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沉默不語的樣子,頓時讓蔡邕壓力大增了不少。
好歹他也是大漢中有名的大儒,如今如此低聲下氣地去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與李濟,要是遭到拒絕的話,那他這張老臉可往哪裡擱啊。
甚至這事情傳出去的話,不只是他的名聲收到損失,就連他兩個還未出嫁的女兒,名聲也連同受損。
在蔡邕這樣的儒生眼裡,朝中官職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面子和威望,一定排在前幾的位置。
所以自打他住入會稽的開始,蔡邕並沒有多大的念頭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濟,反而還心中惦記著那河東衛家,期盼著哪一日對方能夠提起這門親事。
然而他眼中所謂的世家大族可沒有做出任何的行動,甚至或許因為這是亂世,早早就將這門親事給忘記了。
不過得虧自己的好友盧植在他身邊,為他指名了另外一個聯姻對象,而這個聯姻對象便是如今的揚州牧、討逆將軍李濟。
在盧植看來,所謂的名門望族在這時候已經沒有多大的用處,那河東衛家又比不上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弘農楊氏。
而就算河東衛家有著跟汝南袁氏、弘農楊氏同等的地位,但那時候的河東衛家,即使你蔡邕是當代的名儒,也未必能夠看得上你蔡邕的女兒。
河東衛家有那種地位,聯姻的對象至少也得是跟它一樣同等級別的世家,至少作為衛家二弟子的衛仲道,所娶的妻子非富即貴。
相較於蔡邕的局限,盧植的眼光倒是看得長遠,他作為是大漢最後幾個有能力的大帥,也不得不承認此時候的天下人才輩出,而朝廷根本沒有能力去控制住他們。
最顯著的例子便是那當今權傾朝野的相國董卓。
盧植深知道天下已經群雄並起,剩下的時間便是他們一決雌雄,奪取天下的時代。
蔡邕要想嫁女,那還不如選擇投資在一個有潛力、有能力的諸侯身上,這樣不僅可以暫時保全自家大小的性命,也有機會日後登上那皇后之位,母儀天下。
蔡邕如何看待李濟盧植並不很是清楚,但就他而言,他是十分看好李濟是爭奪天下的有力人選。
他之所以會在這時候選擇在李濟勢力之中出仕,可不僅僅是念舊著昔日指揮千軍萬馬的豪情,更是為了他之後的子嗣打下足夠的政治資本。
盧植的身體已經一日不如一日,即便有著孫思邈的調理,他也不過是再苟延殘喘幾年罷了。
但是他的幼子不過出生數年,若是等他死後無人照看的話,盧毓恐怕最終階層跌落成為寒門子弟,終無出頭之日。
因此盧植也是希望李濟能夠念情,自己拖著殘軀出仕幾年,立下一些功勞。如此一來就算他日後去世的話,他的幼子也有李濟的照看,生活也會有著保障。
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人的地方,那便有人情這個東西。
「不知安民意下如何?」
蔡邕的語氣頗有些緊張。
「敢問蔡公的兩位令女年芳幾何?」
「文姬如今年芳二八,貞姬年十五。」
「咳咳……」
李濟默默地將剛摸起來的茶杯放了下來,臉色頓時有些古怪。
年芳二八,那就是十六歲而已。
一個十六歲,一個十五歲,要是放到現世的話,那可是還沒有過十八歲啊……
不過要是放到古時候,這時候出嫁倒也沒有什麼出奇,畢竟十五歲便是女子及笄的時候,父母可以在這時候為自己的女兒選擇挑選合適的夫婿,將其出嫁。
十五六歲就已經有了婚配嫁於夫家,怪不得曹老闆會有喜歡人妻的愛好,或許這個年紀對他來說有點兒青澀了。
李濟的腦子裡突然蹦出來一絲對曹操的敬佩。
