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還在繼續。
但是講台上的老師顯然已經有些不淡定,因為眼前這位學生身上的衣服、首飾不管是做工,還是風格,都極其像是從墓里走出來的一般。
當然,他並不是說對方是鬼,而是,這做工、風格什麼的,也太講究了,感覺完全符合他對北辰時期當時衣著服飾的想像。
不過更奇怪的,還是這位同學身上的香氣,要知道,他雖然身為老師,但是也曾經是下過墓的,就怎麼說呢,雖然不是跟他曾遇到過的古代貴族墓的同一種香,但是,該女同學身上的香氣,也一點都不像是正常人會使用的現代合成的香氣。
再加上,對方身上幾乎沒有一處,是令人覺得違和的,現在的年輕人啊,各個朝代的衣著打扮往往混著來,時不時都會看到張冠李戴的情況。
又或者是為了追求好看,乾脆就加入了不少現代的元素在裡面。
但這位女同學呢,幾乎就跟從書中走出來的一樣,身上所有東西,都有板有眼,完全合乎古禮。
要麼……
她就是一位古風的瘋狂愛好者,狂熱者,要麼,只能說,他真的不得不懷疑,她到底是不是從墓里爬出來的。
當然,此時還在上課,因此,他也只能是暫時收起與對方進一步交流的打算。
「前面說到十八歲那年,仁宗皇帝遇到了他一生當中的唯一,也是他最心愛的女人,黠皇后。」
「那麼,黠皇后這個人對仁宗有什麼影響呢?」
「學界普遍的看法是,雖然黠皇后給仁宗所帶來的影響,不一定都是好的影響,但是,黠皇后在這個過程中,也起碼發揮了一些小小的作用。」
「首先第一個作用,她給仁宗生了武宗,武宗是個什麼樣的人,現在的中東,大片大片的石油,之所以還能是我國固有領土,就是因為武宗對這片偏遠的地方,從來都沒有放棄過。」
「第二個作用,她在不經意間,完成了滅佛,很多人都說她蠢,而且報復別人的手段幼稚得很,但是在當時,和尚的地位可是很高的,那可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這個真不跟你們開玩笑,因為和尚大部分,都很有才,你們懂吧,而往往歷朝歷代,都十分喜歡給和尚特權,不管是在北辰之前,還是在北辰以後,都有這樣的現象,但你們再看看北辰以後的和尚,土地兼併有他們吧,還有現在的和尚,寺廟都上市了,你到寺廟他們可能還會宰你,坑你香火錢,但若是放在北辰時期,和尚敢這樣做?這是不敢想像的。分分鐘腦袋是要搬家的。」
「第三個作用,她促進了當時中層市民吃豬肉的風氣,當時有一個叫做彭之丘的商人,因為得罪了她,據說是喝茶的時候,茶水一不小心撒到了她的裙角,然後言語當中,仿佛是惹怒了她,她就讓對方以後不能吃羊肉,只能吃豬肉,而且強迫對方吃豬肉。但是這個彭之丘也是個大發明家,最後竟然還發明出了鼎鼎大名的紅燒豬肉,當時的豬肉啊,說實話不好吃,貴族都不屑於吃豬肉,有一個數據,說是貴族家中一個月宰十八頭羊,都不吃一斤豬肉,但是,彭之丘通過發明了利用蔗糖來熬煮,最後便做出來又甜又香的豬肉。有趣的是,據說拿糖來煮,其實是受對方,也就是黠皇后的啟發。因為黠皇后曾逼他吃豬肉,以羞辱他,然後他發現對方做出來的豬肉竟然還有點好吃,不但完全沒有騷味,而且還有點甜。於是曾拿蜂蜜等都拿來嘗試過,最後發現還是蔗糖的效果更好。」
「第四個作用,她長得由於太過於漂亮,讓仁宗一輩子都只有一個女人,避免了後宮爭鬥,以及後宮弄權。不是有一句老話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當你是皇后,那你家族裡的其他人會怎麼樣?對!肯定也跟著升官加爵,進而控制朝堂。但是黠皇后沒有,她據說是孤兒,有的同學可能會說,老師你這不是在瞎說嗎,這也算她的作用?那我接下來要告訴你們一點,這還真的跟她有關係,不管是仁宗之前,還是仁宗之後,都有後宮參政的,包括武宗,那麼為何唯獨仁宗這一朝就沒有出這樣的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黠皇后有一個怪癖,她拒絕除仁宗以外的任何男人,而且極為討厭太監。這可不是老師瞎說,這可都是有寫在史書上的,後辰的史官劉昫就寫道,仁宗一朝,從不見宦官弄權,為何,都是因為有黠皇后的存在,黠皇后曾在後宮規定,如非有詔,內監不得踏入內宮半步。」
