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趙宋禪讓

2024-08-23 02:10:11 作者: 轉基因豬豬俠
  第318章 趙宋禪讓

  在中國古代時期,改朝換代有幾種方式,如降幡易幟、自新入關、擒故代新、弒君奪位等,不過這些方式中充滿了數不盡的血雨腥風,有不知多少人因它而死。

  然而在諸多改朝換代的方式之中,還隱藏了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和平的方式,然而這種方式往往會被人忽略,因為它出現的可能性太少了,那便是禪讓。,當然,那是指和平的禪讓。

  和平的禪讓確實非常罕見,除了傳說中的堯舜禹禪讓外,其他的如漢獻帝禪讓曹丕這種便屬於被脅迫的禪讓。而最近,便又有一件轟動天下的禪讓大事發生了。

  宋理宗趙昀先是下達了罪己詔,對繼位前些年自己未能好好的治理國家,帶領天下百姓過上一個安寧的生活表示自責,隨後又表彰了一番新組建的內閣首輔楊康治國有方,最後趙昀竟然破天荒地要效仿堯舜禹,將皇位禪讓給年輕有為、為天下百姓著想的首輔大人。

  首輔大人一開始那是拒不接受,聲稱自己年輕無德,但宋理宗趙昀可就不答應了,那是為了讓楊康接受皇位那是聲淚俱下、感天動地,連著當時在場的大臣也紛紛跪下懇求。

  首輔大人當時似乎頗為受傷,覺得自己遭到諸人看扁了,他堂堂楊康,是那種貪戀皇位的人嗎?是那樣的人嗎?是那樣的人嗎?

  於是他義正言辭地拒絕了從皇帝到大臣的禪讓請求。

  怎料得到是夜,毫無武功根底的宋理宗趙昀居然親自潛入首輔大臣的屋中,將身為皇帝象徵的龍袍披在了熟睡了、武功高強的首輔大人身上,在黃袍加身的情況下,楊康終於不再拒絕這皇帝的身份。

  在第二日,登基大典便似乎早有準備一般便被召開,那場面倒是沒有多麼壯觀、浩大,畢竟新任皇帝不喜奢侈。

  國號則早已被定好,改國號為大明,定都於建康,畢竟這周邊的經濟發達,物產豐富,最重要的是小資本主義、工業化已經開始在嘉興、臨安這些江南地帶萌芽,這片地區也是大明國力最為強盛的地方,加之離海上極近,便於未來向海外地區探索。

  而上至臣子,下至百姓,都對前任皇帝趙昀的禪讓行為表示誇讚,將它與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之事相提並論,成就一段佳話。

  並且,趙昀雖然並非皇帝了,但楊康身為一代明君,自然不會做那些落井下石的勾當,當即封趙昀為宋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蒼梧,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宋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宋國初期的制度,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其地位、待遇紛紛好到了極致,是楊康分封的第一個諸侯。

  而他的封地,主要在廣南西路的西南端,也就是現代廣西省的南端,這點封地看上去似乎有些寒酸,但作為一位賢能、大度的國君,楊康怎麼會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怎麼會只給這麼一點兒封地?

  那廣大的安南地區都是屬於趙昀的封地,至於當地的勢力,則就交予他那些忠心耿耿的舊部下們來解決了,當然,他們也被附贈了一個小型的內閣,或者可以說,每一個諸侯國都會給予一個小型內閣。

  這時楊康為了確保皇權、王權被壓制而特意的。

  以上過程中,楊康相信趙昀也一定是自願的,絕對沒有任何不樂意!

  當然,上述過程雖然說得簡單,雖然楊康以及明教已經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儘量削弱了宋朝手就是李的力量,雖然他們已經極力保證了民間百姓的生活質量不僅沒有受到改朝換代的影響,甚至有所提升,至少大量地區的百姓不用擔心居無定所、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但果然還是有些死忠於趙宋的地方人士起兵造反,幸虧他們沒有民心,號召力遠遠不如大明,加上大明中央力量的絕對強大,很快便將他們鎮壓了下去,那些人自然也沒有什麼好的結局。

  在南方安定下來後,北方各地也相繼被大明收復,金國皇帝完顏守純最終自刎而亡,大金也徹底滅亡,全天下唯一能夠對大明還有威脅的也只有蒙古了。

  江南六怪也很快從蒙古回來了,他們雖然沒有受缺鼻子少耳朵之類的蒙古人常用刑罰,不過顯然蒙古人對他們的態度並不友好,絲毫沒有顧及到拖雷被他們掌握在手中的現狀,只有幾個和拖雷關係要好的對拖雷進行了一些哀悼。

  楊康對此也早有預料,畢竟在權利面前,親人算些什麼?在這時候,楊康雪藏已久的「烈火旗」也終於派上了用場。

  蒙古草原是亞洲最大、世界上最為廣袤的草原之一。每年的七八月份是草原上草長得最為旺盛的時期,這時候草地被覆蓋著厚厚的綠色草泥,分外壯觀。

  「烈火旗」旗眾提著油桶、酒桶,從馬車上停了下來,一名名旗眾將桶中的酒或油往附近的草地上一澆,然後再將火把甩在草原之上,頓時火苗嗤拉一下冒了起來,迅速蔓延,整個草原被火焰燃燒,這是一幅令人心悸的景象。

  在這幅場景中,烈火呼嘯著,躥起來的濃煙讓人幾乎窒息。火在草原上焚燒,熾熱的火苗跳動著,像大地上的烈焰般燃燒著。

  一切都在蔓延,火焰由一小片草叢開始,很快就變成了一塊又一塊的熊熊大火。在烈焰中,樹木和草叢被化為烏有,化為灰燼。

  強風吹拂著,把火勢燃燒得更加旺盛。整個草原都被火焰團團包圍,惡劣的氣流使得火勢愈發猖狂。一片片煙霧凝聚成灰色的雲層,籠罩著這片荒蕪大地。

  而同樣的場景,發生在蒙古草原的南部許多地區。

  然而楊康同時在大明的許多關隘口設立了邊境互市地區,並表示能夠接納蒙古或其他遊牧民族的歸附,將他們視為大明子民的一份子。

  這個計策極為惡毒。

  草原被燒,牧民們的牲畜群便失去了食物,遲早會被餓死,而牧民們賴以生存的牛羊死去,他們便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將會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向南投降歸附大明、向西遷徙抑或是與大明展開殊死一搏。

  而這個能給予他們做出抉擇的時間也並不充裕,畢竟他們今年註定血本無收,可能連冬天也無法熬過去。

  楊康知道他的計策很殘忍,但很多時候事實就是那麼無奈,如果不這麼做,依靠現在的生產力,短期之內根本無法平定蒙古。

  過在當代,功在千秋。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