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1033章 撤置水軍表忠心,復仇北遼戰德山

第1033章 撤置水軍表忠心,復仇北遼戰德山

2024-10-29 17:20:45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1033章 撤置水軍表忠心,復仇北遼戰德山

  大夏平寧十二年正月

  大夏四十萬大軍撤兵北返。

  夏廷改金陵為江寧府,以長江南岸沿線州縣為江南路,治江寧。

  置江寧都督府、江州都督府,與長沙都督府同為『江南三都督府』、

  每個都督府有駐兵一萬人,整個江南有夏兵三萬。

  除此外,收繳了南唐九成的戰船。

  撤夔州水師、江陵水師,置『長江水師府』,治所在江陵府。

  長江水師府長官為『長江水師都督』,正三品衙門,秩同地方上都督府。

  又置有渝州、夔州、長沙、江州、江寧五個『提督府』,正四品衙門,秩同下都督府。

  撤銷登州海師,置『北洋海師府』,『南洋海師府』,長官『北洋海師都督』、『南洋海師都督』,制同長江水師府,正三品衙門。

  北洋海師府下轄津口、登州、海州、平壤、漢城、釜山六個提督府,治所在揚州。

  南洋海師府新建,僅轄蘇州、杭州、溫州三個提督府,治所仍在揚州。

  最終大夏整個水軍司有舊式戰船五百餘艘,新式戰船十餘艘。

  不僅如此,因為克復甦州,大夏領土終於與吳越國接壤。

  鑑於吳越王出兵替大夏攻下蘇州,白汐加封錢倧為吳王,賜開封王府一座,並冊封錢倧的幾個兒子都為郡王。

  與之相對,吳國付出的代價便是開放所有港口,准許夏軍戰船駐港。

  這也是南洋水師有杭州、溫州兩個提督府的原因。

  三月

  重病在身的南唐國主李璟在憂憤中逝世於南昌。

  因為南昌是新都,所以李璟所在的新宮便只有王宮大小,遠遠無法比擬巍峨的金陵皇宮。

  三月二十一日

  李璟第六子,鄭王李煜在南昌登基,尊母親鍾氏為聖尊后,立妃周氏為皇后,封諸弟為王。

  更重要的是,李煜登基後第一道聖旨,便是派中書侍郎馮延魯入夏進貢,並親自上《即位上大夏皇帝表》,以陳述南唐變故。

  白汐看後大加讚賞其中的文辭,又聽唐使馮延魯說是李煜親筆,更是欣然道:

  「看來你們這代南唐國主選的好啊,假以時日,不失為一代文宗。」

  馮延魯聞言眉頭一皺,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辯說。

  言罷,白汐回賜詔書一封,並派人前往南唐弔祭、恭賀李煜襲位。

  五月十六日

  大夏皇太子白牧嫡長子白楓年滿二十及冠,白汐冊封其為秦王、兼開封府尹,主持開封城事務。

  南唐李煜、吳王錢綜得知後,紛紛遣使入朝納貢。

  十二月

  南唐李煜於泉州至龍翔軍,教練水軍。

  大夏平寧十三年

  大夏皇帝起五路大軍,以皇太子白牧監軍,大都督童策為主帥,都督李冰、白鳴為副帥,北伐遼國。

  白牧、童策所在為主力軍,十萬步騎,自薊北府出居庸關,直撲遼國京都-臨潢府。


  一路由蘭州都督白沐風為主帥,步騎三萬,自蘭州伐遼國的附庸甘州回鶻,奪回河西走廊。

  一路自夏州北上,由夏州都督李光睿為主帥,率領騎兵三萬,北伐遼國西面重鎮-阻卜大王府。

  一路由雲州都督封宗道率領,騎兵三萬,自雲州,北攻漠北的烏古敵烈城。

  最後一路由朝鮮都督李毅軒率領,步騎五萬,過鴨綠江,北攻遼國東面重鎮,遼陽府。

  之所以白汐要起大兵北伐遼國,是為了報復,也是為了一勞永逸。

  早在兩年前夏唐大戰期間,遼國趁著大夏國中空虛,舉全國之力,三十萬騎兵大舉南下。

  正是因為遼國大舉南下,為了早日結束南邊戰事,才接受了南唐的臣服。

  好在大夏在北境的防線堅固,任憑遼國皇帝如何猛攻,也是徒勞。

  在丟下數萬具屍體,減輕了國內糧草消耗後,遼兵才退。

  與此相對,大夏損失了上萬里北境邊線上的上百座烽堡,數千名戍兵因為來不及跑被遼兵屠戮。

  並且數月的攻防戰,使得邊軍損失上萬人,整個三分之一的守軍失去戰鬥力。

  要不是南下的禁軍就地從揚州登海船北上,來得快。

  恐怕大夏北境防線便會出現缺口,重現十數年前契丹人肆虐河北的慘狀。

  五月六日

  夏軍主路軍攻破遼國中京重鎮-北安州興化城。

  五月十一日

  夏軍抵達澤州,遭遇遼國騎兵十萬,大勝之。

  五月十八日

  夏軍百炮齊鳴,被譽為遼國堅城的澤州城宣告陷落。

  五月二十三日

  遼國皇帝耶律璟親率二十萬騎兵抵達中京大定府,準備與夏軍大戰。

  六月三日

  夏遼兩國合計三十萬大軍在德山附近展開野戰。

  數十萬匹戰馬急速奔騰,朝著十萬夏軍壓來,仿佛天降。

  夏軍主帥童策臨危不亂,下令拉出戰車,迅速組建起一條十數里長的『長城』。

  與此同時,夏軍上萬名弓弩手,數千火銃手,上百門火炮齊發,密集的火力如同鐮刀便將遼國騎兵一排排割倒。

  「夏人用的是什麼武器,怎會煙火齊鳴,難道他們有天神的幫助嗎?」

  耶律璟站在高台上,看著夏軍陣中消散不開的煙霧,以及不間斷傳來的雷鳴聲。

  眼見著己方騎兵在衝鋒道路上一排排的倒下。

  如此密集的騎兵衝鋒,夏軍火銃手站在戰車上,就著偏廂車的掩護,不需要瞄準就射擊,然後接過後面輔兵填充好的新火銃,如此周而復始。

  這是夏軍大都督府與樞密院、火器製造院聯手研究出來的,專門對付草原騎兵的新式戰陣。

  戰車在前,火銃手在後段射,弓弩手次之拋射,最後便是火炮拋射。

  如此密集的火力傾瀉,對上草原人喜歡的密集衝鋒,簡直是割草。

  剩下的遼國騎兵看著路上密密麻麻的同袍屍體,還沒有接觸敵方戰陣,己方便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他們再也壓制不住心中的恐懼。

  當最前面最勇猛的騎兵損失殆盡後,遼國騎兵們驚恐的勒住戰馬,想要往兩邊跑,卻被身後急速駛來的騎兵衝撞,人仰馬翻。

  戰場上便出現這種狀況,數萬遼國騎兵才沖至夏國車陣前數十步,便自動崩潰,慌不迭的朝後,朝兩邊逃去,想要避開這地獄般的戰場。

  有遠目鏡輔助的童策站在臨時木製高台上,清晰的看到了這一場景,當即大喜道:

  「敵軍自潰,命令馬軍左右龍衛軍、雲騎軍、武騎軍、驍捷軍、龍捷軍出擊,掩殺敵騎,追亡逐北。」

  帥台上高大的各色令旗不斷揮舞。

  早已摩拳擦掌的大夏馬軍司六禁軍,共計三萬人如猛虎出籠,自早已打開的車陣缺口,殺向背對自己的遼國潰兵。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