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可以讀點中華史:魏書> 列傳第四 道武七王02

列傳第四 道武七王02

2024-08-24 20:15:02 作者: (北齊)魏收
  叉庶長子稚,秘書郎中。叉死之後,遂亡奔蕭衍。

  叉弟羅,字仲綱,以儉素著稱。起家司空參軍事,轉司徒主簿,領嘗食典御、散騎侍郎、散騎常侍。雖父兄貴盛,而虛己謙退,恂恂接物。遷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叉當朝專政,羅望傾四海,於是才名之士王元景、刑子才、李獎等咸為其賓客,從游青土。時蕭衍遣將寇邊,以羅行撫軍將軍,都督青光南青三州諸軍事。罷州,入為宗正卿。孝莊初,除尚書右僕射、東道大使。出帝時,遷尚書令,尋除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羅既懦怯,孝靜初,蕭衍遣將圍逼,羅以州降。叉死之後,羅逼叉妻,時人穢之。或雲其救命之計也。

  羅弟爽,字景並。少而機警,尤為父所寵愛。解褐秘書郎,稍遷給事黃門侍郎、金紫光祿大夫。永熙二年卒,贈使持節、都督涇岐秦三州諸軍事、衛將軍、尚書左僕射、秦州刺史,諡曰懿。

  爽子德隆,武定末,太子中庶子。

  爽弟蠻,武定末,光祿卿。

  爪字景邕,給事中。與兄叉同以罪誅。

  繼弟羅侯,遷洛之際,以墳陵在北,遂家於燕州之昌平郡。內豐資產,唯以意得為適,不入京師。有賓客往來者,必厚相禮遺,豪據北方,甚有聲稱。叉權重,以羅侯不樂入仕,就拜昌平太守。正光末,逆賊大俄佛保陷郡,見害。

  子景遵,直寢,太常丞。

  史臣曰:梟鏡為物,天實生之,知母忘父,蓋亦禽獸,元紹其人,此之不若乎!陽平以下,降年夭促,英才武略,未顯於時。靜、簡二王,為時稱首。鑒既有聲,渾亦見器。霄荷遇高祖,繼受任太和,苟無其才,名位豈徒及也。叉階緣寵私,智小謀大,任重才弱,遂亂天下,殺身全祀,不亦幸哉!

  【譯文】

  道武皇帝有十個兒子。宣穆劉皇后生明元皇帝,賀夫人生清河王元紹,大王夫人生陽平王元熙,王夫人生河南王元曜。河間王元脩、長樂王元處文二王的母親記載缺略。段夫人生廣平王元連、京兆王元黎。皇子元渾和元聰的母親都記載缺略,都死得很早,沒有後代。

  清河王元紹,天興六年封。他兇惡殘忍陰險狂悖,不遵守教導。喜好輕浮地遊逛街巷,劫掠行人,砍殺射擊豬狗,作為戲耍玩樂。太祖曾經對他發怒,把他倒懸在井中,將要死時才放出來。太宗常用做人的正道要求他,於是同太宗不和諧,太宗總畏懼他造成變亂。這時元紹的母親夫人賀氏遭到譴責,太祖將她囚禁在宮中,就要殺掉她。遇到天黑,沒有決定。賀氏密告元紹說:「你將如何救我?」元紹於是在夜晚和部下以及宦官幾個人,翻越宮廷冒犯禁中。左右侍奉皇帝的人叫喊說:「賊寇來了!」太祖驚醒起身,尋找弓箭佩刀找不到,於是突然逝世。第二天,宮門到中午不打開,元紹假稱韶書召喚百官到西宮端門前臉朝北而站立,元紹從門縫間對群臣說:「我有父親,也有哥哥,公卿想跟從誰呢?」王公以下都大驚失色,沒有回答的人。很久以後,南平公長孫嵩說:「跟從大王。」群臣這才知道皇先帝逝世,而不確知逝世的情狀,惟獨陰平公元烈哭泣後離去。這時朝野騷動不安,人們各懷不同的心思。肥如侯賀護在安陽城的北面舉起烽火反抗,所以賀蘭部的人都前往奔赴,其餘舊部也率領子弟招集同族的人,處處聚集。元紹聽說人心不安,就拿出布帛分發賞賜王公以下,上者幾百匹,下者十匹。

  在這以前,太宗在外,聞知變亂就返回,潛伏在山中,派人在夜晚告訴北新侯安同。眾人都響應。太宗到達城西,衛士將元紹拘捕押送給太宗。太宗於是賜令元紹母子自殺,誅殺他的手下宦官、做內應的宮女十多人,先冒犯皇帝的人,群臣在城南的都街活生生地切割而吃了他們。元紹時年十六歲。元紹的母親是獻明皇后的妹妹,嬌美而華麗。當初太祖到賀蘭部,見到後喜歡她,告訴了獻明後,請求娶過來,皇后說:「不可以,此人太美不善良,而且已有丈夫。」太祖秘密派人殺死她的丈夫而後娶她,生下元紹,終於招致謀反的事情。

  陽平王元熙,天興六年封。聰明通達有德操,為宗室親屬所欽佩敬重。太宗在東部練兵,詔令元熙統領十二軍接受檢閱,很有軍威,太宗讚美他,賞賜豐厚。後來討伐西部越勤,有功勞。台常六年逝世,時年二十三歲。太宗悲傷不止,賜給棺材,禮品充足。元熙有七個兒子。

