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私兵80萬,皇帝逼我交兵權?> 第428章 接見公使,出兵西征

第428章 接見公使,出兵西征

2024-09-28 00:04:10 作者: 碼字農民黃三戒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韓國公陳慶之,受朕之厚恩,位列諸侯,享國一方,本應恪盡職守,輔弼朝政,以安黎民,保境安民;」

  「然晉王陳龍象舉兵謀反一事之懲處,韓國公陳慶之行事悖逆,擅權自專,實乃大逆不道,罪不容誅;」

  「朕念及江山基業,社稷安危,痛心疾首,不得不依律嚴懲,以儆效尤.....」

  金鑾殿內,朝會之上。

  司禮監秉筆太監蔡和,拖著尖銳的嗓音宣讀著昭武帝陳懷安擬定的聖旨內容,是關於處理懲治韓國公陳慶之,在違背《大唐律例》的條款之下,擅自處置興兵造反的晉王陳龍象的屍骸一事。

  從韓國公陳慶之一行人自高句麗半島返京,到昭武帝陳懷安下旨處理懲治罪臣陳慶之,前後不過三日而已。

  其處置之快,懲治之嚴,令滿朝文武都始料未及,更是不給朝中一眾想要藉此事件借題發揮的文官一丁點機會。

  金鑾殿內,以監察院御史劉懷義為首的一眾文官,一邊聽著司禮監秉筆太監蔡和宣讀聖旨,一邊用眼角的餘光偷偷打量著端坐在金鑾殿龍椅之上的昭武帝陳懷安;

  這一刻,這些個「四朝舊臣」看向年輕的昭武帝陳懷安的眼神中,已經多出來了幾分發自內心的敬畏和懼意。

  此前,劉懷義等一眾文官,一直認為昭武帝陳懷安是個優柔寡斷,以仁政治天下的君王,從他登基以來的一系列仁政措施就不難看出,昭武帝似乎並不願意在立國之初以鐵血手腕治國;

  甚至,他在很多時候寧可以下罪己詔的方式,將臣子們犯下的錯誤都攬到自己的身上,也不願意大開殺戒;

  這就導致了朝中的一眾文官,不斷的選擇以勸諫的方式來挑戰昭武帝的底線,達到自己的目的;

  反正,這皇上總不能因此,就砍了自己的腦袋,誅了自己的九族。

  但,自從晉王造反一事發生之後,朝中的一眾文官就發現了,這皇上好像一夜之間變了一個人,變得不再是大家所熟悉的那個皇上了!

  他不僅以雷霆手段,將暗中資敵的「前朝四王」全部清洗,涉案的諸王家眷及其九族四萬餘人,盡數斬首伏誅;

  更是在對待朝中開國元勛,六公之首韓國公陳慶之時,依舊不留情面,剝奪爵位,流放邊關;

  說起來,這韓國公陳慶之在高句麗前線,暗中保全了晉王陳龍象的屍首一事,在傳回朝中之後,一眾龍城系武將無不對陳慶之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此舉乃是忠肝義膽、義薄雲天的直接表現;

  更是準備聯名上書,請求昭武帝從輕處理韓國公陳慶之。

  只不過,還不等這些龍城系武將做好準備,昭武帝陳懷安的一紙詔書,就宣判了韓國公陳慶之的命運。

  金鑾殿上,傳旨太監蔡和依舊在高聲宣讀著:「茲有韓國公陳慶之,其罪確鑿,難以寬貸,朕依據《大唐律例》,決定剝奪其韓國公爵位,削除封地,並著即日押解至高句麗半島,終身流放,不得召回;」

  「其家族中無辜眷屬,朕念及舊情,不予追究,但須遷居他處,嚴加管教,不得再涉朝政。」

  「朕深知此舉非朕所願,然國法無情,王權無戲,望天下君臣以此為鑑,恪守本分,忠誠於國,共築盛世太平!」


  「欽此——」

  ......

  大唐昭武二年,三月初八。

  今日,是大唐開國六公之首韓國公陳慶之被流放高句麗的日子。

  當身處刑部大獄的韓國公陳慶之換好囚服,被帶上手銬腳鐐押上囚車駛出刑部大牢之時,頓時被眼前的一幕給震驚住了。

  震驚之餘,更多的卻是無以言表的感動。

  只見,從刑部大牢外一直到玄武門的街道上,早已經擠滿了前來為他送行的城中大唐百姓;

  其中,不乏有身披明光鎧、腰系環首刀的大唐將領傲立其中。

  由此可見,這韓國公陳慶之在金陵皇城軍民的心中,還是有著極高的威望;

  而他私自安葬晉王陳龍象的屍首一事,雖然是置大唐律法和皇家尊嚴於不顧,但卻贏得了城中軍民百姓的認同,大家在得知陳慶之被流放的消息之後,都自發的到街上來為這位國公爺送行。

  囚車行至玄武門時,車上的韓國公陳慶之,再也忍不住回望了一眼身後的金陵城,兩行熱淚潸然而下。

  腦海中,又浮現起昨日深夜,皇上夜探刑部大牢和自己推心置腹時的場景。

  下一刻,陳慶之頭也不回的跟隨囚車駛出玄武門,向城外的石頭城碼頭駛去。

  在碼頭上,已經有一艘大唐水師艦隊的戰船在此等候,將載著被流放高句麗的陳慶之前往那改變他命運的地方。

  同一時間,御書房內。

  昭武帝陳懷安並未去給韓國公陳慶之送行,哪怕是在暗中再去看一眼這位,曾為大唐王朝的建立所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袍儒將。

  昨夜,他夜探刑部大牢,已經和陳慶之有過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

  從個人情感之上,從陳龍象胞兄的角度出發,陳懷安代表母后徐若雲和其餘皇室家眷,對陳慶之保全了陳龍象全屍一事,表示感激;

  從大唐王朝開國皇帝的角度出發,他又必須拿陳慶之開刀,以儆效尤,警醒後世。

  隨著陳慶之被流放高句麗,晉王陳龍象興兵造反一事,也算是告一段落,徹底落下帷幕。

  但,陳懷安作為大唐王朝開國皇帝的征程,卻依然還在繼續著。

  這一日,在金陵城附近遊歷了一個多月,親眼見證了大唐王朝親王造反,又在短時間內被平叛的查理曼帝國加洛林王朝公使馬可波羅;

  也終於在遞交國書之後,在大唐王朝禮部尚書張甫的安排之下,在御書房內見到了充滿傳奇色彩的大唐大皇帝陳懷安。

  代表遠在大洋彼岸的查理曼大帝,向大唐大皇帝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摯的問候。

  並且,帶來了查理曼大帝希望與大唐王朝締結盟約,共同出兵對抗阿拉伯帝國的請求。

  「尊敬的大皇帝陛下,此時野蠻的阿拉伯人正在向東征伐,在地中海一帶與查理曼帝國的十字軍騎士激戰正酣;」

  「若是,若是大皇帝陛下此時下令,駐紮在西域天山一線的大唐軍隊躍過帕米爾高原東征,定能一鼓作氣打到阿拉伯人的國都巴格達,報當年阿拉伯人東征西域的一箭之仇;」

  馬可波羅繼續說道:「大皇帝陛下,作為回報,我查理曼帝國願意在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等領域,與大唐王朝建立全面深化的合作交流;」

  「並且,將瓜分和蠶食阿拉伯帝國的優先權,也讓給大皇帝陛下和大唐王朝!」

  「還望大皇帝陛下儘早作出決斷,出兵西征!」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