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可以讀點中華史:魏書> 列傳第十二 燕鳳 許謙 張袞 崔玄伯 鄧淵02

列傳第十二 燕鳳 許謙 張袞 崔玄伯 鄧淵02

2024-08-24 20:16:18 作者: (北齊)魏收
  太祖即位,燕鳳歷任吏部郎、給事黃門侍郎、行台尚書,很受禮遇器重。太宗時,和崔玄伯、封懿、梁越等人入宮講授經書典籍,出宮議論朝廷政事。世祖初年,燕鳳因舊功勳被賜爵為平舒侯,加授鎮遠將軍。神廳元年去世。

  兒子燕才,繼承爵位。任散騎常侍、平遠將軍。去世。

  兒子元孫,繼承爵位。職位到博陵太守。去世。兒子世宗,繼承爵位。

  許謙,字元遜,是代郡人。年輕時有文學才能,擅長天象圃讖的學問。建國時,帶領家族歸附,昭成帝嘉許他,擢升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書記錄。和燕鳳都傳授經書給獻明帝。跟隨征伐,因功勞賜給奴隸三十戶。昭成帝逝世後,姜遂遷往星妄。趕堅的堂弟丘塵塵登盜鎮守魚壟,請求盡遂到鎮所。沒過多久,因繼母年老而推辭返回。

  登國初年,歸附太祖。太祖喜悅,委任許謙為右司馬,和張袞等人參與輔助初期的基業。慕查宣前來侵犯,左擔派遣注謐向挑璺求救。繼興派遣將領扭佛嵩率領部眾前來援助,而佛嵩拖延遲緩。越臣命令矗謎寫信送給{蠍說:「仗著正道而剪除殘敵,乘著道義而攻打昏昧,沒有不逢機運而建功,不遇時命而立業的。慕容氏沒有道德,侵犯我們的邊境,軍隊外出長久兵士疲勞,上天滅亡他們的期限已到,所以派遣使者命令軍隊,期望一定按期奔赴。將軍據有方叔邵虎那樣的職位,總領如同熊虎的軍隊,事情和機緣會合,現在就是時候。利用這個時機出兵,不再有下個戰役,顯名千年的功勳,一個早晨可以建立。然後在雲中聚會,進軍三魏地區,舉杯祝壽,不也是寬裕的嗎?」佛嵩於是日夜趕路。太祖大喜,賜給許謙爵位為關內侯。又派遣許謙和佛嵩結盟說:「從前殷湯有鳴條的宣誓,周武王有河陽的盟約,都是依仗神靈,來昭示忠誠信實。親近仁人善交鄰國,是古代的良好規範,切割牲畜以其血表示信誓,來敦厚永久的和睦。現在盟誓以後,永結友好,分擔災禍救助患難,同甘共苦。有違背這個盟誓的,神靈滅亡他。」慕容寶失敗後,佛嵩才返回。

  次年,慕容垂又來進犯。太祖對許謙說:「現在事情危急了,沒有你哪能再搬來姚興的軍隊,你走一趟吧.」許謙還沒出發而慕容垂已退走,於是停下來。等到聽說慕容垂死去,許謙上奏疏勸稱皇帝。太祖喜愛他。

  并州平定後,任命許謙為陽曲護軍,賜爵為王塹堡,任安遠將軍。皇趙元年任職中去世,這年六十三歲。追贈他為平束將軍、左光祿大夫、幽州刺史、高陽公,謐號為文。

  兒子洛陽,繼承爵位。跟隨征伐慕容實,擔任冠軍司馬。後來擔任祁令。太宗追評許謙的功勞,任命洛陽為雁門太守。洛陽家中的土地三次生長特別茁壯的禾稻,都在不同的田塊上而谷穗連在一起,世祖喜愛他。升爵位為北地公,加授鎮南將軍。外出任明壘鎮將,在任八年,去世。謐號為恭。

  兒子寄生,繼承爵位,降為侯爵。皇興元年去世。

  洛陽的弟弟安國,擔任中山太守。

  安國的弟弟安都,擔任廣寧、滄水二郡太守。加授揚威將軍。賜爵位為東光子。天安初年去世。追贈他為平遠將軍、冀州刺史、東光侯.謐號為烈。

  兒子白虎,繼承爵位。擔任侍御中散。後來因犯罪免官,剝奪爵位。

  張袞,字洪龍,是上谷沮陽人。祖父張翼,曾任遼東太守。父親張卓,曾任昌黎太守。張袞 起初擔任郡裹的五官掾,他純樸篤實,喜愛學習,有文學才能。太祖做代王時,選拔他做左長史。

  跟隨太祖征伐蠕蠕。蠕蠕逃跑,太祖追擊五六百里。各部頭領通過張袞對太祖說:「現在賊寇遠去我們糧食吃光,不應該深入進去,請求馬上退兵。」太祖命令張袞詢問各部頭領,如果殺掉備用馬,夠不夠三天食用,都說夠。太祖於是日夜追擊,在廣袤的不毛之地南床山下趕上蠕蠕,將他們打得大敗。不久太祖詢問張袞:「你們外面的人知道我先前詢問三天糧食的意思嗎?」張袞回答說:「都不知道。」太祖說:「這是容易知道的。蠕蠕奔跑了幾天,飼養牲畜後,到水邊必定停留。估計他們的里程,三天足以趕上。輕裝的騎兵突然趕到,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他們必定驚訝逃散,這是必然的情勢。」張袞把太祖的話帶出來告訴各頭領,都說:「英明的策略深遠,不是我們愚昧淺近之人所趕得上的。」張袞時常參與大事謀劃,在幕帳中決策,太祖器重他,禮遇優厚。張袞時常告訴別人說:「從前樂毅驅馬前往燕昭王那裹,荀公達寄託自身給魏武帝,超越一世的人才難以期待,千年才有的機會不容易遇到。主上天賦資質傑出過人,超絕的志向上凌雲霄,一定能包羅天地四方,統一四海。遭遇風雲際會,不建立騰飛的功績,不是人中豪傑。」於是列名送上質子,竭盡誠心侍奉左擔.

  當時劉顯土地廣闊兵力強大,占據北方邊遠地區,遇上兄弟不和,互相猜疑阻礙。張袞對太祖說:「劉顯志向大意願高,希望非分的地位。竟然有劃分天下,統治宇宙的打算。吳國不兼併越國,將成為後患。現在利用他們內部裂痕,應馬上出擊。如果單薄的軍隊獨自進發,恐怕會逃脫。可以派遣使者告訴慕容垂,互相聲援,東西一起出動,勢必擒獲劉顯。然後總領英雄,安撫懷柔遠近的人,這是千年才可一遇的時機,不可以失掉。」太祖聽從他的建議,於是打敗趕走劉顯。又跟隨太祖打敗賀訥,太祖於是命令各官員登上勿居山,遊玩飲宴一整天。隨從官員和各部大人請求堆積石頭成為山峰,來記錄功績,太祖命令張袞執筆為文。


  慕容實前來侵犯,張袞對太祖說:「慕容實乘著滑台的功績,利用長子的勝利,傾盡資產兵力,難以和他爭奪鋒芒。我以為應該使用瘦弱的兵士收藏起兵器,來使他的心中傲慢。」太祖聽從他的建議,果然在參合陂打敗慕容寶。