  長子元他,繼承爵位。身高八尺,身材面貌美好,性格謹慎忠厚,武藝超過常人。跟隨世祖在酉回討伐山塑旦壟,屠減城池,另外打敗殘餘的黨羽,斬首幾千級。改封為臨淮王,任命為鎮束將軍。不久改封為淮南王,授任使持節、都督逸漁回南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守虎牢。威名十分顯著。後來和武昌王五提率領差蛆各軍在董回以西討伐絲直叛變的翅人萱仆運,平定了他們。被任命為使持節、前鋒大將軍、都督諸軍事,向北討伐蠕蠕,攻陷那裹,運軍糧到比於城。劉越派遣將領侵犯邊境,亘地隨從征伐到懸瓠,攻陷那裹。被任命為使持節、都督雍秦二州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鎮守長安。安撫三秦地區,得到民眾夷人的歡心.這時劉義隆侵犯南部邊境,因元他威信早著,世祖又任命他為虎牢鎮都大將。高宗時,改任使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鎮西大將軍,儀同三司照舊。高祖初年,入京為中都大官,任命為侍中,改任征西大將軍,升司徒。賜予乘坐的小車和几杖,入朝不碎步急行。太和十二年逝世,時年七十三歲。這時高祖到宗廟祭祀,開始獻祭品,聽說元他逝世,為之停止祭祀。皇帝親自臨喪,哀傷悲慟,韶令有關官員監察料理喪事,禮儀和財物賜予豐厚。追贈為平束大將軍、定州牧,司徒照舊。謐號為靖王。元他有三個兒子。


  世子吐萬,死得很早,追贈為冠軍將軍、并州刺史、晉陽順侯。

  兒子元顯,繼承祖父爵位。逝世,謐號為僖王。

  兒子世遵,繼承爵位。世宗時,被任命為前軍將軍、行幽州事、兼西中郎將,又代行青州事務。不久改任驍騎將軍。外任為征虜將軍、幽州刺史。世遵性格清靜和睦,以誠心教化引導,百姓喜愛他。肅宗時,以本號將軍擔任荊州刺史。不久加授前將軍。起初在漢水以北,又有名聲,後來貪於收受財貨賄賂,浪費邊境儲備,因此聲望有所損傷。沔水以南蠻人首領和襄陽有聲望的人秘密送信招引世遵,請求獻出襄陽歸附。世遵上奏疏請求趕去接應,朝廷商議聽從了他的意見,下詔加授世遵為持節、都督荊州及沔南諸軍事、平南將軍,加授散騎常侍,其餘職務照舊。派遣洛州刺史伊瓮生,冠軍將軍、魯陽太守崔模為別將,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人接受世遵的調度。軍隊到達漠水,崔模等人都有懷疑而不渡河。世遵發怒,以兵士相逼,崔攙才渡河。而內應的人謀劃泄露,被蕭衍的雍州刺史殺死,修築城門加固自己的守備。崔模焚燒襄陽城郭,燒死幾萬人。遇上這天夜晚颳大風下大雪,崔模等人撤軍,士兵凍死的有十之二三。世遵和瓮生、崔模都獲罪免官。後來授任散騎常侍、平北將軍、定州刺史,百姓安定。孝昌元年,在州中逝世。追贈為散騎常侍、征西將軍、雍州刺史,謐號為康王。

  兒子敬先,繼承爵位。歷任諫議大夫、散騎常侍,兼領主衣都統。元顥進入洛陽,莊帝向北巡視。敬先和叔父元均等人在河梁仗義起兵,被元顥殺害。追贈他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太尉公、定州刺史。

  兒子宣洪,繼承爵位。歷任諫議大夫、光祿少卿。武定年間,和元瑾圖謀反叛,被殺,封國削除。

  世遵的弟弟元均,字世平。屢經升遷至通直常侍、征虜將軍。以河梁起義兵的功勞,封安康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授任散騎常侍、平束將軍。去世,追贈使持節、征束將軍、青州刺史。出帝時,又追贈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元均有六個兒子。

  長子忻之,性格粗暴愛習武,幼小時有力氣。最初擔任定州平北府中兵參軍,漸升至尚書右中兵郎。以河梁仗義起兵的功勳,賜爵位為束阿侯。當初,孝莊帝圖謀爾朱榮、元天穆時,忻之秘密上報,到行事的時候,乞求在旁侍奉站立,親手殺死二人。到水朱榮死時,百官進去道賀,忻之獨受慰勞。莊帝在晉陽逝世,忻之心中畏懼。等齊獻武王在黃河仗義起兵時,忻之前去投奔。後廢帝時,授任散騎常侍、大丞相右長史。生童初年,繼承父親封爵宣塵晝開國伯,授任撫軍將軍、司匕徐州刺史。從小路到州中,遇到樊王鵠占據壁返反叛,於是在中途遇難。因是為國事而死,追贈為使持節、都督定殷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定州刺史,謐號為塞貞。

  匠之的弟弟慶鸞,武定末年,擔任司徒諮議參軍。

  慶蠶的弟弟慶蜇,任司農少卿時去世,追贈為中軍將軍、濟州刺史。

  元均的弟弟元禹,身材魁偉。最初擔任司空參軍,改任符璽郎、太常丞、鎮遠將軍、束海太守兼峒嶇戍主。元禹很喜好讖緯之學,常說晉地有福氣,孝昌末年就前往東朱榮那裹。建義元年,和爾朱榮一同入洛陽。授任中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為鄄城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擔任并州東畫大都督,鎮守樂平。余朱榮死後,被仗義起兵的當地民眾王惡氈殺死。後來追贈征西將軍、雍州刺史。

