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從小兵到攝政王> 第16章 初次會面

第16章 初次會面

2024-09-13 09:40:32 作者: 店小二的酒
  晨曦初破,天際尚掛著幾分夜色的溫柔,陳平已立於庭院之中,槍如龍吟,劍似鳳舞,每一式每一划都蘊含著他對未來的無限期許與堅定信念。汗水沿著他堅毅的臉龐滑落,滴落在青石板上,瞬間被初升的陽光蒸發,留下一道道無形的軌跡。

  練罷,陳平收槍入鞘,劍歸鞘中,轉身對一旁侍立的卓吩咐道:「準備些上好的白紙,我要打包帶走。」卓應聲而去,心中雖好奇卻不敢多問,只知主人行事必有深意。

  正當此時,衛凌匆匆而來,面色凝重中帶著一絲興奮:「大人,查到了!那些跟蹤姚賈的人,確是儒家之人所為。」此言一出,陳平眼中閃過一抹精光,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

  「是時候了。」陳平輕聲自語,隨即對衛凌道,「備車,我們去會會人宗道首逍遙子。」

  驛館內,茶香裊裊,逍遙子靜坐其間,一派超凡脫俗之姿。陳平步入,兩人目光交匯,仿佛已無需多言。

  「道長此來咸陽,所為何事?」陳平開門見山。

  逍遙子微微一笑,聲音溫潤如玉:「為你而來。」

  「哦?道長能算到哪一步?」陳平挑眉,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

  逍遙子輕捻須髯,目光中透露出對天下蒼生的深切關懷,他緩緩說道:「自你踏入咸陽,商家之首的投效,看似偶然,實則乃是民心所向,百姓渴求改變的預兆。我雖以易經八卦推演,發現你與貪狼星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公子,你可曾窺見那天際的星辰,它們雖遠,卻以微光指引著迷航者。大秦之域,雖已一統,然星辰之下,百姓之苦,猶如暗夜中的寒風,刺骨而無聲。你,恰似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或能引領這片土地,走出暴政的陰霾,步入仁政的曙光。」逍遙子的聲音仿佛穿越了時空,帶著幾分玄妙與深邃。

  「我雖能借天道之微妙,為商賈之舟略施指引,使之避開風浪,但真正的航向,需由你來掌舵。儒家之仁愛,如春日暖陽,溫暖人心;墨家之兼愛,似廣袤森林,包容萬物;農家之耕耘,乃大地之母,滋養蒼生;商家之流通,則如江河之水,潤澤四方。你需以智慧為引,將這些星辰之力匯聚成河,讓大秦之舟,在仁政的海洋中破浪前行,為百姓開闢一片安寧祥和的彼岸。」

  逍遙子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天地萬物運行規律的敬畏與理解,他將陳平的使命與星辰、天道相連,使得整個對話充滿了玄學的色彩與哲理的韻味。

  「但是老道無法幫你說服其餘各家。需要公子自己的手段了。」

  陳平聞言,心中暗自點頭,隨即從袖中取出幾卷白紙,遞予逍遙子:「道長請看,此物或可助我。」

  逍遙子接過白紙,初時並未在意,待細細端詳後,不禁面露驚色。

  「此乃何物?」逍遙子驚嘆道。

  「此乃我精心研製之物,我稱之為『造紙術』。其獨特之處在於,能以極低的成本,產出大量質地優良、書寫流暢的紙張。」陳平微笑著解釋。

  逍遙子接過白紙,細細端詳,其目光中流露出的不僅僅是對白紙本身的驚嘆,更似在審視著陳平內心深處的抱負與信念。他輕輕放下白紙,眼神溫和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但口中說出的話卻是另一番意味:「陳公子,這造紙之術,實乃驚世駭俗,定能為天下帶來巨大變革。只是,老朽心中尚有一事掛懷,不知公子可願賜教?」

  說到這裡,逍遙子微微一頓,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銳利光芒,但隨即又恢復了那溫和的神色,仿佛那銳利只是內心的漣漪,未曾真正顯露於外。他心中暗自思量:「你既有此等才華與手段,是否真的能以一顆為民之心,引導諸子百家,乃至六國餘孽,共謀天下福祉?這不僅是老朽的疑問,也是天下蒼生的期盼啊。」

  然而,這些心思,逍遙子並未直接說出,只是以一種更加委婉的方式繼續道:「公子之才,老朽佩服。但天下紛擾,諸子百家各有主張,六國餘孽亦非等閒之輩。公子可有良策,以平息紛爭,實現真正的天下太平?」

