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平山北面的山嶺上,崔南伊恨恨捶著石頭,手上流出血都不自覺。
在從黃州旁邊的正方山城出來後,他和謝三率領狙擊大隊趕在建虜前面,先一步抵達平山。
這一帶的地形地勢,和宣川那邊的死亡之路頗為相似,稱得上是伏擊的好地點。
而且崔南伊猜測,就算建虜的前鋒走了新溪那條道,建虜大軍也多半走這裡——
因為新溪那邊的山嶺谷地更多,更加便於伏擊。
不過為防萬一,他還是和謝三分開。由謝三帶一個中隊,去新溪那條路上的山道埋伏。
結果,他發現自己猜對了建虜行軍的路線——
黃台吉率領的大軍,確實經過平山。
卻低估了建虜的殘暴和謹慎——
經歷了長子和姐夫被狙殺的黃台吉,對於一切狹窄的山谷都很重視。
發現類似死亡之路的地形後,他就命漢軍驅趕朝鮮人搜山。絲毫不顧忌山林中是否有危險,讓朝鮮人拉網式搜尋。
如果發現可能埋伏人,就立刻讓大軍停下,讓漢軍和朝鮮人把周圍山林燒毀。
崔南伊在平山前面的山道上布置了三個伏擊地點,卻一個都沒起作用。甚至最危險的一個,還險些被建虜驅趕的朝鮮人發現。
眼看建虜大軍就要過來了,他的觀察手張頌,用望遠鏡發現建虜似乎準備燒山,急忙拉著他道:
「走吧!南伊。」
「咱們去金川那裡伏擊。」
「那裡山道更狹窄,更適合咱們戰鬥。」
崔南伊有氣無力地道:
「就怕下一個伏擊點也是這樣。」
「而且金川不是必經之路,建虜有可能走西邊的路繞過去。」
「一旦建虜繞道打下開城,再往南去漢城就一馬平川……」
這是他感到絕望的地方,也是他選擇在平山這裡打伏擊的原因——
無論他打死幾個建虜,至少要拖延一下建虜的行軍,讓漢城有更多時間準備,最好能守下來。
結果因為黃台吉的謹慎,他的這點希望,也成為了泡影。
黃台吉根本不給他任何機會,發現可能有埋伏就燒山。
崔南伊想著小時候在漢城生活的時光,還有在漢城的親友故交。在撤到安全地點後,忍不住痛哭起來:
他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痛哭,也為漢城將要面臨的遭遇而哭泣。
此時此刻,他多希望自己麾下有更多的神射手,甚至有能力和建虜正面作戰。
——
再說黃台吉那邊,他在率領大軍攻占平山後,果然沒有去走中間有峽谷的金川那條路,而是走路程雖遠、卻不會被伏擊的另一條道路。
他讓漢軍驅趕著朝鮮人,把這條不常走的道路開闢得非常開闊,避免大明和朝鮮軍隊埋藏在樹林、田野里。
在這種謹慎的措施下,一路上他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危險。八旗士兵也一路攻城略地,順利攻占了開城。
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多鐸、碩託率領的前鋒抵達漢城半月後,他才抵達此地。
負責守衛漢城的,是朝鮮國王李倧任命的留都大將沈器遠。但是他手下沒有多少兵,大部分兵力都已隨著李倧出逃,剩下的也在這半個月護著城中留下的權貴,前往仁川、南漢山城等地躲避。
沈器遠只是守了一日,就放棄漢城退駐光陵。黃台吉於十一月三十日,攻占朝鮮都城漢城。
此時距離他來到朝鮮,還沒有超過一個月。朝鮮成建制的抵抗,便已土崩瓦解。
李倧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和鹿善繼談好了朝鮮內附的條款,並且請求大明儘快遣使冊封、派遣兵馬過來——
此時的他,迫切需要大明派來天兵。在條約還沒正式簽訂的情況下,就根據其中條款,任命駐朝大臣洪承疇為朝鮮國相——也就是朝鮮的領議政,掌握政務權力。
再加上之前兼任的朝鮮諸道都元帥,洪承疇獲得了軍務、政務上的一切大權。
甚至因為戒嚴令的頒布,他可以代朝鮮國王行使王權。這是條約之中,都規定的權力。
擁有這樣大權的洪承疇,自然要承擔起抗虜責任。他下發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按朝廷的指示,發布《抗虜檄文》,號召所有朝鮮人起來抵抗:
「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抗擊韃虜之責任,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檄文中強調了大明對朝鮮的支持,並且規定所有拿到建虜首級的,都能按功勳獲得賞賜和爵位。
明確提出只要有一個首級就能授與大明公民、十個首級授予大明公士,有擔任軍官的權力。
如果首級數量達到一百個,更是能封世襲百戶、也就是世襲爵士爵位。
這在朝鮮引起了轟動,很多上升無路的人,投入到抗擊建虜中去。
尤其是那些有錢有勢、或者比較有威望的,更是組建義兵,讓下屬幫助自己獲得首級。
更有商人拿出錢財懸賞,每一個首級價值多少銀子——
他們想通過購買首級,獲得世襲爵位。
在建虜節節勝利、攻下漢城的同時,朝鮮各地也出現了大量義兵,朝鮮人民紛紛投入抗虜中去。
黃台吉很快就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大泥潭。
打下漢城不是朝鮮之戰的結束,更像是新的開始。
八旗士兵如今只要小規模走在野外,就會有子彈、箭矢不知從哪裡飛過來——
它們可能是朝鮮義兵發射的,也有可能是普通的民眾所發。
只要讓他們看到機會,他們就會想方設法拿首級。如今的八旗士兵首級,在他們看來就是一個個功勳。
就算黃台吉用屠殺震懾,也阻止不了這些,反而讓仇恨的人越來越多,更多人投入義軍。
尤其讓黃台吉驚恐的,是一些士兵感染了天花。這讓沒出過痘的他不得不小心防備,避免天花被傳給自己。
八旗將士同樣害怕天花,他們的戰意進一步動搖,很多人打算帶著劫掠的財物回去。
黃台吉也無法違逆這個軍心,只能催促自己派出的使者,讓朝鮮君臣屈服。
不過朝鮮君臣都被大明接去了永宗島,黃台吉的使者根本就見不到他們。
如今朝鮮上下的態度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大明的支持下抗擊建虜,如同當年的抗倭一般。
大明要把朝鮮變成一個大戰場,讓建虜陷在裡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