  兒子長淵,繼承爵位。武定年間,擔任南青州長史。齊國接受禪讓,爵位依例降低。

  元禹的弟弟菩薩,擔任給事中。去世,追贈濟南太守。

  吐萬的弟弟鍾葵,去世很早。

  長子法壽,擔任侍御中散,屢經升遷至中散大夫。外十任龍驤將軍、安州刺史。法壽先命所親近的人穿平民服裝進入境內,觀察風尚習俗,到任後就大行賞賜處罰,於是境內安寧。任期滿後回朝,官吏民眾到朝廷乞求他留任,肅宗讚美他,下詔恢復刺史職位。後來徵召為太中大夫,加授左將軍。改任平東將軍、光祿大夫。建義初年,在河陰遇害,追贈車騎將軍、相州刺史。

  兒子慶始,擔任大司農丞。和父親同時被害。追贈前將軍、廣州刺史。

  慶始的弟弟慶遵,武定末年,擔任瀛州騎府司馬。

  慶遵的弟弟慶智,容貌美好,有處理公文的才能。擔任著作佐郎、司徒中兵參軍。任太尉主簿時去世。

  法壽的弟弟法僧,從太尉行參軍逐漸改任通直郎,寧遠將軍,司徒、司馬掾,龍驤將軍,益州刺史。他一向沒有行政才幹,加上貪婪暴虐,隨意殺戮,喜怒無常。王賈各姓,是州內世家大族,法僧都招為兵士,沒有絲毫寬宥。於是全境都反叛,招引外面的賊寇。蕭衍派遣將領張齊率領軍隊攻打圍困,城門白天關閉,行人不能通行。法僧上奏疏說:「臣下愧守遠方,變亂產生在意料之外,賊寇欺誑,各處強盛。轄區內城池據點都已淪陷,附近幾州的民眾也都擾亂叛變。惟獨州治僅存,滅亡的時間,近在旦夕。臣下自己尋思,必定會是死人,衹恐怕不能向朝廷謝罪,有愧於宗室旁系親屬,受牽累羞辱不淺。如死去成為鬼,永遠不見皇上,九泉之下,實有深重的遺憾。現在募集使者從小道奔走,搜尋道路奔走報告,如果朝廷軍隊急速趕到,還有望保全。哭著送別使者,不知說了些什麼。」肅宗下詔說:「近來命令傅豎眼日夜不停地趕路,卻還沒有到達,可另外派遣一名幹練的尚書郎乘驛馬催促上道,希望能解救這危急的困境,拯救這場危難。」傅豎眼接連打敗張齊,法僧於是得以保全。徵召任命為光祿大夫,外任為平束將軍、兗州刺史,改任安東將軍、徐州刺史。孝昌元年,法僧殺死行台高諒,在彭城反叛,自稱皇帝,年號為天啟。朝廷大軍征討,法僧攜帶兒子,劫掠城內民眾和文武官員,向南投奔蕭衍。


  鍾葵的弟弟元篤,字阿成。擔任太子右率、北中郎將、撫冥鎮將、光祿卿。出京任平北將軍、幽州刺史。去世,謐號為貞。

  長子元浩,字洪達。擔任太尉長史。

  元他的弟弟元渾,過繼給叔父廣平王元連。

  元渾的弟弟比陵,太延五年擔任司空,賜爵位為樣柯公。授任安遠將軍、懷荒鎮大將。去世。

  兒子天琚,繼承爵位。高祖時擔任征虜將軍、壹業刺史。跟隨皇帝向南征伐,任命為後將軍,不久降公爵為侯爵,授任西中郎將。世祖時,擔任征虜將軍、夏州刺史。去世,追贈本號將軍、濟州刺史。兒子延伯繼承爵位。去世。

  河南王五躍,丟星六年封。五歲時,曾經在左擔面前射麻雀,射中了,左擔驚奇讚嘆。等到成人,武藝超過常人,和陽平王元熙等人都統領各軍練兵,眾人都佩服他的勇敢。泰常七年逝世,時年二十二歲。有七個兒子。

  長子元提,驍勇有父親的風采。世祖時。繼承爵位,改封為穎川王。到邊塞北迎接昭儀,時年十六歲,有早熟的氣量,境外的人敬重他。後來改封為武昌王。被任命為使持節、鎮束大將軍、平原鎮都大將。在任十年,大顯威名。後來和淮南王元他討伐平定吐京叛變的胡人,改任使持節、車騎大將軍、統萬鎮都大將,賜給馬一百匹,羊一千隻,十分受寵信厚待。太安元年逝世,時年四十七歲,謐號為成王。

  長子平原,繼承爵位。忠誠果敢有智慧謀略。顯祖時,蠕蠕侵犯邊境,平原跟隨皇帝攻打,戰功很多。被任命為假節、都督齊兗二州諸軍事、鎮南將軍、齊州刺史,善於懷柔安撫,歸附的邊境民眾有一千多家。

  高祖時,妖賊司馬小君,自稱為晉國後裔,聚集黨羽三千多人,駐紮在平陵,年號為聖君。他們攻下郡縣,殺害長官。平原親自討伐,殺死七人,擒獲小君,押送到京城斬首。又有妖賊劉舉,自稱為天子,煽動蠱惑百姓。平原又討伐斬殺劉舉。這時糧食不豐收,民眾飢餓,平原拿出私人的米三千餘斛煮稀粥,來保全民眾的性命。北方州郡的兵士一千多人,返回的都給予途中的糧食。百姓都稱讚歌頌他。州中民眾韓凝之等一千多人,前往朝廷頌揚他,高祖看過後加以讚美感嘆。

