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雛鷹的榮耀> 第361章 323,邊界

第361章 323,邊界

2024-11-05 02:02:37 作者: 匂宮出夢
  第1309章 323,邊界

  經過了許久的惆悵之後,艾格隆又帶著夏奈爾以及自己身邊的隨從們,返回到了楓丹白露宮當中。

  雖然還很年輕,但是經過這幾年的血與火的鍛鍊之後,他的意志已經無比堅定,更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所以即使在蘇菲面前萬般不舍,但是在回到了宮廷當中之後,他又很快恢復了往日的狀態。

  不久之前的叛亂事件,曾經極大地衝擊了輿論,但是經過這一番風波之後,圍繞著它的輿論已經被漸漸地平息了。而當「貝里公爵夫人已經確認懷孕」的消息傳出之後,公眾的注意力,立刻就從兩個統治家族的政治鬥爭,轉移到了這個驚天八卦本身上面。

  一開始,許多人還不信,但是在經過政府特別批准的幾位名流和外國公使,輪流探望過身陷囹圄的夫人之後,一切都已經被證實了。

  守寡十年的王妃懷孕了,孩子的父親到底誰?

  這個問題,對民眾來說,可能比任何政治話題都要有意思許多,所以一時間,在街頭巷尾當中,人們紛紛對這個爆炸性新聞津津樂道,提出各種猜測。

  這也是帝國政府希望看到的結果。

  在這種「穢聞」的衝擊下,波旁王室原本就不多的威望勢必會造成極大衝擊。

  而且,普通民眾的觀感還在其次,保王黨內部的精神衝擊還會更加劇烈——留在法蘭西的保王黨遺老遺少們,原本對敢於回國造反的王妃充滿了憧憬和同情,哪怕她的造反失敗,也不減他們對她的尊敬,然而當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原本的憧憬和同情,卻瞬間變成了被「背叛」的憤怒。

  這一點上,這些人倒是一貫很有意思,他們對貴婦人們樂此不疲,但是對王后們的貞潔卻看得很重,在他們眼中王室血脈不容玷污,所以對居然「結出碩果」的貝里公爵夫人怒不可遏。

  總之,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深感背叛和失望的保王黨支持者們,也拋棄了之前的同情,有些人暗中唾罵,有些人則選擇冷眼旁觀,這一場原本註定被被當成「壯舉」的悲劇,突然就以一場鬧劇戛然而止。

  不過,在艾格隆和塔列朗親王的命令下,政府的官方喉舌們,卻沒有再對此事幸災樂禍大加嘲諷——畢竟事實俱在,已經不需要他們再添油加醋什麼了,再去多說反而顯得對一位落難女士過於嚴厲,倒不如故作寬大。

  波拿巴家族和共和派的支持者們歡呼雀躍,嘲笑這一出「聖母蒙塵」的鬧劇,而保王黨分子們則如喪考妣,誰也不遠再多說什麼,心裡則對波旁王朝的「第二次復辟」更加絕望了。

  而不管輿論環境如何,艾格隆現在要著手處理整個叛亂事件的最後餘波了——

  也就是,論功行賞。

  在經過陸軍部內,經過仔細的評判之後,陸軍大臣蘇爾特元帥,帶著自己的秘書們來到楓丹白露宮,並且呈遞上了一份立功者的名單,準備經由艾格隆御批來分別表彰。

  雖然艾格隆平時並不會幹涉元帥對陸軍的管理和人事調度,但是涉及到軍內「陟罰臧否」的大事,事關君主核心大權,所以哪怕一向是專橫的蘇爾特元帥,這次也不敢越俎代庖,真的繞過陛下獨自完成表彰,而是要擬好名單之後由陛下批准,走一個必須的程序。

  而艾格隆對此事自然也極為重視,因此在元帥一來,他就把元帥召見到了自己的面前,然後拿過了他送來的名單,仔細審閱起來。


  雖然這一次平叛,主力軍是艾格隆率領的近衛軍,但是「頭號功臣」,所有人都無法否認,那就是當時在雷恩任職駐防司令的皮埃爾·普瓦圖將軍。

  在1830年艾格隆趁機奪權之後,奪取了陸軍大權的蘇爾特,把自己這位之前投閒置散的親信,從默默無聞的邊防軍官提拔為將軍,並且放在了「人心不定」的西部,並且暗中授予了他緊急平定有可能發生的叛亂的重任。

  事實證明,元帥沒有看錯人。

  這位將軍作為蘇爾特元帥的心腹,在危急關頭幾乎完美地執行了事前制定的計劃,快速封鎖了西部各省,搶占了交通要道,並且在海軍的配合下控制住了海岸線,把叛賊們的影響力壓縮在了一個極小的區域之內,為艾格隆的平叛贏得了最寶貴的時間。

