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3章 三日下會稽,興兵攻豫章
吳起用兵,雖然並不是王翦那種穩紮穩打的風格,但也從來都不以侵略如火為著稱。
可是,攻揚之戰,吳起卻很難得的表現出了他侵略如火的一面。
不過短短三日的時間,江東四郡之一,就已經落入了吳起的手中。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幾乎沒有給揚州軍勢力任何可以反抗的餘地。
現如今的朱元璋勢力,其實,極度缺乏那種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這也進一步導致了如今揚州情況的不堪。
朱元璋他本人或許有足夠的資格和吳起交手,可他本人卻在荊南之中遙控整個戰局,順便也對抗楊素。
而朱元璋麾上荊州大都督徐達,這個時候,正在長江邊上駐防,防備著屯兵在赤壁的白起,防止對方真的在柴桑登陸。這一點,對於如今的朱元璋勢力來說,尤為重要。
至於伍子胥,他本人這個時候更加是任務重大,在吳起興兵揚州的情況之下,整個朱元璋勢力之中,擔子最大的一個人就是他了。壓力最大的一個人,也同樣是他。
一旦讓白起的兵馬成功登陸,或者在江淮戰場結束之後,江淮戰場的晉軍兵馬南下,整個揚州和荊南都會無藥可救。
這個時候,伍子胥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能不能將晉軍抵擋在長江以北,他的水師是最為重要的一支力量。
至於剩下的那些,朱棣這個時候幾乎可以說是已經處於十死無生的環境之中了,深陷於江淮戰場的他,這個時候早就已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除去這些人之外,最後一個有足夠能力的王齕,當初已經戰死在了交州之內。包括宋缺,他同樣沒有在殘酷的交州戰場之中走下來。
至於剩下的那些,如湯和、陸抗、鄧愈、胡宗憲、桓溫一流,放在單獨的一個時代之中,他們自然也是名將無疑,就算是在當世,他們同樣有名將的稱呼。
只是,同樣是名將,對比起吳起這一類的話,就沒什麼可比性了,根本無法真正的阻擋吳起。
大將胡宗憲親自坐鎮會稽,但是,卻幾乎一觸即潰,不過短短三天的時間,整個郡就全部陷落。
莫非是胡宗憲是什麼無能之輩,就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
但這又怎麼可能?
胡宗憲,他在歷史之中,也是留下赫赫聲名的人物。
說起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戚繼光、戚大將軍,他的一生未嘗敗績,打得倭寇是抱頭鼠竄。也有人想起俞大猷將軍,在浙江抗倭屢建奇功,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然而,最開始的戚繼光還在山東默默無聞,俞大猷則被降職留用,徐渭還在衝擊鄉試,唐順之還在賦閒,譚綸則擔任著台州知府。
這些人,隨著胡宗憲擔任浙江巡撫,主持東南沿海的抗倭事宜後,在未來的幾年裡逐漸發光發熱;正是胡宗憲這個伯樂,發現了他們這一群千里馬。
戚繼光最擅長的本事是操練兵馬,但明朝的武將,連操練兵馬最基礎的招兵權都沒有,但是胡宗憲二話不說給了戚繼光授權,讓戚繼光完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義務招兵。不僅如此,胡宗憲還積極調動物資,給了戚家軍優厚的待遇和裝備。
他還給予戚繼光自主指揮權,才有了戚家軍在抗倭戰場上的靈活打法,讓倭寇出其不意最終大敗。可以說沒有胡宗憲在朝堂上斡旋,就沒有戚繼光心無旁騖的殺敵,沒有胡宗憲的戰略指揮,戚繼光只能日日夜夜疲於奔命。
關鍵是胡宗憲還不是個只會在背後指揮的人,作為東南沿海的抗倭主帥,身為文官的他多次親臨抗倭一線帶頭衝鋒,打破了很多人對於文臣文弱的刻板印象;可以說東南沿海的抗倭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胡宗憲剿撫並用的策略。
《國榷》一書就將胡宗憲和明代宗朱祁鈺時期的于謙于少保並稱。
雖然說他也有很多的污點,但從這一方面來說,他也能夠擔得起民族英雄這四個字。
可以說,這是一個綜合能力相當出色的人物。
可是,這一戰,包括他本人在內,再加上揚州大將董齊、楊溫、桓振等眾多名將,悉數戰死。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戰死在勾陳的手中,相比之下,玄武的性格就比較平和了,並不喜歡殺戮。
而且,玄武也是一個慢性子,也沒有那麼多建功立業的想法,在戰場上的動作也非常慢,攔住了一個正要突圍的嚴畯,可也並沒有傷害對方的性命,一拳頭將對方砸暈之後,就直接讓身後的士兵將他五花大綁了起來。
比起一出手就非死即傷的勾陳的話,玄武幾乎可以算上是一尊活菩薩了。
這一戰,不僅是雙方主帥在能力之上,天差地別,
而且,雙方的兵力也有著質的差別,不僅是在數量上有著質的差別,在質量上,同樣被拉開的差距。
如今的江東四郡,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會稽在各方面來說,是重要性相對最差的一個了,也只有一萬兵馬留守。並且,基本還是以世家族兵為主。
江東四郡,北邊兩個,不僅有著大本營吳郡,而且要防止江淮戰局結束之後,江淮地區的晉軍南下,兵力當然不能少力。
會稽旁邊的豫章,則是朱元璋的側翼,兵力同樣不能少。
反觀吳起所部,他率領的卻是這一路上不斷大勝的情況之下士氣最為高漲,並且經過休整之後恢復了戰鬥力的百戰雄獅。
此外,吳起帳下,還有著玄武、勾陳、九鳳等一眾大將,在這方面,也遠遠不是一個胡宗憲可以相比的。
朱元璋勢力,在王彥章、張顯圖、焦本忠、伍戈、陸耳這一眾神將先後戰死之後,現如今,只剩下一個生死不知的朱全,以及江淮地區的英布,跟在徐達身邊的姚子林、鄧子龍。
最後一個,那就是從交州一路逃亡至揚州,如今正把守朱元璋大本營吳郡的陸壓了。
而吳起兵下會稽,留下大將秦瓊與尉遲恭領三萬兵馬坐鎮會稽,威逼吳郡,至於他本人,則是領餘部兵馬,一路西進,兵壓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