「安民可有什麼擔憂之事?」
「我想知道一下蔡公的令女們對此有什麼看法。」
李濟打算隨便找一個理由將蔡邕的請求搪塞過去了,卻忽視了這時代的局限性。
只見蔡邕皺著眉頭說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日子干兄作為媒人為我們兩家牽橋搭線,文姬、貞姬二人可會有什麼異議。」
「嗯……」
李濟無奈地望了一眼蔡邕身後的蔡文姬跟蔡貞姬兩人,發現這兩人一直羞紅著臉不敢答話,蔡邕為她們兩人尋找著夫婿,又怎麼會有異議。
「若是我娶兩位小姐的話,不知誰為正妻,誰可為妾。」
妻妾制度可不是隨隨便便所能夠打破的。
雖說李濟坐上了揚州牧,擁有三郡之地,但在這些必要的禮儀制度上,他也不得不遵守。
而蔡邕想要嫁女給李濟,恰好李濟如今又沒有婚配,自然是考慮著李濟那正妻位置,蔡文姬跟蔡貞姬兩人嫁過去,以蔡邕的身份地位,其中一人成為正妻不是沒有什麼可能。
「文姬的歲數要比貞姬大上一歲,自然是文姬作為正妻身份,貞姬以媵室嫁入李府。」
蔡邕如實說道。
媵室的地位只是稍差正室一個地位罷了,通常都是正妻的姐妹,蔡邕這樣安排,也是合乎情理之中。
「此事事關重大,我先考慮一陣。」
李濟不敢直接拒絕蔡邕的好意,只好先拖延一陣時間,然後再作回答。
畢竟他一統揚州的大業還沒有完成,又怎麼會在這時候沉迷溫柔鄉之中,要沉迷至少得等到他擊敗劉繇,奪下揚州之後再考慮也不遲。
盧植跟蔡邕兩人相視一眼,也覺得貿然上門嫁女也有些唐突,也是微微點頭應下李濟的話。
「娶妻確實事關重大,安民可得好好地考慮一番。不過在此之間我等先與安民的高堂談論一陣,不知安民的高堂如今何在?」
蔡邕生怕李濟考慮考慮著就拒絕這門婚事,於是選擇曲線救國,想要從李濟的父母身上下手,只不過他算漏一點的是,他倒現在都沒有見到李濟的父母一面。
別說是蔡邕了,就李濟他自己,自從他來到這個亂世之後,也沒有找到過自己的父母。
「父母皆不在身邊,蔡公的心思恐怕要落空了。」
李濟勉強地笑了笑,隨後說道。
無論現世有多麼的尊貴,然而傳送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隨機傳送進來,沒有人能夠預測到自己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如今李濟已經在華夏區內闖下了諾大的名聲,要是李濟父母有所注意的話,是不可能沒有聽到過自己的名聲。
然而直到現在,李濟來到這裡都快五年了,自己的父母仍然沒有出現在面前,那麼就唯有剩下最後一種可能了……
似乎注意到李濟的情緒有所低落,蔡邕也只好放棄這個曲線救國的想法,於是乎避而不談起來。
隨後,三人又就著揚州的形式商討了一番。
不得不說盧植是一個經驗老道的帥才,李濟只是稍微與對方商討一番後,便對廬江、九江一帶的世家、賊匪、蠻族等一眾勢力有所了解。
雖說這些時日以來,陸炳率領著錦衣衛暗中在廬江、九江一帶收集著重要信息,但畢竟錦衣衛建立時間較短,信息網還沒有完全鋪設出去,比起盧植這個幹了好幾年的太守仍然稍差幾分。
廬江郡目前最具有話語權的人,當屬於太守陸康,此人既是一郡太守,背景又是吳郡陸姓,德才又算是不錯的水平,因此陸康無論是在平民百姓之中,又或者是在廬江世家豪強之間,都有不錯的名聲以及威望。
而陸康之後,便是分布在廬江各郡縣之中的世家豪強了,也許這些世家比不得吳郡四姓以及會稽四姓,但有一世家讓李濟不得不著重注意起來。
那就是廬江舒縣的周氏,而這個周氏,就是東吳第一任大都督周瑜所在的家族。
舒縣周氏歷來有不少的子弟在漢朝中央或地方擔任各種要職,而周瑜的曾祖父周榮更是歷任過兩朝尚書,從祖父周景同樣不凡,甚至官至太尉。