  皇始初年,張袞調任給事黃門侍郎。太祖向南征伐,軍隊停駐中山。張袞對太祖說:「慕容寶憑藉三代的資業,城池的堅固,雖然皇上聲威顯赫,一定要擒獲消滅他,然而窮兵黷武,不是統一天下者所適宜的事。從前酈生遊說,田橫歸附;魯連一封飛遞書信,使聊城將領被砍頭。臣下實在德行不及古人,謀略沒有奇特的計策,上憑皇上的威嚴,希望定能對他們有所感動。」太祖聽從他的建議。張袞寫信給慕容賓,分析成敗。慕容寶看到信後大為恐懼,於是逃到和龍。太祖攻克中山後,准許張袞進入八議範圍,任命張袞為奮武將軍、幽州刺史,賜爵臨渭侯。張袞清廉節儉少欲望,鼓勵督促耕田種桑,百姓安居樂業。

  天興初年,徵召張袞回京城。後來和崔逞給司馬德宗的將領郗恢回信違背朝廷旨意,貶黜張袞為尚書令史。張袞遇上開始創業的時機,以才能策略受到信任,依本性侍奉太祖,不顧忌嫌隙猜疑。太祖曾向張袞詢問南方州中人士情況。張塞和盧遵同為一州,屢次交談舉薦他。另外張袞不曾和崔逞見過面,聽到傳聞就稱讚他。等到中山平定,盧溥聚集黨羽作亂,崔逞回信不妥帖,都違背原先說的話,所以太祖氣憤張袞。

  張袞過了七十歲,閉門安於寧靜,手握經書,校定錯誤,喜愛提拔人,善於誘導不知疲倦,士人因此推重他。永興二年病重,上奏疏說:「臣下是個平凡的人,本無大志,遇上太祖稟受天命,天地剛開,我就參與戰鬥,在改朝換代的時機奔馳驅逐,託附鄧林,寄身滄海,於是獲得恩情寵信,榮耀兼具宮廷內外。陛下登上皇位,臣下仍然參與顧問,竟沒有微小的功勞,如山上的塵土海上的露水。現在舊病復發彌留期間,氣力虛弱困頓,上天懲罰有罪的人,將要填入溝壑。然而狗馬留戀主人,哪敢不說完心裹話。當今中原雖然乎定,九州還沒統一,西面有不順從的羌人,南面有違抗命令的賊寇,岷蜀地區風尚不同,遼海地區教化有差異。雖然陛下天資聖明,乘時機治理亂世,而因憑機會,實在需要籌劃。倉促間容易失去,事功在於人的謀劃。伏願陛下弘揚聖道,增廣仁德之心,使推讓和戰事並行,文德和武功同用,那麼太平的教化,安寧的美政,又興隆於當今,不僅僅在前代。從前子囊將死去,留言修築郢城;荀偃口中不含珠貝,遺憾在於齊國的事情。臣下雖然昏憤,不敢忘記先前志向,魂魄有靈驗的話,將在九泉之下報答恩情。」幾天後死去,這年七十二歲。後來世祖追評張袞舊時功勳,派遣大鴻臚到墓前追贈他為太保,謐號為文康公。

  兒子張溫,擔任外都大官、廣寧太守。去世。

  兒子貳興,擔任昌黎太守。

  張溫的弟弟張楷,擔任州主簿。

  兒子張誕,有學問志向,性格特別正直。起初和高允同時受徵召,後來被授任為中書侍郎、通直散騎常侍、建威將軍。賜爵位為容城子。

  張袞的次子張度,年輕時有志向,繼承爵位為臨渭侯。任上谷太守,入京任武昌王師。加授散騎常侍,授任使持節,都督幽州廣陽、安樂二郡諸軍事,平東將軍,崎城鎮都大將,又改任扭韹錘都大將,在各處都受稱道。回朝任中都大官。去世,被追贈為征束大將軍、冀州刺史,謐號為康侯。

  兒子張陵,繼承爵位。後來任赤城典作都將。去世。

  兒子張狀,繼承爵位。擔任中散大夫。去世。

  兒子張法,繼承爵位。太和年間,依例降為伯。世宗時,被授任為懷荒鎮金城戍將。

  張陸的弟弟退延,擔任散騎常侍、左將軍、庫部尚書。賜爵位為永寧侯。

  張延的弟弟白澤,十一歲時,遇母親去世,服喪時以孝道聞名。世祖聽說後嘉許他。長大後喜愛學習淵博貫通,在當時有聰慧的聲譽。高宗初年,被授任為中散大夫,調任殿中曹給事中,十分受信任,參預機要事務。

  後來蠕蠕侵犯邊境,顯祖接見群臣商議這件事.尚書僕射元目辰進言:「如果皇上親自出征,恐怕京城危險恐懼,不如慎重,固守保全自己。賊寇孤軍深入,糧食不能繼續運送,依臣下估計,不久就會退走,那時派遣將領追擊,打敗他們是必然的。」白澤說:「陛下英明效法上天,追蹤前代聖人,而愚蠢的敵人荒誕無知,輕率冒犯君王疆域。敵寇為遠大的圖謀而傾覆,我們將為身邊的荼毒而安樂,仰思神明的謀略,就不是這樣。現在如果陛下親自出動,賊寇必然望見旌旗就土崩瓦解,豈能抬頭挫傷神勇的兵馬,坐著放縱敵人?以天子的尊貴,環城固守,進失可以憑藉的機會,退沒有勇往直前的道義,希望陛下留心。」顯祖聽從他的意見,於是大敗敵軍。


  自澤本來表字鍾葵,顯祖賜名為白澤,娶他的女兒為嬪妃。白澤外出代理雍州刺史,心地清靜欲望少,官吏百姓安居樂業。顯祖詔令各監察治民的官員,在所監察治理的地方收受一頭羊、一斛酒的人,罪行到處死,行賄者以同案論處。糾舉告發得到尚書以下官員罪狀的,各依所糾舉官員的職務大小授予他。白澤上奏疏規勸說:「伏見詔書,禁令尚書以下官員收受禮物,否則刑罰加於身,糾舉他的人接替職務。三年考察政績,罷黜昏庸者擢升賢明者,這是不可變更的良好規則,百代君王的通行條例。現在的都曹,相當於古代的公卿,都輔佐各項事務,協助長官,風尚教化靠這而實現,致治道路由這而和睦。而且刮目的下士,還有俸祿,何況皇朝尊重官員,而侍奉勤勞沒有報酬,哪是所謂仿效唐堯虞舜,遵循文王武王的行為呢?羊酒的處罰,如果施行不停止,臣下恐怕奸猾的人窺伺非分地位,忠實的臣子放鬆節操。而要使事務清靜民眾安定,治理清廉務從簡約,以至於委託責任要求成功,下面的人難以辯說。依臣下愚蠢的思考,請求按照律令舊辦法,仿效從前的典章,頒發俸祿酬答廉潔,首先去除擾亂群眾的人,通常的刑罰不赦免。如果能這樣,那麼太平的軌跡,一年可以指望,刑罰放置不用的風尚,三年一定達到。」顯祖採納了他的意見。

  太和初年,懷州民眾伊祁苟初三十多人圖謀反叛,將要殺死刺史。文明太后想要殺光一城的人。白澤規勸說:「臣下聽說上天喜愛萬物的生長,明王重視民眾的性命,所以殺死一人而取得天下,有仁德的人不做。而且《周書》說父子兄弟,罪行不相牽連。現在兇殘的人橫行暴虐,車裂殺光全城無罪的人,為什麼處死呢?不隨意加罪於十室之邑,何況一州中,有人有忠心,有人有仁德,如果過度的刑罰泛濫波及,殺死有忠心和仁德的人,這是西伯之所以嘆息九侯,孔子之所以在黃河邊倒轉車輪的原因。聖明的德行深明前車之鑑,如水觀照往日禮制,停止迅急暴烈的怒氣,壓抑雷霆般的威嚴,則普天之下的人知道榮幸了。從前周厲王不讓民眾講話,最終使姬氏滅亡;文公聽取眾人的議論,終於打敗強大的楚國。希望不要因人廢言,留心觀察。」太后聽從了他的建議。改任散騎常侍,升殿中尚書。

