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下發到軍中後,非常受到歡迎。
在皇帝嚴禁軍中賭錢後,他們對這種得到允許的遊戲非常喜歡。
尤其是紙牌的玩法非常多,除了原本的馬吊牌玩法之外,還有接龍、升級、斗莊家等新玩法。
很多精力過剩的士兵,喜歡在閒暇時玩紙牌。
上面的建虜高層圖象自然也被他們記住了,並且因為這些畫像,紙牌被稱為建虜牌。
又因為是為了平定建虜,也被稱為平虜牌。
常用的遊戲籌碼也是子彈,取代被禁止的錢幣。
崔南伊同樣很喜歡發到手中的紙牌,經常盯著千字牌上的豪格看——
這是入侵朝鮮的建虜中,賞格最高的人。
如果他能打死這個人,能獲得東江領那麼大的封地。
這對於他來說,可謂世代基業。
懷著這種想法的士兵很多,但是崔南伊卻是最認真的一個。
以前曾屬於兩班貴族的他,絕不願意一直做個平民。
尤其是跨過清川江,和建虜的小股騎兵相遇,用火銃和箭形彈輕易消滅對方後,他的信心就更足了。
很多狙擊小隊的狙擊手,享受到了單方面點殺的快感。對建虜的恐懼也一掃而空,把他們看了移動功勳。
停留在東江領的建虜士兵也是風聲鶴唳,因為他們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看到敵人是誰。
尤其是豪格對此最惱火,因為他的鑲黃旗,損失比鑲藍旗還要大。
這是因為大明對兩黃旗最為重視,功勳是普通建虜的一點五倍。
狙擊手自然更喜歡針對鑲黃旗的士兵,觀察手也更願意找他們。
這讓豪格憋了一肚子氣,感覺這次出兵,可謂處處不順。
在秋天這個豐收的時刻,建虜和大明朝鮮聯軍,展開了殘酷的殺戮。
明軍和朝鮮士兵,逐漸從最開始的劣勢,一點點把形勢扳回來。
靠著更優秀的武器,他們在小規模戰鬥上,已經不弱於建虜。
大軍則仍是守城,不和建虜正面作戰。
洪承疇在後方,一直收到請求,前線火銃手需要多配發箭形彈。
這種能在兩百步外殺敵的彈藥,在面對建虜時太有優勢了。
使用弓箭的建虜基本上只能挨打,無法做出反擊。
就算他們的騎兵發現後衝過來,火銃手也有充足的時間躲藏。或者再次裝彈,用箭形彈射中人馬讓對方停下來。
很多第一次上戰場的士兵,就這樣建立了信心。他們對手中的武器,現在非常信賴。
東江領長史陳子壯就提議,最好給每個士兵都配發幾枚箭形彈,讓他們遠距離殺敵後,消除對建虜的恐懼。
洪承疇對此也非常贊同,因為他也發現大明和朝鮮的士兵,最需要的就是破除對建虜的恐懼。
只要能打死一個建虜,他們之後就更有信心作戰。
箭形彈正是這種利器,可以讓建虜只挨打,很難做出反擊——
能夠遠距離殺敵的火炮,建虜現在還很少配備。而且火炮的移動不便,很難和火銃對射。
所以他同樣向朝廷請求,要多調撥些箭形彈。
這種彈藥,很可能是扭轉戰局的利器。
——
遠在京城的朱由檢,在看到這些奏疏後,對於箭形彈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早有預料。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朝鮮士兵先發揮了它的威力。
只能讓他感嘆朝鮮的射箭傳統太強大,天生就適合使用箭形彈。
這讓他把朝鮮做戰場的信心更充足了一點,認為朝鮮人在大明武器的加持下,能牽制更多建虜。
再考慮到新一代燧發火銃已經正在試製,朱由檢下令把燧發火銃和後裝火銃都送去朝鮮做試驗。
御營和巡捕營新軍正在使用的火繩銃,也被他從庫存中調出了一萬支。打算在新式火銃定型後,重新補充儲備。
箭形彈則因為製造不易,他只調撥了五萬發。
但是他把呂祥新定型的紙包錐形彈、一大三小球形彈,同樣運了過去——
這些為燧發火銃準備的彈藥,同樣也適合用於火繩銃。錐形彈的射程,也能超過弓箭。
只是因為新軍改用紙包彈需要更換操典,所以才暫時沒有換。
但是讓朝鮮士兵使用就沒有這個顧慮了,因為只訓練了一個多月的朝鮮士兵,根本無法按照操典作戰。
所以對待朝鮮兵,大明採用的是速成兵的形式,只要能夠發射火銃,就算是合格的兵員。
這種士兵,在冷兵器時代是不可想像的。
因為一個弓箭手,通常需要數年時間訓練。
要求低的長槍手,也需要練好隊列。否則面對騎兵,會被一衝即散。