「第五個作用,對武宗的影響。武宗大家都聽這諡號,都覺得這人肯定嗜殺成性,經常打仗,但其實,別被這名字給騙了,其實武宗的性格比誰都溫柔,那是典型的暖男,那麼為什麼說黠皇后對武宗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為據武宗自己說,黠皇后二十來歲的時候,就得了腦疾,時不時都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到外面療養,而且具體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嗜睡,容易忘記東西,他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所以也進而影響了他的性格,讓他很能感受別人的感受,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就是說,她在不經意間,又培養出了一個諡號雖然讀作是武,然而本義卻是讀作仁的皇帝。而這兩代皇帝可是影響了北辰差不多有百年之久。」
「也正是因為有黠皇后在把持著後宮,但是卻絲毫不見後宮干政,宦官弄權,致使仁宗在後宮這一塊,從來都不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在裡面,而後宮穩了,前朝的事情也就好解決了。」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至少在成為皇后以後,不說別的,黠皇后不但沒有給仁宗拖後腿,甚至,還給仁宗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後宮和諧環境,而且不經意的滅佛,也給當時社會帶來了一定積極的影響。」
「說完了仁宗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女人,那麼接下來,該說說仁宗自己了。」
「可以說,仁宗既是一名皇帝,也是一位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而且,他還是發明家。」
「先從最後面的開始說起,發明家,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因為關心民間疾苦,而發明了曲轅犁,腳踏式繅車以及腳踏式打穀機。」
「不開玩笑,這三樣東西可是大大地提升了當時老百姓的勞動生產力。」
「以至於這些東西,一直沿用了上千年,即使是到了現在,在我們一些比較偏遠的農村,依然還能看到這些東西在使用,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而以老師我自己推測,仁宗皇帝從出生,到他二十歲以前,之所以默默無聞,基本上,就是在研究這些東西。」
「而且,他還種出了畝產三石多的小麥,而要知道,當時普遍畝產都不高,也就是說,他還致力於農業生產,還親自去種地。」
「而我國北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吃麵條、包子、饅頭的,就是仁宗這個時期,因為小麥的產量在北方十分高。」
「說完了發明家,再回過來看看,政治家。」
「他的政治方面的才能主要體現在對國家的治理上,太宗死的時候,並沒有給他留下任何顧命大臣。」
「而當時的他,在朝中可謂除了一個身份,別有其他依仗,但最後,朝堂中,卻是被他治理得妥妥帖帖。」
「這絕對是有很高政治才能的體現。」
「另外,他還有一些很特殊的政治才能,不過,這個要拿到後面跟改革家一起講,先說說戰略家。」
「仁宗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在他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提出了以東都為核心,退可保北辰三百年不敗,進可豪奪天下的戰略。」