  陳平聞言,自然感受到了逍遙子話中的深意,他微微一笑,道:「道長所言極是,天下之事,錯綜複雜。但陳平以為,無論諸子百家還是六國餘孽,其根本皆在於人。只要人心向善,向和,向治,則天下自然太平。至於良策,陳平願以所學,融合百家之長,以智計為引,以仁政為本,逐步引導眾人,共謀福祉。」

  逍遙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公子胸襟廣闊,老朽佩服。那麼,對於統一後的百姓生活,公子又有何設想?」

  陳平沉思片刻,沉聲道:「百姓乃國之本,若無百姓之安,何談國家之強?當下百姓多為貴族所奴役,田地、房屋皆非己有,租稅繁重,苦不堪言。我意,當立法保護百姓私有財產,確保他們擁有自己的田地、房屋,此乃最基本之民生保障。唯有如此,方能稱之為真正的統一,而非空中樓閣,徒有其表。」


  逍遙子聞言,目光更加深邃,他深知陳平之言,句句直擊時弊,非有大智慧、大勇氣者不能道出。他緩緩點頭,語氣中滿是敬意:「公子之言,字字珠璣,老朽深信不疑。如此心系蒼生,志在天下者,老朽願傾囊相助,共襄盛舉。」

  午時剛過,陽光如火,陳平自逍遙子處歸來,步伐中帶著幾分從容與深思。他步入庭院,尋得一隅樹蔭,石凳微涼,正適合此刻的心境,打算藉此機會沉澱思緒,梳理今日所獲。

  此時,卓輕步而來,神色中帶著一絲不同尋常的急切:「公子,農家田燕求見。」

  陳平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心中對這位農家女子的到訪略感好奇。他輕輕點頭,示意卓:「請她進來吧,帶她去書房。」

  書房內,茶香裊裊,田燕步入,一身布衣素淨,容顏清麗,眉宇間透露出農家特有的質樸與智慧,眼神中閃爍著對未知的渴望與堅定。她向陳平行禮,舉止間盡顯大家風範。

  「陳公子,農家田燕有禮了。今日不請自來,望公子勿怪。」田燕的聲音溫婉而有力,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

  陳平回以微笑,舉止間不失禮數,卻也不顯過分熱情,正體現了他對諸子百家一貫的平淡態度。「田姑娘客氣了,請坐。不知田姑娘尋陳某多為何事。」

  「公子的憫農現已傳遍大江南北。公子對我農人的悲憫之心我等農家弟子感激萬分。隨後田燕便施了一禮繼續說道:「聞公子智慧過人,對農事亦有獨到見解,農家上下皆感欽佩。不知先生對當今農事有何看法?又或是有何良策,能解百姓之苦?」

  陳平心知田燕此行目的非比尋常,但面上依舊波瀾不驚,他輕輕放下茶杯,目光深邃。「農事乃國家根本,百姓之生計所系。我雖不才,但亦願為農事貢獻綿薄之力。至於良策,我確有一二想法,譬如改進農具,提升耕作效率;再者,便是尋找高產種子,以增糧食產量。」

  說到這裡,陳平故意停頓,目光微轉,落在田燕身上,似是在觀察她的反應。而田燕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但隨即又恢復平靜,顯然是在試探陳平的能力與誠意。

  「陳公子所言極是,農家亦在尋找此等良策。不知先生對農人之心,可有了解?又或是對農家之未來,有何看法?」田燕的話語中,既含試探,又藏期待。

  陳平微微一笑,語氣平和而堅定。「農人之心,純樸而堅韌,他們渴望的是豐收與安寧。至於農家之未來......。」說到這陳平便不再說下去了。

  田燕聽後,心中暗自點頭,對陳平的能力與態度有了更深的認識。於是,她決定不再繞彎子,直接道明來意:「陳公子,實不相瞞,我等此次前來,正是因先生三局詩之才情,欲邀先生入農家之門。然先生之才,非止詩詞,更在農事之上。農家願與先生攜手,共謀農事發展,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陳平聞言,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計較。

  他輕輕搖了搖頭,笑道:「田姑娘,你的誠意我已感受到,但我的志向並不在此。」他站起身,走到書案旁,拿起筆,在一張空白的紙上流暢地勾勒出屈原犁的輪廓,那線條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力量。

  田燕看著陳平在白色的物體上作畫如此流暢以為是絹布,但隨即被陳平所繪的屈原犁深深吸引。她瞪大了眼睛,仔細端詳著這前所未有的農具設計,心中涌動著難以言喻的震撼與激動。

  「這……這犁……竟能如此精妙!」田燕忍不住讚嘆道,聲音中既有驚嘆也有敬畏。

  陳平放下筆,轉過身來,目光溫和卻堅定:「田姑娘,此犁只是我設想中的一部分。我真正希望的是,這樣的智慧能夠惠及全天下的百姓,讓每一個農人都能告別沉重的勞作,享受豐收的喜悅。」

