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場心靈的溯源與啟示
2024-09-06 13:39:38
作者: 杏園金三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詩,生動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氛圍,也充分說明了這是一個社會普遍性的節日,是人們掃墓上墳、緬懷先人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裡,我思緒萬千。
想起曾看到的一篇好文,感觸頗深,摘抄下來與朋友們共賞:
《 清明》
認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揚揚,路上的行人滿懷哀思,神情悽然。懷念先祖,心中自然萌生出德行的感召,老老實實做好這一世的人。
當我們站在祖先和親人的墳前,許多困惑便有了答案。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向何處?
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從哪來?靜靜地站立在塋冢之前,默然沉思,便能追尋到根源。我們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如此溯源而上,祖祖輩輩,必有其根,必有其源。家族如同大樹,開枝散葉,無論枝葉多麼繁茂,紮根大地的根基始終只有一處。這是融入血脈的深深眷戀,是我們的來處。父母健在時,人生尚有來路可尋;父母離去後,人生便只剩下歸途。
生者尋根,葉落歸根。只要有人煙的地方,就一定有血脈的傳承。難怪有人說,清明節就是中國的感恩節!
就如我,從小到中年,一直在尋覓自己的老家,也就是我的祖籍。為了尋根,跑了許多地方,如今總算有了些眉目。然而,身體狀況卻不再允許我隨心所欲地天南地北奔波,只能視情況而定。我是多麼渴望能尋到根源啊!
清明時節,更是一堂生動的人生課。
清潔、清廉、清淨,歸根結底,追求的無非是一個清白;明事、明禮、明法,說到底,無非是要做一個明白之人!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風拂面滌盪心靈,自有明月皎潔般的真、善、美。
在這滾滾紅塵之中,面對功名利祿,如果過於執著,拿得起卻放不下,為權、為錢、為名、為情而黯然神傷,不妨在清明時分去掃墓。在那裡,自會有另一種答案等待著你,讓你的心如同止水一般平靜,讓你超脫於物外!清爽做人,清白做事,便已足夠!人生豈能事事如意,但求問心無愧!
到哪去?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有多麼偉大,終有一天,這世間會將你的存在遺忘。「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當想到這一點,很多事情自然就能夠淡然處之,變得豁然開朗、悠然自得、樂在其中、坦然面對。
我是誰?
當明白了「從哪來、到哪去」,「我是誰」這個問題似乎也就不再困惑。
認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皆是自然規律。在這世間,你是子女,是父母,是夫妻,你身上流淌著華夏的血脈,是人類的赤子。
難怪有人說,清明祭祖,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任。來到這世上,我們安身立命,擁有自己的角色,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清明,它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責任的體現,是感恩的表達,是哀思的寄託,是心靈的寧靜,是思緒的延展,是傳承的延續,是教育的傳承。清明,更像是一種精神,一種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靈魂深處的精神。
認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我們一生都需要這個清明節日,讓每個人都明晰自己的責任,深知中華民族的傳承,承上啟下,代代相傳,讓這種精神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