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驚動天下的戰報
一百年前,大夏帝國覆滅,天下四分五裂,諸國混戰不休。
始終無法統一的原因,一方面是沒有足夠強大的國家出現。
另一方面則是帝器遺失,諸國位格不夠。
人皇劍,山河鼎,天命璽——三大帝器,可承載帝國氣運,得其一可稱皇帝。
沒有帝器,各國君主就只能稱王。
五十年前,唐國強勢至極,占據天下近半,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於是上一代唐璟王搜羅天地奇珍,集全國之力,仿造帝器,得「玄帝璽」。
隨後便急不可耐地昭告天下,登基稱帝。
登基之日,玄帝璽難以承載海量氣運,轟然破碎。
稱帝失敗,人心不穩,地方藩鎮擁兵自重的隱患隨即暴露。
唐國很快陷入內亂。
當時,十萬北庭軍在安西城枕戈待旦,正準備出兵大漠,攜天下第一強軍的威勢,吞併西北諸國。
還沒來得及出征,後方便有急報傳來。
十萬北庭軍被調走九萬,回國內平叛,隨後在殘酷的內戰中消磨殆盡。
只剩一萬北庭軍,駐守安西,等待大唐的復興之日。
這一等,便是五十年。
新一代的唐煜王還沒能穩住局勢,西北的景國卻強勢崛起。
司空錯等數名大將東征西討,攻城掠地,很快吞併了周邊所有小國,讓景國雄踞西北,威震天下。
與此同時,景國的邊境越來越接近唐國,中間只隔了一片沙漠,一座孤城。
各國都很清楚,景國進攻唐國只是時間問題。
新霸主,必須踩著老霸主的屍體才能上位。
就看老霸主能夠支撐多久了。
至於安西——這座孤城直到現在,名義上都還歸唐國所有,已經是個奇蹟了。
這一次,隨著司空錯的出征,眾人認定安西必將易主,成為景軍進攻唐國的前哨站。
全天下都在關注著安西,可誰也沒有真正在意安西。
在各國君臣眼中,安西之戰,只是景國東征唐國的序曲罷了。
直到一個驚人的情報傳遍天下——
司空錯遭遇大敗,匆匆班師回國,出發時的六萬精兵,回來時只剩下一萬多。
至於他們被哪支軍隊打敗,有沒有占領安西,卻是無人知曉。
很快諸國震動,朝堂之上一片譁然。
西南的梁國、陳國,東北的遼國、魯國,東南的蔡國……一位位國君和軍中將帥悶頭盯著戰報,懷疑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
「西北沙漠不是早就被唐國放棄了嗎?為何還有軍力駐守?還能打敗司空錯?」
「那一帶臨近唐國的藩鎮了吧?莫非是藩鎮自衛?」
「竟能瞞過各國的耳目,無聲無息間重挫景國的精銳部隊……難道說,唐國已經恢復了當年的實力?」
「查!一定要查清楚唐國軍隊的出動情況!」
……
一封封文書下發出去,通過各種隱秘渠道,最後落到了西北一帶的暗探們手中。
「調查安西之戰的詳細經過。」
一場發生在杳無人煙的大漠深處、只持續了幾天的短暫戰事,卻勾起到了天下無數人的好奇心。
茶樓酒肆之間,黎民百姓都在為此事津津樂道,爭論唐國是如何打敗強景的。
「據說,上一代的唐璟王並沒有死,傳位給唐煜王后,一直閉關練功,已經成了武聖,這次千里奔襲,一人破一軍,把景人殺得落花流水!」
「扯淡吧,我聽說是景軍起了瘟疫,還沒走到安西,人就死了一半……」
民間眾說紛紜,而此戰的主角之一,唐國朝廷,此時同樣是一頭霧水。
唐都城長安。
年過六旬、身材微胖的唐煜王高坐殿上,聽麾下匯報景軍攻勢。
景國這幾年屢戰屢勝,凶名已經深入人心,唐煜王雖然臉色淡然,手卻下意識地揪著微白的鬍子,差點拽下來幾根。
下面幾名老臣留意到這景象,趕緊低下頭去,心中卻是感慨不已。
時亂需雄主,可煜王能力平庸,也不夠強硬,難以將混亂的唐國拉回正軌。
難道再過幾年,真的會出現景國鐵蹄踏長安的景象?
國君和大臣們都在胡思亂想,同時聽一名參將大聲匯報軍情。
「三月初五,司空錯從陳倉起兵,號稱十萬,包括上萬的烈風騎。」
「景軍三月初六深入大漠,三月十一原路返回時,只剩下兩萬不到的殘兵。」
「他們被誰擊敗尚未知曉,探子打聽到,三月九日的深夜,安西城中火光沖天,隔著幾十里都能望見。」
唐煜王聽完戰報,長舒一口氣,笑道:
「真是天助我也!不管他們是被誰擊敗的,我唐國都因此免於戰火,幸甚幸甚。」
下面一名老臣忍不住進言:「陛下,能重創六萬景兵,打敗名將司空錯,這絕非一般的軍隊能做到的。此事非同小可,千萬不能大意!」
「沒錯,不管是哪支軍隊乾的,他們能打敗景軍,同樣也能對大唐造成威脅!」
唐煜王聽罷微微皺眉,改口問道:「朔方、河西、隴右三道——他們那邊臨近大漠,有戰報傳來嗎?」
殿中參將搖了搖頭,「沒有。」
朝堂上瞬間一片譁然,許多大臣開始抨擊那三道的節度使。
坐鎮一方,統攬軍政和財權,職位世襲——
這樣的節度使和自立為王沒什麼區別,自然不可能事事都往朝堂上報。
大臣們罵了半天,卻又無可奈何,聽得唐煜王都打起了哈欠。
朝廷這裡看起來熱鬧,實際上對於各處邊疆已經失去了控制,政令難出長安,連派兵前去探查都難。
能知道安西之戰的真相的,恐怕只有那邊的幾位節度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