  太和五年去世,詔賜帛一千匹、粟三千石,派遣侍御史料理喪事,追贈鎮南將軍、相州刺史、廣平公,謐號為簡。

  長子張倫,字天念。十多歲時,入宮在皇帝左右侍奉。逐漸升到護軍長史、員外常侍,改任大司農少卿、燕州大中正。熙平年間,蠕蠕主丑奴派遣使者前來朝見,使用對等國家的文書,不修臣屬的禮節。朝廷議論將依漢朝回答匈奴的舊例,派遣使者回訪。張倫上奏疏說:

  臣下聽說古代的聖明君主,治理疆土,分辨不同區域,荒遠地區的風俗,是政令不能達到的。所以《禮記》有壹見之文,《尚書》載有羈縻之事。太祖以神勇的資質,聖明的謀略,籌劃帝王業績,每日都有做不完的事,致使小人逃命到一方,也因為中原多事,重華夏而放鬆夷狄的緣故。高祖遷居中原,事業隆盛預測傳國世數,顯露雷霆般的威嚴,出動如同熊罷的軍隊,正要向南征伐,來不及討伐北方。從前舊京烽火燃起,賊寇的使者在郊外,主上手按佩劍,璽書不發出。世宗在後方作出謀劃,開拓境域飄揚旌旗,華夏文明影響所及,車船行進萬里。這時敵寇叩門,皇上遵從先人志向。如今英明的太后臨朝稱制,恩澤普及到路邊蘆葦,國家富足兵力強大,人人履行職事。畏懼什麼而這樣做,謀求什麼而做這種事?往昔蕭衍表示恭敬尋求和好,因誠心不純,我國壓下來不准許.先帝在前面放棄戰事,陛下在後面和好,該不是上悖高祖的心思,下違世宗的意圖吧?

  而且賊寇雖然羨慕德行,也是來觀察我國,以強大來使他們畏懼,或許會馬上歸附,而以微弱顯示給他們,窺伺或許會產生,這是《春秋》所說的「以我方來預測」。另外小人難以接近,夷狄沒有親情,疏遠他就怨恨,接近他就侮辱,這是由來已久的了。所以高祖、世宗知道他們如此,來了不迎接,離去不追趕。不專一的道理,就在這裡。一定要在他們執玉帛為禮品,屈膝行蕃邦的禮節時,才可以豐厚地慰勞賜錢財,給予珍寶物品。至於君王使者遠出,帶使命到夷狄住處,以對等的尊貴優待他們,加上不問斷的寵信,恐怕徒然導致夷狄的傲慢,對聖朝沒有益處。假使從眾人中選拔而舉用,出使稱職,憑藉酈生的辯才,發揮終軍的辭藻,乘車說降齊地,長繩系住越人。如果與往日有差異,還算不情願,何況是以隆重的禮節推重他們,以飲宴交好來表達呢?臣下雖然是下等愚蠢的人,竟然敢於固執己見。

  如果事情出於不得已,應該頒布制令韶書,向他們昭示上下的禮儀,宰相寫信,以歸順的道理加以暗示。如果他們接受忠誠的教誨,明白我們的語言,那麼君主的強盛在疆域中央不失去地位,天子的聲威一定包舉普天之下。萬一他們不順從,怎能有所損傷增益?慢慢地舞動盾斧以招徠他們,敷設文德而懷柔遠方。如果他們心中迷惑不已,甚至出動兵馬,我們就當命令辛武賢李廣之類的將領,統領衛青霍去病等人那樣的軍隊,掃蕩沙漠,肅清殘餘的敵寇,在北海邊上給馬飲水,在燕然山上刻寫石碑,建立都護,設置戊己校尉,這也是陛下的大功勞,不可多得的盛事。如果思考停止戰事養育民眾,致力農業安定邊境的方略,治理國家的大計,哪能因戎夷兼併,而突然虧損典章制度呢?這將取笑於當代,留下壞名聲到後世。從前文公請修墓道,襄後有議論;荊莊王問鼎大小輕重,王孫滿給以批評。以古代事情對照當今,私下為陛下感到不可取。另外陛下正要禮敬岷瀆神靈,到衡山行禮,登上稽嶺,觀看蒼梧,而卻和夷狄的君主,渠帥的頭領,結兄弟的友好,行對等的禮儀,將如何俯瞰文命的遠景,遵循重華的高尚風範呢?臣下以為回訪的重大過失就是那樣,不回訪的甚合道理就是這樣。希望陛下留意短時之間的聽覽,考察愚蠢臣屬的言論。肅宗不聽從。張倫外出任後將軍、肆州刺史。回到朝廷,授任燕州大中正。孝莊帝初年,調任太常少卿,不受任,改任大司農卿。任職時去世。


  張倫的弟弟張恩,擔任過奉朝請、員外郎。

  白澤的弟弟張庫,擔任瀛州刺史、宜陽侯。

  張庫的長子張蘭,屢經升遷到龍驤將軍,代行光州事務。

  張蘭的弟弟修虎,擔任都牧、駕部二曹給事中,上谷公,司農少卿。奉使命到柔玄,考察民眾疾苦。昇平北將軍、燕州刺史。

  張度的弟弟張太,擔任干西將軍、荊州刺史、俎陽侯。

  張大的弟弟張那,擔任寧遠將軍、雍城鎮將。

  崔玄伯,是清河東武城人,名字觸犯高祖的名諱,是魏國司空崔林的六世孫。祖父崔悅,在石虎手下為官,官位到司徒左長史、關內侯。父親崔潛,在慕容晾手下為官,任黃門侍郎,都有才學的聲譽。玄伯年輕時有傑出的才能,被稱為冀州神童。

  苻融任冀州刺史,虛心尊敬玄伯,任命他為陽平公侍郎,兼任冀州從事,掌管征束大將軍府記室。外出總攬各項事務,入為賓友,各種事情有條理,處置沒有拖延的。苻堅聽說後感到驚奇,徵召為太子舍人,玄伯以母親患病為由推辭不赴任,降為著作佐郎。苻丕任冀州刺史,玄伯為征東功曹。太原人郝軒,當時有善於識別人的名聲,他稱玄伯有輔佐君王的才能,是近代以來所沒有的。苻堅滅亡,玄伯避難到齊魯之間,一一被丁零人翟釗和司馬昌明叛變的將領張願所拘留。郝軒嘆息說:「這種人才而遇到如此時代,不憑藉騰飛的形勢,卻和鵾雁低飛沉浮,豈不可惜了嗎!」慕容垂任命玄伯為吏部郎、尚書左丞、高陽內史。所任職中有聲譽,立身端正,和當時人不合群,雖然處在戰亂中,還是磨礪志向勤奮學習,不把財產放在心上,妻子兒女難免受饑寒。

  太祖征討慕容寶,停駐在常山,玄伯放棄郡城,向東逃到海邊,太祖一向聽說他的名聲,派遣騎兵追趕尋求,捉住後送到軍營門前,太祖召見和他談話,喜愛他,任命他為黃門侍郎,和張袞輪流總管機要事務,訂立制度。逭時司馬德宗派遣使者前來朝見,太祖將要回訪,韶令有關官員廣泛議論國號。玄伯議論說:「三皇五帝確立國號,有的是藉用所出生的土地,有的是使用封國的名稱。所以虞夏商周開始都是諸侯,等到聖明的德行隆盛,萬國擁戴,稱號依據原來的,不再另外確立。僅僅商朝人屢次遷移,改國號為殷,然而仍舊並用,不廢棄開始奠基的稱號。所以《詩經》說『殷商的軍隊』,又說『上天命令神燕降,降而生契始建商,住在殷土多寬廣』。就是這個意思。從前漢高祖為漢王時平定三秦,滅掉強大的楚國,所以就以漢為稱號。我國雖然統轄北方廣袤的土地,到了陛下時。應天命登大位,雖然是舊國度,但受命革新,所以登國初年,改代為魏。另外慕容永也奉獻魏地。 『魏』是美好的名稱,是神州的上等國度,這是改朝換代的徵候,皇帝即位的吉兆。臣下淺見以為應稱為魏。」太祖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四方各國貢奉時,都稱為大魏。