不過到了火器時代,情況就發生變化了。只要是一個健康人,就能拿著火銃發射。
隊列訓練稍難點,那就乾脆不練。直接讓士兵學會射擊後,作為散兵出戰。
朝鮮北部多山的地形,也非常適合散兵伏擊作戰。
洪承疇、曹變蛟等人對朝鮮士兵的訓練,就是採用這種方式。用半個月時間讓士兵學會基本的裝填火銃,再花半個月時間實彈射擊,讓士兵知道基本的散兵作戰口令。
然後這種一個月速成的士兵就會被送到戰場上,和建虜展開戰鬥。
經歷幾場戰鬥還能活下來的,就能稱得上老兵。
大明再挑選有戰鬥意志的老兵進行訓練,把他們訓練成精銳。
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源源不斷地訓練士兵,然後投入到東江領前線去。
這種訓練方式的優點是非常快,能夠迅速擴充大量兵員。
缺點就是比較費命費錢,士兵損失會很大,還有很多火器會損毀。
但是大明官員對此不在乎,因為損失的朝鮮士兵只要沒有大明公民身份,就不會計入大明軍隊戰損。
無論朝鮮士兵傷亡多少,朝廷都不會責怪他們。
至於火銃的價格,相比長槍和弓箭並不貴。尤其是使用鉛彈時,相比箭矢的成本還更低。
就連大明裝備院精心製作的火銃,價格也不過四兩多。相比建虜的首級賞金,可謂是低多了。
所以朱由檢決定,給朝鮮士兵提供更多火器,讓他們牽制建虜。
同時為了防止朝鮮士兵上了戰場就拿著火器逃跑,他決定把派去朝鮮的新軍,都授予憲兵隊的權力——
可以在戰場上直接執行軍法,用嚴酷的刑罰,減少逃兵概率。
需要生產的燧發火銃數量,更是被他從二十萬提高到五十萬。
燧發火銃從原本打算用於精兵的武器,向炮灰武器轉變:
「五十萬支還有可能不夠,需要一百萬、二百萬。」
「按照一桿燧發火銃五兩銀子估算,一百萬杆就是五百萬兩銀子——」
「相當於遼東一年的軍費,孫承宗打造的遼東防線實在太費錢了!」
越算越覺得養著關寧軍不划算,朱由檢已經打算在大凌河防線穩固後,削減遼東軍費。
把關寧軍遷往其它地方分配土地,降低遼餉支出。
如果因此能省出一百萬兩,他就能打造二十萬支火銃。
發給朝鮮的速成兵,都會更有成效。
——
遼東督師孫承宗,此時也很有壓力。
因為一年多下來,他發現在原本在遼東屬於主角的關寧軍,現在成了看客。
皇帝讓東江鎮出擊、讓滿桂等人出擊、甚至東寧島調來東寧兵出擊……就是不讓關寧軍動彈。
唯一動的兩次,還是何可綱挑選兵馬幫助東寧兵修築大凌河堡,還有前段時間黃龍和周文郁各帶一個營去支援旅順。
這讓關寧軍上上下下都有種失落感,覺得朝廷不看重關寧軍。
孫承宗作為督師,這種感覺更深。他覺得皇帝雖然說得很好聽,給他的權力也很大,其實卻不重視。
尤其是樞密院成立之後,經常用信鴿、臂板通信等方法,直接指揮軍隊。
東江鎮等關寧軍之外的遼東軍隊,也更願意聽從樞密院,對他這個督師卻不怎麼理會。
這讓孫承宗越來越感覺,他這個遼東督師和關寧軍正在邊緣化。如果不立下新功,下一步就是被裁撤。
對此懷著憂心的他,來到前線的錦州城,和關寧軍的高級將領商議要怎麼做。
茅元儀在錦州擔任護軍都尉,他是很感激當今皇帝的。
因為皇帝不但重用了他,還給他特賜元士出身,讓他面對進士時,不用再低聲下氣。
以國士自詡的他,對皇帝當然要以國士報之。 堅決執行朝廷命令的他,毫不猶豫地道:
「朝廷命令關寧軍守好山海關和寧錦防線,我們守好就是了。」
「否則出了差池,有誰能承擔起?」
遼東提督尤世祿,則是有些憂心地道:
「山海關什麼時候都要守。」
「但是大凌河防線建好了,寧錦防線就可能被撤。」
「我們去年的時候,就該極力爭取。」
去年朝廷讓他們提出防止建虜繞道草原的辦法,關寧軍提出修建大凌河城。
結果被朝廷認為風險太大,轉為讓東寧兵修建大凌河堡。
對於這個結果,他們當時是既有失落、也有一些慶幸。
因為東寧兵頂到前面去,他們在後面就能夠更安全。
但是在今年修築大凌河堡順利,甚至連二號堡都要修成後,他們原本的一點慶幸,就完全被失落取代了——
因為只要大凌河防線修成,後方的寧錦防線地位必然會下降。
這可是關係到關寧軍的地位,以及軍費的大問題。
關寧軍餉銀很高的原因,就是勢處孤危、禦敵獨先。
大凌河防線建成後他們轉為了後方,憑什麼還要那麼多餉銀?