舒縣周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門望族,日後更是因為周瑜的出彩,從而名聲大噪。
周瑜跟孫策同歲,這時候年紀已然有十三四歲左右的樣子,雖然年少,但才華格外出眾的周瑜,顯然有著出仕的能力。
李濟當然想要將這個素有美周郎之稱的周瑜收入囊中,但據他所知,早在黃巾時期,周瑜便與孫策相識,以他們兩人的性格脾氣,周瑜未必會選擇投靠他李濟。
除此之外,李濟還記得同樣是江表十二虎臣的陳武,以及大小喬,似乎也是廬江郡的人。
舒縣周氏之後,便都是一些李濟不太清楚的世家豪強,據盧植的說法,那些世家豪強為了保住家中基業抵抗蠻族的入侵,似乎各家各戶都囤積了不少的私兵。
世家擁有著一股數量不少的私兵,這可就有些麻煩了。
而九江郡這邊,由於劉繇不知兵事,被盧植鎮壓數年蠻族和賊匪都逐漸猖狂起來,李濟不用打聽都知道郡內存在著一股勢力不弱的賊兵,那便是由周泰、蔣欽率領的九江賊。
大概從盧植那裡了解到廬江、九江一帶的情況後,李濟將盧植等人送走,隨即派人將王猛喚到身邊,看是否需要調整接下來的攻略。
然而王猛仿佛一句話都沒有聽進耳朵里去,死死盯著蔡邕上門求親的消息。
「恭喜主公、祝賀主公,兩位蔡小姐才貌雙全,又是出身名門,若是主公將他們迎娶入門的話,定可以安撫人心。若是再誕下一子的話,那便更好了。」
自打李濟將王猛招募出來以後,王猛一直關注著李濟的婚姻大事,而且還是不是暗中考察當地世家內的優秀人選。
被送入府中的出身會稽謝家,日後的美人「謝夫人」謝靈韻,便是王猛的一大「傑作」。
只可惜王猛錯算了李濟的性格,李濟直至到現在,都沒有動手。
「主公無須擔心,迎娶蔡家二位小姐的事情便交由猛來處理吧。」
李濟只感覺王猛想做媒婆都快要想瘋了,於是乎無奈地揉起來有些發漲的眉心。
「娶妻之日當選一個黃道吉日,此事事關重大,我需要與蔡公好好地商討一番。不過在此之前主公可先納妾。娶妻納妾,多子多福啊。」
「主公府中不是還有出自王司徒府中的貂蟬小姐,還有謝煚的女兒謝靈韻。嗯……明智光秀將軍的表妹也是一個納妾的對象」
王猛感覺李濟娶蔡文姬、蔡貞姬還不太夠,索性還把李濟府中的「丫鬟」們也算上,這樣一來的話,李濟就得要一口氣娶娶妻納妾四五個了……
李濟雖然頭疼於媒人王猛的熱衷,但這計劃聽上去感覺還不錯。
他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小小的山陰縣的縣令,如今可是執掌一方的揚州牧、討逆將軍,跟李濟同等級的州牧郡守,家中早就已經妻妾成群,開了不知多少枝,散了不知多少葉了。
「主公剛才還提及到廬江、九江郡的世家,如果主公想要快速穩住局面的話,最好的辦法那就是娶下當地有威望的世家的女子。」
「猛就先行替主公考察一番吧,若是有女子能夠主公法眼的話,那就最好了。」
見著王猛越說越離譜,都快成為魔怔人了,李濟趕緊連忙喊停,方才打斷對方。
這要是不制止王猛的暢想的話,恐怕此人都想要將大漢公主拐到揚州這地方來,成為李濟的妻妾。
李濟看著口若懸河,大道理說得頭頭是道的王猛,不禁也有些後悔起來。
要是他還將戲志才、郭嘉、賈詡三人請過來,王猛或許也不會如此著魔,但以這幾人的厲害,李濟覺得他們一定會加入王猛的陣營之中,想盡一切辦法都要說服李濟娶妻納妾。
無他,主公的子嗣對於一個勢力來說,就如同定海神針一般,有子嗣留存與世間,就算李濟日後身死,王猛他們這些大臣也能夠簇擁李濟的血脈,繼續拉扯著旗號打下這片天下。
「罷了罷了,此事先交由景略來處理吧。」
蔡邕做夢也不會想到,之前的曲線救國做不到,李濟卻被王猛成功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