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戰後餘燼

2024-08-25 20:11:21 作者: 逆刃狂舞
  殘陽如血,映照在滿目瘡痍的戰場上。硝煙似薄紗,緩緩飄蕩於蕭瑟的空氣中。地面上,泥土與鮮血混合,形成一片片暗紅的沼澤。殘肢斷臂散落各處,破損的兵器斜插在泥土裡,在夕陽餘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

  一眾披甲騎士緩緩穿行於這片慘烈的戰場。馬蹄濺起混著血水的泥土,發出「噗噗」的聲響。死去士兵的眼睛圓睜著,仿佛在訴說戰爭的殘酷。風吹過,帶起陣陣血腥味,令人作嘔。

  「少將軍,您這箭術真是神了!那幾箭如流星趕月,例無虛發,瞬間就扭轉了戰局。」北原中衛騎兵百戶張明遠略帶獻媚地奉承著一名身穿全套鐵甲的少年。

  「張叔!您可別說了!我這三腳貓的本事算啥!剛才衝鋒時,要不是您喊了一聲,說不定我現在都沒了......」

  林安寧心有餘悸地看著自己的戰盔,上面的盔纓已經斷裂。剛剛兩軍交戰中,一名草原騎手朝他射了一箭,要不是張明遠看顧,林安寧本能地低了下頭,箭矢只是射掉了戰盔上的紅色盔纓,否則當場他就要被射穿頭顱,飲恨疆場。

  「少將軍福大命大,這點危險不算啥!」張明遠毫不在意地辯說。他是林父的親衛出身,從小看著林安寧長大,林安寧從軍後,他更是經常跟隨左右,教導戰場常識。

  「張叔!您說,今年草原那邊哨騎是不是比往年精銳?」林安寧突然扭頭問道,「我感覺有點不對!就射我的那草原人,一百五十步之外,就準備一箭取我首級,這放在哪個部落都是妥妥的神射級別的射鵰者。

  「確實,今年韃靼人來打草谷的游騎來得早!」張明遠捻著鬍鬚仔細掂量後,繼續進言,「今兒咱們這兩個百戶都是家主的親衛鐵騎,打這些只穿皮甲的草原游騎不到百人,連傷帶死超過 20 人,足以見證這些人的精銳。公子爺,我看不行,咱們還是早點回去。有句老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雖是委婉勸解之言,但林安寧明白,這裡面有問題,該回去了。

  「告訴弟兄們,加快打掃,完事咱們直接提前結束這次巡邊,回北原。」

  「得令!」......

  林安寧,我們的主角,原本是 2024 年一個長在蜜罐里的廢柴大學生。一次通宵肝遊戲副本後,莫名其妙就穿越到這個世界。一睜眼,已投胎到大夏朝朝北原鎮守司節度使家中超過十五年。

  此世與前世不同。地圖上龍國的疆域不一樣,時間線也亂了。唐代之前還算正常,安史之亂後全亂了。唐朝覆滅,此後幾百年,龍國大地被十幾個短暫的王朝輪番統治。直到蒙古人發起大征服,統一中原建立元朝,歷史才稍回正軌。此世界的元朝比真實的元朝更強更殘暴。元末,大量貧民揭竿而起,席捲北方大地,元朝的末代丞相脫脫差點平定大部分暴亂,差點替暴元皇室續命百年。

  大夏的太祖皇帝陳建章,江南世家出身,曾任元金陵守備。他胸懷民族大義,不忍見百姓在暴元統治下民生凋敝、苦不堪言,於是聚眾揭竿而起(狗頭!統治者都這樣標榜自己)。得江南世家襄助,歷經十數載,追亡逐北,驅逐胡虜,平定天下。定都元大都,改稱「神京」,國號大夏。功封四王八公十二列侯,其中神京賈家一門雙國公最為榮耀。太祖太宗二朝數十餘載不停對殘元用兵,最終打殘肢解黃金家族建立的大帝國,為後世贏得數十年太平日子。上皇昌泰帝在位時,草原上幾支蒙古後裔再度襲來。昌泰帝憑藉大夏三世財力和精兵強將,先後四次北伐,會獵草原諸部,使草原北侵步伐放緩。但第四次北伐草原遭遇不利,朝廷對草原的政策主體偏向保守的防守安撫。在北原郡開放與草原部落的互市,設為長市。昌泰帝晚年因朝廷動亂和身體原因,傳位於隆元帝,至今已是隆元十一年。

  北原郡是大夏遼西地區最重要的軍事防禦重鎮之一,位於草原和遼東平原之間的戰略緩衝連接要地,是太宗北伐草原所建的軍事中轉站之一。歷經數十年不斷修葺和重兵把守,成為大夏在遼西遼北之地的存在標誌,重要程度不低於太祖朝設定的天下九邊重鎮。

  自昌泰帝晚年,北方草原蒙古人韃靼部接連從遼地犯境,遼東的建州女真部落因出了傑出首領而咄咄逼人。昌泰朝內閣大學士楊閣老任薊遼總督時,認為北原郡背靠遼東衛直面草原,其安危關係北方防線穩固,且鹽鐵等重要物資經草原流向建州,很大一部分要過北原郡。於是上書朝廷,請求增加北原衛駐軍規模,以此為據點切斷草原與女真人的聯繫,嚴查前往草原和建州的走私商人,並從北原出擊打擊草原和女真。但這政策未被朝廷全盤接受。最終,此後十數年,朝廷只將北原駐軍增至前、後、左、右、中五個衛所,加設北原郡郡兵,由北原鎮守司節度使統一節制,逐年加固防線,直屬薊遼總督。

  之所以如此,原因眾多。

  其一,北原郡開放與草原部落的互市,且設為長市。其中摻雜晉商、冀商和朝廷文官太多利益。很多人不希望北原衛主動出擊或嚴查商路,就連知兵事、久任遼東的楊閣老入內閣後也放棄主動出擊的打算。

  其二,自昌泰朝晚期到隆元帝即位,文官逐漸壟斷朝綱。承平歲月,勛貴軍方實力逐年降低,被文官掌控的兵部取代勛貴軍方五軍都督府大部分權力,只剩部分武勛苟延殘喘。糧草供給、兵員招募、勛貴承繼、將官任命、歷年考核都要經兵部和內閣點頭。若不是大夏太祖立祖制,軍方勛貴恐連基本盤都保不住。自古封建王朝文武相爭,如宋代,文官崛起後,東華門唱名才是真男兒,武將成了門下走狗。大夏文臣也如此,不想讓武將立功提升地位,更傾向防守策略。

  其三,昌泰帝晚年朝綱混亂,上演一場鬧劇。諸王相爭,九龍奪嫡。要不是名字不同,林安寧都以為是辮子朝了。最後前太子兵敗身亡,昌泰帝二十多個兒子死了大半。昌泰帝身體一病不起,感覺命不久矣,匆忙把皇位傳給皇四子,自己退入龍首宮當太上皇。結果有趣,太上皇退位修養不到半年,好吃好喝、清心寡欲,病好了,身體倍兒棒,又貪戀權力。上皇在位數十年,提拔老臣無數,四次北伐,培養眾多軍方勛貴名門,這本是上皇交給新君的助力。但上皇意欲重新掌權,這些又成其操縱朝權的利器。自此雙日橫空,若不是直接廢了新帝,會令上皇留下史書污點,能否在位難說。新皇也是無奈,親爹實力太強,為自保,只能一邊拉攏勛貴,一邊在朝堂安插心腹制衡。從此,大夏朝主要矛盾變為新舊之爭,也無暇顧及草原侵擾。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