  太祖前往鄴城,向玄伯詢問各種舊例,玄伯對答如流,太祖稱讚他。等到太祖回京城,停駐在恆嶺.太祖親自登上山頂,安撫慰問新歸附的人,恰巧遇上玄伯扶老母登山嶺,太祖嘉許他,賜給牛米。於是詔令所有不能自己進見的遷徙民眾,賜給車輛耕牛。玄伯升吏部尚書。太祖命有關官貝制定官職爵位,撰作朝廷禮儀,協調音樂,訂立律令,申明條規,玄伯總管裁斷,作為永久標準.、以及設置八部大夫來仿照八座,玄伯總管三十六曹,如尚書令和僕射統領政事,深受左擔信任.客伯權勢遍於朝廷。而他居處節儉,不經營產業,家徒四壁;出門沒有車輛,早晨下午步行;母親七十歲,供養沒有兩份萊餚。左擔曾派人秘密觀察,聽說後更加器重他,厚重地加以緝贈賞賜。當時人也有譏諷他過度儉約的,而玄伯做得更突出。

  太祖時常召他進宮向他詢問古今舊事,帝王制度,治理社會的規則。玄伯陳述古人制禮作樂的本意,以及明君賢臣,歷代興衰的原因,十分合乎左擔的意思.不曾亢激違背旨意,也不曾阿諛苟且屈從。到了太祖晚年,大臣多冒犯威嚴被斥責,惟獨客垣不遭譴責,就是由於這個緣故。左擔曾經召喚客值講授《漢書》,講到婁敬勸漢擔要把魯元公主嫁給包坦首領為妻時,太祖稱讚,感嘆丫很久。所以各公主部下嫁給歸附的國家,朝廷大臣的子弟,即使是著名家族優秀人才,也不能娶公宅。玄伯尚書的職位罷除後,賜給皇伯爵位為白馬侯,加授因兵將軍,和舊功臣量匡、墾丘等人同一等級,而信任超過他們。

  太祖逝世,太宗沒即位,清河王郵聽說人,人心不穩,拿出大最錢財布帛賞賜朝廷官員。惟獨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命令玄伯住在門下省,虛心向他訪問,因不接受元紹的錢財布帛,特地賞賜帛二百匹。長孫嵩以下官員都感到慚愧。詔令派遣使者巡視郡國,糾察不依法度的郡守縣令,命令玄伯和宜都公穆觀等人巡視,太宗稱讚他們的公平得當。又韶令玄伯和長孫嵩等人坐在朝堂,決斷刑罰。


  太宗認為郡國豪強,成為民眾的大禍害,就優厚地下韶徵召他們,民眾多留戀本土,而官員逼迫遣送。這時輕浮的青年人,因而互相煽動,在各地聚集。西河、建興的盜賊一起閘事,郡守縣令討伐他們不能禁止。太宗於是召見玄伯和北新侯安同、壽光侯叔孫建、元城侯元屈等人詢問他們說:「從前因這些人兇殘作亂騷擾民眾,所以徵召到京城,而郡守縣令安撫失策,致使有人逃竄。現在犯罪人已多,不可全部殺死,我想大赦來放免他們,你們以為怎麼樣?」元屈回答說:「民眾逃竄不治罪反而赦免他們,好似對下面有所求似的,不如先誅殺首惡分子,赦免他們的同黨。」玄伯說:「君王治理天下,以安定民眾為根本,哪能顧及小的是非曲直呢?好比琴瑟不和諧,一定要重新上弦調鬆緊;法度不公平,也必須盪除後再制定。赦免雖然不是正道,而可以變通施行,從秦漢以來,無不相繼。元屈說先殺後赦免,導致兩項都不能捨棄,哪裹比得上施行一項就安定下來?如果赦免而仍不改正的,再誅殺也不算晚。」太宗聽從了他的建議。

  神瑞初年,韶令玄伯和南平公元嵩等人坐在叢皇膽右面,處理各項事務。幾萬家向南擄掠河內,太宗派遣將軍公孫表等人率領軍隊討伐他們,大敗。太宗詢問群臣說:「胡寇放縱暴虐,人數不少,公孫表等人已經不能制伏他們。如果不早日誅殺胡寇,善良的百姓就會大遭禍殃。現在是深秋,不能為這群小盜賊,而再調發眾人荒廢民眾的事業。該怎麼辦呢?」玄伯回答說:「公孫表等各軍,不是人員不充足,衹是部署失當,所以使小盜賊存活而已。胡寇人數雖多,卻沒有勇猛強健的主將,就是所謂的一於奴僕共有一個膽,應該選派為胡人所信服的大將,率領幾百騎兵,前往公孫表軍中去討伐胡人,賊寇聽說後,必然聞風喪膽。壽光侯叔孫建,從前在并州,有威武勇猛的聲名,胡人畏懼順服他,各將領比不上。」太宗聽從他的建議,於是平定胡寇。不久任命玄伯為天部大人,升爵位為公。

  泰常三年夏天,玄伯病重,太宗派遣侍中宜都公穆觀到他那裹接受遺言,又派遣侍奉的臣屬詢問病情,一夜幾次往返。等到玄伯去世,太宗下詔悲痛惋惜,追贈司空,謐號為文貞公。喪禮一概依照安城王叔孫俊的舊例。詔令群臣和附屬國的魁首都參與喪葬活動,自親王以下,全都叩頭送葬。太和年間,高祖追評先朝功臣,以玄伯配祭廟庭。

  玄伯除非是朝廷文誥,四方文書,其餘絕不動筆,所以世間沒有遺留的文章。尤其擅長草書隸書行書和押字,為世人的樣板。玄伯的祖父崔坦和越晝人盧諶,都以廣博的才藝而聞名。盧諶效法鍾繇,崔悅效法衛璀,而都學習索靖的草書,都極盡微妙。盧諶傳授兒子盧偃,盧偃傳授兒子曲;曲傳授兒子曲,曲傳授鉍。世代不改變專業。所以魏初重視崔氏盧氏的書法。另外直垣的行書押字,極為精巧,而沒有遺蹟留下來。兒子崔浩,繼承爵位,另外有傳。

  次子崔簡,字沖亮,一名崔覽。喜愛學習,年輕時以擅長書法聞名。太祖初年,歷任中書侍郎、征虜將軍,爵為五等侯,參與著作事務。去世。

  崔簡的弟弟崔恬,字叔玄,小名為白。任遇給事巾,賜爵為繹幕子。外出任上黨太守、平南將軍、逸叢刺史。升爵位為陽武侯。因崔浩的事而獲罪被殺。

  當初客伯因狂壁遭禍亂,想避難到長江以南,在奎山被退壓所捉,志願不能實現,就寫詩來哀傷自己,而不流行於當時,大概是畏懼遭罪。等到崔造被殺,中書侍郎高允奉命抄崔浩的家,才看到這首詩。高允知道詩的意思,高允的孫子直緯把詩錄進直立的文集中。開始玄伯的父親崔攫為哥哥崔運所作諫文有親筆草書本,延昌初年,著作佐郎王遵業在街市買書時遇見得到。計算諫文到現在,將近二百年,珍愛崔潛的真跡,嚴密地加以收藏。武定年問,遵業的兒子松年將真跡送給黃門郎崔季舒,人們多臨摹書寫。左光祿大夫姚元標以工於書法聞名於當時,見到崔潛的書法,認為超過自己。