  而在後來艾格隆率領近衛軍趕到之後,他又是跟隨在艾格隆的身邊,以最高顧問和副總指揮的行事,協同陛下平定了叛亂。

  可以說,這場叛亂能夠這麼快、而且以這么小的代價平定,這位將軍絕對居功至偉,無論是誰都承認這一點。

  而艾格隆哪怕明知道他是蘇爾特元帥親信,也並不打算否認這個事實。

  在名單上列為首位的他,將從少將升為中將,也就是說,短短兩年多時間,他就完成了將官的兩級跳,離元帥好像也只有一步之遙了。

  艾格隆對這道升遷令沒有異議,直接拿起筆在上面打了個√。

  「普瓦圖將軍確實是陸軍當中的優秀將領,足以成為全軍的楷模。」他還順口問了元帥,「那麼,在他提升軍銜之後,您打算把安排到哪兒?調回巴黎嗎?」

  「原本我是希望將他調回巴黎,協助我管理陸軍事務的,陛下。」元帥微微低頭,貌似恭敬地回答,「不過,普瓦圖這小子卻有另外的想法。」

  「他想怎樣呢?」艾格隆好奇地問。

  「他說他不喜歡在巴黎,沉溺在繁重的文牘工作當中,他更希望在戰場上為國家建功立業,所以,他跟我申請說想要調任到北非,去和帝國真正的外敵作戰——」蘇爾特元帥小聲回答。

  艾格隆沒有立刻回應,而是冷冷地掃了元帥一眼。

  自從復辟之後,一直以來為了「酬功」,他都把陸軍的人事大權都交給了元帥,但是以他的性格,他自然不可能完全信任元帥,尤其是把這麼核心的軍事大權都委託給別人。

  所以,在放權的同時,他也玩了自己的花樣:一方面,他拼命集中資源,重建近衛軍,並且不斷擴大其編制,並且用自己的親族們充任近衛軍的軍官,作為自身的「保命符」;另一方面,他啟用了年邁的蒙塞元帥,讓這位名聲極好的元帥,前往北非統領當地的殖民軍,以此作為自己的「自留地」。

  蒙塞元帥雖然戰功和威望都無法和蘇爾特相比,但同樣也是帝國時代的老帥,在軍內也飽受崇敬,有他在阿爾及爾,艾格隆自然就握住了軍內的一部分核心力量。

  當然,考慮到元帥已經過於年邁,不可能長期在那裡坐鎮,所以艾格隆也把自己另外一個重要親信特雷維爾將軍派過去「刷軍功」,然後利用這位將軍在那裡構建班底,以此來鞏固艾格隆自身在軍隊中的控制力。

  然而,今天,蘇爾特元帥卻提出,要讓自己的親信普瓦圖將軍前去北非。

  即使他不去搗亂,但至少也會影響到特雷維爾將軍一派人「刷軍功」,進而影響到艾格隆扶植特雷維爾將軍一步步崛起、以制衡元帥的布局。


  偏偏有功之臣「為國建功立業」的請求,在這個時間點上,艾格隆還真的無法反駁。    普瓦圖將軍作為平叛第一功臣,他想要去為國立功卻被自己雪藏的話,說出去自然會讓將士們寒心吧。

  一想到這裡,艾格隆突然又有點後怕,如果自己不是第一時間就親自率近衛軍前去平叛的話,那等蘇爾特元帥自己調集親信們平定叛亂,那再來一次論功行賞,幾乎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讓這些人去北非,把自己在軍內剛剛培養起來的班底全部接盤過去了。

  果然……這個老鬼還是難纏啊……艾格隆心想。

  在原本的歷史上,蘇爾特元帥也和奧爾良家族合作,並且長期執掌陸軍大臣,甚至還出任過首相,為了「感激」他貢獻,路易·菲利普國王還封他為大元帥,也讓他成為法國歷史上極少數獲得此項殊榮的人。

  而在後來,元帥在接近掌權20年之後,才在1848年革命、七月垮台之後安然退休,最後得到了善終。

  大多數元帥雖然戰功赫赫,但是他們的才能僅限於軍事領域,但是誰能想到,蘇爾特元帥玩弄權術居然也是一把好手呢……

  從古至今,軍隊都是君主最核心的權力來源,也是王朝的命脈,所以他對此有著異乎尋常的重視。在艾格隆看來,在軍內獨攬大權的蘇爾特元帥,所擁有的權威是自己「借」給他的,對方是自己的高級合伙人,但終究也是自己的手下,所以他絕不能允許對方真的覺得自己可以肆意行事。

  他和奧爾良家族不一樣,他表面上要當立憲君主,天天高喊著要尊重民意,但實際上他絕不容許任何人侵犯自己的權柄。

  而現在,元帥就在暗中不動聲色地動搖自己的權柄了。

  這是一種試探,更是一種冒犯。

  但是,在這個時候和元帥爭吵,顯然並不明智。

  蘇爾特元帥和他的親信們為他的復辟提供了巨大幫助,他們有權「分蛋糕」,這一點艾格隆也認可,而且不管元帥權欲有多麼重,但是他也在兢兢業業地保衛著波拿巴家族的江山(哪怕是在為自己保衛的),這一次平叛戰爭如此賣力就可見一斑了。

