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不宋> 38.以人為本

38.以人為本

2024-08-23 18:34:07 作者: 妖精吃俺一棒
  「劈棺,以人為本。」

  簡簡單單六個字,讓百官都深思起來,讓他們意識到忠王其實並不簡單。

  雖然選擇和趙鶴雲一樣,但忠王幾乎是不暇思索,而且也沒有去歷史中尋找自己做法的依據,似乎完全是遵從本心。

  「管子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雖說管子亦是賢者,但畢竟非儒家,怕是有些偏頗了。」

  「也不能這麼說,尚書也有雲,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所以也沒怎麼偏吧。」

  「我倒是覺得,忠王的意思未必和這些相同啊,似乎並無功利,更為純粹。」

  其實,古人所說的人與民常常是一個意思,許多時候是指人民這個群體,而不是單純個體上的『人』,因此應該理解為『以人民為本』,是一種民本思想,其實更多是出於治國利益的需要,帶著一定的功利性。

  當然這種事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偏重,因此百官議論紛紛,但趙孟啟哪有想那麼多。

  「肅靜!」謝方叔再次控制場面,「五張答卷宣讀完畢,現在由出題官闡明題目之初衷。」

  然後馬光祖才起身,卻並沒有急於闡明,而是先向趙孟啟提問,「殿下,其他四人都在答卷中說明了自己對『禮』的理解,但殿下的問答過於精練,所謂為了消除誤解,我希望殿下能講講自己的理解。」

  趙孟啟是後世之人,原本對『禮』的理解,更多是一種不以為然,因為『封建禮教』四個字,往往是被批判被否定的。

  不過剛才他聽了馬光祖的話後,若有所悟,於是回答道,「小王以為,禮就是規矩,是制度,是準則,是秩序,是對世人行為的約束和指導,調和人際,減緩矛盾衝突,維持世間的穩定和諧。」

  聞言,馬光祖不斷點頭,很是滿意的樣子,「殿下的理解,基本是正確的,子曰,『克己復禮為仁。』由此可見,為何要有禮,是為了仁,而仁,便是愛人。我認為殿下所言以人為本,即是仁,既為禮之根本。」

  頓了頓後,他接著說,「此題初衷,只是為了略探諸子之本心,不究對錯,至於何種心性更為對天下人有利,想來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斷,請慎重考慮後,給出你們的選擇。」

  趙孟啟一聽這話,不由撇嘴,說來說去,這題豈不是白做了麼,好歹出個標準答案用來對比吧,結果卻等於是說,讓有投票權的人覺得看誰順眼就投誰。

  實際上,馬光祖沒有直說,但已經很明顯的表示,趙孟啟的答案最符合他的心意了,算是某種程度的給他拉票了。

  投票很快結束,總共六十七票,計票結果按名次排列。

  趙孟關,二十五票。

  趙孟頮,十七票。

  趙孟啟,十票。

  趙鶴雲,九票。

  趙孟曦,五票。

  對這結果,趙孟啟有所預料,在這種難分高下的答題後,投票完全唯心,那些反對他的大臣自然不會投他。

  他甚至以為,自己能有個三五票就不錯了,卻沒想到居然還排到了第三,看來文官中還是有些立身公正之人。

  其他四人各有悲喜,趙孟頮這匹殺到第二的黑馬,卻顯得淡然自若,趙鶴雲看起來有些懊惱,而趙孟曦則是滿心不服。

  最得意的自然是趙孟關,遙遙領先的票數,讓他確信,閻貴妃已經為他鋪平了通往儲君的道路,而趙孟啟終將被他踩在腳下。

  三名負責監考的御史,檢查過後,對投票結果沒有提出異議,趙官家和其他百官也沒有意見,於是名次便就此確定。

  接下來,大家都以為是考『樂』,但沒想到楊棟站起來說,「『樂』和『書』,都是我出題,不過既然剛才諸子已經書寫了答卷,便直接用來作為『書』的評卷吧。」

  百官一聽,雖然有點意外,但也覺得合理,反正『書』就是識字、書寫、作文的能力,通過之前的卷子評定也行,還節省時間。

  不過四個候選心中就罵娘了,方才為了答題,作文方面沒啥問題,不過這書寫自然是被忽略了,倉促之下根本沒有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書法水平。

  反倒是趙孟啟,氣定神閒,字還少,寫的時候算是超常發揮了,多虧了原主,雖然智商不高,但這寫字的事情,還是被逼著練出來了。

  五人的試卷,都被張貼出來,由楊棟點評,然後三個考官給出評級,分上中下三等。

  首先是趙孟頮的卷子,「字體柔美,根骨清晰,雖然寫得倉促,卻也算急而不亂,文章結構嚴謹,條理分明,總體來說都還不錯。」

  楊棟的點評非常客觀,百官基本都是表示贊同的。

  三名考官中,謝方叔給出『中』,董槐給出『上』,程元鳳給出『中』,若是上中下理解為三分、兩分、一分的話,那就是七分。

  這成績讓趙孟頮眼神一黯,不過卻依然不動聲色。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