  崔伯的弟弟崔徽,字玄猷。年輕時有文學才能,和勃海高演都聞名。起初徵召為相州別駕、中書侍郎,逐漸升遷到秘書監,賜爵為貝丘侯,加授龍驤將軍。樂安王元范鎮守長安,世祖因元范年紀輕,而三秦的民眾夷人,仗恃險阻多變故,於是選拔忠誠清廉舊曰有德行的人,和元范一起鎮守。任命崔徽為散騎常侍、督雍涇梁秦四州諸軍事、乎西將軍、副將,代理樂安王傅,升爵位為濟南公。崔徽為政衹管大事,不親自處理小事。性格喜好評論人物。接見賓客,有時談到平生行事,有時講說道理,教誨青年,整日不停。因患病被徵召回京城。真君四年去世,鎰號為元公。士人無不感嘆惋惜。

  當時清河人崔寬,字景仁。祖父崔彤,跟隨晉南陽王司馬保避難到隴山以西,於是在沮渠氏、李景手下為官。父親崔剖,字伯宗,每每激昂地懷念東方,經常嘆息說:「風雨交加天地昏,雄鶸報曉仍不停,我就處在這樣的時刻。」等到世祖向西巡視,崔剖就總領一同起義的人,派崔寬送上歸附的信息。世擔嘉許他,任命崔真為威遠將軍、岐陽令,賜爵位為沂水男。派遣使者和鱟寬一起到西部,安撫慰問新歸附的人。徵召崔剖到京城,沒有到,因病去世。高宗因崔剖誠心昭著於先朝,追贈他為散騎常侍、鎮西將軍、涼州刺史、武陵公,謐號為元。崔寬回京城,被任命為散騎侍郎、寧朔將軍、安國子。沒過多久,外出任弘農太守。當初,崖直通好時,見到司徒崔造。崖造和他平等相待,優厚地安撫他。等到崔浩被殺,崔寬以遠道而來的疏遠同族,獨自得以不連坐。於是安家在逮越,住在司空崔韓的舊址,把一個兒子出繼給崔浩的弟弟崔覽的妻子封氏,侍奉如同親生。崔寬後來繼承爵位武陵公、鎮西將軍,被任命為陝城鎮將。崤山地形險要,民眾多外出劫掠。崔寬性格圓通,開導接納豪強、長久偷盜的魁首,和他們相交往,傾心相待,不追究細小過錯。所以能夠得到民眾的歡心,無不感激他的氣度。當時官吏沒有俸祿,僅靠向民眾征取。崔寬善於安撫接納,招來禮物饋贈,他收取很多,而給予的人沒有怨言。另外弘農出產豐饒的漆蠟竹木,道路和南方相通,販賣往來。家產富足,而百姓樂意。在各軍鎮之中,有政事能幹的稱譽。等到解除鎮將回京城,民眾大多追念,前往朝廷上奏章的有三百多人。文書呈上,高祖嘉許他。延興二年去世,這年六十三歲,遣令節儉地安葬,用當時衣服收殮。


  長子崔衡,字伯玉,年輕時以孝道聞名。學習崔浩的書法,也很相像。天安元年,升為內秘書中散,頒布的詔命和皇帝讀的書,多是崔衡所寫。崔衡推舉李沖、李元愷、程駿等人,終於成為著名人物,當代因此稱讚他。承明元年,調任內都坐令,善於判案,高祖嘉許他。太和二年,繼承爵位為武陵公,任鎮西將軍。調任給事中。高祖巡視,任命崔衡為大都督長史。崔衡涉獵圖書史籍,陳述防禦的方法,便國利民的策略。共五十多條。以本號將軍授任泰州刺史,改爵位為齊郡公。在這以前,河東歉收,搶劫盜竊大量發生,崔衡到達後,採用龔遂的辦法,鼓勵督促耕田種桑,一年之中,盜賊停息。十二年去世,五十四歲。追贈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本號將軍、冀州刺史,賜帛一千匹、谷一千斛,謐號為惠公。崔衡有五個兒子。

  長子崔敞,寧公世,繼承爵位,依例降為侯爵。從謁者僕射外出任平原相。崔敞性格急躁不能受委屈。和刺史楊椿互相上奏列舉罪狀,崔敞獲罪免官。世宗初年,擔任鉅鹿太守。弟弟崔肋作亂,崔敞被黃木軍主韓文殊所隱藏。全家都被查抄,僅崔敞的妻子李氏,因是公主的外甥女,自帶的田宅和奴婢二百多人得以獲免。正光年間,普遍解除禁錮,鱟邀恢復爵位查整堡,被任命為龍驤將軍、中散大夫。孝昌年間,擔任趙郡太守。去世。

  崔敞的弟弟崔鍾,字公祿,擔任奉朝請。弟弟崔肋作亂,崔鍾因出繼被恕罪。歷任尚書郎、國子博士、司徒右長史、征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冀州大中正。崔敞死後,崔鍾貪圖他的財物,誣陷崔敞的兒子子積等三人不是哥哥的後代,訴訟達幾年,有名望的人怨恨他。爾朱世隆擔任尚書令,上奏免除他的官職,終生不再任用。

  崔肶喜愛學習,有文學才能。歷任治書侍御史、京兆王元愉錄事參軍。和元愉一同作亂,被誅殺。

  崔衡的弟弟崔恕,擔任尚書郎。

  又有崔模,字思范,是魏朝中尉崔琰的哥哥崔霸的後代。父親崔遵,是慕容垂的少府卿。叔父崔整,擔任廣川太守。崔模,在慕容熙末年南渡黃河,擔任劉裕的榮陽太守,戍守虎牢。神廳年間,平定迢台,崔模歸附。後來賜爵為武陵男,加授寧遠將軍。

  開始崔模在南方的妻子張氏,有二個兒子,名為迪塑、聖苤。鱟護到達京城,賜給他妻子金區,生兒子鄉擅。迚塑等人因父親相隔遙遠,就聚積貨物,趁機會託付關卡邊境的人,規劃贖崔崖回去。他們的母親張氏常對他們說:「你們的父親性格猶豫,本來沒有決斷,一定不能回來。」使者就帶財貨到都城,將暗帶崔模回去。崔模果然顧及幼度等人,指著幼度對使者說:「我哪能忍心丟下這些人,使他們坐遭刑罰羞辱。將為你找一人,使名聲地位不低於我。」就把申謨介紹給他。吏謹,是劉盞墜的塞郡太守,和塞值之守衛過台,±空鷹年間,被捉進入魏國,都得到賜予的妻子,生下兒子靈度。申謨聽到遣個消息,就拋棄妻子兒女,逃回長江以南。靈度受刑成為闖入。

  崔捏是忠厚的長者,不追逐榮耀利益,很受崔浩輕視,而保持志向很堅決,不為崔浩所屈服。和崔賾相親近,來往如同家人。和平年間去世。

  皇興初年,幼度跟隨慕容白曜為將領。當時季柔擔任崔道固的長史,兼濟南太守。城池將投降,先騎馬趕往白曜軍中,幼度也預先派左右的人偵伺迎候,而相互間沒碰上,被亂兵所殺害。