「那這個戰略具體是什麼樣的。」
說完了以後,他在台上接著道:「同學們啊,那時仁宗可能才不到十九,二十歲啊,再想想看我們現在二十歲的年輕人,你們別說,即便是你們老師我,也不敢有這樣的念頭。而且,當時的仁宗已經開始注意到了『天下』不僅僅只有當時的北辰,外面,還有更廣闊的天地。最後……仁宗也實現了,在他的經營之下,東都真的成為了天下的中心。而且,北辰的壽命也維持了長達四百年之久。」
「當然,我覺得上面這些都不如後面我要接著講的這個改革家來的厲害!」
「因為前面都是有跡可循的,比如說戰略家,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就是這樣,北辰四周都有很多小國,但是改革家,我認為這才是體現仁宗這人真正強大的地方。」
「首先,他主持改革了漕運。」
「第二,他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
「第三,他一改以前的羈縻州政策,變為了直接派人過去管轄。」
……
由於時間的關係,所以他並沒有能全部都講完,但是,通過他前面的一些解讀,還是能夠讓人知道,李承乾到底有多厲害。
就拿這個漕運改革來說,這在當時的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能想到那麼做,統合所有資源,分段運輸,沿途置倉,順便還在水道上設置收費站,李承乾可謂第一人。
這足足讓原本的漕運運輸的效率提升了三四十倍不止。
而府兵制改成募兵制,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至少,在不少專家教授看來,當時的條件應該不足以那麼做。
然而……
憑藉一個泰山封禪,仁宗皇帝卻做到了。
三年時間,以募兵制一點點代替府兵制,而且,關鍵還能讓募兵制下士兵的忠誠以及戰力半點都不低於府兵。
甚至戰鬥力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至於在如今的利雅得地區,仍然流傳了不少當年北辰士兵如何勇猛作戰的記載。
講台上……
於賡哲便道:「近年來,我們在利雅得地區一些墓穴的挖掘中,又有了新的進展,那就是我們通過發掘一些當時士兵的墓,得出了一塊似乎是當年北辰士兵的從軍時都必須會唱的詩歌。」
「但很奇怪的是,這詩歌似乎跟我們現代的歌有點相像。」
「內容如下:」
「誰留取一片丹心,名垂千古,止干戈,義無反顧」
「誰少小封○○○,開疆拓土,戎馬青春,未停歇腳步」
「誰醉里挑燈看劍,夢歸征途,只嘆息,白髮遲暮」
「誰一生南征北戰,八千里路,雨夜怒髮衝冠,憑欄處」
「青山巍巍埋忠骨,○○○悠悠華夏,長江水滾滾東流」
「乾坤朗朗誰英雄,凌雲壯志,○○○○」
「烽火照危旌,年少從軍行,離家萬里路,鐵馬伴此生」
「丹心映山河,沙場礪精兵,何懼風雨來,我輩請長纓」
「北辰時期的士兵有踏歌而行的習慣,但我們可以看到,這歌詞與我們現代的歌詞已經是十分接近,中間圈圈的是缺失的部分。只是,我在這裡也不得不說一下,暫時來說,我們只知道這個東西叫《從軍行》,但是它究竟是一首歌,還是一首詩,誰都不知道,不過我們猜測,它更像是一首歌,而且是行軍路上會大聲地唱出來,以壯膽氣的一首歌,至於這首歌該怎麼唱,因為上面是沒有記載樂譜的,所以我們現在也不知道它是如何唱的。」
「但大家還是可以看到這詩歌裡面的,看出來一些東西。」
「可以看到,當年的士兵的那種精神面貌。」
「我知道可能有很多人可能會懷疑,這是不是假的,但你們老師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們。」
「這內容是真的,是我們從一塊石碑上拓印下來的。」
「本身它的內容就是這個內容,這句子,長短不一,完全不講究古時詩詞的那種結構美。」
「但我們猜測,也正是因為這樣,半文半白,才適合給當時那些什麼詩詞都沒學過的士兵傳唱。」
於賡哲老師在上面講,而下面的女同學也是頻頻點頭,似乎在說,沒錯,就是這樣!