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清水洗歷史> 第37章 :巴別塔,通天橋

第37章 :巴別塔,通天橋

2024-09-14 17:40:08 作者: 作家伊君
  清水洗歷史,櫻桃小果上桌:

  巴別塔,通天橋

  作者:伊君

  在巴比倫有巴別塔,在中國有通天橋。

  通天橋的歷史,似乎比巴別塔還早,早的可以追蹤到秦朝。

  秦始皇在修築長城的同時,中原平陽的老百姓也在修築通天橋。

  長城雄偉,通天橋想像著就能夠讓人激動。

  一起的來,似乎也可以一起的興奮。

  秦嬴政希望的也就是興奮。

  通天橋沒有通天,據說秦始皇還親自給它命名為「萬里橋」。

  萬里橋不到萬里,在當時,還真營救了好多的人。

  很多人自然也可以屬於激動。

  至少平陽的男丁們就可以留守在家中,不必冒著生命危險去給秦嬴政修築長城還在阿房宮,以及驪山陵墓等。

  秦始皇的殘暴還真是殘暴到了極點,老百姓的無奈,在當時似乎也只有通天,寄予上天,祈求上天的拯救。

  秦始皇似乎還就是把老百姓逼到了一定的程度。

  人間不能活,似乎也只能上天。

  通天橋自然是要連接到天上,傳說中,天上才會有神仙。

  當地的官員,似乎也已經把自己的生命早已度之之外。

  急中生智,如此的智慧其實也是在冒著危險。

  秦王嬴政的暴政,還有哪個不知道?

  老百姓要活,官員們也要活,在不可能人人都活著的情況下,當時當地的官員,似乎想的還真是老百姓,也就是先讓老百姓活。

  明知道始皇的殘暴,在暴政下,還就是有人在爭取好過,或者是讓老百姓能夠好過一些。

  活命成了急需,也成了關鍵。

  急中生智,生出來的智在當時似乎也屬於無奈。

  通天橋沒能通天,卻也可以看成是當時秦始皇暴政的結果,或者就是殘忍的程度。

  老百姓似乎還就真的沒法活了。

  在死和活之間的一次智慧的冒險。

  修長城會死,不修長城更是死,乾脆自己就通天去。

  修橋本身就是藉口。

  不找藉口,就是沒有出路。

  老百姓當時修的橋,後來還真就叫萬里橋。

  萬里橋的名字,據說是來自於秦始皇。

  平陽人沒有去修長城,通天橋在秦嬴政的想像中,似乎比長城還急需。

  秦嬴政更想上天。

  長生不了,上天更好。

  匈奴擋不擋不要緊,上天才是急需。

  無奈中的智慧,在當時還是拯救了一方人。

  但是當秦嬴政真的面對大橋的時候,大橋只僅僅是一座橋,一座橋,竟然能夠讓那麼多的人逃避勞役。

  秦皇自然是不高興,不高興的或者更是他的上天夢的破滅。

  破滅了似乎也不能說。

  當地的官員說,通天橋都沒有能力修好,哪來的條件去修長城?

  人家的橋名叫「通天橋」,給橋命名為「通天橋」似乎也沒有錯。

  不管寄託的是誰的希望,欺騙的是誰,自然也只有誰自己知道。

  錯的是自己,以及自己的想像。

  當地的官員自然不敢戲弄秦始皇,但是秦始皇還是被橋名給忽悠了。

  自己忽悠自己,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知道就好。

  剛好也就是正好。

  秦嬴政內心應該是有火,但有火似乎還就是不能夠發出來。

  忍著似乎還就是只能自己偷偷忍著。

  忽悠了之後,雖然忍了,但是秦始皇還是要有所行動。不知道譴責沒有譴責當地的官員,反正橋的名字是被他給改了,改成了「萬里橋」。

  通天不了,那就萬里吧。

  萬里橋自然要比通天橋小的多,也現實的多。

  秦嬴政一顆期盼上天的心,似乎也因橋名的改動而落地了。


  落地的自然也有對當時當地官員們的默許。

  人家給橋起的名字是「通天橋」,你想像成能夠上天,那又怪誰呢?

  急中生智,生智其實也是在求生存。

  不知道通過一座橋,秦始皇看到沒看到自己的暴政,以及老百姓的無助。

  但是長城還是要修,驪山陵墓也一定要建。

  老百姓的苦,何止苦的是一座橋?