  等到回京城,每年率各軍駐守在沙漠南面,來防備蠕蠕。改任都督雍秦梁益四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雍州刺史,鎮守長安。太和十一年逝世,贈給原來官職,加授儀仗、鼓吹,謐號為簡王。有五個兒子。長子元和做僧人,拋下他的兒子元顯,把爵位讓給次弟元鑒。元鑒堅決推辭,皇帝下韶准許元鑒逝世後,使元顯繼承爵位,元鑒才接受。

  元鑒,字紹達。年輕時有父親的風采,涉獵書籍多。沉穩持重少言語,寬厚和順喜愛士人。被任命為通直散騎常侍,不久加授冠軍將軍,代理河南尹。皇帝向南征討,任命元鑒為平南將軍,返回後,授任左衛將軍,出任為征虜將軍、齊州刺史。當時處於變革的開端,事事革新,元鑒上遵高祖的旨意,下面吸取齊地的舊風俗,體制明白,都合乎規矩。高祖閱覽他的奏書,讚嘆了很長時間,回頭對侍奉的臣屬說: 「各州刺史如果都能這樣,移風易俗,還有什麼困難呢?」下詔稱讚,頒布到天下,全如元鑒所上奏。齊地人喜愛歌詠,都說是耳目一新。高祖逝世後,元和不再做僧人而還俗,拋棄妻子兒女,娶一個寡婦曹氏為妻。曹氏年歲已大,帶兒女五人跟隨元鑒到歷城,干擾政事。元和和曹氏以及五個兒女七處受賄,元鑒都順從他們的意思,言語沒有不聽從的。於是案件以賄賂而成,收受眾多,齊地人為之痛苦,元鑒治理的名聲大受損傷。

  世宗初年,以本號將軍改任徐州刺史。遇到徐州兗州發生大水災,民眾多遭饑荒,元鑒上奏疏加以賑濟撫恤,民眾依賴這得以活命。在這以前,京兆王元愉擔任徐州刺史,王的年紀小,長史盧淵寬鬆地統御下屬,郡縣多不奉行法度。元鑒上奏疏說:「梁郡太守程靈虬,衹沉溺於飲酒作樂,以貪圖財貨為職事,放縱政務殘害民眾,盜賊一起產生,污濁悖亂的聲名,充積於道路,境內呼喊嗟嘆,全是怨恨慘痛。梁郡靠近偽國都,醜惡的聲名容易傳布,不僅有染清廉的風尚,臣下恐怕為荒遠地帶的人取笑。請求免去程靈虬的官職,來嚴明刑律法度。」詔令免除靈虬郡守職位,徵召他回京城,於是徐州境內安寧。

  蕭衍的角城戍守頭領柴慶宗,獻城池歸附,元鑒派遣淮陽太守吳秦生率領兵士一千多人趕去接應.蕭衍的淮陰援軍已經前來截斷路線,秦生屢次打敗他們,乘勝前進,於是攻克角城。世宗詔令元鑒說:「知道摧滅角城,威風謀略得以施展,實在為之欣喜。這座城有淮水環繞,處於水路要道,從前謀劃,沒有攻克,螻蟻固守多年,時常成為邊境的禍害。將軍周密部署行動,奇妙的策略得以實現,開拓疆域攻克城池,不久便功勞顯著,占據要道扼住敵寇咽喉,可以說是功勳高於三次捷報,我十分讚美。各種防守事宜,可善加思量,慰勞的使者,不久將另外派遣。」四十二歲時逝世,追贈衛大將軍、齊州刺史,王爵照舊,謐號為悼王。


  長子繼,擔任員外郎;第二個兒子住周,擔任蘆壁太守。都去世很早。使遄的弟弟奎偉,亘邁年間,擔任太尉中兵參軍。

  元和,字善意。元鑒逝世以後,和元鑒的兒子伯宗競相乞求繼承爵位。尚書令高肇上奏:「元和在太和年間出家為僧人,讓爵位給元鑒。元鑒後來囚元和的兒子元顯已成年,應繼承家業,請求讓出王爵歸還給正嫡。先朝詔令在元鑒逝世後,可如他所請。元鑒逝世後,元和請求繼承爵位。恭謹考索韶書旨意,准許傳給他的兒子元顯,沒準許他本人受爵。元和先讓爵後求爵,違背了大道的根本,請求命伯宗繼承。」世宗下詔說:「元和起初讓爵位給元鑒,而元鑒又讓給元和的兒子,交相推讓的道理,於是乎顥明。元和的兒子早死,可准許元和繼承。」不久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兼太子率更令,改任通直散騎常侍、兼束中郎將。肅宗時,外任為輔國將軍、涼州刺史,因事獲罪免官。遇了很久,授任東郡太守。正光四年逝世,追贈他為安束將軍、相州刺史。

  兒子元謙,字思義,繼承爵位。後來被任命為前軍將軍、征蠻都督。莊帝初年,在河陰遇害。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征束大將軍、儀同三司、扭叢刺史。兒子五莖繼承爵位。變邇接受憚讓,爵位依例降低。

  亘鑒的弟弟正榮,字蓋生。產趄時守衛宮廷,跟隨皇帝征討新野。擔任羽林監時去世。 五榮的弟弟五亮,字壁邪。擔任威遠將軍、羽林監。去世,追贈河間太守。

  五亮的弟弟五馗,字道明。擔任過太尉府行參軍、司徒掾、鎮遠將軍、太僕少卿。外任為安西將軍、塞童業刺史。建盞初年,在州中去世,追贈征東將軍、壹叢刺史。

  河間王五趙,型彊四年封。台鱟元年逝世,沒有兒子。

  世祖連接斷絕的世序,詔令河南王元曜的兒子羯兒繼承元脩的爵位,改封為略陽王。後來和永昌王元健統領各軍在番和討伐禿髮保周,遷徙張掖民眾幾百家到武威,就和各將領私自沒收為家奴。因貪婪暴虐獲罪,降爵位為公。後來統領黃河以西各軍襲擊蠕蠕,到達沙漠南面。不久恢復王爵,加授征西大將軍。正平初年,犯罪被賜令自殺,爵位削除。

