人,所以這邊的過年氣氛很濃厚,甚至比國內還強。哪怕現在香江經濟還不強,平均財富還是比國內強的。
所以在香江過年的時候,街道上能看見舞獅的,唱戲的,賣各種零售的。這在還沒改革開放的國內,也就是供銷社比較熱鬧,但供銷社和一些場所,都是國營的。到點就關門,過年的時候,在國內晚上都是很平靜的。
而香江的晚上,是可以遊玩的,情侶受英國人的影響,也比國內開放。在國內你看見男女在外面牽手親熱啥的,你可以惡趣味的去呵斥他們。保證他們的嚇的趕緊跑了。在香江你試試,遇到脾氣爆的,保證把你屎打出來。
在香江的街道上,有糖人,有各種小吃,羅成帶高茹去逛了幾次。高茹也要帶一些東西回國內。她來香江也三個月了,可是領了二千四百塊工錢,而且因為羅成安排了一對一的英語教導。加上她的努力,已經能簡單的用英語交流了。
二千四港幣,按照匯率是兩千塊人民幣。二千塊,在國內哪怕高茹是大學生的幹部工資,不吃不也得兩年多,而在香江只是工作了三個月而已。
而且你只是按照匯率算二千四在國內就二千塊,但真正香江人有幾個去國內會拿這邊的錢換成人民幣的,隨便帶點這邊的東西回去也比換錢強。
買奶粉,買糖果,買這邊的棉被衣服,都是不要票的。甚至還有溜冰鞋賣,這買去,都不用去溜冰場都可以玩了,家裡有弟弟,高茹得買。
但就算各種買,對於高茹的工資而言,根本花不了多少。還是打算換些錢回去,而只是換少量的錢的話,不用去國內出入境口換,香江這邊就有人做這個的。國內的匯率現在是一塊只能換到八毛多,但在香江,很多人過來帶來的錢根本用不了,有些人就低價收了,私下兌換的比例現在是一塊港幣能換到一塊多的人民幣。
聽到這樣的比例,高茹又吃驚了一回,意思就是她要是到私人那換,自己在香江的八百工資等於是在國內八百多呀。
不過想想也是,香江能買到這樣多東西,都是國內緊缺的,買回去倒騰一下,都比國內強。你說國內的錢值錢,但卻不如香江的錢買到的東西多。特別是跟鷹醬的刀幣比,一塊錢只能換一塊六,就沒看過有多少私人拿刀幣換人民幣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