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順天者逸
因為定位不同。
鹽被虞醒定義為百姓基礎生活資料。
所以虞醒在鹽上賺錢很少的。幾乎不賺錢。
畢竟百姓可以不吃糖,但是不能不吃鹽。
而糖帶著一些奢侈品的性質,再加上之前糖價格本來就高。這才有豐厚的利潤。但是隨著糖的供應增多。糖的高價能夠維繫多久?
虞醒其實不介意糖價跌下來。
對國家來說,
畢竟奢侈品的生意,遠遠比不上大宗貨物的生意。
但是別人可未必這樣想了。
而今近乎瘋狂的擴張甘蔗田。不惜代價。
虞醒已經多次下文,禁止昆明的耕地種甘蔗。但依然處理了好幾起頂風作案的。
這些人在糖價下跌的時候,利潤下跌。就會有很多因為過高的投入成本,無法盈利。倒閉一大片。
這就是經濟危機。
虞醒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但知道一定會來的。如果虞醒稍稍做一些手腳,比如讓銀行出一些激進的產業政策,這一場危機,應該在五六年之內發生。
比較資本主義十左右一次危機,幾乎是規律了。
等經濟危機的時候,這些賠得褲襠都沒有了。
那時候,他們走投無路自然做什麼都肯。
而且虞醒估計這數年之間,也能將湊夠軍費。到時候,虞醒再北伐,估計上上下下沒有不支持的。只是很多人支持不是為了什麼報仇。而是為了生意。
一旦開戰,糖就會大量消耗。不管是黑火藥加糖,還是給將士做軍糧用糖,還是別的事情。就能給他們大訂單。更不要說,占據中原之後,這些廣袤的市場。更能消耗很多產能。
現在這些人為了賺錢,不想打仗,將來這些人為了賺錢,對於打仗,比誰都積極。
只是這些話,虞醒就不用給張萬說了。
張萬也聽不明白。
虞醒見張萬還有一些憂心忡忡。岔開話題說道:「講武堂情況怎麼樣了?」
張萬在昆明就是負責講武堂。
「講武堂情況不錯,從下面來的將領都很努力學習。臣以為將來會出幾位將才。殿下,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虞醒嘆息一聲,說道:「過兩日看看吧。」
這一段時間,虞醒也忙得夠嗆。
主要是對商業政策進行調整。
各種商品的賦稅,既要方便徵收,降低收稅成本。又要不影響下面人的政策生產經營。
這事情是很麻煩的。
很多事情謝枋得也是清楚的。
畢竟這很多政策,並沒有先例可言。
謝枋得之前很多做法,在中國歷史上都能找到對應的舉措。而現在這一系列政策,簡直是新的不能再新了。對謝枋得很多思路都是一種挑戰。
謝枋得給出的方案。虞醒很不滿意。
畢竟也很正常。
虞醒雖然沒有注意過後世類似徵稅細則,但是到底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很多交稅,退稅,制定稅收的一些原則,他還是知道的。
不要小看,這些印象。
徵稅能力,幾乎代表著國家能力。
徵稅環節的每一處細節,不知道被多少人討論過。
代表了很多人智慧。
謝枋得一個人就算是再行,在也比不上。
虞醒本來想等謝枋得整出一個完整的方案。但打回去三四次之後,發現不行。
只能親自出手。
只是一出手,就發現謝枋得制定的種種細則,他都有可商榷的地方。
虞醒本意在登基之後,敲定一套比較完善的法度。並不是說以後不更改了。但是最少在北定中原之前,是不想大動了。現在看來完全不行。
於是這一段時間,虞醒幾乎在政事堂辦公了。
不過,經過幾個月打磨。
一整套體系細則出爐了。
虞醒不敢保證裡面沒有問題,在虞醒看來,這一套體系擬定的還是太匆忙了。但是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這才有時間,將心思放在軍事上。
張萬說道:「君無戲言。兩日之後,臣在講武堂恭候殿下。」
虞醒見張萬如此,只能一笑:「好,好,好。兩日後。」
******
兩日之後。
王文昭在士卒的護衛之下,來到昆明城中。
這一路對他來說,太不友好了。
他本來想從西域南下,通過河西走廊。進入四川,然後到雲南。
但實際上,在河西走廊就走不了了。
河西走廊是元朝對抗海都的前線,關卡非常嚴格。
王文昭居然一步也不能東行。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了,冒險穿越藏區。