  長樂王處文,天賜四年封。聰明善辯而早熟。十四歲,台鱟元年逝世,主塞悼念傷心,從小殮到安葬,時常親臨哭泣。在金陸陪葬。沒有兒子,爵位削除。

  廣平王元連,天賜四年封。始光四年逝世,沒有兒子。

  世祖連接斷絕的世序,封陽平王元熙的第二個兒子元渾為南平王,來繼承元連為後嗣,加授干西將軍。元渾喜愛射箭騎馬,射烏,能在烏飛翔時射死它們,當時人都讚嘆稱奇。世祖曾命令左右的人分別射擊,勝者中靶,壺矢滿,韶令元渾解下它們,元渾三次發射都射中,世祖大喜。器重他的武藝才能,時常招引侍奉左右,賜給他馬一百匹,奴僕幾十人。後來任命他為假節、都督平州諸軍事、領護束夷校尉、鎮束大將軍、儀同三司、平州刺史,鎮守和龍。在州中安撫引導有方法,民眾夷人都喜愛他。改任涼州鎮將、都督西戎諸軍事、領護西域校尉,賜給皇帝騎的馬二匹。到鎮所後清廉慎重,恩德遍布涼塑。任期滿後回京城,父老都流著眼淚追趕送他,如同失去父母。太和十一年,跟隨皇帝巡視方山,在途中逝世。

  兒子飛龍,繼承爵位,後來皇帝賜名為霄。身長九尺,腰帶至十圍,身材魁偉。言談舉止很有風度,貞潔出眾,喜好直言規勸,朝中大臣畏懼他。高祖特別加以欽敬重用,授任他為宗正卿、右光祿大夫,下韶說:「自現在起上奏政事,各臣屬互相稱呼可說姓名,衹有南平王一人可稱他的封爵。」升為左光祿大夫。太和十七年逝世,賜給入朝禮服一套、單衣袷衣一套、棺材一副、絹一千匹。高祖穿鰓麻喪服前往元霄的喪葬地,悲哀感動左右,宴席不奏樂。追贈衛將軍、定州刺史,賜帛五百匹。謐號為安王。

  兒子元纂,繼承爵位。元纂也在當時有聲譽,授任他為恢武將軍,昇平西將軍,兼領西中郎將,外任為安北將軍、平州刺史。景明元年,在平城逝世。

  兒子伯和,繼承爵位。永平三年逝世,追贈他為散騎侍郎,謐號為哀王。

  闕統去世,追贈涼州刺史。

  兒子思略,武定末年擔任瀛州治中。

  思略的弟弟叔略,武定年間擔任太尉主簿。京兆王元黎,天賜四年封,神龐元年逝世。

  兒子五擔,繼承爵位,改封為遼墾延,加授平北將軍。逝世,沒有兒子,題趄命南平王五霓的第二個兒子五鑾作為五擔的後嗣。

  元繼,字世仁。繼承封爵江陽王,加授平北將軍。高祖時,授任他為使持節、安北將軍、撫冥鎮都大將,改任都督柔玄、撫冥、懷荒三鎮諸軍事、鎮北將軍、柔玄鎮大將。召入任左衛將軍,兼任侍中,又兼中領軍,留守洛陽京城。不久授任持節、平北將軍,鎮守管轄舊都城。


  高車首領樹者聚集部落民眾反叛。詔令元繼為都督北討諸軍事,從懷朔以東都接受元繼的調度。元繼上奏疏:「高車頑固的同黨,不懂得法令威嚴,輕意地互相鳩合,躲避征役逃回去。核計他們的兇惡暴戾,事實該處死刑,如全部追加殺戮,恐怕紛擾騷亂。請求派遣使者逐鎮推求,處死首惡分子一人,其餘的加以安撫曉諭,如果能醒悟服從征役的,就命他們趕往軍隊中。」下詔採納他的意見。於是叛變的人都能歸附。高祖認為元繼做得好,回頭對侍奉的臣屬說:「江陽王實在足以擔當大任。」皇帝向北巡視,到達鄴撼而高車全部投降,恆山朔方肅清平定。元繼因高車騷擾叛亂,接連上奏疏請求治罪,高祖下詔優待開導他。

  世宗時,授任征虜將軍、青州刺史,改任平北將軍、恆州刺史,召入為度支尚書。元繼在青州的時候,民眾飢餓,為家奴娶平民女子為妻妾,又使用良民為侍婢,遭御史彈劾,獲罪免除官職爵位。後來大將軍高肇征伐蜀地,世宗任命元繼為平束將軍,鎮守阻遏徐州揚州。世宗逝世,撤回軍隊。

