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上線前夕
因為目前已經有兩個虛擬世界上線了,同時藍星二號的開發工作可以同步推進。
所以科創生物對於最後兩個虛擬世界的開發方案,給的時間相當充裕。
大概給了有一年左右的時間。
這對於在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時間越長,變數越大。
尤其這件事關乎的利益過於龐大。
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筆長達數十年的穩定現金流,這筆穩定現金流每年的金額,是所有網際網路巨頭都無法忽視的。
自然有人試圖走歪門邪路,比如說和科創生物高管私下溝通好,給他們足夠豐厚的好處,讓他們在後續的投票中倒向自己。
實際上壓根沒用,因為最後的方案比選,跟這幫高管沒有關係。
當然也有試圖走正道的,比如私下找一幫中小企業,不僅僅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有文化傳播公司,以及靠著真實偶像快速崛起的製片公司等。
讓這幫企業,幫著一起出方案,集思廣益,在這些企業的方案里優中選優。
對他們來說,這點成本算不了什麼。
事物的發展從來不會因為個人意志的轉移而發生改變。
現實世界邏輯永遠大於一切,再荒誕的事物在現實世界中發生,都存在其背後的邏輯合理性。
你當時覺得荒誕,只是沒有找到背後隱藏的邏輯暗線。
全世界的消費者都在對科創生物的虛擬實境設備翹首以盼的時候,在很多地方都傳出了針對虛擬實境設備的零元購活動。
部分人壓根不認為自己能夠憑運氣買到第一批「未來」,因此不如開搶。
在阿美利肯、法蘭西、英格蘭這些老牌發達國家,都有科創生物倉庫被搶的事件發生。
極少數成為第一批售賣虛擬實境設備的Africa國家那都不是零元購了,直接組織戰術穿插進攻科創生物在當地的倉庫所在地了。
「當他們搶GUCCI的時候我沒有說話,當他們搶Channel的時候我沒有說話,當他們搶Hermes的時候我沒有說話,他們現在零元購到科創生物頭上的時候我追悔莫及。」
「主要還是這麼多年阿美利肯各地的法律助長了這種零元購的風氣。
我就想知道被搶走了多少台,後續阿美利肯地區的正式發售是否會受到影響。」
不管是哪個地區的華人,尤其是移民過去的華人,實際上是很難融入當地圈子,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是活躍在華國的社交媒體上。
零元購不僅僅是在阿美利肯發生,只是在阿美利肯這種事情很常見,同時在阿美利肯的華人數量多,大家在微博上的討論聲量能夠形成比較強的集群效應。
「我感覺應該被搶了很多,我聽我在科創生物阿美利肯分公司工作的朋友說,他們正在向總部緊急調貨。
而且總共一百萬台的數量,總部手裡留著備用的存貨也不多。」
「這不欺負老實人嗎?我也要去零元購(咬牙切齒.jpg)」
幾乎沒聽說過華裔去參加零元購,說實話並不是華人怯懦老實啥的。
而是他們沒有政治正確這一層保護傘能夠保護他們,參與了零元購行為,絕對會被作為典型案例從重處罰。
「目前科創生物一切運轉良好,在阿美利肯、法蘭西、英格蘭等地的倉庫發生存貨丟失的現象,無人員傷亡。
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公司將持續關註上述事項的進展情況,積極配合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科創生物在華國上市,這件事一直讓華國外的投資機構們不滿,因為外資想要流入華國的股票交易市場不方便。
想要購買華國上市企業的股票,要麼參與戰略配資,科創生物壓根不缺錢,上市之後就沒搞過定增之類的事情。
這條路被堵死了,要麼就是通過QFII的方式直接在二級市場上購買科創生物的股票。
這樣很麻煩,對海外投資者來說遠不如直接參與美股交易來得方便。
科創生物發表的公告,被股民們解讀出了不同的含義。
「被搶了這麼多台設備,明顯是利空,只是對科創生物的體量來說,無傷大雅的小利空罷了。」
「明顯利好啊,說利空的在想什麼呢?老外搶都要把虛擬實境設備弄到手,充分說明的公司產品的競爭力。
這還不是利好啊?
被零元購也算是一家企業能夠享受到最高待遇了吧?
之前我就聽過蘋果店經常被零元購,我們出海的大米、OPPO、VIVO這些消費電子品牌從來沒聽說過誰被零元購了。」
科創生物在官網上發表說明後沒過多久,用各國的語言發表了新的公告,大致意思如下:
「通過非法渠道獲得的虛擬實境設備,將無法聯網,科創生物的生物通信網絡將對非法激活虛擬實境設備的用戶,永久關閉聯網通道。
他們將只能使用單機版的虛擬實境設備。
同時科創生物未來的產品也不會為非法激活虛擬實境設備的用戶服務。」
科創生物的公告一出,本來想找地下渠道購買虛擬實境設備的用戶瞬間選擇放棄。
在他們看來,科創生物比蘋果還狠。
蘋果最多處罰提前激活的經銷商,而且也只有罰款這一種手段。
即便提前搞到還沒正式發售的蘋果手機,不過是二十萬的處罰金額。
這個錢對有錢人來說,連眼睛都不用眨。
但是科創生物的處罰手段,讓他們徹底絕了念想。
不能聯網,還是永久性的,同時後續可能的黑科技都用不了,算了沒必要。
不能聯網,意味著虛擬實境設備的價值下降一大截,尤其是他們無法參與到虛擬世界的經濟循環中,這是他們所無法接受的。
科創生物的公告甚至恫嚇住了零元購的直接參與者們。
但凡知道消息的參與者們,自己都不敢用了。
以至於第一批貨,全部送到了全球各地的實驗室。
實驗機構不怕,反正他們也不用,只是想做成分分析。
這可是難得的購買渠道。
如果不是零元購的契機,研究機構們想獲得足夠多的實驗樣本,幾乎不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