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可為太師
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被押上來時,正德皇帝正坐在主位之上,吃著烤羊腿,喝著馬奶酒,突然明白為什麼太宗皇帝喜歡北征了。
草原上的烤全羊和馬奶酒,就是比宮廷里的好吃好喝!
他抬頭看向這位蒙古人的濟農,笑著說道:「在京城之時,朕就聽聞過你的勇猛,今日一見,倒也不負盛名,能與仇卿斗上數十回合。」
所謂的濟農,就是蒙古語中親王的意思。
宣德八年,脫脫不花被立為岱總汗後,以其弟阿噶巴爾濟為濟農輔政,自此便有了這個職位,一般由大汗的兄弟或者兒子擔任。
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單膝跪地,言語中帶著幾分不解的問道:「尊敬的皇帝陛下,草原與中原近來相處融洽,卻不知為何,您會帶領軍隊,打到這裡來?」
「融洽嗎?」
正德皇帝擦了擦手,冷聲說道:「弘治八年,巴圖孟克與火篩三次攻入遼東,到處殺掠。第二年又騷擾宣府、大同、延綏。弘治十一年,你們嫌回賜少,進攻了宣府、密雲、寧遠等地。」
「這還只是一小部分,朵顏衛花當,今年剛剛在邊境溜達了一圈。還有亦不剌,至今都在騷擾朕的西北。」
「現在你跟朕說融洽?哪裡融洽了?朕只看到你們的無恥索取和強取豪奪!」
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低著頭,緩緩說道:「若是因為我未能約束好部眾,驚擾了天朝邊境,我願意進京向陛下請罪,賠牛羊也罷,賠金銀也可,只求皇帝陛下,退兵罷戰,兩家和好。」
「你能代表你父親麼?你不能的,所以你說的,不算!」
正德皇帝笑著搖了搖頭:「朕的詹事府詹事曾經說過,感受痛苦、考慮痛苦、接受痛苦、了解痛苦,不了解痛苦的人,是無法了解真正的和平。所以,朕親自來教巴圖孟克如何才能實現兩家和好之舉。」
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心中一顫,這位皇帝與以往的中原帝王不同,他為何如此.離經叛道?!
想到這裡,他抬頭看著正德皇帝,言語中多了幾分憤慨以及自己都沒察覺的恐慌:「皇帝陛下偷襲土默川,想必也是知道父汗率軍南下,若是父汗此刻回援,以皇帝陛下的兵力,怕是無法抵擋父汗的十萬大軍吧!」
「朕很期待,他回來的時候,還能有十萬大軍。」
這時,一名親衛進入大帳,半跪在地行禮後說道:「啟稟陛下,蒙古濟農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長子·鄂爾多斯部領主孛兒只斤·袞必里克、次子土默特部首領·孛兒只斤·俺答、幼子兀慎打兒罕剌布台吉,均被抓獲!」
巴爾斯博羅特頓時臉色大變,而正德皇帝揮了揮手說道:「先照料著吧!」
「是!」
傍晚的喀喇沁部,歐藏華身穿盔甲來到了傷員營,這裡有好幾個大帳,有些帳篷中傳出一聲聲痛苦的哀嚎,也有的帳篷很是安靜。
歐藏華進入一個安靜的帳篷之後,這裡瀰漫著酒味,傷員們躺在床上,根本無力呻吟。
他走到一個頭上綁著麻布的百戶身邊,那人看清來人,有些激動的說道:「歐、歐大人」
「許大蔥,你躺好。」
歐藏華輕輕按住想要起身的百戶,言語嚴肅的說道:「你好好養傷,我帶你們出來,也會帶你們回家。」
此人正是來自江西的中層武官,是當初聽了歐藏華課程的人員之一,識了字明了理,所以被挑選入了京營。
「多謝歐大人,難得歐大人還記得我,我們相信您!」許大蔥聽到歐藏華的話,眼含熱淚的點了點頭。
「怎麼會不記得呢?你也被我罰跑過圈啊!」
歐藏華笑了笑,看了一眼他的斷腿,又看了看其他重傷人員,語氣溫和的安慰道:「大家都別擔心今後的生活,我會給你們安排好的。」
重傷人員聽到歐藏華的承諾,一個個都感動的眼眶含淚。
歐藏華又安慰了幾句,看了看他們的食物,才放心的離開,前往下一個帳篷。
這麼一圈走下來,大傢伙都知道了歐大人的承諾,這些漢子無比相信他,士氣逐漸恢復了起來。
次日拂曉,當第一縷陽光照亮天際,蒙古大軍再度發起了凌厲的攻勢。然而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明軍展現出了超乎想像的磅礴士氣,儘管人數上遠遠少於蒙古大軍,卻依然頑強的抵擋住了他們一輪又一輪的猛烈進攻。
這一回,達延汗和鄂爾多固海親臨前線,近距離的觀察了火篩的指揮。
達延汗的第五子,年輕的斡齊爾博羅特挺身而出,慷慨陳詞:「父汗,我願親自率領三千精兵,誓將此地攻克!」
達延汗輕輕搖了搖頭,看著前方的戰局緩緩說道:「孩子,你難以成功的。並非你的勇氣和能力有所欠缺,而是火篩的指揮已經無懈可擊,只是對方的防禦更勝一籌,可以稱之為固若金湯。」
「他就像是伊克圖爾根河中間的一塊磐石,堅不可摧,即便是洶湧澎湃的洪水也無法將其撼動分毫。」
鄂爾多固海聽到這話,就知道自己這個兄弟的老毛病又犯了,那就是喜歡對手的人才,若是有機會爭取過來,他願意付出人才想要的一切。
「派個信使過去,跟他聊聊吧!」達延汗望著前方,緩緩說道:「歐詹事若是願意,蒙古太師之位,我給他。」
「大汗,這也太慷慨了吧?」鄂爾多固海一聽,下意識的提醒道。
要知道達延汗在此之前可是費了老大的勁兒,才廢除了太師、丞相、知院和御史台等職務,重新恢復了蒙古傳統的濟農制。
現在為了一個漢人,就要恢復麼?
達延汗卻笑了笑,毫不在意的說道:「當初薛禪汗得聰書記,才有了大元。若歐詹事能助我恢復大元,區區太師之位,又算什麼呢?」
薛禪汗即為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聰書記則是元代漢人位封三公的唯一一人、上柱國、常山王、諡號「文正」的劉秉忠。
此人活躍於蒙元初期的政壇,對元代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發揮了重大作用。尤其是他對元大都的規劃設計,更是奠定了京城最初的城市雛形。
不過鄂爾多固海有些不屑,雖然歐藏華這些天的行軍布陣很出彩,卻也沒表現出劉文正那種兼備釋、道、儒之學,精通天文、卜筮、算術之道的程度。
達延汗並未繼續多言,此番不過是他的一次試探罷了。倘若歐藏華真的選擇投降,他絕無反悔之意,太師之位定會如約奉上。
可是對於一個毫無根基的漢人而言,即便有幸榮登太師之位,也難以成為左右大局的權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