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我家有一個一模一樣的
這天,方醒在博物館看著一群群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地遊覽博物館的每一個展區,認真聽展區每一件文物的故事。
竟然沒有幾個孩子調皮的,顯然,在來之前,已經教育過。知道這裡的寶物,弄壞一樣都足以讓人傾家蕩產,所以才如此乖巧。
這已經是第五家小學的學生來到雲霧村,對博物館進行參觀。
方醒也很地道,盡了地主之誼,管他們一頓中午飯。所有師生在中午,都分發了麵包等食物填肚子。
畢竟那麼多學生,中午要是在飯店吃飯,肯定是弄不了的,所以只能給大家分發麵包之類的食物,應付一餐。
老校長就忙了,每天都在接待兄弟學校。
忽然,其中一班的學生鬨笑起來。一個五年級的男學生提高了音量,急切解釋:「騙你們,我是小狗,這東西我家真有一個一模一樣的。」
嗯?
方醒走了過去,發現他們現在參觀的,是一面青銅鏡。
青銅鏡是一種古老的由青銅所制的使用器物,也是精美的工藝品。
展覽中的這件青銅鏡是唐代金銀平脫鏡,線條流暢,花鳥紋飾栩栩如生,時至今日,鏡面還是那麼光亮鑒人。
了解青銅鏡的歷史,就會知道,銅鏡的鑄造與使用,至少可追溯至距今四千年前。
春秋戰國時期的銅鏡的鏡鈕大部分是三弦鈕,此類鏡鈕由戰國開始,歷經秦至西漢初年,直到西漢下半葉才為半圓鈕所取代。
而唐代是中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銅製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在銅鏡的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在銅鏡的造型上,新出現的有方鏡、亞形鏡、八瓣菱花鏡、八瓣葵花鏡和寶相花鏡。
除了鑄造精美,紋飾上常常帶有域外文化色彩,當時尤為珍奇的金銀平脫鏡為費工耗時奢侈品,高貴華麗,多為宮廷所專用。因過於奢侈浪費,唐肅宗時曾先後下令禁造平脫器,此後製作金銀平脫鏡就陸續減少,至五代已基本絕跡。
金銀平脫鏡紋飾繁縟富麗,線條流暢,花鳥紋飾栩栩如生,故為唐鏡紋飾中的精粹,並是當時最為珍貴的品種之一。
這麼一面青銅鏡,能拍出好幾百萬的天價。
「小朋友,叫什麼名字?看準了哦,你家真有一面一模一樣的?」方醒笑問道。
帶領這班的老師就開口介紹:「方先生,他叫高修。」
姓高?這個姓,在白馬鎮可很少見。
只見那個叫高修的男孩子,又認真看了一會,一本正經地跟方醒說道:「叔叔,我家真有一個一模一樣的。鏡子後面的那隻鳥,我記得很清楚。還有鏡子菱邊的葡萄,我家那個鏡子也有。」
「嗯!行,你家有電話嗎?打個電話給你爸,讓他送過來,我瞧瞧。如果是真的,你家可就發大財了。」
只是,叔叔這個稱呼真是……
村里比這傢伙更小的孩子,都喊方醒做哥哥、老大之類。
發大財?
周圍的師生都驚訝不已。
高修的老師反應過來,連忙說道:「我這就打電話通知高修同學的家長,問一問情況。如果真有這樣的一面青銅鏡,讓他們送過來。」
作為高修的班主任,他清楚高修家裡的情況,可謂是白馬鎮的低保戶。
高修的家境極差,爸爸是個殘疾人,還有三個弟弟妹妹,爺爺奶奶都是老毛病纏身。一家老小的生活開支,幾乎都落在高修母親一個人的肩上。
了解到這種情況,學校還特意免除了高修的所有學雜費。
如果,高修家裡有一面這麼珍貴的青銅鏡,就能徹底改變他家的困境,改變他家的生活。
「那就麻煩老師了。」
「不麻煩,不麻煩!」他的手機里,存有所有學生家長的電話,方便聯絡。
廢話不多,這位班主任趕緊到一邊去聯繫高修的爸爸,詢問那面青銅鏡的具體情況。很快,就得到了確認,真有一面銅鏡。
高修的父親具體描述,模樣確實跟展覽中的這一件差不多。
「行,高爸爸,你們家有人有空嗎?將青銅鏡送到雲霧村來,有老闆看上了。如果真是古董,很值錢的。這麼一來,你們家就徹底脫貧了。」班主任催促道。
電話那頭,高爸爸一聽,哪裡還能坐得住?
瘸著腿,慌亂地翻出那面青銅鏡,然後喊了鄰居一聲,讓鄰居開摩托車送他到雲霧村去。
如今雲霧村發達了,整個白馬鎮的人都知道。他們村的水果,前期也是拉到雲霧村去打包的。
後來,雲霧村為了限制進村的車輛,緩解交通擁堵,才讓他們這些隔得比較遠的村子將水果運到鎮裡的收購中心。
博物館裡,很多人看向高修的目光都是羨慕的。
人家發財了呀!
當然,也會有少數人看不得別人好,有眼紅病,心裡暗咒:假的,肯定是假的!
不久後,一位走路一拐一拐的男人走了進來。
「方先生,他就是高爸爸。」班主任介紹。
方醒伸出手:「你好!我是這家博物館的主人方醒。」
高爸爸連忙用手掌擦了擦衣服,將手心的汗擦掉,這才跟方醒握手。雲霧村的方老闆,是個巨有錢的人,這全鎮人都知道呀!
所以,來的路上,他心裡忐忑不已,緊張、期待等複雜情緒交集。
家裡的這面青銅鏡,具體怎麼出現在他家的,他不記得了。別說他,就連家裡的老頭,也說不出這面青銅鏡的來歷,似乎很久很久的。
如果真如之前老師在電話裡面說的那樣,這是一件古董,那他家就真的時來運轉了。
高爸爸讀書不多,沒什麼文化,但也聽說過古董值錢。
「您好!方老闆,您好!」
「你家的寶鏡呢?方便讓我看一看嗎?」
高爸爸立即拿出那面青銅鏡,慎重地遞給方醒:「在這,在這呢!」
到現在,他還不太相信,自己家的這面銅鏡有可能是一件古董。要早知道,他家也不至於淪落至此,家裡人不至於生活過得如此艱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