  他不會容忍一位「蘇爾特首相」或者「蘇爾特大元帥」,但是於情於理,他都應該尊重一位「蘇爾特元帥」或者「蘇爾特大臣」。

  於是,在兩個人短暫的沉默當中,艾格隆思考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

  「作為有功之臣,普瓦圖將軍還有如此進取心,真的非常讓我感到欣慰。」艾格隆輕聲回答,而這也意味著他認可了元帥的要求,「既然他想去北非為帝國開疆拓土,我當然非常樂意。」

  「陛下……我替他謝謝您。」蘇爾特聽後,立刻恭敬地向艾格隆行禮,「請您相信,普瓦圖將軍一定會為您肝腦塗地,他已經證明過這一點了。」

  蘇爾特想要大權獨攬,但不想要篡位,這也很好理解,他畢竟沒有波旁的「血統」也沒有拿破崙的「神性」作為依仗。

  所以艾格隆也安撫一下蘇爾特元帥,畢竟他雖然一直有意在扶植和擴張自己親自管轄的近衛軍,但他並沒有「冒犯」這位元帥對整個陸軍指揮權的想法,至少現在還沒有。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我覺得正好我們趁勢改變一下整個北非駐軍的指揮體系了——」艾格隆突然話鋒一轉。

  「陛下……您指的是?」元帥愣了一下。


  「蒙塞元帥已經太過於年邁了,他幾次跟我上書,請求能夠解甲歸田,和兒孫們共度晚年。」艾格隆不動聲色地說了下去,「考慮到他在我登基之前前去北非,穩定住了那裡的局面,為帝國、為我立下了如此功勳,我不忍心一直違背這位老帥的心愿……所以我,認為,現在是時候召他回來了——」

  「那麼誰接替他呢?」元帥下意識地問。

  然後,他立刻就想到了結果。

  果然,正如他預料的那樣,陛下給出了明確無誤的答覆,「自然是讓特雷維爾將軍來接任了,他年富力強,而且精力充沛,更加戰功累累……除了他之外,您認為還有誰適合呢?」

  自從被艾格隆派去北非之後,特雷維爾將軍隔三差五就四處出擊,掃蕩周邊的部落,可謂是「捷報頻傳」,雖然這些捷報,戰績只是針對北非的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部落而已,相比於當初規模宏大、血雨腥風的拿破崙時代,這些戰功也算不得什麼。但是在如今這個時候,他卻是帝國開疆拓土的功臣,這一點誰也抹殺不了。

  所以,讓蒙塞元帥退休,讓特雷維爾侯爵接任,雖然有些「倉促」,但也說得上是名正言順,畢竟蒙塞元帥已經年近八旬,退位讓賢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而只要侯爵接任北非總司令,那無論蘇爾特元帥怎麼滲透,特雷維爾侯爵都是他們的上級,功勳有他的份,而且他也無法限制到特雷維爾侯爵,甚至可能反而被侯爵分化和「招攬」。

  艾格隆相信,以侯爵的本領,一定可以將整個駐軍都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裡,扶植起屬於他的黨派。

  遠在北非的特雷維爾侯爵顯然不會想到,就在巴黎兩個人不經意的言談之中,他的「仕途」突然又天上掉餡餅,白白地撿了一個大便宜——當然,這個位置本來就是艾格隆預定給他的,只是提前一點而已。

  面對艾格隆突如其來的提議,蘇爾特顯然有些驚訝,但是一時間他也想不到任何反駁。

  於是,他在沉吟片刻之後,只好笑著點了點頭,「我也認為這樣非常合適,陛下。」

  在兩個人的笑容當中,他們又完成了一次不經意的交鋒。不過至少,他們一直都還是「各取所需」,維持著其樂融融的君臣形象,也算是保住了彼此的體面。

  這一老一少兩個人權欲都非常重,而且彼此性格非常強硬,所以他們註定會產生許多「摩擦」,然後在這些摩擦當中漸漸地明白了彼此的「邊界感」。

  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決定了兩個人最後到底是互相容忍還是互相翻臉。

  就艾格隆而言,他當然還是希望這段「君臣佳話」能夠一直延續下去的,他比對方年輕了足足四十多歲,完全可以等到給他自然送終。

  而等他死後,那就再也沒有人配得上他這樣的待遇了。

  對蘇爾特元帥這種元老重臣,艾格隆願意給予最大的尊重,與他們分享權力,但只要元帥退休或者老死,他的那些手下們,在艾格隆就不再算是「合伙人」了,而只是「臣僕」而已,他想要怎麼安排都可以隨便擺布。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