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三組數據

2024-10-04 11:06:36 作者: 喜歡褐蘑菇的萬邪
  今天是2024年8月28日,周三。

  一組數據,根據Wind資料,截止到2024年8月27日,A股上市公司的漲跌幅中位數是-29.2616%。而截至目前,上證指數的跌幅是多少呢,4.31%。

  所以,很多時候社會上看平均數沒有意義,中位數更能反映真實情況。

  這基本上就是為啥指數沒怎麼跌,而大家的帳戶卻虧了很多錢的原因。

  陳少傑昨天在盤中觀察到,也許「國家隊」進了中證1000的ETF,這些ETF總共有約21億元的淨申購;另外,滬深300的ETF也有約57億元的淨申購(上證50也有約3億元的淨申購);但中證500幾無變化,中證2000更是在年初救市結束後就長期沒變化了。

  另外,根據華泰策略整理的EPFR數據顯示,8月15日至21日那一周(即上上周四至上周三),外資依然在流出A股、以及港股。由於北上外資數據自8月19日起已不再發布,因此現在只能看看這個抽樣且滯後的數據了,請注意這個數據的量級是遠低於以往的北向數據和南下數據的,說明它抽樣的樣本比較有限,所以僅供參考。

  總之,還是那句話,按過往的經驗,當一項數據停止發布時,往往意味著事情將向壞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雖然搞不清楚具體狀況,但根據他們的操作,你應該能大致判斷這個事情是好是壞。

  除了上述數據之外,陳少傑還注意到一組有趣的數據,2024年財富階層數據。

  把財富階層分成六檔:

  富豪、超高淨值,家庭淨資產3000萬元,稅收年收入150萬,按照全國4.6億個家庭計算,大約有93萬個家庭,前0.2%;

  高級中產/高淨值,家庭淨資產1100萬,稅後年收入60萬,前1%;

  普通中產,家庭淨資產310萬,稅後年收入20萬,前10%;

  小康,家庭淨資產54萬,稅收年收入12萬,前43%;

  溫飽,家庭淨資產8萬,稅收年收入3.3萬,前80%;

  剩下的被劃分為貧困家庭,大約有9000萬。

  這組數據是不是看著很有意思,除了有意思之外,陳少傑還發現了兩個值得說的點:

  一是富裕階層的財富大都不是靠勞動性收入獲得的,靠勞動積累不了那麼多的財富,更多是靠總產增值等被動性收入;家庭稅收年收入150萬,要不吃不喝積攢20年才能有3000萬淨資產。

  所以,在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後,通過正確的投資、理財,才能實現財富階級的跨越。

  第二點就是,富豪和中產們資產和收入的比值已經很高了,但也在20倍以內,下面的小康和溫飽家庭們,資產和收入比都是個位數。

  大家對照一下自己上手股票的PE,看看有多少是低於20倍,甚至是低於10倍只有個位數的?

  家庭的財富積累和上市公司創造價值異曲同工吧,這兩三年大跌的白馬股很多不都是因為之前抱團時給的估值太高了嗎?

  房地產市場其實也一樣,市場景氣的時候,基於對未來盲目樂觀,導致出價過高。

  其實看上到上面家庭財富分層的時候,陳少傑細想了周圍這兩年很多朋友的境遇。

  陳少傑的朋友中,炒股的人占比很高,能炒股的朋友,基本上都處於普通中產及以上,當然也有一部分小康家庭;溫飽及貧困的家庭大概率不會炒股。

  陳少傑認識的朋友中,這兩年因為做生意、投資買房返貧的不少,炒股導致家庭返貧的基本上沒有;2015年,2016年那時候,有朋友加槓桿炒股,最後破產。

  這輪行情中,炒股和失業會給家庭的現金流帶來很大壓力,但基本上只要不是投資生意和炒房,家庭基本上還沒有到面臨生存壓力的地步。

  最後,再看一組數據,陳少傑這些年雖然沒有投資醫藥股,但對行業一直保持密切跟蹤。

  醫藥行業最近兩年,如果不是最慘的行業,也算得上是最慘之一;中歐的葛總天天被基民罵,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部分是她自己的問題,也有部分是行業的問題。

  來看看行業的一些數據:

  眼科:愛爾眼科二季度營收同增2.25%,扣非淨利潤下滑6.42%;

  牙科:通策醫療二季度營收同增2%,淨利潤同增0.85%;

  生長激素:長春高新二季度營收同增2%,淨利潤下滑34%;

  CXO:藥明康德二季度營收下滑6.55%,淨利潤下滑27%;

  血製品:博雅生物二季度營收下滑39%,淨利潤同增5.36%;

  醫療器械:樂普醫療二季度營收下滑21.58%,淨利潤下滑41%;

  醫美:愛美客二季度營收同增2.35%,華熙生物二季度營收下滑18%。

  這些公司都是醫藥細分行業最優秀的龍頭,營收增速上個10%都非常費勁,行業里,其他公司可想而知。

  陳少傑記得,愛爾眼科2021年2月最高市值3821億,按2021年當時的巔峰利潤23.23億計算,164.5倍市盈率,是當時巔峰年利潤的164.5倍,誇張不誇張?

  今天市值874億,剩下巔峰市值的23%,按照全年利潤估計,市盈率還有23倍。

  愛爾眼科還算好的,利潤沒有下降,單是估值大幅下降,股價就從高點跌下來近80%。

  陳少傑到現在都沒想明白,當時究竟有多瘋狂,多樂觀,這些基金經理們才會在這麼離譜的價格上重倉這些白馬股,最終將白馬變成了瞎馬。

  究竟是能力問題,還是態度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