明白了這些的關寧軍將士,對尤世祿多有指責,認為他這個戰功不顯的人,不配當遼東提督。
這讓尤世祿的壓力非常大,面對孫承宗提議道:
「關寧軍要抽出精銳北上,支援大凌河防線。」
「否則等東寧過來更多的秦兵後,大凌河就不歸遼東掌握了。」
前鋒副總兵金國鳳,更是請求要移駐大凌河二號堡。
作為從宣大調過來的武將,他來遼東是取代朱梅的。
只是人家朱梅是總兵,調到關內後更是高升提督。金國鳳調來之後,卻只是個副總兵。
這讓他迫切想要立功,想要到前線去。
眼看大凌河二號堡就要修成,他想率領士兵進駐。
孫承宗面子卻有些掛不住,不知道怎麼和負責大凌河堡修築的霍維華去說。
作為一個東林黨,他是不怎麼看得上霍維華這個閹黨的,對他提供的幫助也只是例行公事。
如今讓他去和霍維華討要二號堡,這讓他怎麼拉得下臉來?
但是不去的話,大凌河防線修成後關寧軍就會處於後方。這讓他以什麼理由,向朝廷討要那麼多軍費?
在皇帝把東寧兵調到這裡後,關寧軍以後算是有競爭對手啦!
他們再也不能仗著地位重要就向朝廷要厚餉,不給就會譁變。
孫承宗想著如今變得桀驁的關寧軍,再想著東寧那邊今年又接收的移民,還有徐大化、田爾耕等人,正在訓練的軍隊。
他感覺更是頭疼,覺得不應該允許東寧兵來遼東:
『這些閹黨餘孽,真是陰魂不散!』
『若是關寧軍鬧出亂子來,有誰能夠解決?』
心中恨恨想著,孫承宗正在想著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危機時,忽有士兵來報:
「大凌河堡急報,建虜大軍南下,請錦州小心戒備。」
呈上一份信息,裡面是大凌河堡利用臂板通信,向錦州傳遞的消息——
兩地距離也就四十里,在中間建立一個通信站後,就能使用臂板通信。
如今大凌河堡和錦州之間,每日都要傳訊,確定對方安全。
這次還沒有到約定的時間,是大凌河堡緊急傳遞來的消息。
孫承宗等人仔細看去,只見情報上寫著黃台吉率領五萬大軍南下,向大凌河而來。
這讓他們大吃一驚,急忙命人再探,並且把這個消息向山海關那邊傳過去——
他們要把這個消息發往京城,儘快讓樞密院知道。
因為樞密院十面張網的策略,給遼東的任務就是防備建虜繞道草原。
建虜來到大凌河顯然就有這個意圖,當然要儘快傳過去。
孫承宗同時也下達命令,讓錦州、寧遠、塔山、山海關等地小心防禦。避免建虜突襲,奪下城池破關。
——
得益於已經搭建起來的臂板通信系統,還有在建虜內部發展的情報人員,京城收到這個消息很快,同時也明白建虜南下的原因。
這是因為草原上,同時傳來了林丹汗戰敗的消息。
今年四月的時候,滿桂就在朝廷的支持下,在張家口外舉行會盟,用鐵甲和更高的貿易配額做誘惑,讓順義王等部出兵,組建了一支一萬多人的聯軍。
除此之外,還有他麾下的標營三千人、以及猛如虎從草原上的小部落招募的三千人。
接近兩萬人的兵馬,參加林丹汗討伐科爾沁部的戰爭,讓林丹汗都嚇了一跳,因為他的察罕部也只召集了兩萬人。
這讓他面對滿桂的時候,有些底氣不足,作戰時也要商量著來,滿桂率領的人仍舊由滿桂獨立指揮。
