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蟬睜開眼時,只看見一片開闊的水面,神女橋不見蹤影。
不遠處有一隊貨船停靠在碼頭上,碼頭裡還有駝隊出入,有力士卸裝貨物,漕吏拿著簿,記錄完這邊的貨物清單,又匆匆走向下一個裝卸貨物的地點。
場景很熱鬧,除了一切都是黑白二色,看起來與現世幾乎沒有區別。
這是清河坊水陸碼頭。
碼頭的規模不大,每日進出的貨量卻不少。正是麟功元年,聖人平復了百年妖亂,肅清商路,龍武關外諸羈縻州與外邦和大庸的交易又旺盛起來。
東陵、嶺南的日用百貨、糧油和鹽鹼,北襄的瓷器、藥材和絲綢從水路抵達這裡,又從旱路輸送出去。關外的香料、皮毛、牛羊從旱路來到此處,又經水路流向整個大庸。
這是現世的二十年前。
這一年發生了不少大事,可給貨棧腳店裡的說書人提供了不少素材。別提說書的,就連腳夫力士休息嚼餅子的時候,都愛掰扯那麼幾件家國天下、神仙妖魔的大事。
頭一件大事,自然是聖人即位不過兩年,就西逐妖魔龍武關外,平定了百年的妖魔亂世,天下從此太平。
土生土長的玄都人,說起這普天同慶的大事,都是眉飛色舞。
想那亂世中,不光有妖魔肆虐,又有軍閥四起,外邦虎視眈眈,大庸疆土逐漸被蠶食,以至於整個西岐都丟了,帝京玄都坐鎮的大庸中樞,竟逐漸變成了西陲,與龍武關一前一後,成了維護大庸尊嚴的最後兩道屏障,還得到了「帝關」這個壯烈又無奈的名頭。
作為玄都人,與大庸共過患難,親身見證大庸奪回尊嚴,當然是與有榮焉,恨不得個個以守關人自居。
可另一件事說起來,就讓玄都人有點憋屈了。
憋屈什麼?
還不是聖人西逐妖魔後,就改元麟功,下令遷都,把皇城定到玉京去了。
其實誰都知道,哪有把皇城放在邊陲的道理,先皇抵死不遷都,不過為了爭一口氣罷了。
可大傢伙嚼舌根子只圖個痛快,要個屁的道理,不必多想,只管說就是了。不敢說聖人的不是,就把鍋扣到欽天監的監正的頭上,說要不是那老東西亂觀天象,蠱惑聖人,聖人怎會棄玄都而去?
好在,那位曾十騎取五城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沒走,被封為鎮西王,留下鎮守玄都,這才讓玄都百姓於心稍安。畢竟坊間相傳,聖人即位前和這位鎮西王可是過命的交情。
況且玄都東邊還有一座浮玉山,有青雀宮裡的神仙頂著,就不怕關外的妖魔再攻進來。還有,前一陣兒兩教大能齊聚西方桃都山,共賀那位一幅山海圖收盡天下妖魔的神仙霞舉飛升,順便也合力關了大桃木間的鬼門,這下西方的流未必潔,源卻是清了。
這麼多影響國運的大事,都發生在麟功元年。
不過這麟功元年的一方畫境,倒與這些大事無關,只為一個市井中的普通人而生。
李蟬眺望遠方。
清河坊以外的地界,像是宣紙上打翻了淡墨,暈染出一片混沌。
……
「阿童復阿童,銜刀游渡江。」
「不畏岸邊犬,但畏水中蟲!」
若有若無的軟糯歌聲,盪起來一片漣漪,漣漪的中央是一雙小巧玲瓏的赤足,赤足的主人是個十來歲的漁家女。
漁家女坐在船頭,雙腳一下一下拍打水面。衣裳和頭巾很舊,卻是黑白畫境中獨有的一抹紅色。
姜和和哼著歌謠在船頭玩水,一邊用布擦拭船頭上嵌著的船眼睛,船眼睛由兩顆蚌珠打磨成梭形,成色不好,個頭卻不小,是祭祀河神的法器,安在船頭,大霧天出船都能辨認方向。
其實誰也說不好,船眼睛到底有沒有用,這或許只是漁民為祭祀河神找的由頭。
濮水是滺水的一道小支流,向來風平浪靜,又在玄都裡邊,沒出過什麼怪事,也沒有正神坐鎮。
