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重生英倫> 第796章 中本聰

第796章 中本聰

2024-09-18 09:03:04 作者: 倔強青銅聖鬥士
  第796章 中本聰

  在巴倫前世的時候,有許多人都認為「中本聰」是一名倭國人,甚至當時巴倫從「中本聰」的百科上看到的資料,也很確定的說他是一名倭國人,並且網絡上流傳最廣泛的「中本聰照片」,也是一名不修邊幅的倭國中年男人的模樣……

  不過照片中的這個人,名叫多利安·中本聰,1949年出生,是一名日裔美利堅人,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曾供職美利堅軍方,也是這樣的身份背景,被許多人認為他同「中本聰」的形象契合。

  只不過後來被證明多利安·中本聰並非那個「中本聰」。

  說起來,之所以會有「中本聰」是倭國人這樣的說法,也是有幾方面的證據來佐證的……

  除了他在網絡上所使用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是個倭國名字之外,他在2008年所註冊的一個名為P2PFoundation上的個人資料,填寫的是1975年4月5日出生,居住地倭國,男性……

  另外,他2008年8月18日註冊的網站bitcoin.org,最開始使用的是倭國的匿名註冊服務商,並且伺服器架在日本的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上……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後來在加密貨幣方面,倭國也是發展比較迅速,並且對此也持開放的態度。

  最初的時候,「S行動」的情報小組,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在後來,他們中的專家對中本聰在網絡上所發表的帖子內容進行分析——從2008年到2009年間,中本聰在Cryptography郵件列表、Sorceforge開發平台、P2P Foundation網站、Bitcointalk論壇上先後現身,他在其中的發言,都被從語言學、密碼學等多角度進行分析。

  最終情報小組認為中本聰應該是出生在英倫,或者自小接受的母語教育是英式英語。

  除了因為中本聰在創世區塊中留下的一句話是來自英倫《泰晤士報》的頭條之外,他在所有留言中,從沒有使用過日語,反而熟練採用了英文——尤其在bitcointalk的發言中,出現了很多英式英文

  比如在2010年5月5號,中本聰的留言中有——

  「Sorry to be a wet blanket, But, writing a description of Bitcoin for general audiences is bloody hard.」

  這其中bloody hard是非常典型的英式英文用法。

  還有他在2010年8月27日的留言——

  「As a thought experiment, imagine there was a base metal as scarce as gold but with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這其中「boring grey in colour 「里的 colour這個詞,在英式英語中有u,而在美式英語中則無u。

  另外,分析人員還認為中本聰本人很有可能身處北美,因為按照他在各個網站發帖的時間來進行分析,只有在美利堅的時區內,以他發帖的頻率來套用,其活躍時間全部在9點到23點間,能夠同正常人的活躍時間完美匹配!


  當然,從中本聰的行事來看,其中諸多的矛盾之處,有可能是他在故意使用的反偵察手段,釋放了煙霧彈。

  不過最終情報小組的黑客還是通過技術手段,成功的穿透了中本聰所布置的所有代理伺服器,找到了他上網的真實地址——也由此確定,他本人的確是位於美利堅境內。

  在鎖定了他本人的真實身份之後,巴倫就得到了他手上的這份關於中本聰本人的詳細資料。

  能夠得知,他大學畢業之前都是在英倫生活,之後去往美利堅獲得了金融方面的碩士學位,進入華爾街,曾經在多家銀行任職,並且曾經被派駐往倭國兩年——懂得少許的日語,這也能解釋了他為什麼使用「中本聰」這個倭國名字在網絡上發表信息。

  之所以專門派人找出「中本聰」本人,巴倫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在他前世的時候,2011年4月23日,中本聰給一位開發者發送了最後一封郵件,留下這樣一句話:

  「我開始干別的事了,Gavin與其他人會很好的接手比特幣項目。」

  從此之後,便銷聲匿跡了。

  一直到BitC獲得成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並且也因為它的價格一次次的突破新高,令人驚嘆的時候,有無數的人都忍不住去思考,中本聰終究去了哪裡,他究竟是誰?

  巴倫派人監視著中本聰,也是想要知道他從那個時候開始,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選擇銷聲匿跡,是得了重病,還是意外身故,或者就像是一些陰謀論所說,BitC本身就是美利堅方面,或者是某些大資本背後搞出來的騙局?

  要知道,這種陰謀論在後來還是非常有市場的。

  甚至有人認為BitC並非是由中本聰一個人所創造,而是由一個團隊所創造的。

  就比如有人從中本聰的名字「Satoshi Nakamoto」入手,比如它在日語裡面可能有「中情局」的含義……

  或者是將其拆分,認為這個名字,代表著BitC是由Samsung(三星)、Toshiba(東芝)、Nakamichi(中道)和Motorola(摩托羅拉)四家公司聯手開發的項目。

  當然,這種猜測看起來很有道理,其實非常的牽強。

  畢竟BitC能夠獲得成功,其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就連BitC所代表的區塊鏈技術——在後來區塊鏈則被認為是與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比肩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四大支柱之一——其實在目前,甚至是十年之後的硬體條件,能夠實現的應用場景也並不算多。

  在其誕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BitC其實並沒有進入主流的視野,即便是包括BitC、以太坊在內的所有Coin的總價值,都遠遠不及其他的傳統金融投資品,一直到BitC誕生後的將近十年以後,才陸續有主流機構開始嘗試介入這個市場……

  說實話,以歐美的政府機構或者大資本的過往來看,你說它們用超過十年的時間來慢慢推進一個所謂的「金融騙局」,這一點從巴倫現在所接觸的已經算是歐美頂層的情況來看,他是根本不會信的。

  在巴倫看來,正是由於BitC的「無政府」和「自由主義」的屬性,以及中本聰這位據說擁有超過110萬枚BitC的創始人銷聲匿跡,才是BitC吸引了許多技術人員,並且最終能夠被廣泛接受的主要原因。

  而巴倫之所以會主動尋找中本聰,除了是想要解開前世的疑惑之外,也有確定中本聰,以及他所掌握的那些BitC能夠對BitC的發展不會造成負面影響的原因——至少在BitC的體量達到相當的規模之前,需要保證那110萬枚BitC是處於「凍結」狀態的。

  畢竟BitC的總量,也只有2100萬枚而已,而且每次年產量減半一次……

  呃,其實可能現在中本聰手上的BitC已經沒有110萬枚那麼多了,因為在2009年BitC上線的初期,巴倫就已經安排人參與了BitC的挖礦之中。

  受此影響,在每日BitC產量恆定的前提下,中本聰自己能夠挖到的,自然會相應減少。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