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遺腹子的古代生活> 第109章 鄉試(一)

第109章 鄉試(一)

2024-10-06 03:18:38 作者: 程書橘
  那檢查士兵將搜查的考籃還給他,顧行晉下意識的抱了過來。考籃裡頭之前規整的東西,此刻全亂了。

  一看這樣,他也沒心思整理了,穿上鞋子,提著考籃往裡走。

  進入龍門,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條長長的走廊。整個貢院的建築,是三進四合庭式的。

  前院的四周全是號房,就是他們這群秀才待的地方。

  後院是齋舍考官們,這段時間住宿的地方。像鄉試的主考官、同考官、提調官、監試官等這些人都住在這裡。

  周圍還有不間斷巡邏士兵稽查,每個號舍外,都有士兵把守。

  進入龍門,立刻有人核對顧行晉的身份,確認無誤後拿出一個號牌,交給他。

  貢院的號舍是用千字文來編列的,當然有些字是不能用的,比如天、玄、地、黃,以及大周曆代皇帝的名諱。

  顧行晉看了一眼他手頭的牌號,「德字號,甲未間。」

  知道自己在哪了,顧行晉便拿著號牌往德字走。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兩邊欄杆連帶靠背木椅,是供考生休息等候用。

  號舍的外牆高八尺,號門高六尺、寬三尺。整個號舍約有六七十間,全是南向成排,留出一條四尺的人行通道。

  巷頭和巷尾還配備了水缸,想來這是用來給他們飲用和滅火用的。

  開始考試後號舍會鎖起來,沒到考試結束的時間,發生任何事都不會打開一下。

  就比如號舍著火了,他們這些人就是燒死,號舍都不會打開鎖。

  顧行晉越往裡走,臉上的表情越凝固幾分。

  內心也逐漸沉入谷底,直到走過了五十五個號舍,顧行晉才停下腳步。甲未間到了,一看和他的號房,和臭號間隔只差六間,整個人都不好了。

  這裡雖然沒挨著茅房,可也差多了,就臭號的那位好那麼一丟丟,不算那麼倒霉一點而已。

  而顧行晉前頭的一名考生,此刻臉都成豬肝色了!

  顧行晉微微摸了摸鼻子,和這位仁兄比起來,他雖然能聞著味,但總比對著廁所好。

  進去裡頭看了下號房,他的運氣也不算太好!

  這個號房年久失修,頂上的瓦片稀稀疏疏,連陽光都能照進來。

  這都鄉試了,怎麼府衙也不撥點銀子把房頂給整一整,真是太摳門了!

  這樣稀稀疏疏的瓦片,沒下雨還好,雨大了,那麼一層油布也扛不住。

  顧行晉只能是踩著桌板,彎著腰伸手一塊一塊的將瓦片緩慢移動,就怕這脆弱的瓦片掉了一塊,到時洞更大了。

  看到房頂還趴著好幾隻蜘蛛,顧行晉找了一塊破碎的瓦片,把蜘蛛絲全部給清理乾淨。

  又在房梁處,放了一些雄黃粉。等他忙完後,他的這個號房的房頂,也多出來一個拳頭大小的洞。

  顧行晉看了下位置,試卷不會淋濕了,至於那兩個拳頭大的洞,對著的正好是他坐的地方上方……

  把考籃里的東西全部拿出來重新整理了一下,將吃的放一堆,又把筆墨和硯台規整到一起,等用的時候方便拿取。

  老規矩,將雄黃粉拿出來整個號房灑了一遍,剩下不少留著之後補充。

  上一屆鄉試的時候,他就聽說有個秀才被毒蛇給咬死在號房裡。

  之前還不以為然的秀才們,今年都把藥鋪的雄黃粉給買斷貨了!

  他這一包雄黃粉,還是家裡端午節買的用了一些剩下來的。

  蜷縮著睡了一宿,顧行晉一夜都沒睡好,蚊蟲又多,這一覺讓他感覺腰酸背痛。

  用他方才讓士兵幫忙打的水,煮了一壺茶,吃了點粉末狀的點心,又洗了把臉,才稍微精神一些。

  趁著還沒開始考試,現在茅房還不算太髒,顧行晉便舉手示意他要上茅房,看守的士兵就帶去了一趟茅房。

  至於那末尾號舍的秀才,顧行晉只能給同情一波,沒辦法,誰叫他是臭號。

  而且,他也想同情下自己,他離臭號也不是很遠,時間久了肯定能聞到味道的。

  他之前準備的口罩,成了布條了,看來他要衣裳撕下來做一個口罩,好歹等隔絕一些味道。實在沒用的話,他就把鼻子給堵住。

  做好準備工作,將考具一一拿了出來,準備好筆墨硯,顧行晉就等著考試了。


  監試官拿到試卷,便將試卷分發下去,與此同時號舍也被落了鎖。

  顧行晉也已經領到了題紙,試卷的答題紙有紅線橫直格,每頁十二行,還配備了七頁白紙,是用來當草稿紙的。

  按著考試要求,在答題紙上填寫卷頭,將自己姓名、籍貫、年齡、形貌。以及曾祖、祖父、父親三代人的名字和身份,有無犯罪,是否賤籍一一仔細填寫清楚。

  第一場考的是經義,是考察對儒家經典的掌握程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共七篇。

  這七篇就是八股文。題目是從四書五經中選取原文作為題目,要求按照八股文的格式撰寫。

  第一題:「今有璞玉,琢之」截取自《孟子·梁惠王下》涉及到治理國家。

  原句是:「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雕琢玉哉?」

  知道出處在哪兒,有了破題的思路,才在草稿紙上答題,寫了下來,接著就向第二題下手。

  第二題:"子曰為政以德"出自於《論語》卷一為政第二。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第三題:「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意思是親愛親人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而愛惜萬物。

  第四題:「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出自《禮記·樂記》大概的意思,禮所表現的是世事萬物中不可改變的道理。

  「禮者,理也。禮法要合乎情理,情生於性,禮生於情。……」

  顧行晉將經義四題答完時,回過神來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了,連忙將卷子小心收起。

  拿出今天早上多煮的,已經糊了碎成段的麵條,三兩口就吃完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