  「陳先生此計,實乃我農家之福,百姓之幸。我農家願全力支持,共同推廣此犁。」田燕激動地說道。

  陳平點頭,話鋒一轉,又談到了種子的重要性。「然則,僅有良具而無良種,亦是枉然。我知海外有高產之種,若能引入中原,定能大大提高糧食產量,解決百姓溫飽問題。」

  田燕聞言,面露難色。「海外之種,聞所未聞,且路途遙遠,實難取得。」

  「正因如此,我需與農家深入合作,共同商討對策。」陳平語氣堅定,「同時,我也有一法,能讓水稻畝產千斤,但需農家上下一心,共同協作。」

  田燕聞言,心中不禁對陳平生出更高的敬意。她深吸一口氣,試圖平復內心的激盪,然後認真地說:「陳公子,您的胸懷令我欽佩。但您也知道,實現這樣的願景並非易事,尤其是那畝產五千斤以上的種子,更是聞所未聞。不過,若您真有此等神技,農家願傾全力相助,共赴此道。」


  陳平微微一笑,仿佛早已料到田燕的反應。他緩緩說道:「田姑娘,你可知,世間萬物皆有其理,只要我們勇於探索,敢於實踐,奇蹟自會顯現。至於那高產種子,我確實知道其所在,只是目前尚需時日與人力去取。而我所說的水稻畝產千斤,也並非空穴來風,它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與智慧去實現。」

  田燕則是鄭重地看著陳平:」公子大德農家必定不會讓公子失望,我這就回去傳信農首即刻來咸陽與公子面談。「

  陳平笑著點點頭便送田燕出門。

  與此同時,午時剛過,陽光正烈,逍遙子步出了他靜謐的居所,踏上了前往儒家驛館的路途。他的步伐穩健而從容,仿佛每一步都蘊含著深厚的內力與不凡的氣度。

  抵達儒家驛館時,張良正與幾位儒家弟子在涼亭下乘涼,品茶論道,一派悠閒自得之態。見逍遙子前來,張良連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禮,稱呼道:「逍遙子前輩,您來了,真是蓬蓽生輝。」

  逍遙子微微一笑,點了點頭,算是回應了張良的禮數。他環視四周,對儒家驛館的雅致環境表示了讚賞,隨後從袖中取出那張珍貴的白紙,輕輕展開,置於桌上。

  「張良賢侄,今日我前來,是有一樣奇物想讓你及儒家眾位弟子一觀。」逍遙子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神秘與期待。

  張良及儒家弟子們聞言,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只見那張白紙潔白無瑕,光澤柔和,與尋常紙張大不相同。他們紛紛圍攏過來,仔細端詳,驚嘆不已。

  「此為何物?有何特別之處?」張良問道,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求知的光芒。

  「此乃陳平公子所造,名曰『白紙』。可用於書寫、繪圖比之竹簡更加便捷,比之絹布更加低廉。」逍遙子解釋道。

  逍遙子目光誠懇而深沉,簡短而有力地說:「張良,陳平才華橫溢,但孤掌難鳴。我希望儒家能成為他的後盾。」

  張良聞言,心中一動,立刻回應:「前輩所言極是,儒家自當支持。但此事重大,需稟報師尊儒首定奪。」

  逍遙子微微一笑,表示理解:「如此甚好,我靜候佳音。」言罷,他轉身離去,背影中透著一股從容與信任。

  張良隨即吩咐弟子:「速速傳信,將此物一併傳與世尊。」他望著逍遙子離去的方向,心中暗自思量。

  逍遙子離開儒家驛館後,腳步未停,徑直前往墨家高漸離與雪女所在的驛館。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他那飄逸的長袍上,增添了幾分神秘與莊重。

  抵達墨家驛館,逍遙子輕叩門扉,不多時,高漸離與雪女便迎了出來。兩人皆是墨家中流砥柱,見逍遙子再次來訪,心中雖有疑惑,卻也禮貌相迎。

  」不知前輩 今日前來所為何事?「高漸離謙恭地問道。

  逍遙子微微一笑,從懷中取出那張白紙,遞向高漸離,「高兄,你看看這個,此乃陳平公子所造之『白紙』,用於書寫繪畫,甚是便捷。更難得的是,他言此紙成本低廉,若推廣開來,百姓皆可用之。」

  高漸離接過白紙,仔細端詳,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雪女也湊上前來,兩人對視一眼,皆能感受到這白紙的不凡之處。

