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538章 鋼鐵和木材

第538章 鋼鐵和木材

2024-10-23 03:08:24 作者: 鳳凰北斗
  按照自己對工廠的認識調整火器工坊的布局,朱由檢希望燧發火銃定型後,能實現工業化、標準化生產,迅速擴大裝備。

  為此,他又詢問王承恩和呂祥等人道:

  「製造燧發火銃的原料,現在儲備多少了?」

  「能不能滿足三十萬支所需?」

  王承恩急忙回道:

  「兵仗局已經派人去福建採購建鐵,不日就會運來。」

  「宋先生也在遵化重建了鐵廠,並且按皇爺的指示,在遷安找到了鐵礦。」

  「如今正在按皇爺所說,在沿海擇地建鐵廠。」

  「就是海外的石油還沒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運過來?」

  遵化鐵廠因為木炭不足,在萬曆九年被撤。

  如今幾十年過去,那裡重新長出了一些樹。宋應星重開的遵化鐵廠,用的就是新長出的木材。

  不過這不是長久之計,朱由檢早已囑咐宋應星,摸索重油煉鋼,改進煉焦技術、用煤炭冶煉鋼鐵。

  但是現在的石油產地在陝西,重油運到這邊太困難。山西那邊的鐵廠,就就能延長產出的重油消耗光了。而且重油煉鋼技術不成熟,如今還在試驗。

  宋應星按照皇帝的指點,在遷安、灤州一帶發現鐵礦後,就知會地方官員疏浚灤河航道。同時按皇帝的指點,在沿海擇地修建鋼鐵廠。

  朱由檢給他指點了兩個地方,一個是秦始皇登臨碣石的秦皇島,一個是唐太宗記念曹姓妃子建立的曹妃殿。

  這兩個地方都是後世赫赫有名的港口,很有發展潛力。

  宋應星考察之後,也覺得這兩個地方適合建港口。最終在經過一番比較後,放棄了距離山海關很近的秦皇島,選擇了距離天津更近的曹妃甸。

  這裡是渤海最深的地方,不凍不淤,適合建立深水港。後世首鋼搬遷,就遷到了這裡。

  宋應星已經在著手平整土地、建立碼頭、建造海堤……在這一帶建鋼鐵廠。

  他倒不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所說的海外石油上,而是覺得建立在沿海,可以從南方進口木材燒炭。

  那樣就能在北方煉製出優質的鋼鐵,用於製造槍炮。

  朱由檢聽王承恩介紹這些後,對此點頭贊道:

  「這個鋼鐵廠可冠以皇家之稱,由內府監掌管。」

  「需要的資金從內廷撥付,其它方面讓地方官配合。」

  「宋先生為皇家鋼鐵廠煉出優質鋼鐵那一日,朕會為他授勳。」

  又提點王承恩道:

  「不要只盯著南方的木材,北方木材也能燒炭。」

  「寧遠伯國開荒就砍伐了不少樹,可以組織船隊去那邊給運過來。」

  「還有銃托用的木材,你們準備得怎麼樣?」

  火銃的原料除了鋼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木材。

  王承恩對此不太精通,呂祥道:

  「銃托所用木材,以核桃木最優。」

  「但是核桃木價格較高,家具也要用它。」

  「現在還沒有儲備足,仍舊差了不少。」


  紋理美觀而又堅實耐用的核桃木,是家具的常用原料之一。

  而且因為是經濟果樹,它的價格較高,儲備時遇到一定困難。

  朱由檢了解之後,想了想後世的槍托材料,似乎有核桃木、樺木等種類,他提示道:

  「讓江陵公國送來一些白樺木,試著用於銃托。」

  「還有,銃托的形狀要根據士兵反饋修改,讓它更加舒適。」

  說著,他還提起一個銃托,對它的重量皺了皺眉,又吩咐道:

  「銃托不要造得這麼厚實,徒然增加重量。」

  「只要能夠使用,越薄越輕越好。」

  「還有這抵肩的地方,可以挖成中空,用於放置引火孔針、引火藥瓶、毛刷、燧石等容易損失的小配件。」

  讓呂祥當場動手,把銃托底部挖開,只要不影響使用,重量越輕越好。

  這樣一番修改後,銃托的重量果然又輕了些。火銃的總體重量,同樣也能降低。

  然後他又指著一桿下放挖出槽的銃托,詢問道:

  「這杆銃托下方為何有槽,它用來做什麼?」

  王承恩在旁回道:

  「這是勇士營將士提出的,用來放置通條。」

  「可以把通條直接拍進去摳出來,比從通條孔中取放更加快捷。」

  「只是容易掉落,還沒有完全定下來。」

  卻是顧炎武、孫應元等人因為自流引藥系統封爵受賞後,軍中知情的將士,也掀起了改進火器的熱潮。

  他們都希望自己的改進能被皇帝認可,同樣得到爵位。

  這些改進,大部分是異想天開,但也有一些很有價值,促進了燧發火銃的完善。

  例如呂祥製作的紙包彈,就被人用更適合的油紙改進。而且還把油紙和彈頭一起塞入銃膛設計為常規操作,不再是之前設計的、緊急時才能那樣。

  在裝填彈藥時必須用到的通條,也被一些人省略。他們直接把稍小的紙包彈放入銃口,在地上把銃托狠狠一磕,紙包彈就落入銃膛了。

  不過這個動作對火銃有一定損害,裝備院並不建議這樣做。只是作為條件適合時,一種特殊的裝彈方法。

  他們更建議的,是勇士營的姬際可等人,參考兵器架設計的通條架。

  這種通條架,直接挖在銃托上,平時用一個卡扣固定,需要時直接打開卡扣,把通條從裡面抓出來。

  放回去的時候也能把通條直接拍回去,不用再對準通條口往裡面塞。

  它受到了一些人的好評,但是有可能遺失的特點,也讓裝備院不確定是否要採用這個設計。

  借著朱由檢視察的機會,它出現在了皇帝面前。

  朱由檢聽著王承恩的介紹,又拿著通條實際嘗試了一下,發現取放確實更方便。

  但是遺失的可能,也會增加很多。

  在思考之後,他說道:

  「可以用有彈性的鋼鐵或木材製造管卡,放在通條架的前後端,用它們把通條固定得更緊些。」

  「然後造一部分試驗,看看遺失的概率。」


  「只要提高不多,就可以採用這個設計。」

  畫了個管卡的形狀,讓呂祥尋找合適的材料製作。

  甚至他還提出不用在銃托下方挖一整條凹槽,而是裝兩個管卡,只給管卡挖凹槽,在平時把管卡放裡面。

  通條則仍舊放在通條孔里避免遺失,戰時把兩個管卡立起來,在取出通條推彈入膛後,直接把通條拍在管卡上。

  這樣既能在戰鬥時使用更方便,又能避免遺失,稱得上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這個辦法,得到呂祥等人的一致誇讚,認為皇帝確實是英明睿智,這麼快就想到好辦法。

  朱由檢對他們的馬屁敬謝不敏,而且他並不確定,這樣是不是個好辦法。

  他吩咐對提出有效建議的將士進行賞賜,只要被採納的,都至少提升一級。

  為了避免通條的遺失,他還吩咐呂祥在銃托尾部專門挖個孔,放入能分解組合的通條,用以在主通條遺失時,可以有副通條備用——

  後世很多槍械的通條,都是這樣放置。

  這個副通條,甚至不用是鐵製,用幾段細木棍即可,在緊急情況下備用。(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