  等到靈太后臨朝聽政,元繼的兒子元叉原先娶太后的妹妹為妻,太后恢復元繼的尚書職位、本來封爵,不久授任侍中、領軍將軍。又授任特進、驃騎將軍,侍中、領軍職位照舊。元繼頻繁上奏執意推讓,答應了他。又下韶仍依照先前的任命。太師、高陽王元雍,太傅、清河王元憚,太保、廣平王元懷和門下八座,奏請追論元繼在太和年間安撫曉諭高車、安寧四鎮的功勳,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戶。元繼又上奏疏推讓,詔令准許減少五百戶。靈太后囚他兒子元叉的姻親關係,多次和肅宗前往元繼的住宅,設酒席大聚會,多有賞賜。不久加授元繼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特進、領軍職位照舊。改封為京兆王.元繼患病多年,在家中療養,每至靈太后和肅宗到外地遊覽時,常令扶他入宮,住在宮中守衛。到節慶宴樂時,都抱病參加。升為司空公,侍中照舊。寬厚和氣容納人,被稱為長者。

  神龜末年,兒子元義得勢,元繼改任司徒公,又加授侍中。元繼因是藩王,家門舊曰尊貴,高祖時歷任內外顯要職位,待遇已很隆盛。璽立後臨朝聽政,丞繼入宮為心腹,兼處門下省,歷任台閣職位,元叉又處於權力中心,榮耀顯赫於當時。元繼頻繁上奏退位,請求將司徒授予崔光。詔令派遣侍中、安豐王延明,給事黃門侍郎盧同勸告。元繼又上疏執意推讓,改任太保,侍中照舊,加授後部儀仗和鼓吹,頻繁上疏推辭,不准許。下詔說:「重要的節日,依禮儀有朝廷的慶典,親近尊敬親戚老人,按道理應優待。王地位高年紀老,可依照齊郡王元簡舊例,朝見後引到座位上,免去叩拜伏地。」改任太傅,侍中照舊.多次推讓不准許,又派遣使者勸告,才接受。當時元叉掌握生死大權,作威作福任憑自己,門生故吏遍布於台閣宮廷,元繼就職的日子,歡送的人布滿朝廷,當世以為榮耀,有見識的人為之感到畏懼。太官供給酒肉膳食,招待賓客。又詔令乘坐人力車到宮殿庭院,兩人攙扶侍奉,禮儀品級和丞相高陽王相等。隨後授任使持節、侍中、太師、大將軍、錄尚書事、大都督,調度西路各軍。等到出兵的日子,皇帝親臨餞別,滿朝官員餞行,賞賜數以萬計。改任太尉公,侍中、太師、錄尚書、都督各官職都照舊擔任。不久詔令撤軍。元繼上奏請求改回江陽王,韶令依從他的意見。

  元繼晚年更為貪婪,聚斂沒有止境。州牧郡守縣官新任趕往任職處,元繼無不接受財貨賄賂,以相依託。妻子兒女分別請託,以至於郡縣小官吏,也不能公平地選拔。仗恃元叉的聲威勢力,執法的官員不敢糾察指摘,天下人怨恨他。元叉被罷黜,元繼免職在家中。當初,氽朱榮做守衛宮廷小官時,多次將名馬送給元叉,元叉以恩德相交接,余朱榮十分感激他。建義初年,又任命元繼為太師、司州牧。永安元年逝世,追贈假黃鈸、都督雍華涇邯秦岐河梁益九州諸軍事、大將軍、錄尚書、大丞相、雍州刺史,王爵照舊。謐號為武烈。

  元叉,是元繼的長子,字伯俊,小名叫夜裡。世宗時,被任命為員外郎。靈太后臨朝聽政,因元叉是她的妹夫,授任通直散騎侍郎。元叉的妻子被封為新平郡君,後來改為馮翊郡君,任命為女侍中。元叉因此權勢曰益強盛,不久調任散騎常侍,光祿少卿,兼領嘗食典御,改任光祿卿。元叉的女兒夭折,靈太后下詔說:「元叉的長女,年近成人,忽然夭折,悼念充滿心中,可追贈鄉主稱號。」元叉不久升為侍中,其他職位照舊,加授領軍將軍。他既在門下省,加之總領禁衛軍,深受靈太后的信任重用。

  太傅、清河王元憚,以親屬賢明輔佐朝政,參與決斷機密事務,因元叉仗恃寵信驕傲自大,志向欲望沒有止境,元憚用法令制裁他。元叉輕視元擇的為人,時常要排斥罷黜他。元叉於是使通直郎宋維告發司染都尉韓文殊打算策謀作亂立元惲,元憚因之被禁止自由活動。後來極力追查沒有這事,元憚雖然得以活命,還是用兵士將他看守在宮廷西面單獨的房舍中。過了很久,元叉擔心元惲終將成為自己的禍害,就和侍中劉騰秘密策劃。靈太后當時在嘉福殿,沒到前殿,劉騰詐稱取得主食中黃門胡玄度、胡定誣告元惲的供詞,說是元悍答應給胡玄度等人金銀布帛,使他們將毒藥放在皇廷食物中來謀害皇帝,自己盼望做皇帝,答應玄度兄弟獲得富貴。劉騰同元叉一起上奏,肅宗聽說後相信了,就前往顯陽殿。劉騰關閉永巷門,靈太后不能出去。元惲進入,在含章殿後面遇見元叉,想要進入徽章東合,元叉高聲喝令不准許。元惲說:「你想反叛嗎?」元叉說:「元叉不反叛,正要捆綁反叛的人。」元叉命令宗士和直齋等三十人抓住元憚的衣袖,帶入含章束省,派幾十人防守他。劉騰口稱韶令召集公卿,商議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處治,眾人都畏懼元叉,沒有敢持異議的人。僅僕射游肇堅持己見不附和。記載在他的《列傳》中。元叉、劉騰帶著公卿的商議進宮上奏,不久事情就被批准,夜裹殺死元擇。於是假稱靈太后辭讓聽政的韶書。元叉就和太師高陽王元雍等人輔佐朝政,時常在宮中值勤,肅宗稱呼他為姨父。


