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1章 元袁私交,袁紹心思
為了將這一千步卒,以及大批的以弓弩和弩矢為主要的物資送進玉門關,敦煌可謂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敦煌主將蒙驁,被冒頓擒殺於曠野。
大將馬援,亦為蓋蘇文所殺。
竇憲率領黃金火騎兵,和拖雷的探馬赤軍進行了一場殊死之戰。
經此一戰,所剩下的六千黃金火騎兵傷亡半數,方才突圍而出,可也同樣也給探馬赤軍造成了五千的傷亡。
經歷過這一戰之後,不管是晉軍的黃金火騎兵或者是元蒙的探馬赤軍,這兩支精銳部隊都已經元氣大傷。
而同樣經歷過這一戰之後,現如今的晉軍,在涼州西部也只剩下玉門關鞠義一軍,以及四處逃竄的三千黃金火騎兵。
但是,也正是因為得了這一批支援,身處於玉門關的鞠義,才最終成功堅持到了蘇定方西州兵馬的到來。
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
而此時的冒頓大營之中,攣鞮稽粥被五花大綁的押解在地上,而在上方,正是黑著臉色的冒頓。
當他聽說了玉門關那裡的事情,聽說了太守韓琦帶領一支兵馬進入玉門關之後,他就讓人直接將攣鞮稽粥五花大綁了起來。
這一戰,攣鞮稽粥有大過,其過當誅。
如若不是他沒有識破敵軍的虛實,反而再三求取援軍,傳來了虛假的情況,冒頓絕對不可能給馬援帶領兵馬前往玉門關的機會。
而玉門關對於整個西州和涼州的戰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攣鞮稽粥的這一個失誤,影響到的很可能就是整個戰場的結局,很可能就是這一場元蒙傾國之力而戰的結局。
馬哈木、拖雷、蓋蘇文,都已經派人起來詢問情況,雖然名義上是詢問,可是,在冒頓看來,這其實就是一種問責的表現。
故而,他也不得不將攣鞮稽粥五花大綁。
攣鞮稽粥被五花大綁起來之後,也是小心翼翼的跪在那裡,連大氣都不敢多喘一下,只想要儘可能的減低自己的存在感。
這一戰,他們元蒙雖然說將敦煌的晉軍力量殺的差不多了,而且也成功進入了敦煌城之內。
可是,得到的不過是一座空城。
敦煌城之內的糧草,以及其他所有一切的資源,等他們入城之後,都已經被損毀的差不多了。所有有價值的東西,幾乎都沒有被他們得到。
在這種情況之下,冒頓不憤怒,這情況才是不對的。
而這段時間以來,忽必烈那裡的好消息也在不斷傳來。
敦煌那裡,對於鐵木真而言,雖然不免有些瑕疵,讓他感覺有一些惋惜,可是,至少在總體上的結局,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好的。
而且,鐵木真真正指望的,還是位於西州的忽必烈、慕容恪和慕容垂他們,寄希望於西州的忽必烈、慕容恪和慕容垂他們能夠在這一戰之中發揮出最為關鍵的作用,而並非是冒頓。
更為讓他欣喜的是,隨著他和袁紹奴隸貿易的開始,第一批收穫也已經來到了草原之內。
袁紹得到了他們要求的西域戰俘,而鐵木真則是得到了他想要的兵器裝備、食鹽茶葉,以及兩百名工匠。
尤其是那兩百名工匠,雖然這些人對於袁紹來說不算是什麼,可是,對於鐵木真而言,他最看重的卻是這些人。
甚至,在所有這一場利益交換得到的東西之中,對於鐵木真來說,這些工匠才是最重要的,或許對於當時的作用,這些工匠比不上那些裝備戰甲,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工匠的作用遠遠不是那些簡簡單單的裝備戰甲可以相比的。
元蒙想要進一步發展國力軍力,就必須擁有大量的工匠。而這些人,也是接下來元蒙兵種全面化發展,大規模進行步兵改革所必須的存在。
其實,這兩百名工匠,並不是劉備願意交易的,劉備答應交易的東西,也就只有兵器裝備、食鹽茶葉這些物資一類。
而這些工匠,是袁紹為了和鐵木真交好,他自己做主,答應了鐵木真的這一項要求,是他單人和鐵木真之間的交易。而且,還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私下秘密的交易。不止隱瞞了劉備,而且,也隱瞞了這中間要經手的幽秦。
袁紹之所以為了和鐵木真交好,一方面來講,是為了給之後打好基礎,萬一等到不久之後,他們也有了像鐵木真進貨的需求。
再則,也是為了向鐵木真求取戰馬。故而,這才不得不被鐵木真所拿捏。
而這兩百名工匠,也讓鐵木真看到了從袁紹身上打開缺口的希望,畢竟,不管是劉備或者是幽秦,類似的請求,對方都沒有開口。
如今,終於在袁紹的身上打開了缺口,這又怎能不是一件美事?
至於袁紹所想要的所謂奴隸和戰馬?
這對於鐵木真來說,算得了什麼大事?
他想要奴隸,如果元蒙這裡不夠了的話,鐵木真還可以派人繼續去抓,大不了繼續向西就是了。
冒頓汗國的建立,有一部分的原因,同樣也是鐵木真處於繼續向西擴張的戰略而來。
雖然說,從他們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似乎再往西的遠方,有一個龐大的帝國矗立在那裡。
不過,那個帝國現在距離他們還很遠。
他們在西部,依舊還有一定的擴張空間。
而袁紹所要求的戰馬,那對於鐵木真來說更加是九牛一毛的小事了,這些東西,對於草原來說,算得了什麼?
對於袁紹珍貴的東西,但對於鐵木真來說就不一定了。同樣,在袁紹眼裡,那些不怎麼樣的工匠,但對於鐵木真來說,卻是元蒙目前最為渴望的。
故而,袁紹在代替劉備提出交易的同時,也為他們自己提出了交易,這件事情,反而正中鐵木真的下懷。
不管如何,不管這場交易未來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但至少在目前來看,對於他們雙方而言,都能夠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至少在現在,能夠達到這一點,那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