  當初,真君末年,皇帝向南攻克鄒山,崔模哥哥崔協的兒子邪利擔任劉義隆的魯郡太守,獻出郡城投降,獲賜爵位為臨淄子,被任命為廣寧太守,在郡中去世。邪利有二個兒子。懷順因父親入魏國,所以不出仕。等到魏國攻克青州,懷順迎接邪利的靈柩,回到青州安葬。次子崔恩,屢次擔任州主簿,到刺史陸龍成時謀反,聚集在城北高柳村,將要攻打州城,龍成討伐殺了他。懷順和沖智的兒子徽伯等人都投奔長江以南。

  開始邪利和兩個女兒一起進入魏國,一個女兒為亟壓的妻子,一個女兒為劉休賓的妻子,生下兒子文華。邪利後來生了庶出的兒子法始。邪型死後,兩個女兒欺2謐是庶出,時常想使塞莖繼承外祖父的爵位臨淄子。法始怨恨,無所不為。後來堡順歸附迎喪,才和法始相見。不久,法始得以繼承爵位,傳到孫子延族,正光年間,擔任冠軍將軍、中散大夫。

  季柔的孫子崔睦,正光三年,從郁州歸附投降。

  崔模的孫子景茂,擔任冀州別駕、青州長史、隨郡太守、武城男。

  景茂的兒子彥遠,繼承爵位。武定年間,擔任北徐州司馬。

  起初崔睦來投降時,和高陵、張炅、郭組一起。產陸,是蓋直童的西討開府西合祭酒,實夤反叛,直陸是他的黃門侍郎。關中平定,回到洛隧,歷任尚書郎、定州別駕。齊文襄王做宰相,因產醫很有文學才能,徵召在賓客行列中。高陵任征南將軍、司空長史時去世。追贈他為驃騎大將軍、大司農卿。


  顯祖時,有位崔道固,字季堅,是崔琰的八世孫。祖父崔瓊,是慕容垂的車騎府屬官。父親崔輯,南遷到青州,擔任泰山太守。道固是父親的侍妾所生,嫡母所生的哥哥攸之、目連等人輕視侮辱他。崔輯對攸之說:「這孩子有如此的容貌見識,或許能夠振興我們的門戶,你們為什麼輕視他?」攸之等人對待道固更加刻薄,毫無兄弟間的禮節。

  當時劉義隆的兒子劉駿擔任徐兗二州刺史,能夠徵召其他州的人做從事。崔輯於是出資財給道固,使他到南方為官。到達彭城,劉駿委任他為從事。道固容貌俊美,舉止適宜,擅長射箭騎馬,喜好武藝,劉駿逐漸讚美他。遇青州刺史剛任命,經過彭城,劉駿對他說:「崔道固的才華如此,豈能因是寒門士人到老不升呢?可是世俗的人認為他出自偏房,就加以欺凌侮辱,實在值得嘆息。」青州刺史到州中,徵召道固為主簿,改任治中。後來為劉義隆幾個兒子參謀軍事,被派遣到青州招募民眾。長史以下都前往道固那裹,道固的幾個哥哥逼迫道固的生身母親親自送酒肉到客人面前。道固驚訝起身接取,對客人說:「家中沒有人手,老母親自己操持辛勞。」客人們都知道是他的兄弟所做的事,全起身叩拜感謝他的母親。母親對道固說:「我低賤不足以報答貴賓,你應該答謝叩拜。」客人們都讚嘆道固母子,鄙視他的幾個哥哥。

  道固後來任寧朔將軍、冀州刺史,遷到歷城鎮守。劉或殺死子業自己登位後,徐州刺史薛安都和道固等人起兵推舉擁立子業的弟弟子勛。子勛失敗,道固就派人送信歸附魏國,顯祖任命道固為安南將軍、南冀州刺史、清河公。劉或派遣人遊說道固,任命他為前將軍、徐州刺史。道固又背叛接受劉或的任命。

  皇興初年,顯祖詔令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堅固地築起長圍牆來守住道固的出城口。等到白曜攻打城池的柬牆,道固雙手反綁請求治罪,上奏疏說:「臣生長在南部疆域,遠離大治的社會,本朝不以我低下,委任邊境職事。然而劉氏內部互相欺侮,我畏懼招致殺戮,前些時派遣崔啟之奉表歸附,有幸蒙陛下接納,並賜爵位官職,我感激發自內心,應該奔赴朝廷。不過劉或不久接連派遣使者,寬恕臣下的死罪。我以世代侍奉劉氏,大罪受到寬恕,如還違背他們,就是不忠於本朝,卻要尋求忠於大魏。雖然說希望生存,畏懼大魏不容許。所以迷惑,辜負陛下大恩,冒著死亡一萬次的艱難,固執己見抵禦守衛。僕射臣白曜,顯耀聲威,經過兩年,大率兵馬來到城下,在本月十四日,臣下的束部城牆失守,對臣下心向劉或的誠意,希望可以昭明於大魏。臣下勢孤力單,在十七日雙手反綁投降,白曜奉命宣揚皇恩,饒恕臣下的性命。這實在是陛下使臣下死屍復生,使臣下朽骨生肉,天地造物主所不能實行的,而陛下卻能如此。雖然是虞舜寬免有苗氏,姬文饒恕崇侯營壘,和陛下的恩澤相比,也不能相比。沒有接到朝廷旨意,無法親自奔馳在道路上,恭謹地派遣大兒子景徽,捆綁赴朝,伏地聽憑治罪。」

  不久白曜押送道固奔赴京城,有關官員舉劾,奏報上去,詔令寬恕道固的死罪。於是遷移青州齊州和道固一起守衛城池的名門望族幾百家到桑乾,在平城西北的北新城建立平齊郡。任命道固為太守,賜爵為臨淄子,加授寧朔將軍。不久遷移治所到京城西南二百多里的舊陰館的西面。這時,連年歉收,郡內饑荒困苦,道固雖在任幾年,安撫不能周遍,所以怨恨背叛的人多。延興年間去世,這時五十歲。

  當初,道固在客棧,和薛安都、畢眾敬房舍相鄰,其時以朝廷集會而相見,三人本是同由武藝而顯達,結為同僚舊交,這時安都志向已經衰退,對道固的情意就疏略了,而眾敬每每竭盡殷勤。道固對劉休賓、房法壽說:「古人說『不是我的同族,內心一定不一樣』,實在是不錯的。宣都看人很為冷漠,畢捺仍是戀戀不捨的樣子。」

  兒子景徽,字塞盞,繼承父親的爵位馳工,加授寧朔將軍。外出任壹州廬壁王五型征束府司馬、大鴻臚少卿。後又外任龍驤將軍、平州刺史。去世,追贈本號將軍、南青州刺史,謐號為定。兒子休纂繼承爵位。

  景徽的弟弟景業,字文季。另外有功勞,太和年間,賜爵為昌國子,加授建威將軍。去世,兒子休緒繼承爵位,任員外郎。

  景業的弟弟景淵,也另外有功勞,賜爵位為武城男。任鷹揚將軍、平齊太守。在郡中去世。 道固的哥哥目連的兒子僧佑。白曜包圍歷城時,僧佑的母親明氏、弟弟僧淵都在城內。劉或授任僧佑為輔國將軍,率領部眾幾千人,和青州齊州家在歷城、梁鄒的人士明同慶、明菩薩等做將領佐吏.從淮海揚言救援。將到不其,聽說道固已失敗,母親弟弟進入魏國,逗留不進。白曜包圍東陽時,上奏請求景徽前往曉諭僧佑,僧佑於是歸順投降。白曜送他到京城,客居幾年,賜爵位為層城侯。僧佑和房法壽、畢薩等人都不和睦。法壽等人告發他歸順國家沒有誠意,被拘留一年多,因大赦才釋放。後來因和僧人法秀密謀反叛,被處死。


