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則是郡學,有州府設立,教授十二到十五歲的孩子,招收的是縣學考核符合標準的學生。
這個時候課程就要上升一些難度了,諸如四書五經、基礎的算學、刑律、岐黃等等,依舊是三年時間。
但這個過程中要給學生們講授國學各科的基礎的知識,不是讓他們學多少,只是讓他們知曉各科所學什麼,這涉及到國學的選科。」
「第三階段則是國學,招收的是郡學考核符合標準的學生,學習難度再次提升,設立諸如農學、工業、岐黃、火器、算學、水利、律學、國學、書學、建築等等。
招收的是郡學考試合格的學生,和講武堂類似,學生只能選擇一門課程,但不是說只學習這一門,學習工業的同時依舊要學國學、算學等等,只是要分清主次。
為了能區分國學學科和國學學校,朕將最高層級的國學改為大學,直接引申為大的學問。
大學是為了讓學生提高文化素養、陶冶情操,算學是為了更好的搞工業,畢竟裡面涉及到大量的計算,算學學不好,工業肯定也學不好。
大學只是一個統稱,這裡面的科目都可以獨立出來成立一個學院!
諸如農業研究院下的農學院,農學院內可以開設植物生產科、林學科、水產科等等科目。
植物生產包含水稻、小麥、玉米、番薯、土豆、大豆、芝麻等等作物的研究,農作物的栽培與耕作,這是提升產量的關鍵,農產品的加工這是事關後續如何賣出去等等。
再例如林學科,研究如何提升產量、如何擴大載種規模、如何保存能長途運輸以及保存更長時間、能加工成什麼吃的。
農業的研究不是說會種田就行了,你還要研究為什麼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之枳;
為什麼同樣田地,產量不一樣、口感不一樣,我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再例如建築,在傳承古代建築技術的同時研究新式的技術,諸如能不能建出高達三五十米的房子?
朕說的是可以居住的、容易推廣、抗震的那種,不是洛陽永寧塔、朔州應縣木塔等等木質往上堆疊的那種。
朕這麼說,你們明白了嗎?」
換來的是群臣的沉默和目瞪口呆。
皇帝的這個規劃已經很清晰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皇帝竟然思索的這麼深,深到他們都沒有考慮過。
如果真按這種設計來開展,那麼可以想像,未來的各行各業一定是百花齊放的。
「諸位愛卿,朕的這些規劃有沒有疑問?有的話現場提出來,朕一一解答,同時也是探討一下!」
「陛下,臣有一個問題!」
「陛下,臣有疑問!」
「陛下,臣也要疑惑!」
……
「一個個的來!」
見一下子站出來七八位大臣,崇禎擺了擺手看向戶部尚書畢自嚴:「畢愛卿,你先來吧!」
「臣遵旨!」
畢自嚴微微躬身:「陛下,您這這個制度是可行的,但如果真要推廣開來,估計整個大明至少有數百萬的學生,各種雜七雜八的加在一起至少得千萬兩以上的白銀投入。
朝廷現在正是用銀子的時候,哪裡能拿出來這麼多?」
聽著畢自嚴的話,群臣眼中的憧憬瞬間就消散了一大半。
算上朝鮮、蒙古、遼東、中南半島,大明大明至少有兩億五千萬人,兩三百萬學生輕輕鬆鬆。
「不,並不需要這麼多!」
崇禎搖了搖頭:「你們以為很多,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的多,
朕讓錦衣衛調查過北直隸的人口出生,從天啟元年到朕登基後的兩年,大概只有百分之三點三,換句話說就是平均每百個人只有三個孩子出生,
天子腳下的北直隸尚且如此的低,整個大明就更低了。
至於什麼原因,你們應該很清楚!」
群臣臉色黯然。
北部有建奴和蒙古侵襲,西南安奢造反為患數年、陝西大災、沿海倭寇襲擾、海外三國虎視眈眈,為了應對這些苛捐賦稅極重,大人都沒有吃的,誰敢生孩子?
百分之三點三的出生率,低嗎?
不低,反倒是高的離譜,哪怕是在後世計劃生育出來之前的那二三十年、華夏人口增長最快的三十年,出生率最高也不過和現在差不多。
而後逐年下降,到了他穿越過來之時,出生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七八了。
缺乏有效的避孕方法、社會文化強調生育後代的重要性等等因素造就了高生育率,但高生育率也不一定是好事兒。
嬰兒的死亡率那是居高不下,幾乎達到了一半。
孝宗三個子女早夭一對、神宗八個女兒早夭折三個;
光宗七個兒子早夭四個、十個女兒早夭六個,熹宗三子兩女,全部早夭;
皇室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百姓之家了。
「從崇禎三年之後,人口出生在逐步增加,這幾年依舊在百分之三左右,但早夭機率已經稍稍在下降了。
如果按照崇禎三年前的這個推算,大明一年的新生兒只有六百萬,甚至更少。
朕記得在岐黃研究院成立之時,就調查過新生兒出生時和個把月內的夭折大概是四成左右,一到五歲的夭折為兩成半,
如此算下來,能長到六歲的只有兩百七十萬左右,往上就更少了。
按照八歲以上的兩百五十算,男女比例一比一,也就是一百二十萬適齡的入學孩子。
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將孩子送到學校的,諸如距離太遠、耕作抽不開人手、畏懼觀望等等,能有六七十萬入學就已經算是高的了。」
「陛下,就按六十萬算,社學三年、郡學三年、大學三年,這就九年,九年就是五百四十萬,這……」
「畢大人,您這算帳也太粗糙了些!」
崇禎還沒有回應,禮部尚書劉宗周出聲了:「陛下剛剛說了,郡學、大學,那都得在下一級考核中達標,達標了才能繼續往上,肯定是越往上人越少呀!」
「這我當然知道,但今年不合格,那明年還能繼續考,總人數是沒有變的吧!」
「這、這……」
劉宗周語遲了,將目光轉向了皇帝。
崇禎見狀,輕笑道:「畢愛卿,人數的確是減少了,這個帳是另一種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