  從此以後專掌機要大權,大小事務由他決斷,威風震動朝廷內外,百官都非常懼怕他。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上疏仗義起兵,以討伐元叉為名,沒有成功,被殺。元叉不久調任衛將軍,其餘職位照舊。後來靈太后和肅宗在西林園宴飲,天晚回宮,右衛將軍奚康生又想圖謀元旦,不成功而被殺。記載在他的《列傳》中。此後,盧宗遷居徽音殿,元叉也遷入住在殿右面。相距很近,曲意獻媚,來迎合皇帝旨意,於是得到寵信。出入宮廷,時常命勇士拿著刀劍走在前後,公私的行動,越發加以防備。元叉在千秋門外廠下設置木欄檻,時而出入,在裹面停息,派心腹防守,來防備突然發生的事件,人們有請求見面的,衹遠遠地對著他而已。封元旦的兒子五亮為平原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到封授時,盧宗前往南門觀看,並且賞賜皇帝用的馬,布帛一百匹。

  起初,元叉專擅朝政,掩飾真情來裝扮自己,勤謹謙虛地對待士人,政事的得失,時常放在心上,然而才能空疏淺薄,終歸沒有遠大目標。得勢以後,就驕傲剛愎自用,沉溺於酒色中,給與奪取任憑心意。在宮中自己建立另外的庫房加以掌管,寶物堆積在裹面。又曾經讓女人睡在食車上,用手帕覆蓋,派人用車接入宮內,出去也如此,當班守衛的雖然知道,沒有敢於說出來的。輕浮刻薄趨炎附勢的人,用酒色侍奉他,姑母和媳婦,在一起淫亂沒有分別。政事懈怠懶惰,綱紀不整,州鎮郡縣長官,多不是合適人選。於是天下就混亂了。

  自從劉騰死了以後,防衛稍微鬆緩,元叉也自己寬心,時常住在外面,每天出遊,留戀其他地方。靈太后暗中觀察知道這些情況。元叉習以為常,不再防備擔憂。所親近的人規勸元叉,元叉又不接受。正光五年秋天,靈太后面對著肅宗對群臣說:「隔斷我們母子,不准許我來往於兒子之間,還要我有什麼用?放我出家,我將永遠斷絕人間事務,在嵩高山閒居寺修道。先帝有聖明的遠見,能在事情沒發生時預見,本來修建這所寺院就是為了我現在。」就要自己剪下頭髮。肅宗和群臣大為害怕,叩頭流淚哭泣,苦苦地哀求。靈太后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意向沒有改變。肅宗就住宿在嘉福殿,接連幾天,於是和太后密謀圖取元叉。肅宗心中雖然圖取元叉,外表更加細密,靈太后發怒忿恨的話,想要來往顯陽殿的心意,都告訴了元叉。又對著元叉流下眼淚,敘述太后要出家,自己擔憂恐懼的心情。如此秘密的話,每天有好幾次。元叉一點不懷疑,就勸肅宗順從太后的意思。於是太后多次前往顯陽殿,兩宮不再有禁令阻礙。

  元叉推舉他的親信元法僧擔任徐州刺史,法僧占據州城反叛,靈太后多次提起遣件事,元叉深感慚愧後悔。丞相、高陽王元雍,雖然地位高於元叉,卻十分畏懼元叉,想向肅宗進言,而事情沒有機會。遇到太后和肅宗向南到洛水遊覽,元雍邀請,皇帝於是前往元雍的宅第。天晚,肅宗和太后到元雍的內室。跟從的人不能進入,於是定下對付元叉的計策。後來元雍跟隨肅宗朝見太后,就進言說:「臣下不憂慮天下所有賊寇,僅憂慮元叉。為什麼呢?因為元叉總領宮廷軍隊,兵士都隸屬於他;他的父親率領百萬軍隊,在京城西面虎視眈眈;弟弟做都督,總領三齊的軍隊。元叉沒有心思便罷,如果他有心思,朝廷該如何抵抗?元叉雖然說不謀反,誰能看到他的心?因而不可不畏懼。」太后說:「是的。元郎如果忠於朝廷而沒有反叛的心,為什麼不辭掉這個領軍職位,以其餘的官職輔佐政事呢?」元叉聽說後,十分畏懼,取下帽子請求解職。於是任命元叉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侍中、領左右。元叉雖然失去兵權,然而總領內外事務,一點也不考慮有遭廢黜的道理。後來元叉出宮住宿,就解除他的侍中職位。早上想要進宮,守門的人不放行。不久削除名籍成為平民。

  當初,咸陽王元禧因作亂被殺,他的兒子元樹投奔蕭衍,蕭衍封為鄴王。到法僧反叛以後,元樹給公卿百官寫信說:魏國處置失所,奸猾的小人專擅朝政,社稷危險,連綴的懸垂玉串不足為喻。元叉兇險殘忍,被人極端鄙視,服屬疏遠,一向沒有聲望,僅因是太后妹夫,早獲寵信提拔。竟然不感念恩德,公然反咬一口,放肆進行這一狂悖之事,入神為之一同憤恨。近來境內傳言,都說:元叉豺狼的心肝蠍子的惡毒,憑藉權力地位而逐日滋長;殘忍好詐,隨著日月而更加厲害。謀害君主的心,不止一天;篡奪逼宮的事,早晚必然施行。又聽說過,名字用來表達信實,以信實確定含義,山和疾病,還不可用來起名,成師預兆禍亂,巨君目無君主,從史書中尋求,是早就存在的。元叉本名夜叉,弟弟元羅實際名為羅剎,夜叉、羅剎,這種鬼吃人,不遇到黑風,人事零落。可悲啊魏國疆域遭到這兩個災難。惡木下盜泉旁,不歇息不飲水;極盛放肆的名稱,不考慮不使用。何況兄弟這種名字,表示能夠吃人,顯露的日子已經很久了,才相信這個話。況且母后遭囚禁,嗣君蒙受塵土,放棄地位拿起兵器,謀取王室,不在於現在,哪裹還談臣屬!各位賢人有的世代充滿德行,有的將相相繼,有的幾朝受任,有的處於機要地位,有的是親屬聯嫻,有的秉持忠義,卻低頭拱手,受制於兇惡淫威,臣子的氣節沒有表達,徒有勤勞憂傷。

