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城。
在徐允禎西進的同時,廣寧的明軍,也在袁可立的親自的率領下,開始東進。
隨著皇太極的後撤,建奴在三岔河以西,已經沒有任何的抵抗力量,明軍這一路,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直抵三岔河。
京里的援軍,此時也已經通過登萊水師的艦船,從遼河口登陸。
這一路的兵馬,主要是河南和山東兩地藩王的護軍,領軍的不是別人,正是各家的藩王。
袁可立在數百名親兵的護衛下,連夜趕到三岔河河口附件的娘娘宮。
他雖受皇命,總掌遼地戰事,但畢竟是臣子,還是需要去拜見諸位藩王的。
福王的中軍大帳內,魯豫兩地的藩王,或者是世子、世孫,此時都聚集在了這裡。
「臣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袁可立,拜見諸位殿下!」
袁可立一進入中軍大帳,就中氣十足的大聲喊道。
只是,還不等他彎下身去,福王朱常洵就趕緊將其拖住了。
「袁閣老客氣了。」
「快快請坐。」
親自將袁可立扶到上首的位置, 朱常洵笑道:「袁閣老,我等臨行之前,陛下就專門交代過,此戰以你為主,我等聽吆喝就行。」
袁可立聽他這麼說,也是鬆了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這些藩王仗著自己的身份,對自己的命令陰奉陽違。
現在諸王之首的福王已經表態,那他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是可以落地了。
「好,殿下既然這麼說,那臣也就不矯情了。」
「敢問殿下,這次諸王共帶了多少兵馬?」
袁可立也不再繞圈子,直接對帳內的諸王問道。
福王和魯王對視一眼,前者回道:「魯豫兩地諸藩此次共帶了十二萬大軍,七萬民夫。」
「嗯?」
聽到朱常洵報出的數字,袁可立當即就皺起眉頭。
歷代打仗的時候,民夫的數量都要超過戰兵,你們怎麼是十二萬大軍,才配了七萬民夫呢?
或是看出了袁可立的疑惑,朱常洵開口對其解釋道:「好叫閣老知道,在大軍出征之前,戶部就已經將軍械、錢糧運送到了登萊,有登萊水師相助,不用長途跋涉,大軍自是用不著這麼多的民夫,登陸遼東後,這七萬民夫也足夠替大軍沿途押送糧草。」
袁可立聽後,微微頷首,繼續對其問道:「不知這十二萬大軍具體……」
足足用了近一個時辰的時間,袁可立才算是對這次福王他們帶來的軍隊,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等第二天,袁可立在諸王的陪同下,親自巡視了一遍軍營後,一行人重新回到了朱常洵的大帳。
袁可立當仁不讓的站在最前面,背靠巨大的遼東輿圖,神情嚴肅的看著帳內的諸王和勛貴。
「諸位,本官蒙陛下看重,受皇命總掌遼地戰事,皇命在身,本官也就不客套了。」
「魯王殿下。」
不放心讓自己弟弟掌兵,不得不親自來遼東的朱壽鈜,聽到袁可立第一個點到自己的名字,先是一愣,旋即反應過來,站出來道:「本……在。」
「娘娘宮距離梁房口只有三十里路,本官命你統領麾下護軍,清剿沿線的建奴,拿下樑房口。」
「遵命!」
饒是身份地位要超過袁可立,但朱壽鈜還是按軍中的規矩,拱手領命。
袁可立倒是不擔心朱壽鈜的軍事水平,各藩王護軍的中高級將校,都是從上直衛和京營中抽調的。
這些人中不乏家學淵源,或是親歷戰陣之輩,兩萬多精銳大軍,在這些人的指揮下,如果連小小的梁房口都拿不下,那這一戰也就不用打了。
等朱壽鈜領命而去後,袁可立又對周王世子朱恭枵,和唐王世孫朱聿鍵命令道:「兩位殿下,還請您二位領兵,前往東南方向的蓋州。」
「復州那裡駐有建奴的兩紅旗,等遼南那邊北上之時,建奴兩紅旗定會北上,你二人拿下蓋州後,務必緊守城池,不可使建奴破城,切斷建奴北上的路線。」
「我等遵命!」
兩人躬身應道。
朱常洵語氣有些急切道:「袁閣老,那我們這些人……?」
「其餘人,原地待命!」
遼西的祖大壽和趙率教他們,袁可立倒不是很擔心。
遼南方向也有毛文龍在,想來應該不會出什麼岔子,只有朱常洵他們這邊,沒有一位重臣坐鎮,袁可立乾脆就留在了這裡。
讓魯王、周王和唐王的護軍征討梁房口和蓋州,也是為了讓他們先一步適應。
再說毛文龍這邊,秦晉兩地諸王護軍加起來,那也足足有七萬多,加上毛文龍的東江軍,雙方共計接近十二萬大軍。
留下三萬大軍駐守金州衛,毛文龍親自領兵,前出復州衛。
己方無論是在兵力還是裝備上,都占據絕對的優勢,用後世的一句話, 毛文龍還從沒有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他乾脆也沒想那麼多,就直直的平推過去。
代善也不是傻子,哪裡會和他們糾纏,在毛文龍的大軍,距離復州衛還有五十多里的時候,兩紅旗就在代善的命令下,開始了後撤。
當然,這次代善也學精了,將整個復州給燒成了一片白地。
看著面前依舊冒著煙的復州衛城,毛文龍冷笑道:「代善這老小子倒是聰明。」
身後的晉王朱求桂,轉頭問道:「東江伯這是何意?」
「建奴很清楚,他們這次撤出遼南,是絕對沒有機會再回來的,與其將復州留給我大明,不如一把火燒個乾淨。」
毛文龍低聲對朱求桂解釋了一句。
緊接著,他又對毛承祿命令道:「毛承祿,率領東江所有馬隊,追擊建奴,不可使其停下禍害沿途的百姓,務必使其疲於奔命。」
毛承祿也不囉嗦,躬身道:「是!大帥!」
代王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