  沒到萬里可以叫住「萬里橋」,不能通天,似乎也能夠設想著自己在建的是「通天橋」。

  這是什麼情況,多麼真實的生活寫照。

  巴別塔建造在巴比倫,巴比倫的歷史,自然也是悲悲泣泣。

  人們期望著美好,可是美好總是離人類很遠。

  通天塔也是希望著上天,或者是有那麼一日能夠上天。

  古人沒有飛機,有的也只是基本的設備,或者是基本的設想。

  房子可以往高處建,橋也可以往高處通。

  相對於巴別塔,中國的「通天橋」似乎來的更現實。

  不知道秦嬴政想像了沒有,反正當地的官員和老百姓可沒想著要上天,會上天。

  老百姓也就是活,求條活路。

  官員們也並沒有想上天,也不可能相信能夠上天。

  他們感覺到了修長城的無助,以及老百姓的艱難。

  通天只是藉口,藉口也是想拯救人。

  官員們沒有膽子去忽悠,但是急中生智的智慧,被逼出來的無奈似乎還真就有。真有的也是冒險。其實也是會丟命。

  老百姓的命也是命,那麼多老百姓得救,似乎官員們的冒險也值得。

  一座不可能上天的通天橋,伴隨著長城的延續,竟然也在急中生智中可以延續。

  橋都沒有建好,何來的長城?

  秦始皇沒能夠上天,但是老百姓通過架橋,徭役避免了,生活中也方便了很多。

  至少是當時的地方官絕對的可以信賴。

  一個甘於自己冒險去保護別人的人,還有什麼不可以信任?

  萬里橋只是一座橋,似乎橋還確實是小。

  但是小小的橋的落成,對於當時的官員,和當地的老百姓來說,那還真就不一般。

  是生活的濃縮。

  秦始皇能夠親自查看,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也是非常的重要。或者就是長期的盼望。

  其實重要的更是他的想像。

  以及老百姓的需要幻想。

  通天不了,但是橋卻依然是橋。

  橋沒有錯,通不了天,自然也不是當地人的錯。

  人家本來就沒有準備上天,上天只是始皇一個人的想像,一個人的想像或者是成了秦始皇一個人的願望,私人的內心,誰能知道?。

  願意也只能心中留。

  各人明白自己也就是最好。

  即便是把橋名改了,但是改掉了橋名的橋也依然是橋。

  橋就存在於生活中。

  橋可以通行,但是它卻有別於長城,或者驪山陵墓和阿房宮。

  威武著他們的威武,也普通著自己的普通。

  小橋普通,普通的小橋還就是當時人們智慧的成就。

  巴別塔建設在巴比倫,巴比倫是一個古城,據說也屬於早期的文明。

  但是早期的文明就是遇到了很多的劫難,劫難中,似乎人們還就是希望上天,或者是能夠接近於天。

  天畢竟高大,高大的總讓人充滿幻覺。

  或者也如同秦始皇,以及有著秦始皇的願望。

  公元前626年,閃米特族的一支迦勒底人占領巴比倫,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

  公元前612年與米堤亞聯軍滅亞述,其疆域包括兩河流域的大部、敘利亞、巴勒斯坦以至阿拉伯北部地區。

  公元前六世紀後半期,國勢強盛。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進行擴張。


  公元前586年,攻占耶路撒冷,滅猶太王國,其疆域包括兩河流域大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等地。以後政變屢起,國勢頓衰。

  公元前538年為波斯所滅。

  巴比倫的劫難還真就是劫難,劫難一次次的來,似乎還一次比一次的厲害,直至滅亡。

  生活在巴比倫城的老百姓,似乎也如同當初的秦朝,在無助的時候,似乎就想到了通天,或者是可以上天,有通天的路,或者是上天的階梯。

  統治階級總有統治階級的思維。

  建設巴別塔的時候,人們充滿幻想,但是在巴別塔倒塌或者是一直都上不到天的時候,自然也失望。

  巴別塔據說在建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還就是倒塌了,倒塌過以後,再建,再建又倒塌了。

  失望自然不同於人的想像。

  現實還就是現實的不得了。

  想像美好,失望自然是需要接受,或者是承受結果。

  現實畢竟真實於想像。

  巴別塔沒有通向天,留下了廢墟。通天橋也被秦始皇改成了萬里橋,但是橋還在,橋的傳說還在,巴別塔的遺址據說還就是屬於留存。

  雖然巴比倫已經沒有了,但是人類還仍然在延續。

  延續自然也屬於生存。

  在生存中會遇到太多的事,或者就是太多的人。

  比如秦始皇。

  秦始皇自然已經不再,在的還依然可以是傳說。

  傳說著古人的通天,以及今人的期盼。

  今人還就是上了天。

  上天的通道不是橋,也不是塔。

  今人製造了飛機,飛機就可以在空中飛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