王文昭固然帶了十幾名護衛,再加上西藏與元朝早就有來往了,很多地方還有驛路。但是即便如此,十幾個人橫穿青藏高原,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一路上的高原缺氧,野獸攻擊,讓王文昭死了好護衛。
等來到鐵橋關的時候,只剩下五個人了。也衣服破爛,行如乞丐。除卻一封海都的國書之外,根本不能證明自己的身份。
鐵橋關守將有些不相信,但是想來想去,還決定派人將送到昆明,讓上面處決。
不過一路上,最基礎的待遇還是有的。
王文昭一路南下,在大理府的時候,還不覺得什麼。大理風花雪月,風景固然很好。但是這個時代,風景是最不值錢的。西域大漠孤煙不好看,茫茫高原,雪山冰川不好看。
王文昭作為幕僚,更注意一些代表國力的東西。
大理洱海邊的小平原,王文昭估算了一些,面積還不如西域一些地方可耕種的地方。唯一讓他驚嘆的是水利比較完善,精耕細作,讓他有一種江南的感覺。
但是出了下關,立即被震撼住了。
一是道路。
下關乃是昆明向西主幹道重要節點,去永昌,南慶,西海都要從這個過。
這裡人員稠密,車水馬龍不說。
更讓王文昭驚嘆的是這些車,都是鐵車。他親自試了一下,非常輕便。一輛兩輛也就不說,他不過一個下午,就看見上百輛之多。讓他震驚無比。
車對蒙古人來說,與戰馬一樣重要。
因為蒙古人遷徙的時候,都是用馬車帶著蒙古包到底行動。而蒙古軍隊行動,與蒙古牧民遷徙區別並不太大的。
可以理解為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中醞釀出他的戰鬥方式,也可以理解為蒙古軍民一體。
所以這些鐵車,只要稍稍改裝一些,適應蒙古包,就能大大提升海都本部的戰鬥力。
王文昭心中暗暗上心,想要考察這鐵車的秘密。也不用他多費工夫,在下關就有幾家修車鋪。他上去問過之後,手中多了一個軸承。他用手指一划,軸承在王文昭的手指上轉動。幾乎看不出來什麼變化,唯有聲音,提醒他,這還在轉。
王文昭心中暗道:「這就是鐵車的秘密嗎?只是這是如何生產的?而且是大批量生產?」
王文昭看著手中的軸承陷入沉思之中。
虞醒的鐵車戰略,如果拉長時間來看,並不能說是失敗的。
固然在前期幾乎是政府部門採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手中有了錢,雲南的路也好走了,很多百姓也都賣了鐵車,而糖業興旺之後,為了轉運大量白砂糖。車行應運而生。
大概就是一個車把式,聯繫十里八鄉的有車的百姓,一起為大戶拉貨去。
路線不一。
但是各地商戶也都喜歡這樣的辦法。
畢竟商戶養著車隊,也是成本。而且這種大規模運輸,對一家商戶來說,一年也沒有幾趟。而今掏錢就行了。
而且虞醒對雲南最深刻的改造,就是誕生了軍功地主階層。
而這年頭能買鐵車這樣大部件的。都不是一般人。一般都是退役軍士。即便不是,也跟著退役軍士,學上幾手。而且軍中退役之後,將自己在軍中的傢伙帶回家,也是常用的時候。
冷兵器在雲南不值錢。
倒是現在這火銃是不能帶走了。
這些人很自然就成為保鏢了。
也省了看管貨物的人。
於是,鐵太平車在雲南盛行開來,一路傳播到交州,西海。
甚至有一些鐵車傳播到了其他地方。
比如四川。
鬼知道,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只能說為了賺錢,很多人能翻山越嶺,穿關走關,視若等閒。
王文昭從下關一路來到了昆明,走得是昆明最繁華,最忙碌的一條大道,一路上車挨車,人擠人。在很多地方,堵車數次。
畢竟雲南的山勢如此,很多路段都是上坡。
而這些鐵車,又不是有動力,必須人拉上去,上去的時候很慢,自然會堵路。
這一路上,王文昭,以及夠驚訝了,覺得大都附近最繁華的地方,也不過如此了。
但是而今站在昆明城外。
王文昭徹底驚呆了。
只見無數房子連成一片,西連湖,北接山,似乎滇池周圍所有的土地都已經變成了城市。
王文昭內心中,好久沒有去過的臨安,還有從來沒有去過的大都,或許能比得上眼前的城池,而在西域,沒有任何一座城池能與這一座城池相比。
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這座城池,簡直是從天上掉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