但在大庸國,干哪行的,似乎都要敬神供佛才行,沒有正神,就自個找個什麼神供著,不管你求不求靈應法,這是規矩,按規矩辦事才叫人心安。
姜和和供的那位河神叫做「罔象」,這河神的來頭,要追溯到姜和和六歲時。
姜和和自幼失怙,與阿娘相依為命,六歲那年春天她隨阿娘出船,為了捕淺水處沒有的石鯗給酒樓賣個好價錢,沿城牆下的水關出了城。
那天有霧,到了臨近滺水的地方,船上出現異狀,像被什麼東西在水底撞擊,搖搖欲墜。
阿娘嚇得不輕,姜和和卻興奮起來,大叫「網上,網上!」想把那大傢伙撈起來。
奇怪的是姜和和叫了兩聲,船一下就不震了,那撞船的東西也銷聲匿跡。
回去以後阿娘拿出積蓄到城隍廟求神,廟裡庶務說,這是遇上了妖怪,阿娘便花香火錢,求來一道辟邪咒。
回到濮水畔,卻有老漁人說,這是遇上了河中野神,河中野神不比妖魔,不會害人的,若在船上貼了辟邪符,反倒會惹怒河神。
阿娘猶豫,有人勸,說你求得起辟邪咒,還請得起高人除妖麼?
誰不知道野神就是妖魔,可天下不知有多少妖魔,害了人的還沒除盡,誰有空管你這個?
等你被害了,那妖魔倒是非除不可,可那也晚了。
不如今日起把那河神供上,河神非但不會害你,還會護你行船。
阿娘這才醒悟,把那道辟邪咒洗掉。
老漁人問,那日河神是怎麼走的,阿娘說了,老漁人一拍大腿,說這就沒錯了,定是姜和和叫出了河神的名頭,河神感受到了你們的尊敬,這才離去。
河神罔象,河神罔象,錯不了。
阿娘遲疑,姜和和明明說的是把那東西網上。
老漁人不耐煩一擺手,婦道人家懂個什麼,那河神就叫罔象,水之精名罔象——這是貨棧里最見多識廣的那位老說書人親口說的。
姜和和和阿娘從那以後便開始供奉河神罔象。
供奉河神的規矩多,比供奉正神還多,幸虧不用花多少香火錢,當然,也求不到半道靈應法。
奇怪的是,從那時開始,阿娘就沒再遇上過怪事。
「阿童復阿童,銜刀游渡江。」
姜和和用腳撥水,一邊哼歌。
一群魚兒,黑的紅的,像是因為她的歌聲聚集起來,在她腳邊畫圈兒游著。
阿娘的罵聲從背後傳來,姜和和一個激靈,縮回雙腳,蹲在船沿上嘿嘿地笑。
阿娘氣不打一處來,供奉河神可不能往水裡扔東西,特別是髒污之物,女人的腳正是髒污之物,怎能近水?
舉手要打,又打不下去,只好指著她罵,總有一天你要被河神吃了去。
姜和和開始還笑,阿娘罵的難聽了,就往船邊一坐,小臉一沉,頭一撇,「吃了就吃了,就怕嫌河神我不好吃,把我又吐回來。」
阿娘一愣,怒道:「翻了天了你還。」
「別罵了別罵了,再罵人都不敢坐船了。」李蟬走下河堤,來到船邊,「船家消氣,生意要緊嘛。」
阿娘見有來客,對李蟬賠笑道:「小女頑皮,郎君見笑了。」
「不算頑皮,只是玩水,哪裡頑皮了。」李蟬看了一眼水底下散去的游魚,小聲道:「這女孩兒,天生通靈啊。」
阿娘沒聽清李蟬說什麼,李蟬已經蹲在岸沿上,問姜和和。
「你叫什麼名字?」
「紅藥!」
姜和和不假思索地回答之後自己愣住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喊出這兩個字。
眼前的這個青年看起來有點熟悉,她卻不記得自己見過這個人,不過,看著那雙眼睛,她莫名就感覺很親近。
阿娘罵道:「又發什麼瘟病!自己叫什麼,姓什麼都忘了?」
姜和和一個激靈,不好意思地紅了臉,看著衣角小聲道:「姜和和,我叫姜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