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履撫須微笑。
他比較崇尚儒家的「中庸」之道。
無論太子殿下和太孫殿下是否是有意為之,連續兩任正妃之位都是平民之女,這對帝國的穩定有著巨大的好處。
「若是此事成了慣例,那麼帝國將永無「外戚干政」之隱患。」
耶律履作為老臣,一向是不喜那些專橫跋扈的外戚的。
「也能減少如同漢時的殘酷人倫之事。」
漢武帝時期,武帝欲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又擔心太子年幼,其生母趙夫人會幹涉朝政,外戚獨大,於是決定「去母留子」——殺死母親,只留下孩子,以保證大權不落入外戚之手。
耶律楚材反駁道:「但也不能一幫子打死所有吧。」
耶律履鼻哼一聲:「三郎,你要警惕「外戚干政」之事。自古末世之君,至於失天下者,常在於此。」
不僅如此,耶律履還說:「后妃雖母儀天下,但是,絕不可俾預政事。」
耶律楚材眸光微動,望了過來。
「怎麼?你不同意?」
「爹,那麼,承天太后呢?」
「……」
耶律履頓時語滯。
他一臉不善的看著小兒子,卻見耶律楚材擺出一副恭順請教的樣子。
所謂的承天太后,便是百年前的那位蕭太后——蕭綽。
在遼國後裔心目中,蕭太后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所以,群臣咸竭其忠。
遼景宗時期,因皇帝身體不好,精力不足,當時還是皇后的蕭綽便已經參與軍國要事決策。
——境內刑賞、政事、用兵追討,皆皇后決之。
到了遼聖宗時期,蕭皇后榮升為蕭太后。
因兒子才12歲,蕭綽奉遺詔攝政,遼聖宗繼位之初,遼朝處於「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的局面。
蕭太后整頓吏治,提拔治國之才的人擔任要職,加強對宗室的約束和對吏民的管理,使政局漸趨穩定。
她還注重改善契丹族和漢族的關係,經常出入疆場,贊成宋朝提出的議和要求,雙方訂立「澶淵之盟」,促進了契丹族和漢族的友好交往。
經過蕭太后的治理,遼朝開始步入全盛時期,為遼朝盛世奠定了基礎。
遼國後裔,無不對這位蕭太后心懷敬意。
耶律楚材如此說,便是扼住了耶律履的七寸。
而這件事還引起了金帝完顏璟的關注。
…………
皇宮,內書房。
垂垂老矣的完顏璟派人招來太子完顏洪烈。
完顏洪烈趕至,行了一禮後,沒有如同臣子垂手而立,而是像尋常人家一般攙扶著完顏璟來到御花園蹓躂。
而看完顏璟的樣子,顯然很是享受這如同平民百姓父子間的相處模式。
若是以前,完顏洪烈是絕不會如此。
回想起他成為太子的那日,因為高興,他和完顏康舉杯共飲。
酒過三巡,父子倆聊到三國時期曹操,完顏康忽然問了一句。
「父君,你知道曹操明明更喜歡曹植,最後為什麼會選曹丕作為接班人嗎?」
「喔,莫非你有獨到的看法?」
「無他。」完顏康說道,「樸素勝高明,柔弱勝剛強。」
「以柔勝剛?」完顏洪烈琢磨,「這是道家的觀點吧。」
完顏康道:「曹子建才高八斗,文武雙全,但性情跳脫,不夠穩重。曹丕雖然足夠低調內斂,深沉大氣,可惜才華遜色其弟。」
完顏洪烈點點頭,這些他都清楚。
「父君可還記得曹操南征張繡之時,對曹丕曹植的考驗?」
南征張繡?考驗?
完顏洪烈在腦子裡回憶史書的記載。
大致意思就是:在南征張繡之前,曹操軍場列陣,文東武西,騎兵在後,步兵在前,盔明甲亮。曹操假意自己咽嗓不好,讓曹丕曹植代替自己講話發言。
這種臨場測試,自然是曹植強項。
他洋洋灑灑的發表了一篇雄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贏得現場文武喝彩。
而曹丕心裡頓時涼了。
這時,他的謀士幕僚吳志潛身貼耳密語。
「公子休煩惱,須與當哭耳。」
結果,曹丕上台就抱著曹操痛哭流涕,口不成言。
大意就是「父親你要帶隊出征,兒臣我啊擔心的很,腦子一片空白,只願父親好好照顧自己,注意安全」云云。
回憶完史書的記錄,完顏洪烈眼睛一亮,結合完顏康方才那句「樸素勝高明」的言論,若有所悟。
完顏康說道:「那種場合,可不是展現文采口才的時候,而是展現父子感情的時刻。」
「我估計啊,看到曹丕真情流露的痛哭,當時的文臣武將或許會想,這才是親兒子啊!剛才那貨什麼玩意兒啊!親爹都要去玩命了,他還激情昂揚,出口成章,賣弄文采,真沒有人性……」
「為了榮華富貴,連親爹都不要了嗎……云云。」
也就是那次對話,才讓完顏洪烈在面對完顏璟的時候,看起來稍稍「出格」了些。
但這些「出格」的舉動,反而讓他在金帝完顏璟心目中更加貼心。
「我那孫兒的婚事,我在宮裡都聽說了…」
「是你的意思嗎?」
為了更好體驗父子天倫,私下底完顏璟也不用「朕」這個稱呼。
「是康兒自己的主意。」
「呵,你們兩父子,主意一直都正。」完顏璟笑罵一句,「你當年就執意要娶宋人女子,現在我那孫兒也跟著有樣學樣。」
完顏洪烈笑笑沒說話。
「我還記得他小時候,就把翰林院的許多大儒給辯駁的無話可說,哈哈哈…咳咳咳……,一晃眼這麼多年過去了。」
「父皇保重身體。」
「……」
兩人邊走邊聊,沿著御花園散步逛了一會兒。
「所謂事不過三,太子,你打算把後宮皇妃之事,做成慣例嗎?」
聽到完顏璟叫自己「太子」,完顏洪烈就知道現在談的是公事了。
「回父皇,請恕兒臣僭越。」完顏洪烈拱手正容,「兒臣有一想法: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
所謂「良家」,就是指無過錯的清白百姓之家。
「良家……」
「太子,說說你的想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