  又聽說自從元叉專擅朝政,百姓離心離德,加上接連的災禍,每年的水旱,牛馬死亡倒仆,桑樹焦枯,饑荒不斷,面色飢餓的 人充滿道路,妖孽災禍的譴告,使人們都嘆息。漣水澗水的西北,羌戎橫行;泅水汴水兩岸,戍守運輸的人流浪。加上屠殺忠臣賢人,消滅宗室成員,可悲我國,一時之間橫遭崩潰。現在率領軍隊,將要除掉君主身邊的惡人。我的心思,希望使上下各得其所,大惡人同受必定誅滅的懲罰,魏國祭祀沒有忽然斷絕的過失。元叉就是如此被遠近的人所厭惡。

  後來靈太后回頭對侍奉的臣屬說:「劉騰、元叉從前向我索求鐵券,希望得到不處死刑的證物,我幸虧沒有給與。」中書舍人韓子熙說:「事情關係到生死,哪裹計較給了沒有?陛下從前雖然不曾給與,如何解釋今不殺他?」靈太后不高興。不久,有人告發元叉和他的弟弟元爪圖謀反叛,想使他們的黨羽攻打靠近京城的各縣,攻破城池燒毀城郭來驚動京城內外,先派他的堂弟洪業率領六鎮投降在定州反叛,又派人勾結魯陽的蠻入侵犯騷擾伊闕,元叉兄弟作為內應。起事有日期,獲取了他的親筆信。靈太后因妹夫的緣故,不忍心當機立斷。黃門侍郎李琰之說:「元叉的罪惡,傳遍了遠近,豈容再停留,來迷惑眾人的視聽?」黃門徐紇趕到前面想勸阻,猶豫不敢開。群臣執意堅持不停止,肅宗又加以論說,太后才聽從了他們的意見。於是元叉和他的弟弟元爪都被賜令死在家中。太后還因妹妹的緣故,又追贈元叉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

  元叉的兒子元亮,繼承祖父的爵位。齊國接受禪讓,依例降爵。

  元叉的庶出長子元稚,任秘書郎中。元叉死後,就逃奔投靠蕭衍。

  元叉的弟弟元羅,宇仲綱,以節儉樸素著稱。最初擔任司空參軍事,改任司徒主簿,兼領嘗食典御、散騎侍郎、散騎常侍。雖然父兄尊貴強盛,卻虛心謙讓,恭順地接待別人。昇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元叉在朝中當權,元羅的聲望遍布天下,這時才學著名的士人王元景、邢子才、李獎等人都成為他的賓客,隨從到青州疆域。這時蕭衍派遣將領侵犯邊境,任命元羅為代理撫軍將軍、都督青光南青三州諸軍事。解除州職,召入任宗正卿。孝莊帝初年,授任尚書右僕射、東道大使。出帝時,調任尚書令,不久授任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元羅性格怯懦,孝靜帝初年,蕭衍派遣將領圍困逼迫,元羅獻出州城投降。元叉死了以後,元羅逼奸元叉的妻子,當時人認為他很醜陋。有人說這是他救命的計策。

  元羅的弟弟元爽,字星益。年輕時機敏警惕,格外被父親所寵愛。出仕秘書郎,逐漸升為給事黃門侍郎、金紫光祿大夫。丞毖二年去世,追贈使持節、都督逕蛙台三州諸軍事、衛將軍、尚書左僕射、台業刺史,謐號為懿。

  元爽的兒子德隆,武定末年,擔任太子中庶子。

  元爽的弟弟元蠻,武定末年,擔任光祿卿。

  元巫字星邕,擔任給事中。和哥哥五旦一起因有罪被殺。

  互鑾的弟弟羅堡,遷到漁鰻的時候,因墳墓在北方,於是定居在遮州的旦堊塑。家內資產豐富,僅以意願得償為適宜,不進入京城。有賓客來往時,一定厚加接待跡贈,雄踞於北方,十分有聲望。元叉權勢大,因羅侯不樂意入京為官,就地任命為昌平太守。正光末年,叛逆的賊寇大俄佛保攻占郡城,羅侯被殺害。

  兒子景遵,守衛皇宮,擔任太常丞。

  史臣曰:貓頭鷹和獍作為兇惡的禽獸,上天生下它們,知道母親忘記父親,大概也如禽獸,元紹這個人,連禽獸都不如吧!陽平王以下,壽命短暫,卓越的才能和勇武的謀略,沒有顯赫於當時。靜、簡二王,當時聲譽最佳。元鑒有聲名,元渾也受重用。元霄受到高祖賞識,元繼在太和年間受到委任,如果沒有才能,名譽地位哪能平白到身上呢?元叉憑藉私寵,智慧小而謀劃大,責任重而才能小,於是擾亂天下,身死而保全了祭祀,不也是很幸運的嗎?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