  「這紙張,其質地與用途之非凡,實乃前所未見,若真如陳公子所描繪的那般普及於世,無疑將是惠及萬民的瑰寶。」高漸離的話語中充滿了讚嘆,但隨即又轉為謹慎。

  逍遙子聞言,眼神中透露出期許:「老道深知陳公子之才情與胸襟,皆以百姓福祉為念。因此,老朽斗膽,望墨家能給予陳公子以支持,共謀這利國利民之大計。」

  雪女聞言,溫婉地接過了話茬:「前輩所言極是,只是此事關乎重大,非我等所能擅自決斷。我們定會將此事詳盡稟報巨子,由他定下最終的主張。」

  逍遙子理解地點點頭,隨後在眾人的目送下緩緩離去。室內,高漸離與雪女交換了一個憂慮的眼神,仿佛能洞察彼此心中的重重思緒。

  「雪女,你如何看待此番變故?」高漸離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道家人宗的道首都親自出面,這份對陳公子的認可與支持,實在是難得一見。然而,巨子與秦國的糾葛,卻又如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橫亘在我們面前。」

  雪女輕輕嘆息,秀眉緊鎖:「陳公子的才華與胸襟,確實令人欽佩。但正如你所說,墨家的每一步行動都需謹慎行事,不可輕率。這張白紙雖好,卻也如同雙刃劍,若不能妥善處理,恐怕會引來不必要的紛爭與禍患。」

  高漸離點頭,目光堅定而深邃:「我們墨家,自古以來便以兼愛非攻為信仰,以大局為重。但在這亂世之中,我們更需步步為營,確保每一次決策都能惠及蒼生,不負墨家之名。」

  言罷,兩人不再多言,默契地命人準備筆墨紙硯,將今日之事詳細記錄,並附上他們的分析與建議,準備即刻傳信給遠在他處的巨子燕丹。信中,他們不僅詳盡描述了逍遙子的來訪與白紙的神奇之處,更深刻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憂慮與對墨家未來的期許。

  逍遙子告別了墨家驛館,踏著夕陽的餘暉,緩緩步入了陳平所居的靜謐院落。院內竹影婆娑,清風徐來,仿佛能洗淨一身的塵囂與疲憊。他輕車熟路地穿過曲徑通幽的小道,來到了陳平的書房前,輕叩門扉。

  門扉輕啟,陳平那溫文爾雅的身影映入眼帘。他身著素衣,手持書卷,眉宇間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氣質。見到逍遙子,陳平微微一笑,示意其入內。「逍遙前輩,此行可還順利?」陳平的聲音溫和而有力,仿佛能撫平人心中的一切波瀾。

  逍遙子步入書房,尋一席地而坐,緩緩將今日與儒墨兩家交流的情況細細道來。他先是講述了在儒家驛館的簡短會面,雖未深入,但能感受到儒家對於變革的謹慎態度;接著,他又詳細描述了墨家高漸離與雪女的反應,尤其是他們對白紙這一創舉的驚嘆與憂慮,以及最終決定傳信給巨子燕丹的決定。

  聽完逍遙子的敘述,陳平並未表現出過多的情緒波動,只是淡淡一笑,道:「無妨,各家有各家的考量,我能理解。變革之路,本就充滿荊棘,需得一步步來,急不得。」他的語氣中既有對現狀的清醒認識,也有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話鋒一轉,陳平又提起了另一樁事:「逍遙前輩,您可知農家田燕已至咸陽?他此行不僅代表農家,更是受農首田七之託,有意親自前來與我商談。」

  逍遙子聞言,眉頭微皺,顯然對農家的動向頗為關注。「農家?他們向來行事低調,此番主動前來,恐怕非同小可。」他沉吟片刻,繼續道,「農家在民間根基深厚,若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對於我們的計劃無疑是一大助力。但同樣,農家內部的紛爭與複雜也不容小覷,我們需得小心應對。」

  陳平點頭表示贊同:「正是如此。農家雖以農耕為本,但實則暗流涌動,各派系之間明爭暗鬥,不可不防。不過,田七此人,我素有耳聞,他乃農家少有的智者,若能與之達成共識,或可化解不少潛在的阻力。」

  兩人隨即就農家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陳平詳細分析了農家的現狀、內部矛盾以及可能對我們計劃產生的影響;而逍遙子則憑藉其深厚的江湖閱歷和敏銳的洞察力,提出了一系列應對之策。他們時而爭論,時而點頭贊同,整個書房內充滿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戰略思考。

  夜幕降臨,書房內的燭光搖曳,映照出兩人專注而堅定的面龐。經過一番長談,他們不僅就農家的問題達成了共識,還對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與機遇進行了全面的規劃。陳平深知,這條變革之路雖然艱難,但只要他們攜手並進,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