  兒子道寧,擔任給事中。

  僧淵進入魏國,因兄弟的事而獲罪流放到薄骨律鎮,太和初年得以返回。高祖聽說他有文學才能,又學習佛經,善於談論,命令以平民身份賜給他單衣頭巾,入宮在永樂經武殿聽講。後來委任僧淵為尚書儀曹郎。遷都洛陽以後,擔任青州中正。不久外出任征束大將軍、廣陵王元羽的諮議參軍,加授顯武將軍,到黃郭討伐海邊賊寇,大敗他們。蕭鸞於是派遣僧佑的同族哥哥惠景給僧淵寫信,論說他進入魏國的理屈之處,勸他改變主意。僧淵回信說:

  主上的為人,沒有昏暗不照耀,沒有細微不保存,仁愛沒有哪個遠處達不到。淵博沒有哪部典籍不探究,窮三墳的微妙,盡九丘的極致。至於文章的變化多端,光彩煥然,則如同孔夫子高不可攀。於是開啟獨自覺悟的智慧,遵循先代君王的軌跡,安穩遷離邊荒地區,變化帝王根基,在中原革故鼎新,定都於伊水流域。曰月星辰發出雙倍的光芒,萬物獲得再次的發育滋長。分別姓氏確定宗族,品評甲乙的等級;頒布官職確立爵位,梳理九流的條貫。禮俗的施用,燦然再度興起,黃河洛水之間,復興周朝之道。里巷放歌鄉邑讚頌,朝中喜悅門庭和睦,人才眾多的盛況,是不可詳盡陳述的。加上世代相繼,土地兼有四面八方,兵馬強大,民眾神靈歡欣擁戴,道德仁義,人民難以稱說。而且德行高尚的人出世,本沒有固定地方,何況是從上聖到天子天孫呢?聖上的弟弟們,風度相似,咸陽王以下,無不傑出,枝葉繁茂,遍布天下,稱說逐漸衰竭,完全不是如此。文人在廟堂競相謀劃,武將在邊境貢獻勇力,如果談論形勢,這是事實。

  那方君主篡位殺人的事實,人鬼共知,疑心親人猜忌顯貴,早已傳遍遠近。兄長投靠背離節操,千年後有什麼名聲!物擔心不能使用,器怕不合當時需要,生不能震驚世人,死沒有好名聲,先師以為可卑,君子以為恥辱。這對事情困迫技能用盡,自我激勵沒有增益的人,本是當然的。以兄長的才能,往日在鄉間超群,像我這樣的人,誰不仰視?每當尋思舊El感想時,心中不敢忘記。雖然路途遠隔二千里,心中思念如同見面,恭敬遵循你的軌跡風範,來資助一生。現在你名聲可以張揚了卻不能顯赫雙親,事情可以改變了卻不能脫離羞辱,這是世人所不能理解的。而且君子在家沒有超過孝敬雙親的事,入朝沒有超過忠於君主的事。主上對於兄長來說,論恩情不能報答,道義不能背棄。身體可以為其死,但報答不了;功勞不是不大,但報答不了。現在可以效命了卻又不為,這不是孝順。就事實而言,兄長的不改變,能夠算忠誠嗎?至於練武爭勝負,不敵魏國很久了;談論安危,不相同已應驗了;人心都背離,獨自留下來是錯誤的。希望深入體察。王晏斷絕與朋友外人的交往,才能不雄武高明,專意榮華保持聲望,很快就被屠殺宰割。和兄長相比,他的安全還強一百倍。而且淮水藩鎮海邊捍衛,本來出自北方豪強,壽春的責任,兄長如何免除?由此說來,猜忌嫌隙已經形成。另外宗族門戶不多,南北沒有寄託,先輩基業的重任,除非兄長如何託付,接受社祭的榮耀,是私下心中所期望的。現在你堅持己見不覺悟,忠孝都忘記了,王晏的罪過,如何能保全自己?見到機會而行動,就在造時吧!

  國家西到長安,束到即墨,製造兵器鏡甲,一定盡力堅硬精銳,日夜不停,到現在幾年了。今年秋季第二月,密集的大軍一定出動,買賣不及時,即使貴重不使用,如果不早作打算,將冤枉地禍及全城的人。枚乘說過,想出來不出來,中間容不下一根頭髮,這個談論精闢啊!我曾在北面的京城,親身因事遭譴責,極大關懷到來,有幸獲免。近來受到清流推舉,越級升遷不僅一次,願效犬馬之勞的心思,實在是有的。雖然兩國彼此有差別,往閂的情意還是不變的,何況是今日呢?如兄長的教誨,如我的規勸,改弦更張,易如反掌,萬一違背心愿,造就是命運了。僧淵外出任龍驤將軍、南青州刺史。過了許久,因擅自出兵,在核查後遭囚禁,後來才得以免罪。

  僧淵元配妻子房氏生下兩個兒子伯駢、伯墜。後來鄙薄房氏,另娶平原人杜氏。僧淵流放時,和杜氏一同離去,生下四個兒子,即伯鳳、狙壟、坦墮、坦虬。返回之後,同屋區離婚,於是和拄臣以及四個兒子定居在貴州。{嫗和母親慶氐住在冀業,雖然同父親往來,而心在母親一方,孝敬慈愛的道理,在一家中隔斷。僧淵去世,這年七十多歲。伯駢雖前往奔喪,不敢進入家中,在佛寺中痛哭。

  但壁,從奉朝請逐漸升到步兵校尉、碧遞太守,加授中堅將軍。後來兼任冀州長史。大乘賊寇起事,值壁率領州中軍隊到盡塞越討伐,被賊寇殺死,追贈龍驤將軍、漁業刺史。

  伯驥,擔任京兆王亘撿的法曹參軍。丑瞳反叛,伯驥不服從,被殺害,詔書追贈他為塞復太守。

  伯鳳,年輕時善於射箭騎馬,強壯勇敢有力量。從奉朝請、員外郎逐漸升任鎮遠將軍、前將軍,幾次擔任將帥。丞妄末年,和都督嫗王苤守衛丹谷,戰死。


  祖龍,擔任司空行參軍。性格剛烈急躁,父親死後,和哥哥伯駢訴訟爭嫡庶,都用刀劍保衛自己,如同仇人。

  祖螭,小名社客,粗壯勇敢有力氣。刺史元羅板授他為兼統軍,率領部眾討伐海濱賊寇。普泰初年,和張僧皓一起反叛,包圍青州。余朱仲遠派遣將領討伐平定他們,傳送首級到京城。

  祖虬,年輕時喜愛學習,放下帳幕讀書,不競爭當代世務。被推舉為秀才而不赴任。

  僧淵的堂弟崔和,擔任平昌太守。家中極為富裕,而性格吝嗇,埋下錢幣幾百斛。他的母親李氏春季想要吃堇葵,他吝惜錢不買。

  兒子崔軌,字啟則,偷盜錢一百萬文,背著崔和逃跑。後來擔任儀同開府鎖曹參軍,因貪污獲罪,死在晉陽。

  玄伯同郡人董謐。董謐的父親董京,和同郡崔康時、廣陽霍原等人,都以廣博的學問聞名於遼東濱海之地。董謐喜愛學習,繼承父親的學業。中山平定後,進入朝中,被任命為儀曹郎,撰作朝見飲宴郊廟社稷的儀式。

