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戰冬兵

2024-08-22 09:13:57 作者: 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
  第020章第七值多項公式,還有第八值嗎

  根據焦耳定律Q=I2Rt可以得出,如果每秒輸出100A電流,那麼就有Q=10000×R,即10KA電流。

  但前提是R不為空氣,而當R為空氣時,空氣阻率無限大,電弧放電又要氣體電離情況下,這10000A電流就會像1滴淡水進入大海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難道說電子周循環裝置,解決了這個問題?

  想到這,周文文再次仔細觀察電子周循環裝置,他發現電子周循環裝置能將αβ能量和電子混合在一起再發射出去,還能每秒吸收能源系統中的0.001度αβ能量和1A電流,最大輸出30KL?。

  這些被吸收的αβ能量和電流,會順著超導體而進入加速管,循環流動1周(168秒)後,混合變成1L?灰燼能量,再進入加速發射器發射。

  但並不是說,0.001ав+1I等於1L?這個公式會成立。

  (ав是αβ符號,I是電流符號)

  而這個正確的公式應該是...

  想到這,周文文連忙找到一張紙,在紙上依次寫下:

  △=(x)ав⊕(c)I。

  t△??=(d)?。

  其中(x)、(c)(d)是未知數。

  ⊕是攪合,混和。

  t是時間,而己知168秒。

  ??代表未知。

  但這個公式過程是曲折而又漫長的,周文文自認為自己的初三水平,是必定補充不了這個公式,回頭見鋼鐵俠時,也許可以找他聊一下。

  周文文轉頭一想,俗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周文文他可以先試一下1L單位的?灰燼能量,威力有多大。

  想到這,周文文頓時興趣大增,他按下左手裝甲的按鈕,接管αβ電子吸收循環轉換發射?灰燼能量0.1系統,調出3度αβ能量和10A電流,迅速將其導入加速管,循環流動。

  時間設定則為時間到1秒後發射。

  於是在2分鐘多,也就是168秒又1秒後,一道白色的能量光束從電子周循環裝置口射出,在3(3.02)秒內擊中離周文文有5(5.1)米距離的皮卡車尾裝甲片。

  皮卡車尾裝甲片頓時離開皮卡車尾,並在6(6.72)秒內飛出了五十多米才落下,經尋獵者測繪可得知是57.21米。

  得出數值後,周文文開始計算,首先按照公式t△??=(d)?這個第一值公式,就會得出:

  1×(3ав+10A)??=(d)?這個第二值公式,鑑於『0.001度ав+1A等於1L?』,導入第二值公式解出可得:1×3+1×10??+2.997ав=30L?∝2.997ав。

  ∝代表剩餘,包裹,而己知Q=I2Rt,其Q的單位為J,即焦耳,是能量和做功的單位,1焦耳能量相等於1牛頓力的作用點在力的方向上移動1米距離所做的功。

  那麼將30L?∝2.997ав代入I2R這個公式,就會得出Q=30L?∝2.997ав×t這個第三值公式。

  鑑於皮卡車尾裝甲片在飛出去了57.21米,導入第三值公式解出可得:

  57.21(J)Q=30(L)∝2.997(度)ав×t這個第四值公式。

  又已知皮卡車尾裝甲片飛出去的時間是6.72,導入第四值公式解出可得:

  57.21(J)=30(L)∝2.997(度)ав×6.72(s)

  化簡可得:

  8.51339286(J)=4.46428571(L)∝0.445982143(度)ав×1(s)這個第五值公式。

  那麼這個第5值公式有什麼用呢?又是否正確呢?

  對於這個答案,周文文並不知曉,但他知道這個第五值公式可以用來作為對比。

  周文文深吸一口氣,並再次按下左手裝甲的按鈕,接管αβ電子吸收循環轉換發射?灰燼能量0.1系統,調出15度αβ能量和18A電流,並將其導入加速管,循環流動。

  時間依舊設定則為時間到1秒後發射。

  就這樣,在168秒又1秒後,一道並不粗大白色的能量光束隨著咻的一聲,從電子周循環裝置噴口射出,筆直的射中皮卡車頭,而下一起,意想不到事情的發生了。


  皮卡車頭並沒有像皮卡車尾裝甲片那樣飛出,而是融出一個小洞後並立刻發生爆作,顯然是能量光束擊穿皮卡車頭的油管,並產生高溫點燃了了汽油,最終產生爆炸。

  於是這個第二例怎麼計算呢?

  想到這,周文文不由陷入了沉思。

  周文文知道在一般大氣壓下,汽油的自燃點是427℃。

  但汽油揮發快,汽油蒸汽和空氣混合時極易點燃,而這也會導致汽油的閃點會低於28°左右,而一般閃點越低,自燃點就越高。

  閃點是油品在加熱到一定溫度時遇明火能發生閃燃的溫度,自燃點是油品在達到一定溫度時與足夠的空氣(氧氣)接觸,發生燃燒的溫度。

  保險起見,周文文初步估為能量光束在擊穿了油管後,在汽油與空氣融合時,表面溫度至少在20度以上的能量光束點燃了汽油,最終產生爆炸。

  除去汽油不談,現在的關鍵是表面溫度至少20度以上的能量光束。

  而這就要涉及到比熱容上。

  比熱容,英文簡稱SHC,英文全名為Specific Heat Capacity,符號c。

  SHC,簡稱比熱,亦稱比熱容量,是熱力學中常用的一個物理量,用來表示物質吸熱或散熱本領。

  一般比熱容越大,物質的吸熱或散熱能力越強。

  即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升高(或下降)單位溫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其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開爾文[J /(kg·K)]或焦耳每千克每攝氏度[J /(kg·℃)],其中J是指焦耳,K是指熱力學溫標,即令1千克的物質的溫度上升(或下降)1開爾文所需的能量。

  而根據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c=Q/m(ΔT)

  Q為吸收(或放出)的熱量,m是物體的質量,ΔT是吸熱(或放熱)後溫度的變化量。

  (初中的教材里把ΔT寫成Δt,其實這是不規範的,而我們生活中常用℃作為溫度的單位,很少用K,而且ΔT=Δt,因此中學階段都用Δt,但國際或更高等的科學領域仍用ΔT)。

  第021章預告大戰冬兵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