但是對征服科爾沁部,則是信心更足。因為整個科爾沁部,士兵最多也就兩萬人。
即使全民皆兵擴充到四五萬,林丹汗也認為他能擊敗對方。
更別說他和察罕部的權貴,陸陸續續從大明獲得了五千副鐵甲,這讓他們的實力,空前強大起來。
擁有這支兵馬的林丹汗,滿懷信心地道:
「進軍!」
「我們要打回白城,還要打到嫩江去。」
「讓背叛我們的科爾沁人知道,什麼是大汗威嚴!」
誓要給科爾沁部個教訓,征服他們做護衛。
滿桂對此哂笑,覺得林丹汗就是個志大才疏的貨色。
這人從興安嶺一直退到開城,一點都沒長進。
現在還做著征服科爾沁的美夢,卻不知他最大的敵人是建虜。
不敢面對建虜的林丹汗,如何讓草原上的部落心服口服?
就算他打敗了科爾沁,人家科爾沁部也不會投靠他,而是會向建虜求援。
自己需要像朝廷提醒的那樣做好準備,迎接建虜的襲擊。
如同滿桂所料,科爾沁部在知道林丹汗來襲後,很快就向建虜求援。
建虜當然不能坐視這個親戚被林丹汗擊敗,在天花疫情過去後,就徵集了八旗中的四旗,支援科爾沁部。
和林丹汗一直兜圈子的科爾沁部騎兵,在收到建虜支援的消息後,設下一個圈套,邀林丹汗出戰。
自高自大的林丹汗,不顧滿桂等人的勸阻,想要以堂堂正正之師擊敗科爾沁,收服這個部落做護衛。
結果科爾沁部確實被他打敗,但是突然出現的建虜騎兵,讓他在這場戰爭中先勝後敗。
若非滿桂來救,他自己都有可能失陷在戰陣里。
即便如此,他也損失了妹夫貴英恰,以及本部兩千鐵甲騎兵的一半。
這讓林丹汗勢力大減,甚至連察罕部那些被封伯的貴族,對他也不尊重起來——
他們擁有的三千鐵甲騎兵,這次也損失了近一千。
林丹汗這種屢戰屢敗的大汗,實在讓他們尊重不起來。
再加上大明已經許諾了,會給他們補充鐵甲損失,他們自忖以後的察罕部,要由他們說了算。
可以說,這一戰林丹汗什麼都沒得到,反而實力大損、在部落中威嚴喪盡。
但是科爾沁部也沒討到好,因為他們在察罕部五千鐵甲騎兵的衝擊下,損失極為慘重。
更讓他們痛心的,是留在部落的老弱遇到黑龍營和江陵公國的襲擊,很多人口和牲畜都被搶了去。
這個冬天科爾沁部一定很難過,甚至需要建虜出糧救濟。
但是建虜現在也沒糧食,仍舊處在危機之中。小冰期影響的不止有大明,遼東也很嚴重。前兩年艱難的時候,建虜甚至要殺無糧漢。
這兩年也有女真人逃亡,到明軍那裡討飯吃。劉興祚也是因此,招募了一個女真牛錄。
支援科爾沁部的建虜高層,滿以為能收到財物做感謝。沒想到拿不到財物不說,科爾沁部還需要他們救濟。
這讓很多建虜高層都不滿,還是在黃台吉強壓下,他們才兩手空空地回去。
回到瀋陽城的黃台吉,面對建虜的困境也變不出糧食,他能想出的辦法,自然只有劫掠。
劫掠有兩個方向,一是前往朝鮮,二是繞道草原去大明。
黃台吉選擇了第二個,率領大軍傾巢而出,想要摸索出劫掠大明的道路,解決自身危機。
剛剛建成的大凌河堡,因此迎來挑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