  鄧淵,字彥海,是安定人。祖父鄧羌,是苻堅的車騎將軍。父親鄧翼,是河間相。慕容垂包圍鄴城,任命鄧翼為後將軍、冀州刺史、真定侯.鄧翼哭泣著對使者說: 「先父忠於秦王室,我怎麼可以先背叛呢!忠臣不侍奉兩國的君主,是自古以來通行的義理,我不敢聽命。」慕容垂派遣使者曉諭他說:「我和車騎將軍結拜為異姓兄弟,你也如同我的子弟,怎麼能推辭呢?」鄧翼說:「在冀州應該任用親近賢明的入,我請求在其他事情上效力。」慕容垂於是任用他為建武將軍、河間太守、尚書左丞,都有聲譽。任趟郡內史時去世。

  鄧淵性格忠貞純潔,言行可以遵循,博覽經書,擅長於《周易》占筮。太祖平定中原,擢升為著作郎。外出任蒲丘令,誅殺奸邪狡猾的人,盜賊被肅清。入京任尚書吏部郎。鄧淵明白理解制度,懂得很多舊時事情,和尚書崔玄伯參與制定朝廷禮儀、律令、音樂,以及軍隊國家的文書詔策,多是鄧淵所作。跟隨征伐平陽,因功賜爵位為漢昌子,改封下博子,加授中壘將軍。太祖詔令鄧淵撰寫國史,鄧淵編了十多卷,僅僅編排年月起居行事而已,沒有體例。鄧淵在朝中謹慎行事,不曾違背旨意。

  鄧淵的堂弟鄧暉任尚書郎,兇狠勇猛喜好奇異,和定陵侯和跋友善。和跋有罪被殺,他的子弟逃往長安,有人告發鄧暉將送出他們。因此太祖懷疑鄧淵知道內情,就賜令鄧淵自殺,不久就感到遺憾。當時人都同情鄧淵。

  兒子鄧穎,繼承爵位。做太學生,逐漸升遷到中書侍郎。世祖詔令太常崔浩召集一些有文學才能的人,撰寫國史,鄧穎和崔浩的弟弟崔覽等人都參與著作事宜。世祖前往沙漠南部,高車莫弗塵羞王率領騎兵幾萬多,驅趕鹿一百多萬頭,前往世祖臨時住所。詔令鄧穎寫文章,在沙漠南樹碑,來記載功德。鄧穎兼任散騎常侍,出使劉義隆。升爵位為侯,加授龍驤將軍。延和三年,跟隨征伐趨賊直壟。返回,在途中去世。謐號為文恭。

  兒子鄧怡,繼承爵位。職位到荊州刺史、代理寧南將軍。賜爵位為南陽公。和平年間去世。

  長子良奴,繼承爵位。皇巫的弟弟侍奉高祖,直擔賜名為鄧述。他歷任吏職,以忠貞謹慎受到稱讚。升任中大夫,代理廷尉少卿。外出任建忠將軍、變州刺史。起初設置百官,開始重視公府的僚佐之首。當時太傅元丕外出任并州刺史,任命曲壟為太傅長史,兼太原太守。不久微召為司空長史,在任時去世。詔令賜予錢十萬文、布五十匹,謐號為貞。

  長了鄧纂,任奉朝請,屢經升遷任中散大夫。

  鄧纂的弟弟鄧獻,任奉朝請、司空西合祭酒、員外常侍、2蝗令。不久升為鎮遠將軍、諫議大夫。盡塞末年,授任冠軍將軍、題業刺史。重遞初年,聽說爾朱榮進入盜墨,朝廷官員被害,於是投奔蘆魚。

  鄧怡的弟弟宗慶,以中書學生身份,入朝任中散大夫。逐漸升為尚書,加授散騎常侍,賜爵位為定安侯。改掌南部。宗慶在南部幾年,上奏很多,州鎮畏懼他,有稱職的名聲。升爵位為南陽公,授任安南將軍、涇州刺史,改為趙郡公。宗慶在州中,為民眾所訴訟,雖然審訊獲得實情,上下很不融洽。改任徐州刺史,仍任本號將軍。小久,因妻子韓氏使用邪術嫁禍於人,處死刑。

  宗慶的兒子伯忻,和父親一道被殺。

  伯忻的兒子鄧儼,逃跑得以免死。後來任尚書郎,常山太守,改任安南將軍、光祿大夫、持節、兼尚書左丞、郢州行台,又加授撫軍將軍。去世,追贈鎮南將軍、荊州刺史。

  鄧穎的弟弟鄧權,跟隨世祖征伐,官位到龍驤將軍、豫州刺史,賜爵位為新野侯。跟隨征伐蠕蠕,因犯法被殺。

  弟弟鄧顥,任中書侍郎時去世。

  鄧顥的長子靈珍,任中書學生、秘書中散。去世,追贈員外散騎常侍。

  兒子鄧羨,歷任中書學生、侍御史,以聰明謹慎受到賞識。外出任齊州武昌王征虜長史。後來李元護擔任齊州刺史,鄧羨仍做長史,兼束魏郡太守。在治所十年,經歷了三個刺史,以清廉勤懇聞名。齊州人懷念他的恩德,稱為優秀的二千石。等到受代回京,收受民眾故吏的繽贈頗多,因此頗損名聲。中山王元英攻打義陽,鄧羨任軍司。罷黜後,授任諫議大夫,兼給事黃門侍郎,做詩中游肇的副手任畿內大使。後來向錄尚書、北海王元詳行賄,改任大司農少卿。外出代行荊州事務,改任征虜將軍、郢州刺史,鎮守義陽。在州中專意聚斂財物。又向於忠行賄,征為給事黃門侍郎。不久加授後將軍、河南尹,黃門侍郎照舊。沒有正式任命,而靈太后臨朝聽政,任命元昭為河南尹,鄧羨仍為黃門侍郎,加授平南將軍。鄧羨以義陽軍司的功勳,被封為安陽縣開國於,食邑三百戶。鄧羨曲意迎合太后身邊的人,所以獲得了封爵。當時幽州、瀛州、滄州、冀州發生大水災,接連遭受戰亂,民眾饑荒。韶令鄧羨為兼尚書、代理散騎常侍,秉持符節到各州,依據各地情形賑濟撫恤,救助的人很多。神龜初年,毒瘡發作而死,年五十四歲。詔令贈予帛三百匹、朝服一套,追贈鎮束將軍、青州刺史,謐號為恭。

  長子鄧躋,字伯升,很有志向。擔任秘書郎。朝議以為鄧羨本不該受封爵,所以不同意鄧躋繼承爵位。鄧躋訴訟了很長時間,才准許他繼承。逐漸升任前將軍、太中大夫、梁州開府長史。和刺史元羅一同被蕭衍攻陷,死在長江以南。

  兒子孝緒,元象年間,帶著鄧羨的靈柩返回國內。里和年間,繼承爵位。壹國接受禪讓,爵位依例降低。

  靈珍的弟弟靈奇,任立忠將軍、齊州刺史。升名號為冠軍將軍,獲賜爵位為昌國侯。行政清明簡約,有聲威恩惠。

  兒於恭伯,擔任右光祿大夫。

  史臣曰:治理國家統御民眾,無不文武兼用。燕鳳因學識廣見聞多,昭成帝以禮羅致,和睦鄰邦保存國家,是賢能之用。許謙才華治術都屬上乘,在國家艱難的時候效力,觀察時機獨自行動,事情如和符契暗合。張袞因才能策略受到賞識,很早得到恩愛厚待,當時沒有寬鬆的政治氣氛,因言論招致過失。玄伯世代傑出,遇上草創階段,總攬機要責任重大,保持正道成就大業,按禮儀配祭廟庭,不也是適宜的嗎?崔寬鱟護都能見時機而行動,在困迫後而歸附。塑遄忠貞幹練,才華可秉筆著文,遇禍難不是由於罪過,可悲啊!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