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重生之吳霸春秋> 第1070章 第二次西征,大將軍炮

第1070章 第二次西征,大將軍炮

2024-08-22 20:33:53 作者: 迷惘的小羊羔
  大吳的火炮尾部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調整射角,配合火藥量改變射程。【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炮身上裝有準星、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

  這種火炮由車運載,可以任意奔馳。

  大吳現在多數的火炮長度在三米左右,口徑110到130毫米,重量在兩噸以上。

  至於火炮的有效射程為500米左右,最大射程不到5公里。

  這還有待改進。

  值得一提的是,大吳的火炮是一種架退式前裝滑膛火炮,每發射一次,都會嚴重偏離原有射擊戰位。

  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經歷復位、再裝填,再次設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驟。

  最訓練有素的炮手也只能兩分鐘一發的射速。

  前裝火炮是沒有可能提高射速的。

  因為發射一次以後,必須灌水入炮膛,熄滅火星,以干布綁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乾,再填入火藥、助燃物,塞進去炮彈,然後再點放。

  這些動作相當緩慢和煩瑣,還不包括修正炮位。

  這是前裝火炮的通病,能兩分鐘一發就不錯了。

  可惜一匹奔跑的戰馬在一分鐘內能跑的距離相當可觀,來得及開第二炮嗎?

  所以前裝火炮的特點是射速慢,但威力大,轟城牆沒有問題,可對付騎兵那是笑話……

  站在慶忌身邊的皇太孫吳基也看出了火炮的缺陷,皺了皺眉頭道:「皇祖父,以孫兒之見,這火炮好是好,但顯得太過笨重。」

  「火炮長於攻城,拙於野戰,更別提守城了。」

  「不錯。」

  慶忌微微頷首道:「火炮裝填發射的速率不高,且炮體笨重,無法迅速轉移陣地。」

  「故在野戰時,多只能在開戰之先就定點轟擊,當敵我雙方戰況發生逆轉,則往往無法機動反應……」

  「不過,比起投石機,火炮更為實用一些。」

  「公輸班,現在新式火炮,最遠射程是多少步?」

  聞言,作為工部尚書的魯班忙不迭的出來稟告道:「回稟陛下,新式火炮的最遠射程,大概是五百步左右。」

  「好。」

  慶忌還是頗為滿意的。

  大吳的一步,相當於3米,五百步就是650米。

  有這麼遠的射程,足夠了,而且以後還能逐步改進火炮的技術。

  慶忌依稀記得,歷史上的紅衣大炮最巔峰的時期,有效射程達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5公里!

  按照大吳的科研成就,發展速度,不出十年,新式火炮就能達到這種水平了。

  「現在我大吳有多少門火炮?」

  「回稟陛下,且不說還在研製階段的新式火炮,已經投入使用的火炮,有三百零二門。」

  「給朕再造二百門重炮,就按照新式火炮的標準。炮彈也多造一些,多多益善……從今往後,我大吳的火炮,名曰『大將軍炮』。」


  「諾!」

  魯班當即答應下來。

  好一個「大將軍炮」!

  有足夠的材料以及資金,魯班就不愁造不出那麼多的火炮。

  慶忌等人檢閱了大將軍炮的威力,又跟著檢閱火銃兵的訓練。

  大吳的火銃水平,大概相當於明朝時期,屬於黑科技的一種。

  火銃的射程可以達到一百米,有基本準頭(就是誤差可以通過多杆火銃齊射來彌補的準頭)的有效射程約五十米,具備穿甲能力的最佳射程約三十米。

  這也就意味著,火銃其實在戰場上也克制不了騎兵。

  火銃打完後重新裝填時間太長,反而還不如弓箭了。

  不過能給敵人造成的威懾力是極大的。

  對於火銃兵的訓練事宜,慶忌很是慎重,採用的是「線列陣法」,也就是「排隊槍斃」……

  有效射程短,很難發出第二次射擊,那就加大火力覆蓋,直接把敵人的銳氣打掉。

  ……

  奉天殿上,太子恆正在向慶忌匯報國政。

  「……《大吳字典》、《百家姓》已經編纂完畢,被大量刊印成冊,《文獻大典》則是還在編纂中,已完成1122卷。」

  「善。」

  慶忌對於這樣的編纂速度,還是頗為滿意的。

  畢竟有國子監士子,以及朝中官員幾千人參與編纂工作,非同小可。

  他們廢寢忘食的為大吳編纂這樣的書籍,傳於後世,也算是功德無量。

  《文獻大典》編纂了近兩年,還未完成,可想而知這其中有多麼浩瀚的文獻了。

  比起歷史上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大吳的《文獻大典》更為浩繁。

  其內容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等,涵蓋了世界各個文明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絕對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傳朕旨意,勒令西方二十藩王國,全部推行《易服令》、《易文令》!」

  「諾!」

  慶忌終於還是動手了。

  之前的大吳,只是在東方二十個藩王國,以及新大陸(美洲大陸)十個藩王國,還有一個呂國推行《易服令》、《易文令》,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現在,慶忌則是要一視同仁,讓大吳的五十個藩王國,全部推行這樣的改革措施。

  可想而知,這一定會招致西方諸藩王國番邦異族的叛亂。

  大規模叛亂!

  「二三子,朕欲再次御駕親征,西征番夷。」

  慶忌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一聽這話,公卿百官們頓時勃然變色,紛紛跪了下來,請求慶忌打消這個念頭。

  「不可!陛下,二次西征之事,陛下讓遼王、塞王他們領兵征討番邦外夷即可,怎可御駕親征?」

  「正是!」

  「陛下,你是萬金之軀,九五之尊,極西之地兇險,蠻荒不化,距離我大吳本土又有萬里之遙,一路舟馬顛簸,臣唯恐……」

  「請陛下三思!」

  群臣是真的擔心慶忌發生意外。

  稍有不慎,一旦慶忌死在了西征路上,如何是好?

  誠然,以太子恆現在的威望,順勢繼位,穩固大權都不成問題,但是難免本土的列國餘孽會作亂,諸藩王國也有不臣之心。

  到時候大吳帝國,恐怕會霎時間分崩離析了。

  「朕意已決,三個月後,揮師西征!」

  慶忌還是乾綱獨斷了。

  誰能讓他回心轉意?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