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
被葉玄這猛然回身的眼神盯著。
六皇子柳如風與那墨無爭等人俱是心頭跟著猛然一跳,心中莫名的生出一種膽寒之感。
無他,葉玄此刻的眼神實在是太過凌冽且帶著一種上位者對下位者的一種蔑視之感。
這種感覺,便是面對國主,也都未曾有過。
好似只在身後的永盛帝身上感受到。
葉玄怎麼會有這般眼神?
心中遲疑之際。
葉玄卻是已經走了回來。
「南晉國敝掃自珍,將我儒道經典據為己有,想要以此穩固南晉在九州天下文脈中的地位,自私自利,不可取。」
「一個月之後,我會打破這一切!」
「至於我為何可背誦你們所謂的先哲之言,那是因為,這天底下,並非只有前朝大梁藏有儒家先賢的經史子集,我的老師,便是那位雲遊四方的高人,所繼承下來的有關儒家,法家,墨家,縱橫家等等,諸子百家的典籍比之你們南晉繼承大梁的要多得多。」
「南境想據此要挾我大靖,要挾他國,我只能說這如意算盤也只能打到現在了,以後就莫要想了。」
一番話說完,葉玄回身看向永盛帝。
「陛下!」
「說!」
「臣懇請從國子監與翰林院以及各大書院之中挑選一批人出來,以為我用。」
「你想如何?」
「臣要讓遺散了近五百年的各家經典重現世間,讓九州天下重新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重新文運昌隆的輝煌!」
永盛帝雖早已經料到,不過還是狠狠地瞳孔收縮了一下。
「你是想將你老師珍藏的各家典籍盡數貢獻出來給朕?」
「陛下,非是跟您,給全天下的學子!」
「給全天下學子?」
永盛帝眉頭又是猛然一挑,接著眉頭微微一凝。
其身後,鄭千秋卻是意識到了什麼,眼神大亮。
他死死的盯著葉玄,好似錯過他說過的每一句話一般。
不光是他,便是國子監,翰林院以及長安書院,秦嶺書院的學子,儒生也都是一個個瞪大了眼珠子,意識到了什麼。
「不錯!」
葉玄神色從容輕輕頷首。
「你這般做,你那位老師同意?」
「實不相瞞,此為老師臨行前之叮囑,他老人家言說,我九州天下,數百年各家學派未曾有長足之發展,究其原因,便是當年大梁王朝如今日南晉這般敝掃自珍,將儒家經典收攏歸於皇家與各大門閥世家,採取愚民之策,以至於廣大百姓,無求學晉升之渠道。」
「此番,看似是穩固了自身之統治,可力保皇族與門閥世家可千秋萬代的統御天下,實則卻埋下了巨大的禍根。」
「哦,你且說來聽聽。」
「是陛下!」
葉玄再次頷首,面上露出些許的微笑,掃過眾人。
繼續神情昂揚的說道:「陛下,大梁之時,儒釋道與諸子百家盡歸皇家與門閥大家,採取舉賢納士之法,將普通百姓晉升渠道盡數堵死。看似門閥世家輔佐皇族,可力保天下穩定實則乃是他們一廂情願。」
「若遇明君,廣布恩澤,則百姓尚可過活,無人反抗、可一遇昏君,則政令混用,百姓離亂。況且,門閥大家壟斷了晉升渠道,自也無進去之心,不再追索真理,苦讀經典,如此便造成大梁中後期,各級官僚之中,無才無德之人濫竽充數,大梁政令不通,不說,且這些門閥弟子猶如水蛭一般吸附在百姓身上吸食民脂民膏,一旦久了,必定造成民怨沸騰,再遭荒年,必定天下大亂。」
「陛下與諸位大人可細想一下,大梁王朝後期是否與小子所言一般,皇族和門閥士族徹底壟斷了晉升渠道,無用昏聵之人充斥官場,政令不通,天災橫禍橫出,最終導致了整個大梁王朝的崩盤?」
這般一說。
包括永盛帝在內的一干大靖朝臣們自是開始沉吟起來。
很快便得出了如葉玄一般的答案。
當年,大梁王朝立國之初因為依靠了不少門閥世家的勢力。
其開國皇帝便許諾立國之後,其國內大小官員,除少部分通過舉賢納士之法錄用之外。
其餘者盡數從門閥世家弟子之中錄用。
而此法直接導致的便是,各大門閥支架弟子,起初對自家子弟管教嚴格之時。
大梁王朝的政令還算通達,上下一體,國力強盛。
可越是到後面,由於驕奢淫逸的日子過習慣了,便失去了進取之心。
尤其是那門閥世家的弟子。
清楚即便是自己不學習,不好生讀書,依舊有官做,自是更不會將時間花在讀書求學之上。
整日花天酒地,紈絝不化。
更有甚者,開始服逍遙散。
此番情形之下,沒過幾十年,大梁王朝便已經出現了日薄西山之態。
若不是大梁王朝有先見之明,在北境養了一支精銳的兵馬,數次採取鎮壓的策略,對各地的反叛進行鎮壓。
只怕大梁王朝都維持不了三百年。
可體制上的失敗最終導致了大梁王朝一招崩塌。
上層階層生活驕奢淫靡,下層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最終導致了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
也正是在此時間,大靖王朝高祖舉起起義,最終匯聚天下英豪,一舉奪得天下。
而奪得天下之後,高祖便採取了群臣的建議,放棄了大梁王朝的舉賢納士之法,採取了開創性的科舉制度。
從民間,從百姓之中選賢任能。
兩百年時間,讓大靖壯大到這般程度。
可是由於當年大梁王朝不做人,臨滅亡之時,還陰了大靖一把。
以至於大靖立國兩百年,依舊未能補全儒家和其他各家學派的典籍。
永盛帝看向葉玄:「朕之大靖並未學大梁那般只在門閥大家之中選賢任能,而是採取科舉制,便是普通百姓也可通過科舉晉升,這般,若是能盡得你老師所贈的各家典籍,豈非是如虎添翼?」
「而且,若盡數散布天下,難道便沒有資敵之嫌疑?」
說罷,他看向了南晉突厥等國。
別看現在彼此相安無事。
可誰又能保證未來彼此不互相征伐呢?
更何況,大將休養生息十五年,如今改變策略。
就是想要一統天下。
倘若這時候,葉玄將其老師的遺產也散布天下。
豈不是在幫助他國?
「陛下,臣不這般以為。」
「那你是如何想的?」
知道葉玄不同意自己。
永盛帝依舊微微板著臉,出聲問道。
「陛下,臣之問您一句話,您是想做大靖的帝王呢,還是想做這九州天下的帝王呢?」
「若僅僅只是大靖的帝王,臣自然可以將老師留下的各家經典留在大靖,可若是想要做這九州天下的帝王,則不同。」
永盛帝渾身猛然一震。
卻是沒想到葉玄在此刻說出這句話來。
瞳孔驟然一縮之下,看向了他國使臣。
他國使臣一個個臉色大變,同時也流露出了驚恐之色。
尤其是雲國和南晉國更是表現的震驚不已。
倒是突厥顯得較為平和。
只不過阿史那·胭脂與一干突厥使臣的面色都不怎麼好看。
但是此刻,誰也不好說什麼。
大靖這位皇帝陛下,一早便有一統天下的打算。
而其他諸國自然也是如此。
只不過有這種打算和是否能實現,完全是兩碼事。
葉玄這般說,他們也說不出什麼不是來。
畢竟,你總不能不能讓口嗨吧?
「朕自是想一統天下,成就千古一帝,只不過這說與做卻是兩碼事,不是嗎?」
「陛下聖明,說自然不如做,可是若只說不錯,是否永遠也無法達成?」
「這倒是事實,所以你覺得朕應當讓這全天下都得到這遺散的儒家典籍?」
「臣以為是!」
「理由!」
「路由有三。」
「其一,儒家典籍本就是孔孟聖人教化萬民之道,故從大義道理上而言,自當將其散布天下,以教化萬民,讓萬民謹守儒道之法。」
「其二,陛下想做天下之帝王,社稷長久穩固,勢必要在全天下選賢任能,全天下之學子都要通過科舉晉升,以獲取入朝為官的資格,若只在我原來大靖國的疆土之內散布儒道典籍,即便是之後陛下一統天下,他地之民卻未得儒家典籍,未能從中汲取知識,再入長安趕考,豈非是天然要落後於他人?」
「這個的確有些不妥,但朕可以在一統天下之後,再行向他們推廣似乎也並無不可,不是嗎?」
永盛帝微微挑眉,心中已然意動,但到底還是沒完全說服自己。
於是細想了一下,又補充道。
「呵呵,陛下自然可以這般做!然這樣做,便失去了這第三點之利了。」
「哦?何為這第三點之利,你且說來。」
「陛下,若陛下今日准許臣將這儒家典籍盡數散布天下,讓天下的讀書人,無關是誰,都可以讀儒道之經典,感受聖人之教化,豈非是人人對陛下感恩戴德。如此這般,若有朝一日,陛下當真有一統天下之心,對他國進行征伐,試問,這一國的讀書人,對陛下又是何種感情呢?」
一句話,不光是永盛帝眼神大亮。
大靖的文武百官也是一個個眼神大亮。
更有甚者直接狠狠拍了大腿。
「妙啊,如此這般,這天下讀書人都會視陛下未仁德之主,若陛下當真要征戰天下,這些學子必然對陛下感恩不已,此番自是阻力便少卻了不少,也會少一些殺戮和傷亡。」
「正是如此,葉小侯爺這辦法,簡直就是讓陛下,讓我大靖直接就少了不少統一天下的阻力!」
「非止這般,葉小侯爺此法乃是近乎無解的陽謀!」
「陽謀?」
有人遲疑了一下,輕聲問道,。
「自然!」
那人點頭之後,笑著繼續說道:「諸位大人你們試想一下。陛下准許葉小侯爺將這些遺散的儒家經典補全,若是他們不在其中做任何的阻撓,這些人豈不是就受了陛下與葉小侯爺之恩德?」
「那自然是!」
「這般,若如方才這兩位大人所言,我大靖朕的要征伐他國,完成一統大業,這些讀書人就必定會心向我大靖是也不是?」
「也不盡然,自是有一些頑固不化者。」
「是有,可終歸有一部分人會立場出現搖擺吧?」
「這倒是!」
「這不就成了,只要這些國家的讀書人意志不在堅定,立場出現搖擺,便是間接的削弱了這一國的戰力是也不是?」
「是!」
「好!」
對方又點了點頭。
「若這些國家高層橫加阻撓,則對我大靖也極為有利。」
「你是想說,若阻撓,這些讀書人便會怨恨他們的國主,王上,最終依舊內部出現間隙和分裂?」有人反應過來,大聲呼喊道。
「正是如此!」
一時間,不少人悚然。
尤其是其他諸國的使臣們,更是面色難看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